nature | 誘餌外泌體可對抗細菌毒素

2020-08-09 唯問生物Justscience

各位小主們大家好,本人最近對外泌體的相關研究十分感興趣,想必有志同道合之人,不志同道合也木有關係啦啦啦~ 走過路過不要錯過,小編今天要分享一篇有關於外泌體相關研究的文獻,啦啦啦~


Decoy exosomes provide protection against bacterial toxins

看這樸實無華且枯燥的文章抬頭真是讓人心裡無法掀起任何波瀾,但是你猜影響因子是多少? 42.778! 42.778! 42.778! 是的啦,它就是2020年3月發表在Nature上的呢~ 題目:誘餌外泌體可對抗細菌毒素。ATG16L1和ADAM10為外泌體中兩個蛋白,而ADAM10可以和毒素結合,文章中心思想是驗證ATG16L1 對ADAM10的調控作用,最終判斷是否可以通過調控ATG16L1來保護細胞免受毒素侵害。


一、摘要破壞宿主細胞質膜的成孔毒素的產生是細菌病原體(如耐甲氧西林的金黃色葡萄球菌(MRSA))的常見毒力策略。然而,尚不清楚宿主物種是否具有能夠在感染過程中中和孔形成毒素的先天免疫機制。我們以前表明,自噬蛋白ATG16L1對於保護編碼α-毒素的MRSA菌株是必需的,α-毒素是一種成孔毒素,與多種目標細胞和組織的表面上的金屬蛋白酶ADAM10結合。自噬通常涉及將胞質物質靶向溶酶體進行降解。在這裡,我們證明ATG16L1和其他ATG蛋白通過在外泌體(內體來源的細胞外囊泡)上釋放ADAM10來介導針對α毒素的保護作用。細菌DNA和CpG DNA誘導人細胞以及小鼠分泌帶有ADAM10的外泌體。轉移的外泌體通過充當可以結合多種毒素的清除劑來保護體外的宿主細胞,並提高了感染MRSA的小鼠體內的存活率。這些發現表明,ATG蛋白在感染後介導了以前未知的防禦形式,促進了外泌體的釋放,該外泌體是細菌產生的毒素的誘餌。
相關名詞: • ATG16L1:自噬蛋白,ATG家族的一種 • ADAM10:解整合素金屬蛋白酶10 • CpG DNA:含有非甲基化CpG繼續的核苷酸 序列,可激活樹突狀細胞和B細胞產生免疫應答 • MRSA:金黃色葡萄球菌
二、實驗結果

小結1:ATG蛋白通過不依賴溶酶體和蛋白酶體的過程降低細胞表面ADAM10。

小結2:ATG蛋白以不同於常規降解自噬的方式介導外泌體的釋放。

小結3:病原體暴露會發生,TLR9下遊的膜運輸事件可能通過調節內體運輸和囊泡生物發生事件而有助於外泌體的產生。

小結4:外泌體還可以通過誘捕誘捕膜作用毒力因子(例如成孔毒素)的誘餌來提供對細菌感染的先天性先天免疫反應,從而防止靶組織受到傷害。
三、結論 外來體擴展了其起源細胞的功能範圍,並促進了一系列生物過程。我們的研究結果表明,外泌體還可以通過誘捕誘捕膜作用毒力因子的誘餌來提供對細菌感染的先天性先天免疫反應,從而防止靶組織受到傷害。這些「防禦體」的作用與最近的證據一致,即工程脂質體可以中和革蘭氏陽性細菌產生的毒素。我們的發現還表明,ATG蛋白可在宿主防禦過程中調節外泌體的產生,這一機制與最近發現的ATG16L1在促進單核細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感染期間促進血漿膜修復或預防由毛孔介導的壞死性壞死中的作用不同。鑑於細胞外囊泡的起源和調控仍然不清楚,對感染期間觸發防禦體產生的細胞反應的詳細了解可能揭示出利用其獨特特性對抗細菌和其他病原體的機會。 今天的分享就到這裡啦,原文章裡還有很多補充圖,感興趣的小主們可以下載文章仔細研究哦,文章作者整體反覆驗證,整個工作量可不小哦,但是實驗設計非常完整,圖做的也很漂亮呢,討論寫的也很有深度哦,無論在各個方面都很值得我們學習,如果想在科研道路上越走越遠要多看高分文章哦~ 最後預祝大家事事順利啦~

END

相關焦點

  • 奧本源動能素外泌體幹細胞療法—對抗炎症衰老新標杆
    炎症是一種進化保守的過程,抵禦有害物質入侵危及生命的一種防禦機制,其特徵是免疫細胞和非免疫細胞的激活,通過消除病原體和促進組織修復和恢復來保護宿主免受細菌、病毒、毒素和感染的侵襲。炎症可以誘導細胞衰老,也可以由衰老細胞產生,是免疫力降低最為明顯的表象。
  • Nature子刊:細菌中的三國演義,並非強者生存
    雖然構建強大細菌群落的能力可能會在回收、可持續發展和醫療保健等領域帶來重大進步,但物種多樣性和穩定性的潛在機制仍未得到很好的理解。研究證明了使用工程合成生態來簡化複雜的群落關係的可行性,以便研究可能導致群落穩定和保持多樣性的潛在機制。由於巨大的物種多樣性和生物在自然中採用的廣泛競爭策略,他們假設自然競爭動態可能是不平衡的。
  • Nature子刊:細菌中的三國演義,並非強者生存
    當他們再次檢查時,他們注意到在多個實驗中,相同的種群將佔據整個表面,而且不是最強的(毒素最有效的菌株)。他們對產生這種結果的可能原因感到好奇,設計了一個實驗來揭示遊戲中隱藏的動態。有兩個假設:要麼最強的細菌種群將獲勝,要麼最弱的細菌種群將獲勝。他們的實驗表明,令人驚訝的是,第二個假設是正確的:最弱的細菌種群總是最終佔據整個培養皿。
  • Nature:魏文勝等細菌毒素侵染宿主機制獲進展
    利用這一高效的新型遺傳篩選技術,成功鑑定出對兩種細菌毒素侵染宿主所必需的宿主受體、以及多種新型蛋白位點。這一強大的高通量基因篩選技術的建立不僅能夠幫助人們研究與病菌侵染相關的宿主蛋白及通路,還可以惠及眾多生物醫學相關領域的研究。
  • 外泌體在口腔疾病中的研究進展
    ,同時外泌體可進行大規模工業化生產,這為將來治療口腔癌提供了新的方法。菌斑微生物及其產物的侵襲是牙周病的始動因子,研究已經證實口腔中有30餘種細菌與牙周病的發生和發展有關,包括牙齦卟啉單胞菌、伴放線菌嗜血菌、具核梭桿菌等。細菌也可以分泌外泌體,研究發現牙齦卟啉單胞菌來源的外泌體可以抑制牙齦成纖維細胞和人臍靜脈內皮細胞的增殖,同時抑制了人臍靜脈內皮細胞毛細血管的形成,這提示外泌體可以通過影響牙周組織中的細胞增殖和血管形成來促進牙周炎的進展。
  • 新研究設計「特洛伊」對抗最強毒素
    日前,一種對抗世界「最強毒素」的新策略通過了首次動物實驗。兩個研究小組開發出中性形態的肉毒桿菌毒素,能將其致命部分驅入神經並解除「武裝」。相關論文近日發表於《科學—轉化醫學》。如果這種療法對人體有效,它將是第一個逆轉細胞內毒素麻痺作用的療法,可能使病人無需長時間使用呼吸機。
  • Nature:重大突破!利用靶向KRAS突變基因的外泌體治療胰腺癌
    2017年6月8日/生物谷BIOON/---外泌體(exosome)是所有細胞釋放出的病毒大小的顆粒。它們天然地存在於血液中。根據來自美國德州大學MD安德森癌症中心的一項新的研究,對外泌體進行基因操縱可能提供一種新的胰腺癌治療方法。
  • 脂質滴可不只會儲存能量,它們還能對抗細菌!
    隨著對抗生素具有抗藥性的超級細菌的出現,研究人員決心尋找替代方法來對抗感染,一種可能的方法是增強人體的自然防禦能力。脂質滴(LDs)是真核細胞存儲脂質的主要細胞器,也是細胞內病原體的營養來源。但最近,科學家發現這些LDs竟參與了病原體與人體細胞之間的鬥爭。
  • Nature:從結構上揭示細菌Tc毒素注射毒性物質機制
    2018年11月17日/生物谷BIOON/---細菌已建立了各種感染有機體的策略並將它們作為營養物的來源。許多細菌利用它們分泌的毒素簡單粗暴地刺穿細胞的外殼來破壞細胞膜。諸如鼠疫桿菌(Yersinia pestis)或來自沙門氏菌的其他細菌之類的人類致病菌產生了一種更為微妙的機制:通過使用一種特殊的毒素複合物來注入它們的毒性物質。
  • 研究設計「特洛伊」對抗最強毒素肉毒桿菌,通過首次動物實驗
    研究設計「特洛伊」對抗最強毒素肉毒桿菌,通過首次動物實驗 王方/中國科學報 2021-01-11 09:16
  • 「誘餌」納米顆粒可以阻斷愛滋病毒並防止感染
    2020年5月13日訊 /生物谷BIOON /——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的工程師們開發了一種有前途的新"納米海綿體"方法防止愛滋病病毒在體內增殖:給聚合物納米粒子塗上輔助T細胞的細胞膜,並將之轉化成誘餌攔截病毒粒子和阻止他們結合和進入人體的免疫細胞。
  • 重金屬鎵可用於對抗「超級細菌」
    新華社華盛頓9月26日電(記者周舟)美國研究人員26日說,他們發現重金屬鎵有望用於開發新的抗生素,對抗綠膿桿菌這種「超級細菌」。  綠膿桿菌可導致肺部、尿路以及傷口等感染。癌症和愛滋病等患者由於自身抗感染能力受損,容易感染這種細菌。尋找新型抗生素對抗這種「超級細菌」一直是研究人員的目標。
  • 科學家設法卸下細菌的「秘密武器」可幫助抗擊超級細菌
    澳大利亞科學家發現了一種此前不為人知的細菌用來殺死免疫細胞的保護機制,開闢了潛在的研究途徑,可以幫助醫生對抗抗生素耐藥的超級細菌。當人體檢測到細菌感染時,其防禦機制之一是釋放巨噬細胞等免疫細胞,這些細胞會獵取病原體,然後吞噬並消滅它們。
  • 脂肪也是身體兵工廠,人體釋放含有毒蛋白質的「脂肪團」對抗細菌
    人體使用許多策略來對抗入侵者。科學家們在人體武器庫裡發現了另一種武器:充滿有毒蛋白質的微小脂肪團,它們會向敵人開火。之前的研究發現,某些寄生蟲、病毒和細菌會竊取這些飛沫,並利用它們來促進生長。所以直到現在,科學家們認為這些脂滴支持了感染。
  • Nature:細菌交流關鍵機制 - Nature報導專區 - 生物谷
    霍亂菌在腸道中分離開來,這有利於它們釋放毒素,這些毒素刺激宿主,從而身體反應出希望通過嘔吐和痢疾將它們排出,如果機體沒有及時補充水分,就會當天死亡。     Bassler研究小組意識到這些霍亂菌一定通過一些未知的化學成分相互進行交流,指引在適當的時候停止繁殖,逃逸出生物體,但是至今還沒有人知道這種化學物質是什麼。
  • ...家顛覆標準病毒藥物靶向方法 用納米顆粒「誘餌」來阻斷愛滋病毒
    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的工程師顛覆了標準的病毒藥物靶向方法,開發出了一種有前途的新「納米海綿」方法,可防止愛滋病毒在體內擴散:輔助T細胞的細胞膜包裹聚合物納米顆粒,並將之轉化成誘餌攔截病毒粒子,阻止它們結合併侵入人體免疫細胞
  • 這種新型合成抗生素 可對抗「超級細菌」
    臨床抗生素的濫用導致並加速了超級細菌的蔓延,使針對超級細菌的新型抗生素的研發顯得迫在眉睫。近日,林肯大學的科學家們開發出一種合成的teixobactin藥物並成功治療了小鼠的細菌感染,推動了將teixobactin藥物作為臨床抗超級細菌藥物的進程。
  • Nature:細菌產生抗藥性的機制
    對抗菌素有抗藥性的細菌菌種的出現,是臨床環境中一個越來越大的威脅,但人們對它們出現的過程卻不是很了解。「超級細菌」基因強悍難治但易防新型超級細菌抗藥性極強可能全球蔓延上海藥物研究所啟動抗「超級細菌」藥物研究超級細菌遭熱炒國內藥企澄清無解藥超級細菌或激活醫療產業鏈超級細菌為「耐藥基因」 人類抗生素時代終結?這種利他行為使較弱的成分能夠存活,並有機會進行有益的突變。
  • 研究發現外泌體可介導CRISPR/Cas9系統靶向切割B型肝炎病毒基因組...
    規律間隔成簇短回文重複序列(clustered regularly interspaced short palindromic repeats,CRISPR)/CRISPR相關(CRISPR associated,Cas)蛋白9 (CRISPR/Cas9)技術是基於細菌內的獲得性免疫機制改造而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