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ucture:小G蛋白與效應蛋白作用新方式

2020-11-27 生物谷

《細胞》子刊《結構》(Structure)雜誌於4月15日發表了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丁建平研究員課題組的一項新研究成果,該項工作發現了小G蛋白與效應蛋白相互作用的一種新方式。

小G蛋白家族成員在信號通路中發揮分子開關的功能,參與調控很多生物學過程。當小G蛋白結合GTP時處於活性狀態、結合GDP時處於非活性狀態。小G蛋白激活後一般通過開關(Switch)區域與效應蛋白結合,從而調控下遊信號通路。小G蛋白ARL家族成員ARL2參與細胞內微管組裝的調控。此外,ARL2通過與效應蛋白BART的結合,維持 STAT3在細胞核內的定位,並參與線粒體ATP/ADP通道的調控。丁建平課題組博士生張天龍等運用結構生物學的方法解析了ARL2-GTP-BART複合物的晶體結構,發現ARL2以一種新的方式識別和結合BART,並進一步運用生物化學和分子生物學方法對ARL2-BART之間的相互作用進行了驗證。目前發現的ARL家族其他成員通過開關區域與效應蛋白相互作用,其N端α螺旋通過脂醯修飾定位在高爾基體膜上、不參與效應蛋白的結合。而ARL2除了通過其開關區域識別BART外,還利用N端α螺旋識別和結合BART表面的一疏水口袋,以增強對效應蛋白的特異性識別和結合、從而精確調控下遊信號通路。這種作用方式在小G蛋白與效應蛋白相互作用研究中是首次被發現。這一研究成果對進一步研究ARL家族成員的結構與功能的關係,闡釋ARL家族成員之間、以及與其它小G蛋白的功能差異的分子基礎具有重要意義。

該項工作得到國家科技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中國科學院和上海市科委的經費支持。(生物谷Bioon.com)

生物谷推薦原始出處:

Structure,doi:10.1016/j.str.2009.01.014,Tianlong Zhang,Jianping Ding

Crystal Structure of the ARL2-GTP-BART Complex Reveals a Novel Recognition and Binding Mode of Small GTPase with Effector

Tianlong Zhang1,2,Sheng Li1,2,Yichen Zhang1,Chen Zhong1,Zheng Lai1andJianping Ding1,,

1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Molecular Biology and Research Center for Structural Biology, Institute of Biochemistry and Cell Biology, Shanghai Institutes for Biological Sciences
2 Graduate School of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320 Yue-Yang Road, Shanghai 200031, China

ARL2 is a member of the ADP-ribosylation factor family but has unique biochemical features. BART is an effector of ARL2 that is essential for nuclear retention of STAT3 and may also be involved in mitochondria transport and apoptosis. Here we report the crystal structure and biochemical characterization ofhuman ARL2-GTP-BART complex. ARL2-GTP assumes a typical small GTPase fold with a unique N-terminal α helix conformation. BART consists of a six α helix bundle. The interactions between ARL2 and BART involve two interfaces: a conserved N-terminal LLXIL motif of ARL2 is embedded in a hydrophobic cleft of BART and the switch regions of ARL2 interact with helix α3 of BART. Both interfaces are essential for the binding as verified by mutagenesis study. This novel recognition and binding mode is different from that of other small GTPase-effector interactions and provides molecular basis for the high specificity of ARL2 for BART.

相關焦點

  • 小G蛋白與效應蛋白作用新方式
    ,該項工作發現了小G蛋白與效應蛋白相互作用的一種新方式。蛋白家族成員在信號通路中發揮分子開關的功能,參與調控很多生物學過程。當小G蛋白結合GTP時處於活性狀態、結合GDP時處於非活性狀態。小G蛋白激活後一般通過開關(Switch)區域與效應蛋白結合,從而調控下遊信號通路。小G蛋白ARL家族成員ARL2參與細胞內微管組裝的調控。此外,ARL2通過與效應蛋白BART的結合,維持 STAT3在細胞核內的定位,並參與線粒體ATP/ADP通道的調控。
  • 小G蛋白家族新成員的分子機制研究取得進展
    小G蛋白家族新成員的分子機制研究取得進展 2019-04-23 蘇州生物醫學工程技術研究所 (small GTPases)蛋白作為信號轉導中重要的分子開關,與許多不同的調控因子和效應器分子相互作用,產生細胞功能的多樣性。
  • Structure:Rtt109蛋白的乙醯化機制
    組蛋白乙醯化在調節細胞進程中起著重要的作用。釀酒酵母Rtt109是一類重要的組蛋白乙醯轉移酶(HATs),它能通過直接對新合成組蛋白H3賴氨酸56進行乙醯化,來促進基因組穩定(H3-K56),但其中的機制目前尚屬未知。
  • 第四節 G蛋白和磷脂酶C
    其中β亞單位在多數G蛋白中都非常類似,分子量36kDa左右。γ亞單位分子量在8-11kDa之間,除Gt外,大多數G蛋白的γ亞單位都是相同的。βγ兩個亞單位的不同可以將G蛋白分為Gs、Gi、Go、Gq、G?及Gt等六類。這些不同類型的G蛋白在信號傳遞過程各種發揮不同的作用。
  • 科學家解析Beclin1蛋白新作用
    來自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生命科學聯合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員發表了題為「Crystal structure and biochemical analyses
  • 上海生科院揭示小G蛋白Arl1調控GEF蛋白BIG1定位的分子機制
    ,鑑定了參與特異性識別的關鍵位點,發現Arl1與BIG1的相互作用方式與之前已報導的Arl1與效應蛋白複合物的相互作用方式具有較大的差異  膜泡運輸是細胞內部以及細胞之間運輸大分子物質和顆粒物質的主要途徑,它在細胞的營養吸收、免疫調節、信號傳導、神經傳遞等過程中都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小G蛋白Rab家族和Arf家族成員在膜泡運輸過程中作為分子開關發揮功能,它們可以通過與不同的效應蛋白結合,募集相關蛋白到特定細胞器上,激活下遊信號通路。GEF蛋白可以激活小G蛋白的活性,使其由結合GDP的非活性狀態轉變為結合GTP的活性狀態。
  • 乳鐵蛋白作用再次被證實,含乳鐵蛋白的奶粉推薦給你!
    研究人員將291名健康足月兒隨機分成兩組,研究組的嬰兒餵養富含乳鐵蛋白(0.09g/100kcal)和乳脂球膜(0.74g/100kcal)的嬰兒配方奶粉,對照組的嬰兒餵養的嬰兒配方奶粉未額外添加乳鐵蛋白與乳脂球膜,其他營養成分與研究組餵養配方相同,餵養持續至嬰兒一歲。在嬰兒12個月大時,對兩組嬰兒進行貝利發育量表(BSID-III)測量。
  • :施一公等解析Beclin1蛋白結構及新作用
    研究人員通過結構生物學分析方法,解析了一種關鍵蛋白的新作用,並提出了解析這一蛋白生物學功能的重要框架。文章的通訊作者是清華大學生科院院長施一公,以及生科院教授俞立。Beclin 1基因也稱為BECN 1基因,最早是由於Liang等人在致死性Sinbis病毒性腦炎的大鼠中發現的,其編碼蛋白是一種分子量為60ku的蛋白。之前的研究顯示Beclin 1基因在自噬作用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並且與腫瘤的發生有關,但是至今這一基因功能的分子機制,科學家們仍然不大清楚。
  • 蛋白小作用大——小型RNA結合蛋白ProQ參與超過250個基因的激活
    這些病原體共用一種小型RNA結合蛋白ProQ,該蛋白雖小但具有重要的作用:它與超過250個細菌基因的激活有關。ProQ確保腦膜炎球菌在受損時可以更好地修復其DNA,並使其具有抗氧化性。這兩個因素都對細菌的致病特性有重要貢獻。
  • 狂犬病毒的G蛋白與免疫保護作用
    狂犬病毒從舊世界到新世界(美洲)的轉移可能發生在美洲殖民地化的時代,當時該病毒已經存在於蝙蝠,隨後才出現在犬等食肉哺乳動物,但是相關證據並不完全。G蛋白同時含有毒力決定簇。G基因是第一種被克隆和測序的狂犬病毒基因。從核苷酸序列中可以推導出,它編碼含524個胺基酸的多肽,其中包括由19個胺基酸構成的信號序列。在位點333的精氨酸對病毒毒力具有重要作用,它與神經侵襲力和跨突觸傳播能力相關,能使病毒在神經系統中擴散的速度更快。 儘管G基因對病毒毒力和減毒具有重要作用,狂犬病毒的致病性是由多個基因決定的。
  • G蛋白偶連受體與蛋白相互作用發表在《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
    這篇文章發現了GPCR蛋白與14-3-3蛋白的相互作用機制。這項工作可能會對疾病的靶向治療帶來更多的機遇。              GPCR(Guanosine-binding Protein Coupled Receptor,G蛋白偶聯受體)蛋白家族是目前最重要的藥物作用靶標庫,據統計超過50%的臨床用藥物以及正在研發中的藥物都作用於GPCR。GPCR是細胞信號傳導中的重要蛋白質,其拓撲構象為7次跨膜的受體。
  • 小蛋白,大功能,Nature子刊發現一種與250多個基因激活有關的蛋白
    有趣的是,最新一項研究發現這種細菌採用了一種小蛋白:RNA結合蛋白ProQ,而ProQ與250多個細菌基因的激活有關。腦膜炎球菌是可導致危及生命的腦膜炎和敗血症的細菌。有趣的是,最新一項研究發現這種細菌採用了一種小蛋白:RNA結合蛋白ProQ,而ProQ與250多個細菌基因的激活有關。這一研究發現公布在Nature Communications雜誌上。
  • 結構生物學揭示A類和B類G蛋白激活的差異
    Kobilka、Georgios Skiniotis和丹麥Zealand Pharma A/S公司Jesper Mosolff Mathiesen小組合作取得一項新成果。他們利用結構生物學揭示了鳥嘌呤核苷酸結合蛋白(G蛋白)偶聯受體(GPCR) A類和B類G蛋白激活的差異。2020年7月31日,《科學》發表了這一成果。
  • 科學家發現蛋白翻譯後修飾新方式
    其主要方向是蛋白質組學、蛋白翻譯後修飾和生物質譜學。趙教授研究組是目前世界上發現蛋白質新修飾最多的實驗室,已首先報導了賴氨酸的丙醯化、丁醯化、琥珀醯化、巴豆醯化、丙二酸醯等新蛋白修飾。曾在Cell, Nature, Science, Nat Chem Biol, Mol Cell, PNAS等一流學術期刊上發表多項研究成果。
  • 脂膜中DRD2-G蛋白複合物的結構
    脂膜中DRD2-G蛋白複合物的結構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6/12 22:10:33 美國德克薩斯大學西南醫學中心Daniel M. Rosenbaum研究團隊取得最新進展。
  • 醫學院布萊恩·科比爾卡研究組揭示G蛋白偶聯受體-G蛋白複合物形成...
    《細胞》期刊同期還以背靠背的方式發表了布萊恩·科比爾卡教授在史丹福大學研究組的題為《G蛋白偶聯受體-G蛋白複合物的組裝》(Assembly of a GPCR-G protein Complex)的研究論文,報導了利用氫氘交換質譜分析和X射線輻射裂解蛋白印記質譜分析研究 beta2 腎上腺素受體與Gs蛋白複合物形成的動態過程的工作。
  • 拓展G蛋白和G蛋白偶聯受體相互作用「圖譜」
    他們專注於G蛋白(信號傳遞的「介質」)與受體GPCRs之間的相互作用引發信號的過程。研究人員不僅對GPCR受體和G蛋白的相互作用有了更好的理解,而且能夠比以前更好地預測他們的功能。所有的生物系統都對來自環境外部的信號作出反應。在人類和其他動物中,主要通過細胞膜上與G蛋白結合的生物受體對這些信號進行檢測和處理。這些蛋白質在信號傳輸中起著關鍵作用。
  • 膽固醇代謝與小G蛋白的異戊二烯化修飾
    從IPP合成鯊稀的一些中間體及其衍生物,如香葉基焦磷酸(GPP)和法尼基焦磷酸(FPP)等,均可看作異戊二烯衍生物,統稱類異戊二烯(isoprenoids),具有重要生理作用。由IPP與FPP縮合,可以合成磷酸多萜醇(Dolichol phosphate)。它是合成脂連接寡糖(lipid-linked oligosaccharide, LLO)的基礎,用於蛋白質的N-糖基化。
  • 為什麼建議使用乳鐵蛋白?乳鐵蛋白是何物?
    中國營養學會前年發布的《乳鐵蛋白嬰幼兒健康效應專家共識》中也有明確指出,臨床實驗證明,乳鐵蛋白可以幫助寶寶抵禦有害病菌,幫助改善腸道黏膜結構,促進鐵元素的吸收,降低呼吸道、消化道疾病的發生率。    乳鐵蛋白LF是動物初乳中的天然蛋白質,是哺乳類動物免疫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一種多功能蛋白質,具有廣譜抗菌,抗病毒感染作用,能調節體內鐵的平衡
  • Mol Plant | 山東農大研究團隊揭示小G蛋白ROP介導細胞極化的正...
    植物花粉管及根毛採用頂端生長方式,分別在植物繁衍及環境應答中起關鍵作用。小G蛋白ROP是植物中唯一一類Rho蛋白。其動態極性定位對於頂端生長的建立和維持至關重要。這種動態的極性定位需要至少一個正反饋調控環進行維持,而目前對於ROP信號的正反饋途徑尚不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