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節 嘧啶核苷酸的合成代謝

2021-01-10 生物谷

第三節 嘧啶核苷酸的合成代謝

  嘧啶核苷酸合成也有兩條途徑:即從頭合成和補救合成。本節主要論述其從頭合成途徑。

  (一)嘧啶核苷酸的從頭合成

  與嘌呤合成相比,嘧啶核苷酸的從頭合成較簡單,同位素示蹤證明,構成嘧啶環的N1、C4、C5及C6均由天冬氨酸提供,C3來源於CO2,N3來源於穀氨醯胺。(圖8-7)

圖8-7 嘧啶環合成的原料來源

  嘧啶核苷酸的合成是先合成嘧啶環,然後再與磷酸核糖相連而成的。

  1.尿嘧啶核苷酸(UMP)的合成,由6步反應完成:(圖8-8)

圖8-8 UMP的生物合成

  (1)合成氨基甲醯磷酸(carbamoyl phosphate):嘧啶合成的第一步是生成氨基甲醯磷酸,由氨基甲醯磷酸合成酶Ⅱ(carbamoyl phosphate synthetase Ⅱ,CPS-Ⅱ)催化CO2與穀氨醯胺的縮合生成。正如胺基酸代謝中所討論的,氨基甲醯磷酸也是尿素合成的起始原料。但尿素合成中所需氨基甲醯磷酸是在肝線粒體中由CPS-Ⅰ催化合成,以NH3為氮源;而嘧啶合成中的氨基甲醯磷酸在胞液中由CPSⅡ催化生成,利用穀氨醯胺提供氮源。CPS-Ⅰ和CPS-Ⅱ的比較見下表8-1。

  (2)合成甲醯天冬氨酸(carbamoyl aspartate):由天冬氨酸氨基甲醯轉移酶(aspartate transcarbamoylase,ATCase)催化天冬氨酸與氨基甲醯磷酸縮合,生成氨基甲醯天冬氨酸(carbamoyl aspartate)。此反應為嘧啶合成的限速步驟。ATCase是限速酶,受產物的反饋抑制。不消耗ATP,由氨基甲醯磷酸水解供能。

表8-1 兩種氨基甲醯磷酸合成酶的比較

  氨基甲醯磷酸合成酶Ⅰ 氨基甲醯磷酸合成酶Ⅱ 分布 線粒體現肝臟) 胞液(所有細胞) 氮源 氨 穀氨醯胺 變構激活劑 N乙醯穀氨酸 無 反饋抑制劑 無 UMP(哺乳類動物) 功能 尿素合成 嘧啶合成

  (3)閉環生成二氫乳清酸(dihydroortate):由二氫乳清酸酶(dihyolroorotase)催化氨基甲醯天冬氨酸脫水、分子內重排形成具有嘧啶環的二氫乳清酸。

  (4)二氫乳清酸的氧化:由二氫乳清酸還原酶(dihydroorotate dehyolrogenase)催化,二氫乳清酸氧化生成乳清酸(orotate)。此酶需FMN和非血紅素Fe2+,位於線粒體內膜的外側面,由醌類(quinones)提供氧化能力,嘧啶合成中的其餘5種酶均存在於胞液中。

  (5)獲得磷酸核糖:由乳清酸磷酸核糖轉移酶催化乳清酸與PRPP反應,生成乳清酸核苷酸(orotidine-5′-monophosphate,OMP)。由PRPP水解供能。

  (6)脫羧生成UMP:由OMP脫羧酶(omp decarboxylase)催化OMP脫羧生成UMP。

  Jones等研究表明,在動物體內催化上述嘧啶合成的前三個酶,即CPS-Ⅱ,天冬氨酸氨基甲醯轉移酶和二氫乳清酸酶,位於分子量約210kD的同一多肽鏈上,是一個多功能酶;因此更有利於以均勻的速度參與嘧啶核苷酸的合成。與此相類似,反應(5)和(6)的酶(乳清酸磷酸核糖轉移酶和OMP脫羧酶)也位於同一條多肽鏈上。嘌呤核苷酸合成的反應(3)、(4)、(6),反應(7)和(8)及反應(10)和(11)也均為多功能酶。這些多功能酶的中間產物並不釋放到介質中,而在連續的酶間移動,這種機制能加速多步反應的總速度,同時防止細胞中其它酶的破壞。

  2.UTP和CTP的合成

  三磷酸尿苷(UTP)的合成與三磷酸嘌呤核苷的合成相似。

  三磷酸胞苷(CTP)由CTP合成酶(CTP synthetase)催化UTP加氨生成。(圖8-9)動物體內,氨基由穀氨醯胺提供,在細菌則直接由NH3提供。此反應消耗1分子ATP。

圖8-9 由UTP合成CTP

  3.嘧啶核苷酸從頭合成的調節

  在細菌中,天冬氨酸氨基甲醯轉移酶(ATCase)是嘧啶核苷酸從頭合成的主要調節酶。在大腸桿菌中,ATCase受ATP的變構激活,而CTP為其變構抑制劑。而在許多細菌中、UTP是ATCase的主要變構抑制劑。

  在動物細胞中,ATCase不是調節酶。嘧啶核苷酸合成主要由CPS-Ⅱ調控。UDP和UTP抑制其活性,而ATP和PRPP為其激活劑。第二水平的調節是OMP脫羧酶,UMP和CMP為其競爭抑制劑。(圖8-10)

  此外,OMP的生成受PRPP的影響。

圖8-10 嘧啶合成的調節網

  4.乳清酸尿症(Orotic aciduria)

  乳清酸尿症是一種遺傳性疾病,主要表現為尿中排出大量乳清酸、生長遲緩和重度貧血。是由於催化嘧啶核苷酸從頭合成反應(5)和(6)的雙功能酶的缺陷所致。臨床用尿嘧啶或胞嘧啶治療。尿嘧啶經磷酸化可生成UMP,抑制CPSⅡ活性,從而抑制嘧啶核苷酸的從頭合成。

相關焦點

  • 嘧啶核苷酸與脫氧核糖核苷酸的合成代謝
    嘧啶核苷酸的從頭合成是先合成UMP,UMP再衍生得到CMP和dTMP。嘧啶環比較簡單,所以合成步驟較少,也沒有分支。相對來說,嘌呤環的合成過程中,組氨酸合成放出AICAR可以看作一個支路。而在UMP的合成中,磷酸核糖後期才加入,嘧啶環的合成是從CP開始的。這裡催化CP合成的酶是氨甲醯磷酸合成酶2(CPS-2),位於細胞質。尿素循環中的是CPS-1,位於線粒體。
  • 嘧啶核苷酸的分解代謝
    嘧啶核苷酸的分解代謝途徑要點:
  • 小董醫生短暫告別講解 — 嘧啶代謝,你怎能錯過?
    一、知識概述嘧啶核苷酸按照鹼基的種類可以分為胞嘧啶核苷酸、胸腺嘧啶核苷酸和尿嘧啶核苷酸。按照核苷所年連磷酸基團的個數,可以分為嘧啶核苷一磷酸,嘧啶核苷二磷酸和嘧啶核苷三磷酸。但是構成 RNA 或 DNA 的核苷酸僅為核苷一磷酸。
  • 第四節 脫氧核糖核苷酸的生成
    第四節 脫氧核糖核苷酸的生成   DNA與RNA有兩方面不同:(1)其核苷酸中戊糖為2脫氧核糖而非核糖。(2)含有胸腺嘧啶鹼基,不含尿嘧啶鹼基。 ,以H取代其核糖分子中C2上的羥基而生成,而非從脫氧核糖從頭合成。
  • 第三章 電離輻射生物學效應--第一節 電離輻射對生物大分子的作用
    第三章 電離輻射生物學效應   電離輻射將能量傳遞給有機體引起的任何改變,統稱為電離輻射生物學效應(ionizing radiation biological effect),人類的放射損傷是一種嚴重的病理性輻射生物效應。
  • 核苷酸對我們而言意味著什麼?!你每天都有吃嗎?!
    核苷酸由一個含氮鹼基作為核心,加上一個五碳糖和一個或者多個磷酸基團組成。含氮鹼基有五種可能,分別是腺嘌呤、鳥嘌呤、胞嘧啶、胸腺嘧啶和尿嘧啶。五碳糖為脫氧核糖者稱為脫氧核糖核苷酸(DNA的單體),五碳糖為核糖者稱為核糖核苷酸(RNA的單體)。核苷酸可以通過多種體外(In vitro)和體內(In vivo)方法來合成。
  • 生物體花費巨大代價合成胸腺嘧啶,是為了提高遺傳信息的忠實性
    如果要用dUTP合成DNA的話,隨便找個激酶(核苷二磷酸激酶特異性很低),花費一個高能鍵就可以了。但如果要加上那個甲基,必須先把dUDP水解成dUMP,因為那個催化尿嘧啶甲基化的酶(胸腺嘧啶核苷酸合成酶)只能以dUMP為底物。所以,先要浪費掉一個高能鍵,才能去進行甲基化。而且,酶催化dUMP甲基化的時候,還要消耗一個甲叉四氫葉酸。甲基不能自己到處跑,必須有個載體才行。
  • 核酸與核苷酸(一)
    鹼基則分為嘌呤和嘧啶兩類。嘧啶鹼(pyrimidine, py) 是嘧啶的衍生物,共有三種:胞嘧啶(cytosine, Cyt)、尿嘧啶(uracil, Ura)和胸腺嘧啶(thymine, Thy)。其中尿嘧啶只存在於RNA中,胸腺嘧啶只存在於DNA中,但在某些tRNA中也發現有極少量的胸腺嘧啶。
  • 合成代謝與分解代謝
    合成代謝具有階段性和趨異性。生物分子結構的多層次性決定了合成代謝的階段性。首先由簡單的無機分子(CO2、NH3、H2O等)合成生物小分子(單糖、胺基酸、核苷酸等),再用這些構件合成生物大分子,進而組裝成各種生物結構。趨異性是指隨著合成代謝階段的上升,傾向於產生種類更多的產物。合成代謝具有營養依賴性。人類不能從無到有合成所有的生物分子。
  • 嘌呤,遇到了你的嘧啶嗎?
    RNA的嘌呤,嘧啶們日思夜想,下次投胎,一定做一個DNA。    這個日子終於來了!!最近,生物化學《核苷酸代謝》開講了,嘌呤和嘧啶如何生、如何轉世,生化可愛的老師們為大家細細講授。今天要PO給大家的是大量嘌呤投胎轉世帶來的問題----                      核苷酸,由嘌呤鹼或嘧啶鹼基、核糖或脫氧核糖以及磷酸三種物質組成是核糖核酸(RNA)及脫氧核糖核酸(DNA)的基本組成單位,是體內合成核酸的前體。因此,核苷酸具有重要的生物學功能,參與生物體內幾乎所有的生物化學反應過程。
  • 核酸與核苷酸(二)
    糖的第一位碳原子與嘧啶的第一位氮原子或嘌呤的第九位氮原子以N-糖苷鍵相連。戊糖是呋喃環,C1是不對稱碳原子,核酸中的糖苷鍵都是β糖苷鍵。鹼基與糖環平面互相垂直。在tRNA中含有少量假尿嘧啶核苷(Ψ),它的核糖與嘧啶環的C5相連。
  • 核酸與核苷酸的化學組成
    1.鹼基核苷酸中的鹼基(表3-5)都是含氮的雜環化合物,它們分別屬於嘌呤衍生物和嘧啶衍生物。核苷酸中的嘌呤鹼基(purine)主要是鳥嘌呤(guanine,G)和腺嘌呤(adenine,A),嘧啶鹼基(pyrimidine)主要是胞嘧啶(cytosine,C)、尿嘧啶(uracil,U)和胸腺嘧啶(thymine,T)。
  • 不同核苷酸早期形成機制相同
    英國倫敦大學學院科學家帶領的國際團隊在近日出版的《自然·通訊》雜誌發表論文稱,他們首次證明,構成RNA(核糖核酸)的嘌呤類核苷酸和嘧啶類核苷酸能利用早期原始材料合成的化學機制相同,且這兩種類型的鹼基形成於同一種前體分子,新研究使人類距揭示地球生命起源之謎更近了一步
  • 什麼是核苷酸?它的功能是什麼?
    核苷酸是核糖核酸的前體核糖核酸是在細胞複製階段傳遞遺傳信息的分子。該分子的功能是「複製」 DNA核苷酸序列,以便將信息傳遞給新細胞。核酸在遺傳信息的傳遞和細胞合成中起主要作用。胸腺嘧啶,腺嘌呤,鳥嘌呤和胞嘧啶是DNA尿苷的核苷酸基礎,腺嘌呤,鳥嘌呤和胞嘧啶是RNA的核苷酸基礎。什麼是核苷酸?核苷酸是DNA和RNA核酸的組成單元。
  • 最新研究:細胞代謝壓力或使新冠病毒毒力變弱
    為了了解不同類型冠狀病毒的基因組特徵差異,研究團隊挑選了89條不同種類的冠狀病毒全基因組,進行鹼基組成和密碼子使用偏好分析,發現冠狀病毒基因組的胞嘧啶含量普遍偏低,並且蛋白編碼區避免使用第三號位為胞嘧啶的密碼子。
  • CCS Chemistry | DNA去甲基化新通路:5-羧基胞嘧啶直接脫羧基
    武漢大學袁必鋒-馮鈺錡課題組通過設計合成含有5-羧基胞嘧啶(5caC)的DNA,結合穩定同位素標記和質譜分析技術,發現DNA中的5caC 可以通過碳碳鍵的斷裂直接脫羧基生成胞嘧啶,從而構成DNA中5-甲基胞嘧啶(5mC)去甲基化的新通路。
  • 研究發現細胞代謝壓力可能減弱新冠病毒毒力
    11月7日,記者從深圳華大生命科學研究院獲悉,該院與香港大學生物醫學院等團隊合作的一項研究顯示,細胞代謝壓力可能使新冠病毒毒力變弱。相關研究成果發表於《基因組生物學與進化》。為了了解不同類型冠狀病毒的基因組特徵差異,研究團隊挑選了89條不同種類的冠狀病毒全基因組,進行鹼基組成和密碼子使用偏好分析,發現冠狀病毒基因組的胞嘧啶含量普遍偏低,其中4種在人群中長期流行的冠狀病毒胞嘧啶含量比3種短期流行的冠狀病毒要低。據此,研究團隊提出了一個疑問:新冠病毒在持續進化中,基因組的胞嘧啶含量是否會下降,逐漸與長期流行的冠狀病毒相類似?
  • 第四十九章 抗惡性腫瘤藥--第一節 抗惡性腫瘤藥的作用及分類
    第一節 抗惡性腫瘤藥的作用及分類   抗惡性腫瘤藥的主要作用是殺傷癌細胞,阻止其分裂繁殖。茲先介紹其分類與細胞增殖動力學內容。   一、對生物大分子的作用及藥物分類   (一)影響核酸(DNA,RNA)生物合成的藥物   核酸是一切生物的重要生命物質,它控制著蛋白質的合成。核酸的基本結構單位是核苷酸,而核苷酸的合成需要嘧啶類前體和嘌呤前體及其合成物,所以這一類型作用的藥物又可分為①阻止嘧啶類核苷酸形成的抗代謝藥,如5-氟尿嘧啶等。
  • 核苷酸由磷酸基、戊糖和含氮鹼基組成,鹼基包括嘌呤和嘧啶兩大類
    小胞漿RNA(scRNA,smallcytosol RNA)又稱為7SLRNA,長約300個核苷酸,主要存在於細胞漿中,是蛋白質定位合成於粗面內質網上所需的信號識別體(signal recognization particle)的組成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