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 Genetics: 染色體外環狀DNA驅動神經母細胞瘤癌基因重構

2021-01-12 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部

  近日,紀念斯隆?凱特林癌症中心等科研機構的研究人員在Nature Genetics上發表了題為「Extrachromosomal circular DNA drives oncogenic genome remodeling in neuroblastoma」的文章,發現染色體外環狀DNA驅動神經母細胞瘤癌基因重構。

  染色體外環狀DNA(extrachromosomal circular DNAs,eccDNAs)產生於染色體上的序列,在起源上有較高的異質性,可以影響細胞生命活動,促進腫瘤細胞演進和適應性進化,是腫瘤的重要基因組特徵。然而,對於染色體外環狀DNA的結構、組成和全基因組頻率仍然缺乏較為廣泛而深入的研究。科研人員結合基因組學和轉錄組學的方法分析了神經母細胞瘤(一種起源於兒童期的由交感神經系統原始細胞產生的腫瘤)中的染色體外環狀DNA的圖譜,鑑定並表徵了廣泛來源於體細胞的和未被報導的體外染色體環狀DNA。此外,還意外發現染色體外環狀DNA是體細胞基因組重排的主要來源,可以通過嵌合體循環和將環狀DNA重新整合進線性基因組,促進癌基因重塑。腫瘤引起的病變可能會出現環狀DNA外衍生的重排,並與不良的臨床結果相關。環狀DNA衍生的重排很可能是一個持續的突變過程。因此,染色體外環狀DNA是一個多點突變過程,對腫瘤基因組重塑的起源具有重要的功能和臨床意義。(摘譯自Nature Genetics, Published: 16 December 2019)

相關焦點

  • 染色體外環狀DNA促進神經母細胞瘤致癌基因重塑
    染色體外環狀DNA促進神經母細胞瘤致癌基因重塑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19/12/18 13:50:49 美國紀念斯隆·凱特琳癌症中心Richard P.
  • 環狀RNA/DNA研究新進展!
    【3】Nat Genet: 染色體外環狀DNA驅動神經母細胞瘤癌基因重構doi:10.1038/s41588-019-0547-z近日,紀念斯隆凱特林癌症中心等科研機構的研究人員在Nature Genetics上發表了題為「Extrachromosomal circular DNA drives oncogenic genome
  • 繪製出首張兒童癌症環狀DNA圖譜 染色體外環狀DNA...
    文章中,研究人員發現,染色體外環狀DNA或會破壞遺傳信息,從而促進癌症發生。如今科學家們對環狀DNA已經熟知很多年了,其並不能形成正常的遺傳物質,而是會被儲存在染色體中,然而其通常被稱為染色體外環狀DNA,但科學家們對於這種環狀DNA知之甚少,主要是因為她們缺少技術來詳細分析這種環狀DNA。
  • Nature子刊:兒童癌症元兇或是染色體外環狀DNA?
    在該研究中,研究人員將最先進的測序技術與開創性的生物信息學算法結合起來,首次在神經母細胞瘤(一種主要發生在小兒的致命腫瘤)中進行詳細的環狀DNA序列分析。神經母細胞瘤細胞DNA染色:染色體(藍色)之間有很多小的DNA環(綠色)。
  • 環狀染色體外DNA促進癌基因高表達
    環狀染色體外DNA促進癌基因高表達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19/11/21 14:14:51 環狀的染色體外DNA(ecDNA)促進可及染色質和癌基因高表達,這一成果由美國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Paul S.
  • 首次證實:染色體外DNA促進了多種侵襲性腫瘤的生長,有望成為癌症...
    人類細胞有23對染色體,但在癌症中,基因可以在染色體或環狀染色體外DNA (ecDNA)中擴增,其頻率和功能意義尚不清楚。近日,聖地牙哥加州大學(UC)的研究人員報告說,ecDNA是人類癌症中的一種常見事件,至少在14%的人類腫瘤中發生,在最惡性的癌症中出現的頻率更高,包括膠質母細胞瘤、肉瘤、食管癌、卵巢癌、肺癌、膀胱癌、頭頸部癌、胃癌等。
  • Nat Commun:發現神經母細胞瘤癌基因,將助力靶向新藥開發
    2019年8月5日訊 /生物谷BIOON /——神經母細胞瘤佔兒童癌症死亡總數的15%。高危神經母細胞瘤患者的生存率為50%。澳大利亞兒童癌症研究所的研究人員首次發現,一種名為JMJD6的基因在最具侵襲性的癌症中扮演著重要角色。
  • 染色體外DNA促進了多種侵襲性腫瘤的生長,有望成為癌症治療的新靶點
    人類細胞有23對染色體,但在癌症中,基因可以在染色體或環狀染色體外DNA (ecDNA)中擴增,其頻率和功能意義尚不清楚。近日,聖地牙哥加州大學(UC)的研究人員報告說,ecDNA是人類癌症中的一種常見事件,至少在14%的人類腫瘤中發生,在最惡性的癌症中出現的頻率更高,包括膠質母細胞瘤、肉瘤、食管癌、卵巢癌、肺癌、膀胱癌、頭頸部癌、胃癌等。
  • 尋找治癌「靈丹妙藥」 染色體外環狀DNA或是關鍵所在
    數十年來,科學家們一直試圖從DNA中找到癌症的起因和治癌的「靈丹妙藥」。作為DNA的聚居地,染色體自然是研究的重點目標。 近日,來自美國路德維希癌症研究所、德國夏洛蒂醫科大學等機構的研究人員卻先後發現,位於染色體外的環狀DNA在癌症的發生、發展中扮演著更為重要的角色。
  • 科學家成功揭示腫瘤中環狀染色體外DNA的結構與功能
    上題為「Circular ecDNA promotes accessible chromatin and high oncogene expression」的研究報告中[1],來自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路德維希癌症研究所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首次解析了腫瘤染色體外DNA(ecDNA,extrachromosomal DNA)的結構和功能;此前,研究人員通過研究發現,腫瘤中大量擴增的原癌基因其實是以
  • 「兒童癌王」神經母細胞瘤新藥獲批,無進展生存期達2年
    好醫友介紹,神經母細胞瘤是兒童時期的較常見的實體瘤之一,是威脅兒童生命的主要惡性腫瘤,主要發生在大腦外部的神經系統中。神經母細胞瘤的臨床行為具有高度變異性,有些腫瘤易於治療,但大多數腫瘤具有很強的侵襲性,惡性程度高,治療難度較大,也被稱為「兒童腫瘤之王」。根據國際神經母細胞瘤分期系統(INSS)的分期標準,神經母細胞瘤共分為1、2、3、4和4S期。一歲後確診的4或4S期患者均被歸類為高危類別,腫瘤細胞已轉移到體內其他部位,如骨骼或骨髓。
  • 「甜甜圈形」環狀DNA:導致癌細胞更具侵襲性 不易治癒
    部分癌細胞中的DNA並不像健康細胞那樣壓縮摺疊為線狀結構,而是摺疊為環狀結構,導致癌症更具侵襲性。DNA不僅通過鹼基序列、還通過形狀傳遞信息。我們在生物課上學過,人類的大部分DNA都緊密摺疊在細胞核中一種名叫染色體的結構裡。幾乎所有細胞都含有23對染色體,而每個染色體中包含的DNA都緊緊纏繞在蛋白質骨架上,展開後的長度可達1.82米。
  • 神經母細胞瘤治療獲進展
    西班牙塞維亞大學和塞維亞生物醫學研究所研究人員,近日確定一種叫做CD44的蛋白質可以識別導致神經母細胞瘤侵襲性和低存活率的癌症幹細胞群。
  • 科學家發現癌基因在染色體外DNA中擴增 可促進腫瘤發展
    染色體外DNA(ecDNA),是一種從穩定的基因組DNA上脫落下來的DNA,以單鏈或雙鏈環狀存在,可促進腫瘤細胞的癌基因的表達。此外,ecDNA上帶有的原癌基因使腫瘤細胞對環境具有更強的適應性,可以響應腫瘤內部環境的變化。
  • Nature genetics:轉座子突變分析發現黑色素瘤驅動基因
    2015年4月28日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國際學術期刊nature genetics在線發表了美國科學家的一項最新研究進展,他們發現sleeping
  • 臨床試驗表明:靶向GD2的CAR-T細胞有望治療神經母細胞瘤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英國大奧蒙德街兒童醫院和倫敦大學學院等研究機構的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旨在靶向癌性腫瘤的新型CAR-T細胞療法,它在患有神經母細胞瘤(一種罕見的兒童癌症)的兒童身上顯示出有希望的早期結果。
  • 研究者首次發現孕婦染色體外環狀DNA
    有研究報導了人和鼠血漿中存在染色體外環狀DNA(eccDNA)。但是,尚無有關孕婦血漿中eccDNA的公開數據。
  • 染色體外圓形DNA可導致兒童癌症的發生
    科學家們幾十年前就已經知道這些環狀的DNA片段。在我們的細胞內發現,它們不構成我們正常遺傳信息的一部分,而這些信息以染色體的形式儲存著。正是因為這個原因,它們被稱為染色體外環狀DNA。 但即使在今天,科學家們對它們的功能知之甚少,主要是因為他們缺乏對環狀DNA進行更詳細分析的技術。
  • Nature:意外!腫瘤抑制蛋白BRCA1竟促進神經母細胞瘤存活
    令人吃驚的是,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德國維爾茨堡大學、哥廷根大學、荷蘭王妃馬克西瑪兒科腫瘤中心和阿姆斯特丹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這種蛋白也可能起著相反的效果:在另一種類型的癌症---神經母細胞瘤---中,它有助於保持腫瘤穩定。
  • 新方案治療神經母細胞瘤,助6歲患兒重獲生機
    女孩寧寧(化名)今年6歲,三年前,剛上幼兒園的她被診斷患上一種惡性兒科腫瘤——神經母細胞瘤。在當地醫院化療9個月後,醫院宣布「治療失敗」。幾番輾轉,父母帶著小寧寧來到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