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治癌「靈丹妙藥」 染色體外環狀DNA或是關鍵所在

2020-12-03 環球網

實習記者 於紫月

DNA幾乎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作為我們的遺傳物質,人體內大部分DNA都緊密摺疊在細胞核中的染色體裡。癌症,是全人類面臨的惡性疾病。數十年來,科學家們一直試圖從DNA中找到癌症的起因和治癌的「靈丹妙藥」。作為DNA的聚居地,染色體自然是研究的重點目標。

近日,來自美國路德維希癌症研究所、德國夏洛蒂醫科大學等機構的研究人員卻先後發現,位於染色體外的環狀DNA在癌症的發生、發展中扮演著更為重要的角色。相關研究成果在《自然》《自然·遺傳學》等國際權威期刊一經發表,迅速引起全球關注,甚至有人預言:環狀DNA才是未來癌症治療的重點。

環狀DNA和染色體究竟有什麼聯繫?它又是怎樣導致癌症並縱容腫瘤發展的?

環狀DNA不止癌中有

「環狀DNA和染色體上DNA一樣,都是一種三級結構。」哈爾濱醫科大學遺傳學研究室副研究員朱靜在接受科技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DNA中的4種鹼基排列順序被稱作一級結構,兩條多核苷酸鏈反向平行纏繞生成的雙螺旋結構是二級結構,而雙螺旋結構進一步盤曲、纏繞就形成了染色體等DNA的三級結構。

「從整個自然界看,環狀DNA是普遍存在的。」朱靜介紹,例如原核生物的遺傳物質、細菌DNA以及其胞質中的質粒DNA都呈現環狀,即使在人類等高等生物中,也同樣存在大量環狀DNA。可見,染色體外的環狀DNA是一個較為龐大的「家族」,其中,「個頭」較大(大小從幾百kb到數Mb鹼基)、主要存在於癌細胞中的環狀DNA(ecDNA,如雙微體等)是學者們研究的重點之一。前文提及的新研究中的研究對象就是此類環狀DNA。一般認為,人體內的ecDNA由染色體上脫離的片段經過重組和首尾相連環化而成。

記者了解到,早在1965年,科學家就在人體腫瘤細胞中發現了環狀DNA,當時科學家們稱其為雙微體。此後的研究證明,雙微體可以攜帶癌基因。2017年,美國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保羅·米切爾教授領導的課題組對17種腫瘤、2000多種細胞系進行測序分析,發現超過一半腫瘤細胞中存在ecDNA,而且不少都攜帶致癌基因。

比較大的環狀DNA(ecDNA)主要存在於腫瘤細胞中,比較小的環狀DNA則廣泛存在。2018年3月,美國哥本哈根大學的研究團隊從16名健康男性身上分離並測序了約10萬種來自肌肉和血液白細胞樣本的環狀DNA,它們大小相差萬倍,部分可以容納一個或多個可以表達的基因。

研究人員計算發現,每100個白細胞核含3.5—5.6個不同的環狀DNA。而在肌肉組織中,每100個細胞含0.85—0.93個不同的環狀DNA。這樣的結果表明,環狀DNA絕非癌細胞獨有,而是廣泛存在於人體組織中。不過,相比當年發現的雙微體,這些健康細胞中的環狀DNA要小得多。

擴增+環化帶來致癌性

「事實上,類似雙微體等大型ecDNA在人體中是非常罕見的,一般只在癌細胞和衰老細胞中存在,其中癌細胞中最為常見。」朱靜談到,因此,專家們一直認為,大型ecDNA和癌症是密切相關的。

「此前對ecDNA致癌的研究主要停留在它的擴增性上。」朱靜介紹,ecDNA沒有染色體上的著絲粒,所以當細胞分裂時它不會像染色體一樣平均分配,而是隨機進入子細胞中。這種隨機性會帶來一些細胞中ecDNA數量的持續上升,進而導致ecDNA上的基因表達量提高,這就是所謂的基因擴增。眾所周知,正常人體細胞的DNA應該集中在23對染色體中,過多的ecDNA會影響基因組的穩定性,而大量ecDNA表達會使細胞偏離正常軌道。如果擴增的是攜帶致癌基因的ecDNA,就可能會導致癌症的發生和演進。

「最近的研究則超越了這種擴增性,加深了對ecDNA本身環化的認識。」朱靜表示,一方面,DNA片段從染色體上脫離再重新結合為ecDNA時,可能使DNA序列發生改變,細胞基因組的複雜性增強,同時擴增的增強子等序列可以因為拓撲學構象改變而更有機會發揮調控功能,並且ecDNA可以呈現更鬆散的結構,基因更易於表達;另一方面,ecDNA可能再次回插到染色體中,在此過程中可能激活致癌基因或者讓抑癌基因的停止表達,這些都可能帶來癌症。

2019年11月,路德維希癌症研究所吳思涵等人在《自然》雜誌撰文指出,「ecDNA上的癌基因,是整個腫瘤基因轉錄組當中,表達水平最高的基因之一。」他們使用亞顯微結構成像、光學圖譜、全基因組測序等多種手段,清晰展示出ecDNA的結構,並且實驗證實了「大量轉錄的癌基因mRNA,就是直接來自ecDNA」。

此外,研究人員還發現,由於細胞分裂中ecDNA分配存在隨機性,不同癌細胞之間ecDNA含量差異巨大。這提高了癌細胞的多樣性,使其抗藥能力上升。因此,如果是ecDNA擴增導致的癌症,其治療效果將更為糟糕。

無獨有偶,2019年12月,夏洛蒂醫科大學的研究團隊在《自然·遺傳學》雜誌發文,他們繪製出了兒童癌症中ecDNA精細化圖譜,闡述了染色體外環狀DNA誘發兒童癌症的過程。

測序技術加深對ecDNA作用機制認識

「近段時間以來,在ecDNA的研究領域,國際上接連取得一些突破,很大程度上得益於生物實驗技術的進步。」朱靜認為,近期的研究比較集中地深入到ecDNA是否有特殊的表達和調控機制上,是ecDNA研究發展的必然趨勢之一,在研究目的上符合學界對ecDNA相關特徵的疑問,但此前沒有合適的技術手段。隨著測序技術,如高通量測序技術及其衍生技術(包括DNA水平的二代測序、三代測序、轉錄組水平測序和表觀調控組學研究等),以及生物信息學分析等技術的發展成熟和成本降低,進一步深入研究ecDNA成為可能。

「上述研究成果都充分利用了這些先進技術。」朱靜談到,例如路德維希癌症研究所的研究就是採用「ATAC-seq(一種高通量測序技術)」等方法證明了ecDNA相比染色體DNA更易表達,這是該技術首次用於這一領域。

「不過,現有的突破仍然停留在ecDNA的作用機制上,雖然為臨床應用奠定了一定基礎,進一步證明了ecDNA在治癌領域的重要性,但是距離臨床應用還需要較多的工作。」朱靜表示,怎樣阻止ecDNA的產生以及怎樣加速消除ecDNA,這些問題仍然沒有解決。ecDNA的產生機制比較複雜,涉及多種通路,難以研製有針對性的藥物,其他阻斷措施既可能沒有效果,也可能影響正常的細胞功能。同時,雖然曾有學者使用羥基脲等藥物加速ecDNA的排出以及用基因敲減等技術降低ecDNA上基因的擴增和表達,並且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抑制腫瘤的作用,但這些方式仍處於研究之中。

朱靜認為,如果我們可以證明ecDNA上的某個基因和某種癌症相互關聯,就可以將它的擴增作為癌症檢測標記物。目前在部分腫瘤中,確實已經發現一些反覆出現的ecDNA形式的擴增序列。但ecDNA在起源上存在較強的「異質性」,不同個體間可以有較大的差異,在走向應用前還需要更大規模的臨床研究和分析統計。

相關焦點

  • Nature Genetics: 染色體外環狀DNA驅動神經母細胞瘤癌基因重構
    凱特林癌症中心等科研機構的研究人員在Nature Genetics上發表了題為「Extrachromosomal circular DNA drives oncogenic genome remodeling in neuroblastoma」的文章,發現染色體外環狀DNA驅動神經母細胞瘤癌基因重構。
  • 環狀染色體外DNA促進癌基因高表達
    環狀染色體外DNA促進癌基因高表達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19/11/21 14:14:51 環狀的染色體外DNA(ecDNA)促進可及染色質和癌基因高表達,這一成果由美國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Paul S.
  • 染色體外環狀DNA促進神經母細胞瘤致癌基因重塑
    染色體外環狀DNA促進神經母細胞瘤致癌基因重塑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19/12/18 13:50:49 美國紀念斯隆·凱特琳癌症中心Richard P.
  • 研究者首次發現孕婦染色體外環狀DNA
    有研究報導了人和鼠血漿中存在染色體外環狀DNA(eccDNA)。但是,尚無有關孕婦血漿中eccDNA的公開數據。
  • 環狀RNA/DNA研究新進展!
    【3】Nat Genet: 染色體外環狀DNA驅動神經母細胞瘤癌基因重構doi:10.1038/s41588-019-0547-z近日,紀念斯隆凱特林癌症中心等科研機構的研究人員在Nature Genetics上發表了題為「Extrachromosomal circular DNA drives oncogenic genome
  • 繪製出首張兒童癌症環狀DNA圖譜 染色體外環狀DNA...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Nature Genetics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德國夏洛蒂—洪堡大學和柏林自由大學附屬醫學中心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發現,染色體外環狀DNA或會促進兒童癌症的發生,文章中,研究人員繪製出了首個兒童癌症環狀DNA精細化圖譜,有望揭示兒童患癌的原因並開發新型的治療策略。
  • 科學家成功揭示腫瘤中環狀染色體外DNA的結構與功能
    ecDNA,其能夠改變癌症相關癌基因的表達模式,促進癌細胞的惡性行為,並且在腫瘤快速進化和抵禦威脅(比如化療、放療和其它療法)中扮演著非常關鍵的角色;基於此前研究結果,本文中,研究人員得出了以下研究發現:1)ecDNA是環狀的;2)ecDNA能驅動大量癌基因進行表達;3)ecDNA包括高度開放的染色質;4)ecDNA能促進超遠距離的染色質相互作用。
  • Nature子刊:兒童癌症元兇或是染色體外環狀DNA?
    正常遺傳信息是以染色體的形式存在,因此這些環狀DNA並沒有被看作正常遺傳信息的一部分,它們被稱為體外循環DNA。但科學家對其功能的了解仍然相對較少,主要是因為當時缺乏相關的分析技術。在該研究中,研究人員將最先進的測序技術與開創性的生物信息學算法結合起來,首次在神經母細胞瘤(一種主要發生在小兒的致命腫瘤)中進行詳細的環狀DNA序列分析。
  • 染色體外DNA促進了多種侵襲性腫瘤的生長,有望成為癌症治療的新靶點
    人類細胞有23對染色體,但在癌症中,基因可以在染色體或環狀染色體外DNA (ecDNA)中擴增,其頻率和功能意義尚不清楚。近日,聖地牙哥加州大學(UC)的研究人員報告說,ecDNA是人類癌症中的一種常見事件,至少在14%的人類腫瘤中發生,在最惡性的癌症中出現的頻率更高,包括膠質母細胞瘤、肉瘤、食管癌、卵巢癌、肺癌、膀胱癌、頭頸部癌、胃癌等。
  • 首次證實:染色體外DNA促進了多種侵襲性腫瘤的生長,有望成為癌症...
    人類細胞有23對染色體,但在癌症中,基因可以在染色體或環狀染色體外DNA (ecDNA)中擴增,其頻率和功能意義尚不清楚。近日,聖地牙哥加州大學(UC)的研究人員報告說,ecDNA是人類癌症中的一種常見事件,至少在14%的人類腫瘤中發生,在最惡性的癌症中出現的頻率更高,包括膠質母細胞瘤、肉瘤、食管癌、卵巢癌、肺癌、膀胱癌、頭頸部癌、胃癌等。
  • 「甜甜圈形」環狀DNA:導致癌細胞更具侵襲性 不易治癒
    部分癌細胞中的DNA並不像健康細胞那樣壓縮摺疊為線狀結構,而是摺疊為環狀結構,導致癌症更具侵襲性。DNA不僅通過鹼基序列、還通過形狀傳遞信息。我們在生物課上學過,人類的大部分DNA都緊密摺疊在細胞核中一種名叫染色體的結構裡。幾乎所有細胞都含有23對染色體,而每個染色體中包含的DNA都緊緊纏繞在蛋白質骨架上,展開後的長度可達1.82米。
  • 科學家首次解析腫瘤染色體外DNA的環狀結構與功能
    一是環狀結構。研究團隊首先結合二代全基因組測序和光學匹配(optical mapping),從序列的角度發現,擴增出來的ecDNA形成了環狀結構。進一步使用影像學的方法,包括掃描電鏡、透射電鏡、3D結構照明顯微鏡等方法,獲得了環狀DNA的清晰圖片證據,最終證實了腫瘤中的ecDNA確實是環狀的。二是大量表達癌基因。
  • 科學家發現癌基因在染色體外DNA中擴增 可促進腫瘤發展
    染色體外DNA(ecDNA),是一種從穩定的基因組DNA上脫落下來的DNA,以單鏈或雙鏈環狀存在,可促進腫瘤細胞的癌基因的表達。此外,ecDNA上帶有的原癌基因使腫瘤細胞對環境具有更強的適應性,可以響應腫瘤內部環境的變化。
  • 原來有這麼多染色體外環狀DNA
    總的來說,eccDNA、ecDNA、double minutes、microDNA、extrachromosomal rDNA circle都屬於染色體外環狀DNA。1964年,首次在小麥細胞核和豬精子細胞中發現eccDNA[1, 2],同年在腫瘤細胞上發現成對的染色體外環狀DNA(double minutes)。
  • 環狀DNA測序工具面世
    據物理學家組織網5月14日報導,加拿大阿爾伯塔大學生物學家發明了一種新工具,可對環狀DNA進行測序,這將為科學家提供更豐富、更準確的數據,有望促進針對病毒、農業甚至癌症的研究。研究主要作者、博士後研究員德文·梅塔說:「藉助CIDER-Seq,我們可以了解神秘的環狀DNA在人和植物細胞中的功能。」研究人員解釋稱,環狀DNA在細菌和病毒的基因組中很常見,最近,科學家又在人和植物細胞的核內發現了環狀DNA,並將其稱為染色體外環狀DNA(eccDNA)。
  • 環狀DNA測序又有新工具
    但是,一直以來,人們對於環狀DNA的研究一直較少,原因是由於缺乏有效的方法來進行研究和測序,使得這個方面的進展屢屢受到阻礙。據了解,環狀DNA在細菌和病毒的基因組中很常見。環狀DNA是指位於染色體外的閉合環形DNA結構。和游離的線性DNA相比,這種環形DNA不易被核酸酶降解,結構上更加穩定。
  • 中國科學家《癌症研究》封面成果:讓抑癌基因不再「沉默」
    科學家仍在努力尋找新的靶向藥物和研究方向,在對付腫瘤時喚醒人體自身的免疫機能,讓抑癌基因不再做「沉默的羔羊」。南開大學藥學院楊誠教授課題組研究了腫瘤惡性演進中抑癌基因共沉默現象,並針對這一現象設計了通過納米微球運載的人工單鏈環狀DNA,通過吸附miRNA以提高機體抑癌基因的表達水平,從而抑制腫瘤進展。
  • B細胞環狀染色質結構:產生龐大的抗體庫對抗感染
    16年後,Busslinger團隊如今闡明了Pax5如何調控這種環狀結構的形成。這項研究的一部分是Busslinger團隊與維也納分子病理學研究所的Jan-Michel Peters團隊合作進行的。Peters團隊近期在Science雜誌上發表了環狀蛋白複合黏連蛋白是驅動染色質環擠壓的分子馬達(Science, 2019, doi:10.1126/science.aaz3418)。
  • 「神醫」去年被查處 今年仍在開治癌「妙方」
    「神醫」去年被查處 今年仍在開治癌「妙方」 聽說長沙有位「神醫」,喻先生趕緊上門討藥,交了四千元定金後,拿走了「靈丹妙藥」:一袋菱角殼,一袋水葫蘆幹,一包黃色粉末,還有一盒被撕去標籤的注射劑。  喻先生不放心,帶著藥找醫生諮詢,得知此藥並不靠譜。嶽麓區衛生監督所執法人員說,此人無證經營,去年曾被舉報,當時還抗拒執法。
  • 武威重離子治癌系統投入臨床試驗
    武威重離子治癌系統投入臨床試驗每日甘肅網5月28日訊(西部商報首席記者 金奉乾)5月26日,武威重離子治療中心隆重舉行重離子治癌系統臨床試驗啟動儀式,標誌著我國第一臺自主智慧財產權的重離子治癌系統在註冊上市和產業化發展道路上邁出新的關鍵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