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時間的推移,癌症的發展與DNA缺陷的逐漸積累有關。因此,癌症被認為是一種與年齡有關的疾病。
但是為什麼兒童會患上癌症呢?由柏林醫科大學Charite - Universitatsmedizin和紐約紀念斯隆-凱特琳癌症中心領導的一個國際研究小組,現在揭示了被稱為染色體外圓形DNA的神秘DNA環可能有助於兒童癌症的發展。
科學家們繪製出了首份詳細的環狀DNA圖譜,為癌症遺傳學領域長期存在的問題帶來了意想不到的新發現。這項研究發表在《自然遺傳學》雜誌上。
在德國,每年有近50萬人患上癌症。大約2100名癌症患者是18歲以下的兒童。
事實上,大多數癌症在老年人中發展是由於促進癌症發展的機制。包括菸草煙霧和輻射在內的一系列外源性因素可對細胞DNA造成損害。如果這種類型的DNA損傷持續多年,受影響的細胞可能會失去對細胞分裂和生長的控制。
這會導致癌症的發展。然而,兒童的年齡還不足以受到這種癌症發展機制的影響。那麼,兒童患癌症的原因是什麼呢?
在紀念斯隆-凱特琳癌症中心(Memorial Sloan Kettering Cancer Center)的理察·科切(Richard Koche)博士及其他國際合作夥伴的帶領下,研究小組得以證明,DNA環可以破壞我們細胞的遺傳信息,從而導致癌症的發展。
科學家們幾十年前就已經知道這些環狀的DNA片段。在我們的細胞內發現,它們不構成我們正常遺傳信息的一部分,而這些信息以染色體的形式儲存著。正是因為這個原因,它們被稱為染色體外環狀DNA。
但即使在今天,科學家們對它們的功能知之甚少,主要是因為他們缺乏對環狀DNA進行更詳細分析的技術。
在他們現在發表的研究中,研究人員將最先進的測序技術和先進的生物信息學算法結合起來,首次在神經母細胞瘤(一種致命的兒童腫瘤)中對環狀DNA進行詳細的定位。
根據他們的發現,研究人員能夠得出關於這種癌症發展的重要結論。
研究人員與來自巴塞隆納超級計算中心的同事合作,分析了93名兒童的神經母細胞瘤組織樣本。他們的分析顯示,圓形DNA的流行和多樣性遠遠超過了之前的預期。
根據研究人員的發現,每個組織樣本平均包含5000個環狀DNA副本。DNA測序還揭示了特定的DNA片段從染色體分離形成環狀DNA,然後在不同位置重新整合到染色體的過程。
「如果它導致基因信息的原始序列被打亂,就有可能導致癌症,」埃米諾特獨立初級研究小組的領導人漢森博士解釋道。他也是柏林德國癌症協會(DKTK)和柏林健康研究所(BIH)的臨床科學家。
亨森博士強調了研究人員發現的重要性,他說:「以前從未以這種方式闡明過所涉及的詳細過程,這也讓我們更深入地了解了年輕細胞(比如在兒童身上發現的細胞)是如何轉變成癌細胞的。」
「我們還能夠證明,某些類型的環狀DNA可能會加速神經母細胞瘤的生長,」Koche博士解釋道。此外,在這些兒童腫瘤相對安靜的基因組中研究這一過程可能有助於闡明以前在更複雜的成人癌症中被忽略的類似機制。考慮到目前在各種正常和疾病環境中對環狀DNA的興趣,目前的研究可能對廣泛的腫瘤類型和相關的臨床結果具有意義。」
美國看病服務機構和生元國際得知,研究人員還想對環狀DNA的起源進行更詳細的研究,以便更好地理解為什麼兒童會患上癌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