染色體變異與癌症

2020-11-23 騰訊網

癌症:正常細胞的一場「叛變」

在我們的身體中,細胞們有一套高度分工的協作系統:生殖細胞(例如卵細胞與精子)負責將遺傳物質DNA傳遞給後代,而體細胞雖然不能將自身的DNA直接傳遞給後代,但是可以提高同一個個體中生殖細胞遺傳的效率。

生殖細胞與體細胞具有大致相同的DNA,這構成了多細胞生物中體細胞與生殖細胞協作的基礎。在發育過程中,多細胞生物通過細胞周期檢查點和細胞程序性凋亡等機制,為每個細胞的增殖與分化設置了程序,從而可以保證多細胞生物作為一個整體在「物競天擇」的過程中「適者生存」。

然而,正如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獲得者弗朗索瓦 雅各布(Fran ois Jacob)所說,「每一個細胞的夢想都是通過分裂成為兩個細胞(The dream of every cell is to become two cells)」。並不是每一個體細胞都甘心受到發育調控與細胞周期的限制。一些體細胞在突變之後脫離了有序的協作,轉而追求自身的無限增殖。這也被稱為癌細胞對多細胞個體協作系統的「進化叛變」。

這些「叛變」的細胞在與正常細胞的增殖競爭中佔據絕對優勢,群體逐步擴大甚至侵入周圍組織或者遠端器官,導致了癌症。癌症也因此被認為是多細胞生物進化的必然副產物。從單個細胞進化的角度對癌症進行研究並探索決定單細胞增殖速度的DNA因素,也就成為了癌症研究的必然趨勢。

染色體變異:癌症的典型特徵

人類身體各個部位的組織器官,除了毛髮、指甲,都有可能患癌症,即使是同一種組織器官也有可能患不同類型的癌症。雖然癌症的分類紛繁複雜,但不同類型的癌症有一些共同的特徵。研究癌症基本的、共有的特徵非常重要,可以為理解癌症發生過程和進一步研究如何檢測、診斷及治療癌症提供理論依據。

非整倍體就是癌症的一個典型特徵。非整倍體指的是細胞內染色體的數目發生非整套變異。每個物種都含有特定數目的染色體,通常以整套的形式存在,其個體被稱為整倍體。例如,人類有23對染色體,每條染色體在細胞內以成對的形式存在,共計46條染色體。一些遺傳性疾病,如唐氏綜合症,就是由染色體數目發生非整倍性的變異所導致。

據統計,實體瘤類型的癌症中有超過90%的細胞都是非整倍體,血液類型的癌症中則有超過75%的非整倍體細胞。例如,乳腺腫瘤中85%的細胞是非整倍體細胞;白血病患者中90%的造血幹細胞是非整倍體。

雖然非整倍體變異是癌細胞的典型特徵已經得到廣泛報導,但非整倍體變異影響細胞增殖速度的機制仍不清楚。特別是癌細胞中的非整倍體變異往往涉及多條染色體,我們稱之為複雜非整倍體變異。

為了解決這一問題,科學家們嘗試收集了各種癌細胞染色體變異的信息。例如,Mitelman資料庫收錄了近7萬個癌症患者的染色體變異數據,癌症基因組圖譜(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則提供更全面的數據(包括患者的基本信息、染色體變異、基因突變、基因的轉錄信息等數據)。TCGA資料庫目前已經收錄了3萬多個患者的數據,涵蓋30多種不同類型癌症。這些資料庫的建立可以使研究者方便地獲得全世界癌症患者的數據進行研究。然而,癌症細胞複雜的背景——來源於不同遺傳背景的個體、不同組織、帶有不同的DNA突變,使研究者難以直接建立染色體數目變異與癌細胞的增殖速度之間的聯繫。

在單一遺傳背景下批量產生複雜的非整倍性的染色體變異,並從進化角度研究影響單細胞增殖速度的機制,將可能為非整倍體與癌症的研究帶來新突破。

染色體變異如何影響癌細胞增殖?

最近,中科院遺傳發育所錢文峰研究組、汪迎春研究組與北京大學Lucas B. Caray教授開展合作,以經典的單細胞模式生物酵母作為研究對象,發現了造成非整倍體細胞增殖速度差異的關鍵原因。

酵母(圖片來自網絡)

研究人員構建了近100株複雜非整倍體酵母株系,這些株系的染色體序列幾乎完全一樣,但數目不同,因此這些株系間增殖速度的差異由染色體的數目變異導致。研究人員發現,染色體發生變異導致某些複合體的所有組分都增加,是導致這些非整倍體增殖緩慢的主要原因。而所有快速增殖的非整倍體細胞都採用了一種共同的策略——避免形成多餘的蛋白質複合體。

蛋白質是完成生命活動最重要的功能大分子,催化生物化學反應的酶、控制運動的肌肉纖維等都是由蛋白質組成的。有的時候多種蛋白質需組成複合體才能發揮功能,其中最為典型的就是核糖體(多種蛋白與核酸共同組成的複合體,負責細胞內蛋白質的翻譯)。

這些蛋白質只有按照固定的比例配比才能形成有功能的蛋白質複合體,就像我們和面的時候需要水和面按照固定的比例混合才能做出饅頭。蛋白複合體的所有組分都增加後會成功組裝成蛋白複合體,這使它們在細胞內可以穩定存在而不被降解,從而導致該複合體的過量表達。

那些單獨加倍的組分由於不能組裝到蛋白複合體往往會被特異性降解;而過量表達的蛋白複合體則會影響細胞增殖。這就像做饅頭的時候水多或者面多都沒有問題,因為可以留著下次再用;而如果水和面都多了製作者可能就把這些材料都用掉而製作出過量的饅頭——引起肥胖等不好的後果。

過量的蛋白複合體不利於非整倍體細胞增殖,就像和面製作饅頭的過程

研究者進一步分析了TCGA和Mitelman資料庫中的腫瘤細胞非整倍體變異數據,發現腫瘤細胞的增殖速度受到與酵母相同分子機制的影響。有趣的是,與雅各布共同獲得諾貝爾獎的雅克 莫諾(Jacques Monod

)曾說過:「任何在大腸桿菌中做出的發現也必將適用於大象(Anything found to be true of E. coli must also be true of elephants)」。

該項研究部分解釋了以癌症為代表的複雜非整倍體細胞增殖速度的差異,拓展了對癌症的認識,為抑制癌細胞生長提供了潛在的治療方案。

來源: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

相關焦點

  • 遺傳變異——染色體變異
    一、染色體變異概念 在真核生物的體內,染色體是遺傳物質DNA的載體。當染色體的數目發生改變時(缺少,增多)或者染色體的結構發生改變時,遺傳信息就隨之改變,帶來的就是生物體的後代性狀的改變,這就是染色體變異,它是一種可遺傳變異。
  • 《染色體變異》教案
    《染色體變異》教案一、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目標】1.舉例說出並理解染色體結構變異的四種類型以及染色體數目的變異。2.知道染色體組、單倍體、二倍體、多倍體的概念。【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學習染色體結構、數目變異以及染色體組、二倍體、多倍體及單倍體的概念,提高觀察分析問題、總結歸納的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通過對染色體結構和數目變異的理解以及對單倍體、多倍體的特點和應用,理解生物界這種可遺傳的變異類型,感受生命的奧妙。
  • 《染色體變異》說課稿
    《染色體變異》說課稿一、說教材《染色體變異》是必修二第五章第二節的內容。根據高中生的認知規律和心理特徵,本節是在學生學習了基因重組和基因突變的基礎上,進一步學習生物的其他變異類型—染色體變異。染色體變異是目前生物學研究中一個十分活躍的領域,染色體變異的知識與人類生活和生產密切相關。本節知識點清晰,一是染色體變異的類型—結構變異和數目變異,二是染色體組、二倍體、多倍體以及單倍體的概念,三是單倍體和多倍體形成的原理以及在育種上的應用。呈現的方式也很直觀,主要是染色體結構變異、數目變異以及染色體組的圖片、文字和動畫資料,讓學生先觀察再討論總結,抽象的概念變得直觀,易於學生接受。
  • Cancer Cell:染色體數量異常將導致癌症
    近日,美國Mayo Clinic的研究人員證明了整個染色體數量的改變,也就是非整倍性能夠導致癌症這一理論。他們的這項研究結果發表在最近一期的Cancer Cell上,文章對癌症研究領域的主要觀點,即是否非整倍體是癌症的成因做了詳細的論證。事實上,所有的人類癌症都有異常的染色體數量。因此,存在這樣的一個長期猜測,基因變異導致細胞分裂過程中錯誤的染色體分離,這是腫瘤發生的主要原因。然而,由於試驗限制使得這一理論很難被證實。
  • 《染色體變異》答辯題目及解析
    《染色體變異》答辯題目及解析1.本節課的開始你就提到了染色體變異是可遺傳變異中的一種,請簡述高中階段學過的可遺傳變異來源有哪幾種,並簡要解釋。【參考答案】高中階段學過的可遺傳變異主要有基因突變、基因重組以及染色體變異。
  • 染色體變異會導致什麼結果
    染色體結構變異,使排列在染色體上的基因的數量和排列順序發生改變,從而導致性狀的變異,大多數染色體變異對生物體是不利的,有的甚至導致死亡。  染色體變異會導致什麼結果 怎麼治  1  染色體變異會導致什麼疾病  1、愚鈍症候群  患兒出生時較正常新生兒的平均身長略短,隨年齡增長差異愈發明顯成年患者身高很少超過正常10歲兒童。
  • 專家點評Cell|利用基因組圖揭示癌症複雜結構變異特徵
    癌症基因組在多種突變機制的作用下,會產生豐富的結構變異(structural variation)。簡單的結構變異模式如刪除(deletion)、串聯重複(tandem duplication)只由一個或兩個位點斷裂-融合組成新的連結(junction),而複雜的結構變異則會引起多個連結且組合成各種複雜的序列,通常還會伴隨拷貝數變異(copy number aberration),例如染色體碎裂(chromothripsis)、複雜染色體重排(chromoplexy)、斷裂-融合-橋染色體循環(breakage-fusion-bridge
  • 2019中小學教師資格考試:《染色體變異》教案
    《染色體變異》教案一、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目標】1.舉例說出並理解染色體結構變異的四種類型以及染色體數目的變異。2.知道染色體組、單倍體、二倍體、多倍體的概念。3.說出單倍體和多倍體的特點及其在育種上的應用,解釋多倍體形成的原理。
  • 高考生物必修二:染色體變異專題詳解!
    2、類型:缺失、重複、倒位、易位3、後果:染色體結構的改變會導致染色體上基因的數目或排列順序發生改變,從而導致性狀的變異。大多數染色體結構的變異對生物體是不利的,有時甚至導致生物體死亡。個別染色體的增加或減少(非整倍變異)以染色體組的形式成倍增加或減少(整倍變異)非整倍變異:個別染色體數目的增加或減少  21三體症候群(多1條21號染色體)性腺發育不全症候群(XO)先天性睪丸發育不全症候群
  • 遠離菸酒卻染癌症 基因變異是疾病禍首?
    原標題:基因變異是疾病禍首?而p53基因的點突變、缺失及滅活在癌症的發生和進展過程中起著關鍵性的作用。   目前為止,在肝癌、大腸癌、肺癌、胃癌、宮頸癌等多種癌症患者血清中發現了p53抗體。也就是說,突變後的p53將展現其邪惡的一面。   「但這並不意味著,只有突變後的p53才與個體患癌機率有關。」聶凌虎指出。
  • 癌症難治,罪魁禍首竟不在染色體上……
    從前,癌症科學家專注於染色體,而新的研究有助於改變他們對腫瘤的認知。研究成果來自路德維希癌症研究所 (Ludwig Cancer Institute) 和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論文的一作是位名叫吳思涵的華人學者。研究結果一經公布,便引起了廣泛關注,在知乎熱榜上已有600+萬的熱度。
  • 《細胞》專題聚焦癌症發生的新機制:染色體易位
    最新一期的《細胞》(Cell)雜誌製作了一個前沿文章專題,這個小專題包括3篇文章,全部都是綜述文章,集中癌症發生的新機制。
  • 新發現:癌症擴散的主力,竟然不在染色體上
    癌基因擴散的主力,竟然不在染色體上?最近,美國科學家發現,從染色體上脫落後,癌基因才變得「兇猛」起來。儘管這一研究目前還不能用於癌症治療,但的確為我們提供了一種新思路。
  • 研究揭示不同癌症基因組圖譜中的複雜結構變異類型
    研究揭示不同癌症基因組圖譜中的複雜結構變異類型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0/4 23:06:30 美國威爾康奈爾醫學院Marcin Imielinski團隊發現不同癌症基因組圖譜中的複雜結構變異類型。
  • 男性更易患癌症的根源:Y染色體基因功能丟失?
    2019年9月,癌症領域頂級期刊JAMA Oncology公布1999年至2017年間調查195個國家的29種癌症數據,發現期間全球共有2450萬人確診癌症。出人意料的是,不同性別的患癌風險有明顯差異:男性一生患癌概率為1/3,而女性僅為1/4。因此,了解癌症的性別生物學差異對於個性化治療和預防至關重要。
  • 科學家揭秘「急性癌症」成因:染色體「爆炸」破壞DNA
    科學家揭秘「急性癌症」成因:染色體「爆炸」破壞DNA 據英國《每日郵報》1月7日報導,英國科學家找到了「急性癌症」的形成原因:細胞內的染色體發生「爆炸」破壞了DNA,從而讓人有可能在短時間內患上癌症。相關論文發表於《細胞》。
  • 染色體碎裂促進癌症中基因擴增的進化
    染色體碎裂促進癌症中基因擴增的進化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2/25 12:53:46 美國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Don W. Cleveland、Peter J.
  • 中國科學家首次實現對人造環形染色體的基因組重排
    文章公布天津大學元英進教授團隊首次將自主設計合成的5號釀酒酵母環狀染色體進行基因組重排的相關研究成果,為探索環形染色體結構變異和功能提供新的研究思路和模型。染色體結構變異對生物性狀多樣性具有重要影響。常見的真核生物染色體一般都是成線性的棒狀結構,而人類的某些染色體發生變異後會出現「成環」的現象。
  • 新教材高中生物必修2課後習題及答案 5.2染色體變異
    第5章 基因突變及其他變異第2節 染色體變異一、概念檢測1.染色體變異包括染色體數目的變異和結構的變異。判斷下列相關表述是否正確。(1)只有生殖細胞中的染色體數目或結構的變化才屬於染色體變異。( )(2)體細胞中含有兩個染色體組的個體就是二倍體。( )(3)用秋水仙素處理單倍體植株後得到的定是二倍體。
  • JNCI:Y染色體低表達易患癌!研究發現Y染色體極度低表達與男性癌症...
    近日,巴塞隆納全球衛生研究所的Alejandro Cáceres和Juan R González等研究發現,Y染色體上基因的極度低表達(EDY)與男性癌症發生率升高相關。體內細胞存在EDY現象的男性,癌症發生率比常人高了2.66倍。這一研究發表在JNCI上[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