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cer Cell:染色體數量異常將導致癌症

2021-01-14 生物谷

近日,美國Mayo Clinic的研究人員證明了整個染色體數量的改變,也就是非整倍性能夠導致癌症這一理論。他們的這項研究結果發表在最近一期的Cancer Cell上,文章對癌症研究領域的主要觀點,即是否非整倍體是癌症的成因做了詳細的論證。

事實上,所有的人類癌症都有異常的染色體數量。因此,存在這樣的一個長期猜測,基因變異導致細胞分裂過程中錯誤的染色體分離,這是腫瘤發生的主要原因。然而,由於試驗限制使得這一理論很難被證實。

這項研究的負責人Jan van Deursen博士介紹說,他們的實驗室使用一種新建立的人類腫瘤老鼠模型,對非整倍性導致癌症這一理論進行證實,並詳細解釋了該機制。

研究人員在文章中詳細解釋了染色體異常如何導致癌症,此外,他們還證明了染色體非整倍性在抑癌基因排除方面的作用。

非整倍性導致癌症的機制的證實,將更易於建立在這個理論基礎上的科學研究,並有可能產生新的藥物靶標。(生物谷Bioon.com)

生物谷推薦原始出處:

Cancer Cell, Volume 16, Issue 6, 475-486, 8 December 2009 doi:10.1016/j.ccr.2009.10.023

Whole Chromosome Instability Caused by Bub1 Insufficiency Drives Tumorigenesis through Tumor Suppressor Gene Loss of Heterozygosity

Darren J. Baker1, Fang Jin1, Karthik B. Jeganathan1 and Jan M. van Deursen1, 2, ,

1 Department of Pediatric and Adolescent Medicine, Mayo Clinic College of Medicine, Rochester, MN 55905, USA
2 Department of Molecular Biology and Biochemistry, Mayo Clinic College of Medicine, Rochester, MN 55905, USA

Genetic alterations that promote chromosome missegregation have been proposed to drive tumorigenesis through loss of whole chromosomes containing key tumor suppressor genes. To test this unproven idea, we bred Bub1 mutant mice that inaccurately segregate their chromosomes onto p53+/−, ApcMin/+, Rb+/−, or Pten+/− backgrounds. Bub1 insufficiency predisposedp53+/− mice to thymic lymphomas and ApcMin/+ mice to colonic tumors. These tumors consistently lacked the nonmutated tumor suppressor allele but had gained a copy of the mutant allele. In contrast, Bub1 insufficiency had no impact on tumorigenesis in Rb+/− mice and inhibited prostatic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formation in Pten+/− mice. Thus, Bub1 insufficiency can drive tumor formation through tumor suppressor gene loss of heterozygosity, but only in restricted genetic and cellular contexts.

相關焦點

  • Cancer Cell:新抑制劑幫助恢復p53腫瘤抑制因子功能治癌症
    癌細胞中的p53聚集體是一個癌症靶向治療目標,ReACp53或可用於此類癌症的治療  最近,來自美國UCLA的科學家們在國際學術期刊cancer cell上發表了一項最新研究進展,他們設計了一種多肽能夠阻止腫瘤抑制因子p53在癌細胞內的異常聚集,從而恢復p53的功能達到抑制腫瘤生長的作用。
  • Science:單個細胞分裂錯誤導致一連串具有癌症特徵的突變
    為了確定染色體橋斷裂的直接後果,他們將活細胞成像與單細胞全基因組測序(Look-Seq)相結合。通過比較子細胞或孫細胞(granddaughter cell, 即子細胞在分裂後產生的子細胞)的單倍型拷貝數和結構變異,就可以揭示BFB循環中的複雜突變機制,其中的一些突變機制經過兩代以上才會發生。
  • Cancer Cell:腫瘤幹細胞為根治癌症帶來了新的曙光
    癌症是以細胞異常增殖及轉移為特點的一大類疾病。2000年全球新發癌症病例約1000萬人,死亡620萬人;預計2020年癌症新發病例將達到1500萬人,死亡1000萬人。《中國癌症預防與控制規劃綱要2004-2010》指出:癌症正在成為21世紀人類的第一殺手。癌症研究已被列為《國家中長期科學與技術發展規劃綱要》中需要重點解決的重大疾病之一。
  • Cancer Cell:超級小鼠用於癌症研究
    2013年7月28日 訊 /生物谷BIOON/ --肯塔基大學癌症研究中心六年前開發出的"超級小鼠"已經應用於多種癌症疾病的研究中,為癌症治療研究做出了重大的貢獻。抑制Par-4會導致腫瘤的再次生長。所以針對Par-4開發出安全而高效的藥物有望能夠治療多種類型腫瘤。將該理論應用於臨床試驗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是Rangnekar博士稱,他們已經開始在尋找針對Par-4的藥物了。Rangnekar博士相信任何關於Par-4的研究成果都會讓我們離治療癌症的目標越來越近。
  • Cell:重大突破!融合環形RNA也參與癌症產生!
    他們的發現揭示出環狀RNA也與蛋白一樣受到癌症中基因組重排的影響,從而導致異常融合。再者,這些融合環狀RNA(fusion-circular RNAs, f-circRNAs)不只是旁觀者,它們似乎促進腫瘤生長和發展,這突出表明它們在這種疾病中發揮著作用。
  • 染色體變異與癌症
    癌症:正常細胞的一場「叛變」 在我們的身體中,細胞們有一套高度分工的協作系統:生殖細胞(例如卵細胞與精子)負責將遺傳物質DNA傳遞給後代,而體細胞雖然不能將自身的DNA直接傳遞給後代,但是可以提高同一個個體中生殖細胞遺傳的效率。
  • Cancer Res:癌細胞缺氧導致癌症生長和轉移機制
    這似乎表明腫瘤不會屈服於缺氧,相反腫瘤過量增加血液供應,因而經常會導致缺氧,從而給腫瘤發送生長和轉移的信號以便尋找新的氧氣源。比如,缺氧性膀胱癌可能轉移到肺部,而這經常是致命性的。在一項刊登在Cancer Research期刊上的最新研究中,美國科羅拉多大學癌症中心研究人員在詳細地描述了這些缺氧條件導致侵襲性癌症產生的機制。
  • 從染色體數目異常到癌症,MIT科學家提出悖論:是什麼引起免疫系統...
    所有的體細胞都有一定數量的染色體,比如人類細胞就有23對。在細胞分裂時,該染色體的數目可能存在增加或減少的情況,而這通常對生物體危害極大。MIT生物學家首次發現了免疫系統清除這些基因異常細胞的機制。大多數細胞在染色體數量異常之後,會立馬向免疫細胞發出信號,這些自然殺手會就將此異常細胞清除。
  • 染色體碎裂促進癌症中基因擴增的進化
    染色體碎裂促進癌症中基因擴增的進化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2/25 12:53:46 美國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Don W. Cleveland、Peter J.
  • Cancer Cell重大發現 維生素A治療結腸癌
    2015年12月16日訊 /生物谷BIOON/ --結腸癌是導致癌症死亡的一個重要癌症類型,同時也是經常對治療方法產生抵抗的一種癌症類型。結腸癌發生治療抵抗的原因有很多,而癌症幹細胞的存在是引起癌症復發的一個重要因素,傳統治療方法通常不是特別有效。 最近來自EPFL的科學家們最近發現了一條重要信號通路或可用於對抗結腸癌復發情況。通過維生素A類化合物治療,將癌症幹細胞內一個被關閉的基因重新激活可以幫助清除癌症幹細胞並防止發生復發和轉移。
  • J Mol Cell Biol:徐鷹等發現低氧可以驅動癌症生長
    這一假設與傳統認為的「基因突變導致腫瘤生長」觀點有著很大的區別。此文在線出版後,立即受到包括ScienceDaily在內的國際媒體廣泛關注。過去的研究將細胞內低氧水平看作癌症發展的促進因素之一,但並不是腫瘤生長的驅動因素。徐教授說,隨機的基因突變單獨無法解釋全球癌症的高發病率。他又說,將數學和計算機知識應用於生物學而形成的生物信息學使研究人員可以從一種新的角度看待癌症。
  • Cancer Cell首次揭示lncRNA在20種癌症中的DNA甲基化改變圖譜
    論文題為「lncRNA Epigenetic landscape analysis identifies EPIC1 as an oncogenic lncRNA that interacts with MYC and promotes cell-cycle
  • Cell:幹細胞分裂確實會增加癌症風險
    研究人員隨後將DNA突變引入這些細胞。Zhu說,「這種方法排除了對致癌物的需要,將它們從癌症方程式中移除,從而允許我們測試幹細胞的再生能力是否影響癌症風險。」最後,研究人員發現僅在活躍分裂的細胞中發生的突變會導致癌症產生。但是,他們也發現組織損傷「能夠『喚醒』休眠的幹細胞,讓它們發生分裂,從而極大地增加癌症風險。
  • 【經典回顧】Cell子刊,癌症研究的八大問題!
    2.我們可以將不同的癌症歸納為一組共同特質嗎?這篇綜述是Cell發表的論文中下載和引用最多的,此後又有新的研究增加了2個新興的標誌:異常的細胞新陳代謝和逃避免疫系統。Weinberg在Whitehead生物醫學研究所和麻省理工學院研究癌症的分子機制,他指出:「癌症是一種單一的疾病(可能從一組共同的標誌得出結論),這個概念當然是一個幻想。
  • JNCI:Y染色體低表達易患癌!研究發現Y染色體極度低表達與男性癌症...
    人類這23對染色體裡,還就是最後一對性染色體最為特殊。其它的染色體都是大小差不多的哥倆好,而Y染色體卻只有X的三分之一左右,似乎還在不斷變小。甚至還有人預測Y染色體將在500萬年後消失。不過對於人類來說,Y染色體還不能消失。除了決定性別外,它可能還擔負著防癌的重任。
  • Cell 子刊:內因還是外因主導癌症發生?
    他們認為大多數癌症出現都可以通過這些具有組織特異性的腫瘤幹細胞在不同器官組織的分裂增殖速率來解釋。這篇報導首次在組織水平上明確解釋了腫瘤幹細胞的數量和癌症發生的關係。而且還發現腫瘤幹細胞分裂增殖的數量和每個人一生中患癌症風險呈正相關。最後研究者認為2/3的癌症發生是由於內部因素(比如說基因隨機突變)所造成的,而外部環境因素(比如說致癌物等)所佔比例不到1/3。
  • Cancer Sci.:武大大四學生《癌症科學》發表綜述性研究論文
    近日,武漢大學基礎醫學院四年級本科生王志浩收到日本癌症學會官方期刊《癌症科學》(Cancer Science,SCI期刊)編輯部的通知,他的綜述性研究論文《一個新的致癌蛋白Pirh2:脫離MDM2的光環從暗處走向前臺》,已在線發表。
  • 研究揭示治療反應異常型癌症的分子特徵
    研究揭示治療反應異常型癌症的分子特徵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1/22 23:50:34 美國國立癌症研究所Louis M. Staudt小組揭示出治療反應異常型癌症的分子特徵。
  • 導致染色體異常的因素有哪些?如何做好預防措施
    據俄羅斯誕生醫院的生殖專家介紹,智力低下和生長發育遲滯是染色體病的共同特徵,而染色體發育不全治療困難療效不滿意預防顯得更為重要預防措施包括推行遺傳諮詢、染色體檢測、產前診斷和選擇性人工流產等,防止患兒的出生。那麼,導致染色體異常的因素有哪些?我們如何做好預防措施?下面就由愛寶來的寶妹為大家做相關的介紹。
  • 科學家發現癌細胞的致命弱點,中心粒的異常擴增誘發癌症
    ,這一發現將有助於臨床醫生更好的對抗癌症。當中心體功能障礙時,可能引起染色體的分裂異常,並導致惡性腫瘤的發生。每個中心體包括兩個被蛋白質基質包圍的中心粒,其大小約為頭髮絲橫截面的1/100,被稱為細胞的「大腦」,它們在細胞的增殖、移動和信息傳遞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其數量和大小在正常細胞中受到高度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