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揭秘「急性癌症」成因:染色體「爆炸」破壞DNA

2021-01-08 科學網
科學家揭秘「急性癌症」成因:染色體「爆炸」破壞DNA

 

據英國《每日郵報》1月7日報導,英國科學家找到了「急性癌症」的形成原因:細胞內的染色體發生「爆炸」破壞了DNA,從而讓人有可能在短時間內患上癌症。相關論文發表於《細胞》。

 

傳統理論認為癌症是人體經歷成千上萬次的細胞突變後,慢慢演化的結果。但英國著名的疾病研究機構桑格研究所的新發現推翻了這種看法。這暗示了不管人們怎麼努力保持身體健康,也不能保證命運不會拿他們開玩笑。同時還說明了為什麼有些人在體檢時根本沒發現癌症痕跡,但數月後突然就被診斷患上這種疾病了。

 

桑格學院的科學家是通過研究750個腫瘤的遺傳缺陷後得出以上結論的。其中大部分的案例都與傳統理論相符,染色體的損壞是常年累積的結果。然而,其中至少有1/40的腫瘤不符合「標準模式」,有的染色體似乎是在一夜之間遭到破壞的。

 

參與此項研究的坎貝爾博士稱:「測驗結果太讓我們驚訝了。在一個細胞裡面,染色體經過一次或者是多次爆炸成為碎片。如果這個細胞開始笨拙地修補,把碎片雜亂的縫合起來,這樣就破壞了原來的DNA結構,為癌症的快速形成提供了條件。」

 

坎貝爾博士表示:「這個細胞應該說『好吧,我放棄』,而不是像對待昂貴的瓷器一樣,把染色體拼接回去。細胞試圖修復一個不可修復的東西,最後造出一個災難性的、能讓癌症更快形成的基因組。」

 

這種「急性癌症」在骨癌裡面特別常見,大概1/4的患者身上都能看到明顯的染色體受損特徵模式。科學家目前還不能肯定是什麼引起了這種染色體「爆炸」,但有嫌疑的罪魁禍首包括X光和曬傷。坎貝爾博士稱:「如果我們能了解根本的病因,或許就可以防止患上這種癌症。」

 

更多閱讀

 

 

 

 

 

特別聲明:本文轉載僅僅是出於傳播信息的需要,並不意味著代表本網站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轉載使用,須保留本網站註明的「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轉載或者聯繫轉載稿費等事宜,請與我們接洽。

相關焦點

  • 首次證實:染色體外DNA促進了多種侵襲性腫瘤的生長,有望成為癌症...
    近日,聖地牙哥加州大學(UC)的研究人員首次證實,染色體外DNA促進了多種侵襲性腫瘤的生長,有望成為癌症治療的新靶點。人類細胞有23對染色體,但在癌症中,基因可以在染色體或環狀染色體外DNA (ecDNA)中擴增,其頻率和功能意義尚不清楚。
  • 染色體外DNA促進了多種侵襲性腫瘤的生長,有望成為癌症治療的新靶點
    近日,聖地牙哥加州大學(UC)的研究人員首次證實,染色體外DNA促進了多種侵襲性腫瘤的生長,有望成為癌症治療的新靶點。 人類細胞有23對染色體,但在癌症中,基因可以在染色體或環狀染色體外DNA (ecDNA)中擴增,其頻率和功能意義尚不清楚。
  • Nature子刊:兒童癌症元兇或是染色體外環狀DNA?
    近日,由夏裡特醫學院和紀念斯隆-凱特琳癌症中心組成的一個國際研究小組發現,染色體外環狀DNA可從基因組分離和整合,可能導致一些基因被破壞,促進兒童癌症的發展。同時研究人員首次繪製了環狀DNA的詳細圖譜,並有望用於兒童癌症的診斷。該研究發表在近日的《Nature Genetics》期刊上。
  • 染色體外圓形DNA可導致兒童癌症的發生
    隨著時間的推移,癌症的發展與DNA缺陷的逐漸積累有關。因此,癌症被認為是一種與年齡有關的疾病。 但是為什麼兒童會患上癌症呢?由柏林醫科大學Charite - Universitatsmedizin和紐約紀念斯隆-凱特琳癌症中心領導的一個國際研究小組,現在揭示了被稱為染色體外圓形DNA的神秘DNA環可能有助於兒童癌症的發展。 科學家們繪製出了首份詳細的環狀DNA圖譜,為癌症遺傳學領域長期存在的問題帶來了意想不到的新發現。這項研究發表在《自然遺傳學》雜誌上。
  • 染色體變異與癌症
    染色體變異:癌症的典型特徵 人類身體各個部位的組織器官,除了毛髮、指甲,都有可能患癌症,即使是同一種組織器官也有可能患不同類型的癌症。雖然癌症的分類紛繁複雜,但不同類型的癌症有一些共同的特徵。
  • Cancer Cell:染色體數量異常將導致癌症
    近日,美國Mayo Clinic的研究人員證明了整個染色體數量的改變,也就是非整倍性能夠導致癌症這一理論。他們的這項研究結果發表在最近一期的Cancer Cell上,文章對癌症研究領域的主要觀點,即是否非整倍體是癌症的成因做了詳細的論證。事實上,所有的人類癌症都有異常的染色體數量。因此,存在這樣的一個長期猜測,基因變異導致細胞分裂過程中錯誤的染色體分離,這是腫瘤發生的主要原因。然而,由於試驗限制使得這一理論很難被證實。
  • 新發現:癌症擴散的主力,竟然不在染色體上
    癌基因擴散的主力,竟然不在染色體上?最近,美國科學家發現,從染色體上脫落後,癌基因才變得「兇猛」起來。儘管這一研究目前還不能用於癌症治療,但的確為我們提供了一種新思路。
  • 從染色體數目異常到癌症,MIT科學家提出悖論:是什麼引起免疫系統...
    該研究於6月19日發表在Developmental Cell上,論文的第一作者是科赫研究所的科學家Stefano Santaguida。惡性循環圖丨正常人類的染色體類型和數目在細胞分裂之前,其染色體數會翻倍並在細胞中間排成一排。當分裂開始時,一半的染色體會被拉到左邊,而另一半會被拉到右邊,進而在兩邊分化成兩個子細胞。
  • 繪製出首張兒童癌症環狀DNA圖譜 染色體外環狀DNA...
    2020年1月6日 訊 /生物谷BIOON/ --隨著時間推移,癌症的發生往往與DNA缺陷的逐漸積累有關,因此,癌症通常會被認為是一種年齡相關的疾病,那麼為何兒童也會患癌呢?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Nature Genetics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德國夏洛蒂—洪堡大學和柏林自由大學附屬醫學中心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發現,染色體外環狀DNA或會促進兒童癌症的發生,文章中,研究人員繪製出了首個兒童癌症環狀DNA精細化圖譜,有望揭示兒童患癌的原因並開發新型的治療策略。
  • 《細胞》專題聚焦癌症發生的新機制:染色體易位
    最新一期的《細胞》(Cell)雜誌製作了一個前沿文章專題,這個小專題包括3篇文章,全部都是綜述文章,集中癌症發生的新機制。
  • 癌症難治,罪魁禍首竟不在染色體上……
    而Nature發布的新研究中,科學家終於首次直接觀察了ecDNA (不止基因測序) ,並證明了它的重要性:ecDNA上的癌基因,是腫瘤的整個基因轉錄組當中,表達水平最高的那部分基因。而染色體上癌基因的表達相對較低。
  • 37個國家1300多名科學家共同完成癌症罪魁禍首的DNA指紋
    一項龐大的國際研究正在對癌症的原因進行分類,該研究揭示了驅動癌症發展的DNA破壞過程的遺傳指紋。來自Wellcome Sanger研究所,新加坡杜克大學-國立大學醫學院,加利福尼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醫學院,麻省理工學院和哈佛大學的研究人員以及他們在全球的合作者迄今已獲得了這些基因指紋的最詳細清單,關於每種癌症如何發展的線索。這些指紋將使科學家能夠搜索導致癌症的先前未知的化學物質,生物途徑和環境因素。
  • 創新性抗癌療法 徵服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
    有人說:「大多數兒童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能夠得到治癒,這是癌症治療史上最偉大的成功故事。」對於當父母的人來說,最見不得的就是孩子得病,更不要說孩子得惡性腫瘤了。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簡稱「急淋」,英文簡稱ALL)是一種常見的兒童惡性腫瘤,曾經奪走兒童生命的一大殺手。但是,在不到60年時間裡,這種病的治癒率已經從0%提高到90%以上。
  • 水與癌症的關係
    醫學研究的發展日新月異,但癌症卻始終是醫界精英無法攻克的頑固領域。我們也許無法治癒癌症,但可以試著了解癌症的成因,提前預防癌症。解讀癌症什麼是癌症?簡單來講,癌症就是惡性腫瘤,是指身體內細胞發生突變後,不受控制地不斷分裂、擴散、最終形成癌症。
  • 美國科學家發現引發癌症的關鍵——DNA甲基化不平衡的特定位點
    近日,美國的研究人員通過DNA修飾測序,發現了引發癌症和其他疾病的關鍵:DNA甲基化不平衡的特定位點。在全基因組掃描中,我們往往很難定位與癌症關係最密切的基因變異。近日,美國科學家研究發現,通過放大多個正常組織和癌症組織中與DNA甲基化失衡相關的關鍵基因位點,能夠在更廣泛的統計信號下發現引發癌症的新線索。
  • 無創dna檢測的價格是多少?無創dna檢測應該怎麼做?
    無創dna檢測對於很多寶媽來說應該都很熟悉了,但是其中一個問題很是受寶媽們的關注,那就是其檢測的價格,那麼無創dna檢測的價格是多少?無創dna檢測應該怎麼做?下面裕力為大家講解一下這個備受寶媽們關注的問題。
  • 染色體中DNA僅佔50%,另外一半依然未知
    11月22日消息,據外媒報導,一項新的研究證明,DNA僅佔染色體物質的一半,遠小於之前的設想。研究人員稱,高達47%的染色體結構是圍繞著遺傳物質的未知「鞘膜」。儘管這種鞘膜的具體功還能是未知數,研究人員認為它可在細胞分裂的關鍵過程中保持染色體之間彼此分隔。
  • 費城染色體是如何形成的?
    1888年,這種存在於細胞核內的易著色的物質被正式被命名為染色體。染色體的發現揭開了科學家在生命探索中的新的篇章。 德國科學家倫琴(Wilhelm R?ntgen)於1895年發現X射線後,X射線對人體組織的損害很快就為人所知。許多研究X射線的學者或截肢或罹患癌症,甚至發明大王愛迪生本人以及他的助手都深受其害。
  • 醫學知識科普:急性髓系白血病病因、發病率、相關症狀
    成因及危險因素 白血病的發生不太可能有一個共同的病因,而且大多數新發急性髓細胞白血病的患者沒有明確的危險因素。然而,有一些被接受的急性髓系白血病的危險因素。
  • 基因晶片技術是用來讀取dna分子的基因,優勢是培養細胞
    一種特殊的高解析度檢測人體細胞染色體序列的方法。基因晶片技術是用來讀取dna分子的基因的,優勢是無需體外體內培養細胞,只需要利用細胞核酸展示培養的酶可以將人體細胞核中基因序列複製到細胞中,與原核細胞核酸片段一一對應。基因晶片具有良好的穩定性、可重複性、高解析度、高重複性、無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