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英國《每日郵報》1月7日報導,英國科學家找到了「急性癌症」的形成原因:細胞內的染色體發生「爆炸」破壞了DNA,從而讓人有可能在短時間內患上癌症。相關論文發表於《細胞》。
傳統理論認為癌症是人體經歷成千上萬次的細胞突變後,慢慢演化的結果。但英國著名的疾病研究機構桑格研究所的新發現推翻了這種看法。這暗示了不管人們怎麼努力保持身體健康,也不能保證命運不會拿他們開玩笑。同時還說明了為什麼有些人在體檢時根本沒發現癌症痕跡,但數月後突然就被診斷患上這種疾病了。
桑格學院的科學家是通過研究750個腫瘤的遺傳缺陷後得出以上結論的。其中大部分的案例都與傳統理論相符,染色體的損壞是常年累積的結果。然而,其中至少有1/40的腫瘤不符合「標準模式」,有的染色體似乎是在一夜之間遭到破壞的。
參與此項研究的坎貝爾博士稱:「測驗結果太讓我們驚訝了。在一個細胞裡面,染色體經過一次或者是多次爆炸成為碎片。如果這個細胞開始笨拙地修補,把碎片雜亂的縫合起來,這樣就破壞了原來的DNA結構,為癌症的快速形成提供了條件。」
坎貝爾博士表示:「這個細胞應該說『好吧,我放棄』,而不是像對待昂貴的瓷器一樣,把染色體拼接回去。細胞試圖修復一個不可修復的東西,最後造出一個災難性的、能讓癌症更快形成的基因組。」
這種「急性癌症」在骨癌裡面特別常見,大概1/4的患者身上都能看到明顯的染色體受損特徵模式。科學家目前還不能肯定是什麼引起了這種染色體「爆炸」,但有嫌疑的罪魁禍首包括X光和曬傷。坎貝爾博士稱:「如果我們能了解根本的病因,或許就可以防止患上這種癌症。」
更多閱讀
特別聲明:本文轉載僅僅是出於傳播信息的需要,並不意味著代表本網站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轉載使用,須保留本網站註明的「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轉載或者聯繫轉載稿費等事宜,請與我們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