染色體中DNA僅佔50%,另外一半依然未知

2020-12-04 IT之家

11月22日消息,據外媒報導,一項新的研究證明,DNA僅佔染色體物質的一半,遠小於之前的設想。

研究人員稱,高達47%的染色體結構是圍繞著遺傳物質的未知「鞘膜」。

儘管這種鞘膜的具體功還能是未知數,研究人員認為它可在細胞分裂的關鍵過程中保持染色體之間彼此分隔。

科學家認為這種所謂的染色體周邊有助於防止細胞分裂出錯,從而減少由此引發的癌症和與先天缺損等疾病。

這項研究的帶頭人愛丁堡大學生物科學學院教授比爾·厄恩肖(Bill Earnshaw)教授說:「既然發現了遺傳物質被一厚層鞘膜所覆蓋,我們就必須重新考慮染色體是如何構建的,以及當細胞分裂時它們如何分離。」

染色體是細胞內含有遺傳物質的結構。這項研究首次使用成像技術產生了人類所有46個染色體的詳細3D模型。

自1882年被發現至今,染色體一直是研究的焦點。然而,儘管技術進步日新月異,染色體的完整結構和組織仍然是一個謎。愛丁堡大學科學家開發了一種精確的顯微技術,能用來觀察和研究前所未見的染色體結構。該方法被稱為3D-CLEM,它結合光學顯微鏡,電子顯微鏡與計算建模軟體以產生染色體的高解析度3D圖像。圖像分析結果顯示染色體總含量的53%至70%由含DNA和輔助蛋白質(又合稱染色質)的材料組成。剩餘的30-47%由染色體周邊組成。厄恩肖教授的同事(Daniel Booth)博士表示,「我們開發的用於研究染色體的成像技術是十分具有開創性的。」「史上第一次定義所有46條人類染色體的結構,迫使我們重新考慮染色體幾乎完全由染色質組成的假設,這一假設在近100年來基本上沒有被挑戰過。」該研究由Wellcome基金資助,發表在《細胞》期刊上。該研究是與日本Kazusa DNA研究所,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和利物浦大學合作進行的。

相關焦點

  • 染色體中DNA僅佔一半 另外47%我們還不知有何用
    網易科技訊 11月22日消息,據外媒報導,一項新的研究證明,DNA僅佔染色體物質的一半,遠小於之前的設想。研究人員稱,高達47%的染色體結構是圍繞著遺傳物質的未知「鞘膜」。儘管這種鞘膜的具體功還能是未知數,研究人員認為它可在細胞分裂的關鍵過程中保持染色體之間彼此分隔。
  • dna親子鑑定原理和鑑定步驟
    一個人有23對(46條)染色體,同一對染色體同一位置上的一對基因稱為等位基因,一般一個來自父親,一個來自母親。如果檢測到某個dna位點的等位基因,一個與母親相同,另一個就應與父親相同,否則就存在疑問了。
  • Elife:人體染色體著絲粒區域,保留著幾十萬年前古老的DNA序列
    他們首先展示了在果蠅中識別著絲粒單倍型,或者「cenhaps」。這一發現有兩個含義。首先,如果研究人員能夠通過染色體的著絲粒來區分染色體,他們就可以開始進行功能測試,看看這些差異是否會影響哪段DNA的遺傳。例如,在卵子形成過程中,四種染色單體由兩條染色體組成,但只有一條染色體進入卵子。
  • DNA鑑定中存在基因突變的原因
    DNA鑑定中存在基因突變的原因   產生突變有兩種情況:   一種是親代將dna傳遞給孩子的過程中,產生的突變,這是實際存在的突變;這種突變,儘管父母親都可能發生,但是形成受精卵的時候,是精子的頭部完整的卵細胞結合,所以精子中的dna不如卵子穩定,與卵細胞相比,較容易發生突變。
  • 尼安德特人和未知的人類祖先DNA在染色體的「黑暗心臟」中被發現
    一個特別的黑點是著絲粒——染色體X或Y形狀中間的瘦點——它充滿了重複序列。這個難以破譯的區域可能隱藏了一些最古老的人類DNA片段,為特定特徵的起源提供了新的進化線索。這是因為著絲粒在世代中保持著更完整的狀態,而不是沿著染色體「手臂」向下的DNA,染色體在形成精子或卵子時分裂和重組。
  • 首次證實:染色體外DNA促進了多種侵襲性腫瘤的生長,有望成為癌症...
    近日,聖地牙哥加州大學(UC)的研究人員首次證實,染色體外DNA促進了多種侵襲性腫瘤的生長,有望成為癌症治療的新靶點。人類細胞有23對染色體,但在癌症中,基因可以在染色體或環狀染色體外DNA (ecDNA)中擴增,其頻率和功能意義尚不清楚。
  • 染色體外DNA促進了多種侵襲性腫瘤的生長,有望成為癌症治療的新靶點
    近日,聖地牙哥加州大學(UC)的研究人員首次證實,染色體外DNA促進了多種侵襲性腫瘤的生長,有望成為癌症治療的新靶點。 人類細胞有23對染色體,但在癌症中,基因可以在染色體或環狀染色體外DNA (ecDNA)中擴增,其頻率和功能意義尚不清楚。
  • 塔拉課堂 | 染色體,DNA和基因都是什麼有何關係?
    不過小拉建議準媽媽們在試管之前可以對染色體DNA和基因有所了解。基因是DNA 的一個獨特部分。基因是製造身體所需一切物質的編碼指令,尤其是蛋白質。人體大約有25000個基因。研究人員還沒有確定我們大多數基因的作用,然而,我們的一些基因可能與囊性纖維化或亨廷頓舞蹈病等疾病有關。DNA是染色體的重要組成成分,基因是DNA中的一個片段,DNA中包含N多基因。
  • 無創dna檢測的價格是多少?無創dna檢測應該怎麼做?
    無創dna檢測對於很多寶媽來說應該都很熟悉了,但是其中一個問題很是受寶媽們的關注,那就是其檢測的價格,那麼無創dna檢測的價格是多少?無創dna檢測應該怎麼做?下面裕力為大家講解一下這個備受寶媽們關注的問題。
  • 高考生物規律性關係及公式:蛋白質染色體分裂
    :  蛋白質中胺基酸數目=肽鍵數目(即水分子數目)+肽鏈條數=mrna(翻譯摸板)中的鹼基數÷3=dna(相應基因)中的鹼基數÷6  蛋白質中至少還有氨基和羧基的數目=肽鏈條數;  蛋白質中最多有胺基酸種類為20種。
  • 核酸值得注意的是在遺傳中,嚴格忠於原來的形式一代接著一代?
    大概他一半是蛋白質,可是另一半卻不是。現在就來看看不是蛋白質的那部分,1869年瑞士有個生物化學家名叫:米歇爾。細胞的其他成分強的多他就用紫外線照相從而把剩下的dna和或ra a在細胞內的位置弄清楚,結果表明b na只存在於染色體中二n a主要是在新疆包漿的一些顆粒裡有些二n a也存在於細胞核內的一種結構和人力。
  • 達瑞醫學檢驗無創dna,無創親子鑑定多少錢一次
    無創DNA親子鑑定的費用收取是根據相關規定來合理收費的,一般在孕期第10-12周的是10000元/1例,若在孕期第12周以上,則是7500元/1例,如果需要加男方樣本,則需另外收取4000元/1個樣本。  做無創親子鑑定後也是通過醫學手段來檢測dna信息,即通過遺傳標記的檢驗與分析來判斷父母與子女是否親生關係,稱之為親子試驗或親子鑑定。
  • 無創dna幾周做最好無創DNA檢測與唐氏篩查的區別在哪裡?
    我相信經歷過產檢的孕媽都知道無創DNA檢測、羊水穿刺及唐氏篩查吧,但還有一些新手孕媽卻不知道什麼是無創dna檢測,更別說它們之間的區別了,下面香港裕力健康就告訴大家都有哪些區別。它可以檢測t21染色體異常(唐氏症候群)和t18染色體異常(愛德華症候群)和t13染色體異常(巴陶氏症候群)也可以檢測90多項目,4個性染色體異常,20個微缺失症候群和20個骨骼發育不良基因突變等,準確率為99.5%。 2、羊膜穿刺術:覆蓋胎兒23對染色體,既能診斷染色體數目異常,又能診斷染色體結構異常,診斷範圍廣,屬於侵入性避孕方法,但可能會導致流產、感染。
  • 什麼是無創DNA 無創DNA什麼時候做
    簡單來說無創DNA是利用基因測序技術進行產前篩查,僅需採集孕婦外周靜脈血5毫升以上,便可得知胎兒的遺傳信息,那麼無創DNA什麼時候做好呢?什麼樣的孕婦適合做無創DNA?下面小編就帶大家來了解無創DNA。什麼是無創DNA據統計,在我國每年約2000萬的新生兒中,先天性缺陷兒佔4%~6%。
  • 產前無創dna是檢查什麼?無創DNA檢查適合的人有哪些
    無創dna是檢查什麼有必要做嗎,與唐底篩查、羊水穿刺比準確率有多少,產前無創dna能排哪些畸形?無創DNA檢查適合的人有哪些?我想可能很多孕媽都不知道,作為現下比較流行的一種產檢,是孕媽們都需要了解的,下面就給大家科普一下。
  • 無創dna篩查的是什麼無創dna篩查最佳時期
    很多懷孕媽媽在懷孕過程中想必遇到過這樣的選擇困難症:在內地做無創dna產前檢測好還是到香港做無創dna產前檢測比較好。今天裕力健康給大家分享下內地和香港無創dna產前檢測有什麼區別。
  • 生男生女的概率各佔一半?這些男性可能生兒子機率比較大
    ,但是如果生了大寶在要二胎的話,都希望湊成一個兒女雙全的好寓意,但有些時候總不能讓人如願,但是有些科學依據還是有那麼一點推測的作用的,我們還是要相信科學可以帶給我們更多的驚喜和奇蹟,對於生男生女這件事也是有跡可循的,其實身體的一些小小的指標如果能夠達到圓夢的機率還是比較高的,一起來了解一下吧,大家都知道生男生女的機率各佔一半
  • 染色體的結構不只有染色質?
    不過就算科技持續精進,染色體的結構依然是個未解之謎。 然而在 3D 技術興起後,局面開始扭轉:一群愛丁堡大學的科學家們就開發出十分精準的顯微鏡技術,讓他們可以觀察到染色體前所未有的細節。 這套技術被稱做 3D-CLEM(3D-Correlative Light Electron Microscopy),整合光學顯微鏡和電子顯微鏡並搭載了計算模型功能,幫助他們獲得染色體的高解析 3D 圖像,並製作了人類 46 條染色體的 3D 模型。
  • 染色體微陣列分析在產前診斷中的應用
    標準的核型分析可以檢出非整倍體、相對較大的染色體結構異常(5-10Mb以上的缺失和重複)、平衡性的易位和倒位。CMA比傳統核型分析的解析度高,可以檢出低至50-100kb的缺失和重複。CMA也可以檢出在核型分析中貌似平衡的重排的斷裂點附近的CNV。
  • 誰動了人類的DNA?進化中丟失的一對染色體,它去哪兒了?
    進化中丟失的一對染色體,它去哪兒了?相比於其他的一些動物,人類的身體顯得尤為複雜,我們不僅擁有強健的體魄,還擁有超高的智商以及創造的能力,對周圍一些未知的事物總是充滿了好奇心,這也是人類創造社會發展科學的動力之一。關於人類到底是從何而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