染色體微陣列分析在產前診斷中的應用

2020-11-23 醫脈通


染色體微陣列分析(chromosomal microarray analysis,CMA)技術是一項高解析度的全基因組篩查技術,可以檢出大多數通過傳統核型分析可以檢出的染色體不平衡性改變,以及那些被稱之為拷貝數變異(copy numbervariants,CNV)的微小缺失和重複。CNV可導致很多人類疾病,包括神經發育性疾病以及先天性異常,如先天性心臟病。CMA是先天性異常和神經發育性疾病產後診斷的一線檢測技術,並被證明在產前診斷中也是一項有價值的診斷技術。CMA可用於未經培養的DNA樣本,包括從CVS和羊膜腔穿刺術中獲得樣本,因此較核型分析的檢驗周期更快。



微陣列分析有哪些不同的技術類型?


        在產前診斷中應用的微陣列平臺主要有兩種:單核苷酸多態性(single-nucleotidepolymorphism,SNP)陣列和比較基因組雜交(comparativegenomic hybridization,CGH)陣列。


        標準的核型分析可以檢出非整倍體、相對較大的染色體結構異常(5-10Mb以上的缺失和重複)、平衡性的易位和倒位。CMA比傳統核型分析的解析度高,可以檢出低至50-100kb的缺失和重複。CMA也可以檢出在核型分析中貌似平衡的重排的斷裂點附近的CNV。


        有一些大型的研究比較了CMA與傳統核型分析在產前診斷中的應用。2012年美國國家兒童健康和人類發育研究所(NICHD)證明了對於異常超聲表現者,CMA是最好的診斷技術。對於超聲異常而染色體核型正常的胎兒,CMA在6%的病例中檢出與臨床相關的缺失和重複。對於超聲結構正常、由於單純高齡或非整倍篩查陽性而接受CVS或羊膜腔穿刺術的孕婦,CMA在1.7%的病例中檢出與臨床相關的缺失或重複。對4項大型研究(包括NICHD的研究)的系統回顧發現,在超聲異常的病例中CMA的檢出率達6.5%(201/3090),在高齡孕婦中達1.0%(50/5108),在其他行CVS或羊膜腔穿刺的人群中(如父母焦慮、血清學篩查陽性、染色體異常兒分娩史)可達1.1%(44/4164)。所有這些病例的核型分析均正常。


        CMA相對於傳統核型分析的另一個優勢是這項技術不需要分裂細胞,這可以使得檢驗周期大大縮短。CMA也可用於獲自死產標本的石蠟包埋組織,因此,只要能獲得足夠量的高質量DNA,CMA就可以獲得結果。來自死產合作研究網絡(Stillbirth Collaborative ResearchNetwork)的基於人群的532例死產病例的結果顯示,CMA較標準核型分析更易獲得結果(87.4% vs 70.5%,p<0.0001),從而提高對遺傳學異常的檢出率(8.3% vs 5.8%,p=0.0067)。


        由於CMA所尋找的是不平衡性改變,因此對於完全性平衡性的染色體重排,該技術是無法檢出的,但是絕大多數的平衡性重排的表型都正常。另外,CMA無法提供基因不平衡性改變的染色體機制。例如,如果有一條完整的13號染色體的重複,CMA並不能鑑別是13三體還是不平衡性羅氏易位所致,後者需要進行有關再發風險的諮詢。因此,對於那些需要除外可能會遺傳的易位等病例還是需要進行核型分析的。CMA也不能檢出低水平嵌合,有些微陣列技術不能檢出三倍體。CMA也不能檢出所有的CNV,比如那些不出現在檢測平臺上的區域,以及低於檢測水平的小CNV。在有些情況下,產後CMA可以檢出的CNV無法在產前被檢出,因為產後CMA平臺的解析度要比產前CMA平臺的要高。另外,CMA也無法檢出局限於單個基因的點突變,包括那些可以致病的點突變,如鐮形細胞性貧血、囊性纖維化,以及很多骨骼發育不良性疾病。


        CMA的缺點之一是無法準確解釋以往未報到過的CNV的臨床意義,或無法準確預測那些和一些不同結局均有相關性的CNV的表型。CNV被分為良性、有臨床意義(病理性)、臨床意義不明確的(variant ofuncertain significance,VUS)這三類。VUS的總體發生率約為1-2%。由NICHD發起的多中心試驗報導,在核型正常的病例中,病理性CNV的發生率為0.9%,VUS的發生率為1.5%。


        如果有必要應提供進一步的檢測。評估的第一步就是要明確父母一方是否具有和胎兒中所檢測到一樣的VUS。儘管新生的CNV更可能是病理性的,但即使父母與胎兒擁有同樣的CNV也不總能排除胎兒異常的可能性。當我們解釋VUS的時候,對包含有缺失或重複區域的特異基因進行評估是有幫助的。總體而言,相對於小的缺失而言,小的重複具有臨床意義的可能性較小。


        ACOG和SMFM都推薦「應向所有孕婦通過篩查或診斷性試驗的方式提供胎兒非整倍體的評估,不管孕婦的年齡大小以及有無其他高危因素……應討論篩查試驗和診斷性試驗之間的區別。」特別是當存在胎兒結構異常和/或胎兒死亡而需要進行遺傳學分析時,尤其應推薦進行CMA檢測,在這些情況下,CMA已取代了核型分析。ACOG和SMFM推薦對於胎兒結構正常的而又接受介入性產前診斷的孕婦可以進行核型分析或CMA檢測,無論孕婦的年齡大小。


        目前,有些學者推薦將CMA列為胎兒染色體檢測的一線方案,有些學者則推薦僅將CMA應用於胎兒結構異常的病例以減少發現VUS的可能性。NICHD研究中發現,在超聲結構正常且核型正常的胎兒通過CMA檢出的有臨床意義的異常的發生率為1.7%(1/60)。綜合5個產前CMA研究的數據,在因為孕婦高齡而進行介入性產前診斷的3151例病例中,CMA檢出傳統核型分析所無法檢出的異常率為0.5%。


        如果核型分析發現了新生的貌似平衡性的染色體重排,則應考慮行進一步的CMA檢測以除外在重排斷裂點處的不平衡改變。一項納入了239例產前核型分析提示平衡性重排的研究中,CMA發現在7.9%的病例中存在斷裂點處的缺失或重複。對於明確標記染色體或環狀染色體的染色體來源和基因內容方面,CMA也能提供有益的信息。


什麼情況下只行核型分析即可?


        如果產前超聲檢查強烈提示胎兒罹患常見染色體非整倍體,如21、13、18三體或X單體時,則採用傳統核型分析和/或快速FISH分析即可,這可以提供更快的檢測周期,對於低水平嵌合以及除外易位性三體更加敏感有效。如果傳統核型分析或FISH結果正常則應考慮CMA檢測。對於那些有復發性流產史的夫婦採用傳統核型分析以檢出潛在性的平衡易位是最合適的一線方案。


        有些情況下在獲得異常CMA結果之後應行核型分析。如果CMA提示近端著絲粒染色體(13,14,15,21,22)三體時,應行核型分析以除外不平衡性羅氏易位。根據片段大小,推薦採用FISH或核型分析以除外涉及更小CNV的遺傳性重排,這將為再次妊娠提供再發風險的準確信息。


如何對病人進行


我們推薦應由經過訓練的遺傳諮詢師、遺傳學家、或其他專家在提供檢測者應熟悉其實驗室所採用的微陣列平臺,包括VUS率。應告知病人,與傳統核型分析相比,對於超聲結構異常的病例CMA可以檢出額外的6-7%的病理性CNV,對於超聲結果正常的病例,CMA可以檢出額外的1-1.7%的病理性CNV。VUS的發生率為1.4-2.1%。檢測前諮詢應包括對CMA能夠檢測到的疾病譜的討論,包括嚴重的神經系統異常以及一些較輕的成人期發病的疾病。應告知病人CMA不能檢出所有的遺傳性疾病或症候群,包括與單個基因點突變相關的常染色體隱性疾病。CMA也可能會發現近親關係以及非父源性關係。


應採用什麼樣的標本?


        可以採用提取自羊膜腔穿刺術、CVS、臍血、死產標本的DNA來進行CMA檢測,更傾向於採用提取自絨毛間充質細胞和未培養羊水細胞的DNA來進行CMA檢測,這可以縮短檢驗周期並避免培養假象的可能性。有些實驗室要求同時提供母血標本,有些實驗室要求同時提供雙親標本,以鑑別所檢測到的CNV是遺傳性的還是新發生的。


產前和產後


        在產後診斷的情況下,CMA是用來解釋已經存在的異常的原因,而在產前診斷的情況下,CMA是為了預測胎兒的結局。在很多產前診斷的病例中,很多病人選擇進行CMA時為了確認沒有有意義的發現。CMA被推薦對罹患多發性先天性異常、發育遲緩/智力障礙、和/或自閉症譜系疾病的病人進行評估的一線方案,在核型正常的情況下,CMA能夠檢出有臨床意義的CNV的機率為15%。在產後診斷的情況下,明確診斷在很多方面對於父母而言都很重要,其中包括對尋求診斷的過程的終止,獲取有關資源,未來對孩子怎樣護理,以及對於再次妊娠的指導。發現一個有臨床意義的CNV可以抵消發現VUS的負面影響。在產前診斷的情況下,尤其是對於超聲結構正常的病例,VUS可能會帶來相當的壓力和焦慮,父母可能會因此選擇終止妊娠。要想解釋一個產前發現的CNV的意義會很困難,源於胎兒影像學發現的局限性,以及目前對於產前CNV發現和產後可能的表型之間的關係方面的信息非常有限。


        為了減少發現VUS的可能性,很多專家提倡在產前診斷中採用靶向CMA而不是全基因組CMA。靶向CMA採用主要用於檢出臨床意義非常明確的CNV的平臺,包括三體,或已被詳細闡述的微缺失/微重複症候群。但是,靶向微陣列也會導致診斷產出降低的問題。在過去幾年中靶向微陣列的探針密度已經增加,對CNV分類的知識也在增長,全基因組微陣列和靶向微陣列之間的差別也在日趨縮小。如前所述,產後CMA的解析度要比產前CMA的更高,因此在有些情況下會檢出產前CMA未能檢出的CNV來。


其他協會有哪些有關


        最近來自國際上和國內的其他協會的指南都提倡將CMA應用於產前診斷中。ACOG和SMFM在2013年發表了關於微陣列技術在產前診斷中應用的聯合推薦意見,推薦將CMA應用於胎兒結構異常和/或死產的遺傳學分析,並推薦在這些情況下以CMA取代核型分析。對於胎兒結構正常者,採用核型分析或CMA分析均可。全面的檢測前和檢測後諮詢,以及知情同意都是必須的。儘管ACMG發表了針對臨床實驗室的指南,但組織者卻沒有發表針對臨床醫生的有關微陣列在產前診斷中應用的指南。


        加拿大婦產科醫師協會和加拿大醫學遺傳學家協會申明,不推薦對於染色體結構異常低風險的妊娠進行CMA檢測,但可將CMA作為超聲或MRI發現胎兒結構異常病例的產前診斷性試驗。


        英國醫學遺傳學聯合委員會的一個工作小組在2015年6月推薦對於下列一項或多項胎兒結構異常者進行CMA檢測,包括孤立性的≥3.5mm的NT,核型分析提示性染色體非整倍體卻不能以此來解釋的超聲異常。義大利人類遺傳學協會2012年的申明提出,CMA僅可用於胎兒結構異常的遺傳學分析的二線方案,作為對產前標準核型分析的補充,而不是取而代之,以及對於新發生的染色體重排和標記染色體的分析,以明確其染色體來源和基因成分。


CMA檢測前諮詢的示範樣本


應在行產前CMA檢測前告知病人:「CMA是一項比常規核型分析或染色體分析更精細的遺傳學檢測,通過這項檢測可以發現常規核型分析無法發現的異常。但是,有時候會發現一些臨床意義不明確的小的異常,這可能會,也可能不會提示胎兒有問題。」


另外,檢測前諮詢還應包括:


† CMA可以發現大多數核型分析能夠檢出的有意義的異常以及很多其他的遺傳性疾病,但不能檢出所有的遺傳性疾病。


† 所檢出的疾病的臨床表現可能差異很大,從輕度到嚴重不等。對於一個既定的病人,不可能預測其結局。


† CMA可能會揭示近親或非父源關係。


† 所發現的遺傳學改變可能會,也可能不會導致疾病的發生。有時需要獲取父母雙方的樣本來幫助對結果的臨床意義進行解釋。


† 結果可能會揭示成人期發病的疾病,該疾病並不影響新生兒期或兒童期時的健康,但在以後的生命中其嚴重性尚未知。出現這樣的結果也提示雙親之一也罹患同樣的成人期發病的疾病但尚未出現症狀。


(本網站所有內容,凡註明來源為「醫脈通」,版權均歸醫脈通所有,未經授權,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授權轉載時須註明「來源:醫脈通」。本網註明來源為其他媒體的內容為轉載,轉載僅作觀點分享,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及時聯繫我們。)

相關焦點

  • 【經典重讀】微陣列比較基因組雜交技術在產前診斷中的應用研究進展
    到目前為止,應用array-CGH 技術對出生缺陷患者進行檢測能夠檢出的已知微缺失/微重複症候群已經超過400種,新的症候群還在不斷地被發現。由於array-CGH 技術可能會檢出不明臨床意義的拷貝數變異(copynumber variations,CNVs),因此array-CGH 技術最初只是被應用於產前診斷中的回顧性研究,即在超聲提示結構異常的胎兒引產之後再進行分析,以驗證超聲檢查的結果[15]。
  • 高通量測序技術在產前診斷中的應用
    傳統的染色體核型分析作為產前診斷染色體畸變的金標準已使用多年,但存在耗時、耗力、解析度低、依賴於細胞培養技術、不能發現小於5~10Mb的遺傳變異等不足。近年來,基因晶片、高通量測序及其他基因檢測技術的不斷成熟和臨床應用,拓展了侵入性產前診斷的適宜病種。基於基因晶片技術的染色體微陣列分析(CMA)可以檢測染色體數目異常、拷貝數變異(CNV)、單親源二體。
  • 新英格蘭醫學期刊發表了有關安捷倫科技微陣列晶片在開創性產前...
    PRCA12075Susan Berg+1 408 553 7093susan_berg1@agilent.com新英格蘭醫學期刊發表了有關安捷倫科技微陣列晶片在開創性產前研究中的應用
  • NGS走進產前染色體篩查,勢在必然
    實驗過程中,研究人員通過高通量基因組測序對上百個產前及產後樣本進行了染色體分析,有效檢測結果率高達96%。研究樣本共涵蓋119例染色體異常與103例拷貝數異常,其中包括53%的流產胎兒以及14.7%的死胎。同時,研究人員根據樣本來源為不同樣本設計了多種診斷策略。
  • 貝安:染色體微陣列分析有必要做嗎?
    染色體微陣列分析很多人都是第一次聽說,醫生要求去做這個檢查的時候也是一臉茫然,今天貝安曉曉就帶著大家一起了解染色體微陣列分析是什麼意思?有必要做嗎? 染色體微陣列分析(chromosomalmicroarray,CMA):通過高通量特異性核酸探針對染色體全基因組進行高解析度檢測
  • 染色體核型、微陣列、高通量測序、FISH等檢測手段的區別與應用
    那麼,染色體核型分析、二代測序、基因晶片、高通量測序、微陣列、FISH等檢測手段有哪些區別?以下就是王桂芹主任(大連美琳達婦兒醫院)與呂遠(遺傳學博士、中國醫科大學盛京醫院博士後)的對話內容:  現在的檢測手段有染色體核型分析、高通量測序(二代測序)、微陣列(基因晶片)、FISH這幾種檢測方法,現在進行簡單的介紹:   染色體核型分析  一般用來檢測染色體的數目和大結構異常,比如13、18
  • 微陣列與二代測序技術
    >摘要    在過去的幾十年中,遺傳學技術已經取得了巨大的進展,並且已經廣泛應用於對孕婦的諮詢和產前診斷領域中,其中兩個更新的技術是染色體微陣列分析和全外顯子測序技術。染色體微陣列分析是一項在全基因組範圍內檢測有無DNA的增加或丟失的方法,可以檢出染色體非整倍體以及大片段的染色體結構改變,以及那些由於片段太小而無法通過傳統方法檢出的染色體微小異常。產前染色體微陣列技術被推薦用於超聲發現胎兒一個或多個結構異常、且接受侵入性產前診斷的情況。
  • 珠海這家產前診斷中心來幫你
    日前,中大五院產前診斷中心正式揭牌。產前診斷是指在胎兒出生前應用各種方法對某些先天性畸形或遺傳性疾病作出診斷,防止具有嚴重遺傳病、智力障礙以及先天畸形胎兒的出生。 該中心致力於保障母嬰安全,降低出生缺陷率。
  • ACMG:胎兒外顯子組檢測技術在產前診斷中的應用指南
    2020年1月8日,美國醫學遺傳學與基因組學學會 (ACMG) 權威發布了胎兒外顯子組測序技術在產前診斷中的應用指南,該指南針對外顯子組測序技術在產前的應用場景、檢測策略、報告周期、報告變異範圍、檢測前後的遺傳諮詢等進行了詳細的闡述及指導建議。今天,小編將給大家詳細解讀這份最新的國際指南。
  • 【個案報導】單核苷酸多態性微陣列在染色體異常診斷上的應用—— 一個威廉氏症候群家系的遺傳學研究
    摘要目的   探討單核苷酸多態性微陣列(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 array,SNP array)在染色體異常診斷方面的價值。方法   應用SNP array和實時定量基因擴增螢光檢測系統(qPCR)對一對智力低下的父子的全基因組DNA進行高解析度分析。分析此家系兩位患者臨床表現型與染色體異常的相關性,並確定患兒染色體異常片段的來源。
  • 胎兒醫學專欄|胎兒先天性心臟病的早孕期超聲篩查及產前診斷結果分析(CHD、NT、CMA、母兒結局)
    【摘  要】目的 探討早孕期規範化超聲篩查在診斷胎兒先天性心臟病(congenital heart disease,CHD)中的臨床意義。對NT增厚、早孕期超聲篩查發現CHD,以及早孕期超聲篩查未見異常而中孕超聲篩查發現CHD的病例進行追蹤隨訪,記錄妊娠結局及新生兒1歲內的生長發育情況。引產後屍體解剖結果與常規核型分析及染色體微陣列分析(chromosomal microarray analysis,CMA)產前診斷結果進行對比分析。
  • 【醫療科普】產前診斷方式那麼多,高風險孕媽如何科學選擇?
    產前診斷是什麼?產前診斷主要是通過細胞遺傳學、分子遺傳學、生物化學等手段在產前對胎兒做出先天性疾病或遺傳性疾病的診斷。通過產前診斷,儘早發現胎兒的嚴重畸形,進而根據實際情況選擇是否終止妊娠以儘量減少對孕婦身體及心理的創傷。
  • 胼胝體缺失的產前診斷及預後的研究進展
    在全部的ACC中,完全型ACC相對多見,佔47%~73%。二、ACC的產前診斷在國外,產前診斷ACC後的終止妊娠率可高達60.7%~65.0%,ACC也是妊娠24周後引產胎兒與中樞神經系統相關的常見原因之一。
  • 羅氏收購Ariosa Diagnostics 進軍無創產前檢測領域|Ariosa|產前...
    12月2日,羅氏(SIX:RO,ROG;OTCQX:RHHBY)宣布:收購主攻無創產前檢測業務(NIPT)的分子診斷企業——AriosaDiagnostics。但是具體財務細節暫未透露。羅氏診斷的營運長(COO)RolandDiggelmann表示:收購AriosaDiagnostics僅僅是羅氏擴充體外診斷業務的例子。
  • 產前超聲發展及展望_產前檢查_超聲_影像科_醫脈通
    產前超聲檢查是篩查胎兒結構畸形、降低出生缺陷率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本文從產前超聲檢查指南更新、新技術應用及遺傳學超聲等方面闡述產前超聲發展狀況。 1.指南亦指出,應在早孕期進行頸項透明層(Nuchal translucency,NT)測量預測胎兒染色體異常,並提出了規範的NT測量方法。對於中孕期對胎兒超聲檢查日趨精細化,2011年國際婦產超聲協會發布中孕期超聲檢查指南。建議18~22周進行常規中孕期超聲檢查。
  • 安捷倫推出用於產前和產後研究的全新微陣列晶片
    安捷倫科技公司(紐約證交所:A)於近日推出三款全新Agilent GenetiSure Cyto微陣列晶片,用於滿足細胞遺傳學實驗室進行產前和產後研究的需要。Cyto微陣列晶片包含來自權威資料庫的最新臨床相關內容,晶片上的探針可實現拷貝數變異的高解析度檢測,以及與與發育遲緩、神經精神疾病、智力障礙、先天異常或遺傳性DNA樣品中不明原因畸形體徵相關的拷貝數中性雜合性缺失的高解析度檢測。
  • 安捷倫科技公司微陣列晶片掃描儀在中國被批准用於體外診斷
    安捷倫科技公司微陣列晶片掃描儀在中國被批准用於體外診斷  監管部門已批准 SureScan Dx 作為醫療器械應用     2015 年 1月 27 日,北京 — 安捷倫科技公司(紐約證交所:A)今日宣布中國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已批准該公司的 SureScan Dx 微陣列晶片掃描儀作為體外診斷的醫療器械應用。
  • 達雅高香港基因檢測之無創產前基因檢測,女性的福音
    篩查染色體疾病的產檢項目怎麼選,唐氏篩查?羊水穿刺?還是無創產前基因篩查?下面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無創產前基因檢測。 無創產前基因檢測無創產前基因檢測最先發展於香港,然後迅速擴散,造福世界。因為DNA是人體遺傳信息的載體,在正常的情況下,每個人都有23對染色體,如果這些染色體出現數目異常,或者部分片段的重複和丟失,生出來的孩子就會異於常人。而無創產前基因檢測就是在孕婦孕滿10周,通過抽取孕婦18ml的血液,採用微陣列技術對孕婦血液中游離的胎兒DNA片段進行測序、生物信息分析,可以從中得到胎兒的遺傳信息,從而檢測胎兒是否患有染色體疾病。
  • 紅杉資本領投產前診斷公司Natera
    7月1日,該公司對外聲明,已經向美國證監會(SEC)遞交了擬IPO 1.75億美元的招股書,以每股17-18美元的價格發行1000萬股票。Natera公司主要是通過檢測孕婦的外周血液來診斷胎兒的異常,此外公司也正在開發一種新型的腫瘤診斷方式——基於癌症患者的腫瘤循環DNA(ctDNA)的活體檢驗。Natera在2014年的含稅收入為1.59億美元,淨利潤500萬美元。
  • 產前檢查、產前篩查、產前診斷,三項檢查都是孕檢,有何不同呢?
    導語:我們一般都聽過產前檢查,孕期檢查,可能一些細節上來檢查,我們都歸為孕期的檢查。但是對醫生來說會劃分的比較細緻,比如會分為產前檢查,產前篩查,產前診斷,聽起來感覺差不多。其實在理解它們的含義之後,你會發現是有區別的。1、產前檢查產前檢查,也就是我們平時說的產檢,也就是孕期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