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年前,剛考上大學的20歲女孩吳興平不幸罹患白血病。她的父親吳鑫林是名油漆工,母親務農。面對其巨額的醫療費,這個貧困的家一愁莫展,經本報等媒體報導後,社會各界紛紛向他們伸出援助之手,當年籌得善款18萬餘元。
8年後,經過積極治療,吳興平的身體已經恢復,她不僅通過自學考上了法律本科,還在一家企業的財務科做出納。日子一天天好起來,她和父親的報恩之念也愈發強烈。「我一定要找到那些好心人,一定要當面對他們說聲謝謝!」
翻開2011年10月28日的《常州日報》,「大千世界」版的頭條是《武進一母親欲賣腎救女》,新聞裡的女兒正是吳興平。當年9月,考上蘇州農學院的吳興平還沒來得及去報到,不幸就降臨了。因高燒不退,她被市一院診斷為急性白血病M6。為了治病,家裡的積蓄花光,親朋好友借遍,吳興平的母親甚至發出了「有人要,我願意捐我的腎」這樣的吶喊。
經媒體報導後,愛心潮水般湧向吳興平一家,治療得以繼續。本打算進行移植的她,在北京被查出身體狀況不允許,只得長期化療結合中醫治療。8年後的今天,長發飄飄、臉色紅潤的她看上去與8年前在無菌病房中的那個「假小子」已判若兩人。
吳鑫林告訴記者,8年來,他一直記得當時有個「殘疾人愛心社」為女兒組織了一次愛心義賣。「義賣結束後,他們把錢給我們,我打開一看,裡面都是零鈔,有不少1元、5角的硬幣,當時我就特別感動。」在吳鑫林看來,殘疾人本身就是需要別人幫助的群體,他們還為女兒獻愛心,他和女兒一直忘不了這件事。直到最近,吳興平從一個偶然的機會得知,當年組織義賣的「殘疾人愛心社」就是一加愛心社後,她萌生了要找到一加愛心社負責人王德林的想法。
2月19日下午,父女倆來到北環新村的王德林家。看到當年被白血病折磨的吳興平如今身體恢復得不錯,還找到了工作,王德林也很高興。「我想,我這輩子最大的收穫就是見到你這樣的人,這也是支持我繼續走下去的力量吧!」王德林回憶,從媒體上獲知吳興平的遭遇後,當年11月17日,一加愛心社就組織志願者在路橋市場門口進行了一次愛心義賣,所得善款約7000元全部交給了吳興平的家人。
在王德林的電腦裡,記者看到了那場義賣的影像資料。看著看著,吳興平已泣不成聲。吳鑫林拿出1萬元現金交給王德林,表示這是女兒打工的積蓄,她想捐給一加愛心社用於更多需要幫助的人。情緒平穩後,吳興平表示,她也想加入一加愛心社,以後多參與愛心活動,用自己的所學來回報社會。
隨後,這個28歲的姑娘一筆一划在志願者申請表上填寫了信息(如圖)。「我現在在學法律,還做古箏老師,今後只要愛心社有需要,我都可以來幫忙……從我身體指標恢復正常那時起,我就一直會想起8年前幫助過我的那些人,但有些人沒有聯繫方式,今天找到一加,以後我就是一加人!」
吳鑫林表示,8年來,因為奔波各地治病,那本記錄愛心人士的小本子找不到了,不過,他們會根據線索繼續尋找當年的好心人,向他們當面說聲「謝謝」。
童華崗 一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