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可金:浙江:七山一水二分田 挖掘浙江經濟新動力

2021-01-11 環球網

浙江是東部沿海經濟大省,有著地域優勢、資源優勢、科技優勢和人脈關係網絡優勢,自古以來就是絲綢之路的起源地。

趙可金 鳳凰國際智庫高級研究員 清華大學國際問題研究所副所長

在長江三角洲南翼與東海交接之處,有一片自西南向東北呈階梯狀傾斜的土地,它因境內錢塘江流曲折而被稱之為「浙江」。浙江地處海陸相接地帶,全省陸域面積10.18萬平方公裡,為全國的1.06%,是中國面積最小的省份之一,且耕地面積僅208.17萬公頃,故有「七山一水二分田」之說。浙江的地勢由西南向東北傾斜,大致可分為浙北平原、浙西丘陵、浙東丘陵、中部金衢盆地、浙南山地、東南沿海平原及濱海島嶼等六個地形區。儘管地域不大且耕地面積較少,但浙江是中國經濟最為活躍的省份之一。自唐宋之後,浙江因盛產絲綢、茶葉、瓷器而經濟實力日增,被譽為「魚米之鄉」、「絲綢之府」,一直為較富庶地區,有「蘇湖熟,天下足」之美譽。特別是作為沿海大省,浙江海洋資源十分豐富,海域面積26萬平方公裡,大陸海岸線和海島岸線長達6500公裡,佔中國海岸線總長的20.3%。沿海島嶼3000餘個,有港口58個,泊位650個,年吞吐量2.5億噸,是一個海洋經濟實力和潛力巨大的省份。改革開放以來,浙江從一個地域資源小省發展成為經濟強省,GDP總量排名從1978年的124億元(居全國第12位)發展到2015年的42886億元,連續20年穩居全國第四,GDP年平均增長率12.7%,增長速度僅次於廣東居全國第二位,而人均居民可支配收入連續20多年位居中國第一,與江蘇、安徽、上海共同構成的長江三角洲城市群已成為國際6大世界級城市群之一。浙江從一個落後的窮省發展成為實力雄厚的經濟強省,最根本的取決於浙江人「窮則思變、自強不息」的生存理念,海陸雙向開放的世界情懷。浙江地處海陸交界處,對內吸納內陸文化,對外吸納海洋文化,逐漸形成了兼容並蓄、開拓進取的時代精神,也帶領浙江不斷走向世界,成為與世界聯繫最為緊密的省份之一。因此,作為長江三角洲城市群經濟圈的側翼,浙江在「一帶一路」中應該更多扮演引領和帶動角色,如何將浙江開放型經濟發展的經驗轉化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共同發展的新動力,是浙江對接「一帶一路」需要重點思考的課題。

其實,關於浙江在「一帶一路」中所應扮演的角色,在國務院授權三部委發布的《願景與行動》中特別提及浙江海洋經濟發展示範區、舟山群島新區、寧波-舟山港口、「中歐班列」品牌等內容,強調浙江要成為「一帶一路」特別是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的排頭兵和主力軍。習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間,曾多次告誡各級領導幹部:「要具有世界的眼光和開放的思維,把浙江的發展置於更加廣闊的背景中來觀察和思考,在更大範圍、更高層次上找座位、定目標,不斷激發推進發展的動力、活力和勇氣。」2015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浙江考察期間,特別調研了舟山群島新區、杭州等地,強調浙江要幹在實處永無止境,走在前列要謀新篇,希望浙江努力在提高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水平上更進一步,在推進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更快一步,繼續發揮先行和示範作用。顯然,在對接「一帶一路」上,浙江是作為排頭兵來看待的,中央希望浙江要發揮先行和示範作用,以世界眼光謀劃未來,帶動「一帶一路」實現新的更大的發展。 中共浙江省委書記夏寶龍多次強調,浙江要堅持開放發展,利用港口資源、跨境電商、海外浙商、商品市場等優勢,全力打造重大開放平臺,全面提高開放水平,不斷提高搶佔全球市場能力。浙江省省長李強在2015年浙江兩會上所做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提出,要加強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交流合作,支持杭甬溫等節點城市與沿線國家相關城市開展友好結對交流,深化務實合作,著力提升浙江經濟發展在全國的戰略地位。在經過充分調研論證後,依據浙江獨特的港口資源優勢、民營經濟優勢、塊狀經濟(產業集群)優勢、專業市場和電子商務優勢、浙江人敢闖精神優勢等五大優勢,浙江省委省政府明確了浙江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的自我定位,那就是爭當「一帶一路」建設的排頭兵,打造推動「一帶一路」戰略的經貿合作先行區、「網上絲綢之路」試驗區、貿易物流樞紐區,構築陸海統籌、東西互濟、南北貫通的開放新格局。如何在實踐中落實和完善浙江的這一戰略定位,將推進浙江經濟轉型升級和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結合起來,全方位推進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開放合作,是當前和今後浙江省的一項重要任務。

打造環杭州灣都市群,全面融入長三角城市群經濟圈

在浙江發展奇蹟背後,城市化是一個強大的引擎。隨著經濟的迅速發展,浙江城市化進程加快,城市化率在2007年時提高到57.2%。杭州、寧波、溫州是浙江的三大經濟中心,在5477萬人常住人口中,超過一半的人居住在城市,在轄區11個市中,已經崛起了6座特大城市,杭州、寧波、溫州、金華和義烏等都市圈的確不僅凝聚了人氣,也帶動了浙江經濟的活躍。在《浙江省主體功能區規劃》中,也十分強調提升都市區和城市群功能,充分發揮創新引領功能,加強杭州、寧波、溫州和金華—義烏都市區建設,集聚高端要素,發展高端產業,帶動周邊縣市一體化發展,加快形成杭、甬、溫三大都市圈和浙中城市群。然而,目前浙江城市群存在著分散發展、各自為戰的問題,沒有整合成為具有國際帶動能力的大都市群。隨著高鐵等一系列基礎設施的完善,浙江要想在「一帶一路」中爭當排頭兵,必須將現有眾多城市群整合起來,形成一個更大的區域增長極。建議浙江省依託杭州、紹興、寧波、嘉興四城市,制定一個環杭州灣的都市群發展規劃,充分發揮阿里巴巴集團在全球同行業的持續領軍地位和對浙江相關產業發展的龍頭帶動作用,打造電子商務服務業區、網際網路金融產業區、現代智能物流園區、跨境電子商務園區、雲計算和大數據園區等產業集聚區,將換杭州灣都市群建設成為國際開放合作的先行區。

為推動環杭州灣都市群發展,急需突破的一個瓶頸性問題就是解決杭州的國際知名度和影響力遮蓋在上海的陰影中的問題。隨著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的發展,杭州在研發創新、城市治理和社會服務等方面的競爭壓力日益增大,在具有強大國際競爭力的上海身邊,杭州一旦稍有落後就會產生極強烈的印象。其實,杭州的前途和命運取決於能否與寧波、紹興、嘉興等周邊城市能否形成抱團取暖、協同發展的態勢。目前,杭州市制定的「城市東擴、旅遊西進、沿江開發、跨江發展」的「錢塘江戰略」仍然無法滿足對接和引領「一帶一路」排頭兵的需要。建議浙江省和杭州市從「一帶一路」的全球眼光定位環杭州灣都市群,著眼於將杭州打造成由寧波、紹興、嘉興、湖州作為副中心拱衛下的國際性大都市。同時,杭州發展也要注意與上海形成差異化競爭,整合浙江廣電傳媒、教育、科研、文化、娛樂、體育、信息等資源,著眼於建設杭州成為國際文化大都市,在地域上鎖定「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打造環杭州灣東西方人文交流中心。

在推動構建環杭州灣都市群的基礎上,浙江也要積極對接大上海和江蘇沿江城市群,共同融入長三角都市群一體化進程之中。總體來看,江蘇、浙江和上海是不可分割的整體,越是從「一帶一路」的全球視野來觀察,對長三角經濟圈一體化的重要性認識得越清晰,只有江浙滬三省市堅定不移地相互借力,抱團取暖,才有可能坐穩「一帶一路」排頭兵和主力軍的地位。因此,建議浙江省今後要改變「悶聲發大財」的傳統思維定勢,在參加長三角經濟圈領導人聯席會議上更加積極一些,通過提供更多區域公共產品來贏得其他省市的支持,尤其是更多爭取國家資源,主辦或承辦一些重要的國際峰會、重大體育賽事和文化活動,不斷提升浙江在長三角地區的吸引力和競爭力。

對接絲綢之路經濟帶的義烏-金華都市圈

浙江地處東南沿海,對接絲綢之路經濟帶,開闢向西開放的新空間,需要建立互聯互通的國際運輸大通道。目前,義烏小商品市場已經建成了「買全球、買全球」的經營體系,橫貫東西、連接7個亞歐國家的「義新歐」班列實現了每周一趟的常態化運營,海鐵聯運的「甬新歐」專列和中國-伊朗國際貨運專列將「浙江製造」送出了國門。位列國內十大機場之一的蕭山國際機場讓進出口貨物往來「朝發夕至」成為了現實,浙江與絲綢之路各節點城市無縫對接的交通集疏運網絡正在形成。但是,相比絲綢之路經濟帶的要求,現有的努力還遠遠不夠,浙江還缺乏一個更大的國際化商貿物流平臺以及與之相配套的一系列現代服務體系。

為解決浙江缺乏國際化商貿物流平臺的問題,建議浙江在現有義烏國際小商品貿易中心、國際小商品創造中心、國際小商品會展中心、區域物流高地和區域金融高地基礎上,高起點、高標準規劃建設浙中城市群(金華-義烏都市區)成為一帶一路示範區、國際特色商貿區、信息科技引領區、影視休閒旅遊區。 特別是依託現有的小商品國際貿易和重要陸港城市的功能,通過加強基礎設施互聯互通,著力構建公路、鐵路、海運、航空立體物流體系,致力實現與沿海港口、沿邊口岸的「無縫對接」。同時,大力發展電商、會展、物流、旅遊等現代服務業,依託中國義烏國際小商品博覽會(簡稱義博會)、中國義烏國際森林產品博覽會(簡稱森博會)和中國國際旅遊商品博覽會(簡稱旅遊商品博覽會)等平臺,主動與其他的國家的小商品集散地對接,開展跨國商務合作,鞏固與發展都市區與沿線國家的國際貿易,提升國際化服務水平,將金義都市區建設成為全國最大的商品交易中心、信息中心、展示中心、研發中心,以適應經濟「一帶一路」建設發展的需要。

在推進金華義烏都市圈、義烏小商品市場升級和與周邊地區協同發展的同時,浙江省還要牢牢抓住江海、海鐵等多式聯運物流體系建設這個關鍵,全力構建面向中西部、對接海內外的海鐵、江海聯運體系。同時,支持浙江企業在海外建立產業園區和產業聚集區,大力推進海陸戰略支點功能建設,引導優勢產品、優勢產能、優勢服務「走出去」,加強與沿線國家能源資源和農業合作開發,探索跨境電子商務創新發展,全方位深入推進人文和科技合作交流,實打實地推進浙江企業大規模、高水平地「走出去」參與「一帶一路」建設。

對接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浙江沿海經濟帶

在推進對接絲綢之路經濟帶的同時,浙江要特別重視發揮海洋資源豐富的優勢,積極對接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經濟帶。目前,浙江已經被批准建設浙江海洋經濟發展示範區,要堅持以海引陸、以陸促海、海陸聯動、協調發展,注重發揮不同區域的比較優勢,優化形成重要海域基本功能區,構建「一核兩翼三圈九區多島」的海洋經濟發展總體格局,打造對接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浙江沿海經濟帶。誠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言,舟山港口優勢、區位優勢、資源優勢獨特,其開發開放不僅具有區域性的戰略意義,而且具有國家層面的戰略意義。建議浙江省進一步推進浙江舟山群島新區建設,通過與「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國家的港口城市建立戰略合作夥伴關係,或者支持設立倉儲物流園區,將舟山群島新區逐步建成我國大宗商品儲運中轉加工交易中心、東部地區重要的海上開放門戶、海洋海島綜合保護開發示範區、重要的現代海洋產業基地、陸海統籌發展先行區。

推動浙江沿海經濟帶建設,要特別重視提升寧波作為核心城市的引領作用。作為副省級城市,寧波雄厚的實力和廣泛的國際化海運關係網,使得寧波有條件在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上發揮更大的作用。寧波地處大運河最南出海口,自運河開通後,寧波就成為全國主要的對外貿易港口,對外交流十分繁榮,以遣唐使、佛教交流為代表的對日交流和對外貿易呈現出繁榮的態勢。制瓷業、造船業和對外貿易成為城市的主導產業。目前,寧波港-舟山港的貨物吞吐量更是躍居世界第一,貨櫃吞吐量亦居世界前列,寧波也成為浙江海洋經濟發展區戰略的核心區,成為新時期中國與世界聯繫的重要樞紐。因此,建議浙江省和寧波市重視建立與國際接軌的經濟體制與運行機制,拓寬國際聯繫通道,增強城市國際化對接能力,與世界各國的港口城市一道打造港口聯盟,爭取使寧波港成為全球物流運輸網絡的樞紐節點和太平洋西海岸的深水物流中轉基地、增值服務中心,推動港口友好合作全球化、網絡化、聯盟化。同時,為搶抓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國家戰略機遇,建議寧波著力加快打造陸海空聯動新走廊、構建區域交流新平臺、完善開放合作新機制,成為我國連接東協、走向世界的橋頭堡,謀劃建設寧波自由貿易(港)區。

在對接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過程中,除了要充分發揮寧波的引領作用外,還要積極推進寧波、台州、溫州等浙江沿海地市的協同發展,加強與福建省、上海市等沿海地區加強溝通,共同推動建設沿海經濟帶,整合資源一道對接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其中,以溫州商會為代表的一大批海外浙商和僑務資源也是浙江「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生力軍。建議浙江重視加強海外僑務工作,通過建立僑團、僑社和公共外交協會等形式盤活僑務資源,藉助200多萬海外浙江籍華人華僑連結五湖四海,搭建了聯通世界各地的全球社會關係網絡,為「一帶一路」建設助力。

總之,浙江是東部沿海經濟大省,有著地域優勢、資源優勢、科技優勢和人脈關係網絡優勢,自古以來就是絲綢之路的起源地。在對接「一帶一路」戰略過程中,浙江要增強主動意識和引領意識,從全球視野來審視浙江在「一帶一路」建設中的角色,爭當「一帶一路」建設的排頭兵。特別是要重視依託長三角城市群經濟圈,重點建設環杭州灣城市群、金華-義烏都市圈和浙江沿海經濟帶,既要善於升級溫州、義烏等地小商品業市場對接絲綢之路經濟帶以打造「陸上浙江」,又要善於利用寧波、舟山等地的港口優勢和海洋資源對接「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以打造「海上浙江」,還要利用遍布全球的浙商網絡打造「海外浙江」和利用阿拉巴巴的電商網絡打造「網絡浙江」,在對接「一帶一路」的過程中實現浙江轉型升級,不斷開闢浙江全球化發展的美好未來。

相關焦點

  • 浙江一市,千年歷史古城,稱作「七山一水二分田」
    文/從她的全世界路過(歡迎個人轉載與分享)行走在旅途中,腳踏遍每一片土地,感受全世界的美景浙江位於長江三角洲地區,在中國的東南沿海部分,這個省份四面八方都與很多城市相關聯,並且這裡還有最大的河流,它就是錢塘江,它這個浙江的名字,正是因為河流曲折,並且稱之為江,所以有了這樣的一個名字
  • 「七山一水二分田」浙業農業有何特色?(圖)
    說到浙江,總讓人想起「人間天堂」、「魚米之鄉」、「絲綢之府」等美譽。浙江自古以來就是聞名全國的「天下糧倉」,可見農業在浙江發展過程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一提起浙江農業,小農菌就開始興奮,按捺不住了!因為,小農菌可是浙江人哦!今天,就讓小農菌盡個地主之誼,為農友們介紹一把浙江農業特色和值得推薦的名特優農產品!
  • 七山一水兩分田 浙江將新建10個溼地公園
    2018-02-14 19:44 | 浙江新聞客戶端 | 見習記者 葉錫挺 通訊員 謝力浙江「七山一水兩分田」,近三分之二的陸地為森林所覆蓋,1億畝的林地大部分都在鄉村,利用好這部分資源,對鄉村振興戰略非常重要。
  • 山山水水處處明明秀秀 浙江統籌推進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和生態修復
    8月的浙江,藍天碧海、萬木蔥蘢,處處明明秀秀。人的命脈在田,田的命脈在水,水的命脈在山,山的命脈在土,土的命脈在樹,生生不息,循環不已,山水林田湖草是一個生命共同體。浙江既是陸域面積最小省份之一,又處於經濟總量第一梯隊,如何統籌修復、治理「七山一水兩分田」的寶貴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體,進一步打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轉換通道?這是擺在浙江人面前的時代命題。
  • 浙江四大強縣,GDP都已超千億,他們有一個共同的特徵!
    浙江四大強縣,GDP都已超千億,他們有一個共同的特徵! 浙江從地理面積上而言,是一個小省,僅比重慶大了一點。雖說浙江與江蘇相鄰,但相比江蘇廣袤富饒的土地資源,浙江的山林丘壑就顯得尤為明顯。不少遊客來到浙江,都會驚嘆:原來浙江的山比中西部地區的省份還多。
  • ...浙江省特色中藥資源保護與創新利用重點實驗室落戶浙江農林大學
    中國教育在線浙江站訊  (記者 陳顯婷 通訊員 陳勝偉)2020年初,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暴發後,中藥在肺炎的預防、治療和恢復等方面發揮了積極的作用。中藥因其具有特殊的作用機制,在病毒性肺炎、肝炎、腫瘤等重大疾病的預防和治療中展現出了獨特的作用。那麼,如何才能更好的挖掘和利用中藥的重要作用?
  • 浙江加快構建「空中一小時」交通圈
    種種跡象表明,我國航空大省浙江正在加快構建省內「空中一小時交通圈」步伐,以交通先行為促進區域經濟國內大循環助力。浙江國土面積只有10萬平方公裡,省域呈現「七山二水一分田」特點,浙北、中、東部是杭嘉湖、寧紹平原,而浙南、西部是典型丘陵地帶,相當長時期交通不便。
  • 中國4個山最多的省:河南墊底,第三個最讓古代皇帝頭疼
    中國4個山最多的省:河南山佔一半墊底,浙江山佔了2/3依然富中國地大物博,幅員遼闊,經緯跨度很大,疆域內的地形也非常多。今天,我們一起去看看中國四個山最多的省。河南,山地約佔45%河南位於我國中東部的黃河中下遊,是中華文明的發源地,也是我們口中常說的「中原」。河南的地形大概是一半山地一般平原。其中三面環山,其中以華北平原為主。河南地和丘陵面積約7.4萬平方公裡,約佔全省總面積的44.3%。
  • 浙江未來發展的新優勢在哪裡?代表暢談「優勢論」
    比如對遂昌而言,鮮亮的生態底色和生態產業的良好基礎就是最大的現有優勢,這些年來,圍繞這個優勢,遂昌做了很多文章,遂昌的生態經濟已經成為了一張「金名片」。  談起浙江優勢,省黨代會代表、萬豐奧特控股集團董事局主席陳愛蓮如數家珍,她特別突出總結了兩點:第一,浙江是民營企業大省,特別是浙江民企充沛的企業家精神,是浙江經濟未來邁上新臺階的重大優勢。
  • 浙江麗水百山祖尋花(上)
    百山祖山高霧多,有雲海日出可觀。保護區的風景自然優美,環境清幽,是夏日遊覽避暑之勝地。       此去百山祖在小蝦米的引薦下,和一群學生做麗水的資源普查,由浙江植物分類大神尋雨帶隊。以前早在浙林論壇上就見過尋雨發過貼,其在本科的時候就很厲害了,工作後跑遍了整個浙江,對浙江植物如數家珍,居然到了看一片葉子就定種的程度。
  • 在浙江想種中草藥,不知道哪種效益好?一文告訴你種什麼合適!
    浙江,自古以來都是一個物產豐盛的省份,「七山一水兩分田」的格局造就了浙江的種植業,雖說平原地區稀少,難以發展大規模的種植業,但山地眾多就意味著非常適合中草藥的生長和種植。根據地理氣候等環境條件適合浙江種植的藥材有很多,例如浙八味中的杭白菊、 浙貝母、鬱金、玄參、延胡索、白芍等都有廣泛種植,而最近的「新浙八味」也引發熱議。鐵皮石斛就是新浙八味中的其中一味,經濟效益和名氣都相對較高,可以說是非常適合想在浙江種植中草藥的人選擇的品種!
  • 浙江斥資600億填海造陸,僅一期就達20萬畝
    最值得一提的,溫州在人們的印象中就是有錢,一說到這裡的人,大家都會稱一聲老闆。這兩個字我們可以聽出敬佩和讚嘆,多多少少的能感受帶一些酸味。其實,溫州的發展也不是一帆風順的,也遇到了一些困難,例如土地問題。溫州一直有「七山一水二分田」的稱號,就能夠看出溫州的土地是十分緊缺的了,給當地的村門也帶來了很多的不便,溫州的發展也受到了阻礙。
  • 斥資600億填海造陸,浙江再次吸引全球眼光!
    比如土地發展的問題,溫州一向以「七山一水二分田」為稱,從側面也可以得知溫州城市發展用地十分緊缺,這樣的不便限制了人們和該城市的發展。 為了解決這個難題,浙江政府決定再次建造一座「溫州城」。因此不惜斥巨資600億填海造陸,僅一期就達20萬畝。再建一個溫州城,斥資600億填海,浙江再次吸引全球眼光!
  • 小縣城房價破萬,浙江人民有多「富」?
    不同於別的城市房價過萬要麼是市中心,要麼是一二線發達城市,浙江一個小縣城,房價過萬隨處可見。 而麗水的經濟排名僅為省內第十,全國第177名,當地房價卻能與經濟強市無錫比肩,不得不讓人感慨一句,這浙江的房價,實在是太瘋狂了。 同樣瘋狂的還有衢州。作為一個只有二百多萬人口的浙西小城,衢州的房價一度攀上了1.6萬的高峰,生生吊打號稱萬億俱樂部的世界工廠佛山。
  • 「七山二水一分田」美麗的洪雅歡迎你!
    洪雅擁有獨特的生態資源優勢,享有「七山二水一分田」的美譽,洪雅森林覆蓋率超過71%,被譽為「綠海明珠」、「天府花園」,空氣負氧離子濃度達到國家一級標準,生態環境質量在四川省183個縣(市、區)中排名第三,它被稱為「天然氧吧」,洪雅先後榮獲全國生態縣、全國生態文明示範工程試點縣、第二批全國生態文明建設示範縣
  • 回顧2019|新經濟蓬勃 36氪精耕浙江產業服務
    2019年3月,36氪傳媒地方公司——浙江公司落地,在這9個月的時間裡,36氪浙江參與區域新經濟服務,並報導、策劃和服務了一系列重大活動、重點項目。從雲棲大會到空天信息大會,從新經濟到新產業,36氪浙江是浙江新經濟的參與者也是見證者。讓我們通過這些重大活動的盤點,一同回味2019年的精彩瞬間。
  • 浙江中醫藥大學-早稻田大學「中醫大數據智慧健康聯合實驗室」揭牌
    近日,浙江中醫藥大學-早稻田大學「中醫大數據智慧健康聯合實驗室」揭牌儀式舉行。浙江中醫藥大學原副校長郭清、國際交流與合作處副處長蔣劍鋒、人文與管理學院副院長許才明、早稻田大學副校長弦間正彥、早稻田大學人類科學學術院院長藤本浩志、早稻田大學人類科學學術院副院長金群、早稻田大學人類綜合研究中心主任扇原淳等出席了揭牌儀式。郭清和藤本浩志共同為「中醫大數據智慧健康聯合實驗室」揭牌。
  • 沈國軍:打造「浙江民營經濟有機體」
    其中,民營經濟的成績單舉足輕重。隨著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勢持續穩定向好,當下,浙江民營經濟正著力實現全面復甦與超越。  在構建新發展格局的背景下,浙江民營經濟如何永葆發展活力?對此,記者專訪了浙商總會執行會長、銀泰集團創始人兼董事長沈國軍。
  • 2017年福建各市GDP:八山一水一分田下的3800萬猛人
    作為中國的東部沿海省份,中國經濟綜合實力最發達區域省份,福建相較於其他幾個沿海省份,有以下幾個「沿海省份之最」(這裡我們提到的沿海省份,由北至南分別是遼寧、河北、山東、江蘇、浙江、福建、廣東、廣西,海南作為島嶼不計入考量)一、地級市數量最少,遼寧14個地級市,河北11個地級市,山東17個地級市,江蘇13個地級市,浙江
  • 浙江,一個網紅的進化史
    七山一水二分田的浙江,擁有狹長的海岸線,3000多個島嶼佔到了我國總數的2/5左右。新中國成立後,浙江作為海防前哨之地,一度掉進了「姥姥不疼,舅舅不愛」的囧境。在1953-1975年期間,浙江獲得的基礎設施投資額全國倒數第五,人均倒數第一,城鎮化率只有10%左右。雖然政策不多,但是在這方「邊緣」區域裡,浙江人從未停止探索自己的命運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