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山一水二分田」浙業農業有何特色?(圖)

2021-01-11 吾谷網

  小農菌語:

  上有天堂,下有蘇杭。

  說到浙江,總讓人想起「人間天堂」、「魚米之鄉」、「絲綢之府」等美譽。浙江自古以來就是聞名全國的「天下糧倉」,可見農業在浙江發展過程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一提起浙江農業,小農菌就開始興奮,按捺不住了!因為,小農菌可是浙江人哦!今天,就讓小農菌盡個地主之誼,為農友們介紹一把浙江農業特色和值得推薦的名特優農產品!

  浙江農業總體發展狀況如何?

  浙江農村居民收入連續31年位居全國省區之首

  1. 亞熱帶季風氣候:

  浙江屬於亞熱帶季風氣候。夏季光照較多,冬季低溫寒冷,雨熱季節變化同步,氣象災害繁多。1月、7月分別為全年氣溫最低和最高的月份,5月、6月為集中降雨期。

  2. 以山地和丘陵為主

  浙江境內的山地和丘陵佔70.4%,平原和盆地佔23.2%,河流和湖泊佔6.4%,耕地面積僅208.17萬公頃,故有「七山一水二分田」之說。

  雖然浙江氣象災害繁多、耕地面積少,但是各地因地制宜,發展特色農業,取得了優異的成績。

  3.浙江農村居民收入連續31年位居全國省區之首

  從2016年1月11日召開的浙江省農村工作會議上獲悉:

  「十二五」期間,浙江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明顯提升。浙江農村居民收入年均增長11%以上,連續六年快於城鎮居民,連續31年位居全國省區之首,城鄉居民收入差距縮小到2014年的2.09:1。全省26個欠發達縣實現集體摘帽,4600元以下貧困現象全面消除,成為全國第一個完成「脫貧攻堅」任務的省份。

  ① 建成糧食生產功能區676萬畝,現代農業園區516.5萬畝,實施栽培面積達到321萬畝;

  ② 水稻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達到73.5%,農業科技貢獻率達到62%;

  ③ 農產品總體合格率達到98%以上;

  ④ 土地經營權流轉率提高到50.1%;

  ⑤ 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分別達到1.8萬家和4萬多家。

  浙江農業有何特色?都有哪些好吃的農產品?

  浙江省下轄杭州、寧波、溫州、紹興、湖州、嘉興、金華、衢州、舟山、台州、麗水11個城市,下分90個縣級行政區。

  浙江各市各縣農業都秉承自己的特色,如溫州、寧波、舟山、台州靠海,利用港口優勢,大力發展養殖業,以水產品為特色;而衢州、麗水因山地丘陵居多,則以山耕農業聞名;杭州、嘉興、湖州、紹興,近幾年來休閒農業特別發達。

  1.衢州、麗水以水山耕農業聞名

  說到浙江特色農業,小農菌最先想起了衢州。兒時金色的稻穀、漫山遍野枝頭掛滿的椪柑、還有家門口的慄子樹,一切都仿佛昨日,那山那水,此情此景,歷歷在目。

  衢州的江山徐香獼猴桃、椪柑、龍遊發糕、常山胡柚尤為讓小農菌印象深刻。

  麗水與衢州鄰近,地處浙江西南部山區,生態環境優美,盛產竹炭、烤薯、香菇等多種農特產品。尤其慶元香菇、金鐘雪梨、遂昌薯脯等獨具特色。

  2.溫州、寧波、舟山、台州水產養殖業發達

  浙江溫州、寧波、舟山、台州靠近海邊,港口便利,所以四地的水產養殖業相對其它地區來說比較發達,尤其以舟山為代表。

  在這年關將至,節日氣氛漸濃之際,港口漁村各家各戶都在忙碌著製作魚製品,忙碌的情景成了一道獨特的風景。走進漁船,漫步鄉間,空氣裡都是洋溢著若有若無的鮮腥味道。

  說到這四個地區的特色水產,溫州魚餅、野黃魚、海參;寧波鰻鯗(xiǎng)、寧海牡蠣、象山石斑魚;舟山的三礬海蜇、三鮑鰳魚、槍蟹等;台州三門青蟹、牡蠣、蟶子等……

  除了水產品之外,各種本土物產也是相當豐富。比如寧波奉化芋頭、溫州鴨舌、舟山東沙香乾,還有台州湧泉蜜桔等,真是數不勝數。

  3.杭、嘉、湖、紹 休閒農業點爆經濟

  杭州、嘉興、湖州、紹興自古就是富庶的魚米之鄉,風光秀麗,河網密集。

  隨著城鄉旅遊一體化的推進,四地積極發展休閒觀光農業、農家樂、鄉村旅遊、現代莊園經濟等多種旅遊新業態。如今這片區域出現了很多鄉村風情小鎮(村)、農業休閒觀光園、特色休閒農莊……

  說到這幾個地區的特色農產品,杭州蕭山蘿蔔乾、臨安山核桃;嘉興的五芳齋粽子、文虎醬鴨、桐鄉杭白菊;湖州的安吉白茶、太湖蟹、南潯酒;紹興的黃酒、臭豆腐、醬油等,這幾樣最為出名。

  4.金華地區畜牧養殖業發達

  漸進深冬,氣溫越來越低。金華婺州公園裡的臘梅已悄悄綻放,寒香陣陣,撲面而來。

  金華自秦王政二十五年(公元前222)建縣,已有2200多年的歷史。金華地處金衢盆地東段,為浙中丘陵盆地地區,地勢南北高、中部低。「三面環山夾一川,盆地錯落涵三江」是金華地貌的基本特徵。

  說到金華的特色農產品,估計很多人都會先想到金華火腿、金華佛手

  和金華兩頭烏。除此之外,小農菌最愛武義蜜梨。那武義蜜梨果大皮薄,肉質細嫩,汁多爽口,可好吃了!

  說到浙江特色農業,小農菌想到最多的就是好吃的農產品。不過,以上各市縣好吃的農產品,小農菌只是盤點了很小一部分。真要數起來,估計三天三夜也數不完了。有興趣的農友們不妨自己去研究下這個課題,或者可以來2016年第四屆浙江年貨展的現場一睹浙江特色農產品之風採。

  2016年浙江年貨展

  時間:1月23日—1月26日

  地點:浙江蕭山新農都會展中心三樓

  一站式服務,讓農友們吃個過癮,嘗個遍!

相關焦點

  • 浙江一市,千年歷史古城,稱作「七山一水二分田」
    整個地形非常複雜,有很多條山脈相互交錯,並且自然條件是特別優越的,已經有11個省轄市,每個都發展得非常之不錯,它的GDP,達到了62352億元,在每一年都有一定的上漲趨勢,所以說經濟水平是不需要發愁的,未來也將會有更大的期待,並且因為地形地貌的原因,這裡已經有一個說法,叫做「七山一水二分田」,並且這裡的地形區是非常重要的。
  • 溫州:美化「七山」則有仙 搞活「二水」則有龍
    溫州網訊「七山二水一分田」,是對溫州地理地貌的形象概括。作為改革開放的先行區、民營經濟的發祥地,在過去的近40年中,實現了東部沿海地區這「一分田」的率先發展,而「七山二水」的西部山區發展水平相對滯後。  11月9日溫州市決諮委、市委政研室等單位合辦的《問計於民》欄目聚焦「『部分地區先發』向『全域均衡發展』如何轉變?」
  • 趙可金:浙江:七山一水二分田 挖掘浙江經濟新動力
    趙可金 鳳凰國際智庫高級研究員 清華大學國際問題研究所副所長在長江三角洲南翼與東海交接之處,有一片自西南向東北呈階梯狀傾斜的土地,它因境內錢塘江流曲折而被稱之為「浙江」。浙江地處海陸相接地帶,全省陸域面積10.18萬平方公裡,為全國的1.06%,是中國面積最小的省份之一,且耕地面積僅208.17萬公頃,故有「七山一水二分田」之說。
  • 王蛟虎:溫州七山二水一分田 是旅遊好地方
    有沒有提供免費的地圖?可以向網民推薦一下。  王蛟虎說,溫州「七山二水一分田」,一聽就是非常適合旅遊的地方。溫州有國家級森林公園6個,生態農村400餘個。去鄉村看油菜花,去茶山摘楊梅……溫州農業旅遊的地方還是非常多的。編輯推薦
  • 八山一水一分田,福建人怎樣走出窮山惡水?
    中新社記者 王東明 攝普惠金融——跋山、涉水、下田福建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稱,山海、城鄉發展差距較大。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歷史原因,使得福建經濟社會發展基礎較薄弱,偏遠山區的金融基礎設施較差。民營經濟雖蓬勃發展,但存在單體規模小、產業基礎弱、抗風險能力弱等問題,轉型升級任務艱巨。
  • 「七山二水一分田」美麗的洪雅歡迎你!
    洪雅擁有獨特的生態資源優勢,享有「七山二水一分田」的美譽,洪雅森林覆蓋率超過71%,被譽為「綠海明珠」、「天府花園」,空氣負氧離子濃度達到國家一級標準,生態環境質量在四川省183個縣(市、區)中排名第三,它被稱為「天然氧吧」,洪雅先後榮獲全國生態縣、全國生態文明示範工程試點縣、第二批全國生態文明建設示範縣
  • 七山一水兩分田 浙江將新建10個溼地公園
    2018-02-14 19:44 | 浙江新聞客戶端 | 見習記者 葉錫挺 通訊員 謝力浙江「七山一水兩分田」,近三分之二的陸地為森林所覆蓋,1億畝的林地大部分都在鄉村,利用好這部分資源,對鄉村振興戰略非常重要。
  • 被譽為「八山一水一分田」的福建,你喜歡嗎?
    福建的地理特點是「依山傍海」,九成陸地面積為丘陵地帶,被稱為「八山一水一分田」。福建位於東海與南海的交通要衝,由海路可以到達南亞、西亞、東非,是歷史上海上絲綢之路、鄭和下西洋的起點,也是海上商貿集散地,依山傍海的特點也造就了福建豐富的旅遊資源;而且除了鼓浪嶼,武夷山,泰寧,清源山,白水洋,太姥山等自然風光外,還有土樓、安平橋、三坊七巷等人文景觀。
  • 溫州七山二水一分田 為何石料供應還有問題
    在上午的專題詢問會上,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錢成良就我市石料開採影響工程問題向有關部門提問:溫州素有「七山二水一分田」之稱,為什麼溫州石料供應還有問題?  對於這個問題,市國土資源局的有關負責人給出的答覆是:24個圍墾用料需求1億七千萬方。已經設定的採礦點可以供應石料2億2千萬方。應該說,礦點布局合理,市場供應滿足。
  • 八山一水一分田,爬山登寨樣樣俱全
    高原、山地加上絢麗的喀斯特地貌「八山一水一分田」構成了山水交融景色動人的 貴州獨佔4大世界遺產秀麗古樸、風景如畫以省會貴陽為起點,很多景點都在周邊地區在這裡,開始你的」洗肺「之旅吧。西江千戶苗寨西江千戶苗寨是全國規模最大的苗寨,約有1000多戶人家,因而得名,由十餘個依山而建的自然村寨相連成片,山坡上層層疊疊的苗家木質吊腳樓依偎在碧綠的群山間,既壯觀又秀美。寨中有白水河流過,將寨子一分為二,更添靈動。而苗族人的衣著配飾、歌舞及風土人情等都具有濃鬱的文化特色。
  • 八山一水一分田
    這個武夷山腳下的閩西城市,整個家底就是「八山一水一分田」,青山環抱,綠水長流。全市森林覆蓋率達78.14%,負氧離子含量是全國平均水平的3.4倍,空氣、水、土壤質量均居全國前列,這些生態稟賦也讓它有底氣亮出「中國綠都 最氧三明」的名片。 1999年4月,習近平在福建工作期間到三明調研時指出「青山綠水是無價之寶」,叮囑要「念好發展經、畫好山水畫」。
  • 農民日報長篇通訊·聚焦山地特色農業現代化:山重水複終有路
    (一)中國多山,山是大地的骨架。雄壯綿延的山地和蔥鬱秀麗的丘陵,是大江大河的水源地或分水嶺,是不同地形地貌的締造者和分界線,進而很大程度上造就了各地迥然有別的生產生活方式。中國人樂山,對山的情感極重。山民靠山吃山,感恩於山的饋贈。山外的人,五嶽尋山不辭遠,一生好入名山遊,灶廚邊有山珍,雅室常掛山水畫。
  • 八山一水一分田,衛星告訴你三明憑什麼被稱為「寶藏城市」
    1八山一水一分田「 閩在海中。」▲福建泰寧世界地質公園水上丹霞。山下,山下,風展紅旗如畫。」1930年,毛主席率領紅四軍途經三明時曾寫下這樣的詩句。▲圖為空中俯瞰三明市尤溪縣的聯合梯田。來源:新華社綠色是這座城市的底色,但三明的綠卻並不單調,處處煥發出勃勃生機。
  • 考古專家:中國古代文明特色在農業起源過程中逐步形成
    孫自法 攝中新網成都10月23日電 (記者 孫自法)農業起源與文明起源有什麼關係?起源於中國的稻作農業對中華文明發展進程有何影響?正在成都舉行的第二屆中國考古學大會上,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趙志軍給出明確的答案稱,中國古代文明的特色在中國農業起源過程中就已經開始顯現並逐步形成。
  • 「八山一水一分田」的福建居然養育了近4000萬人口
    福建省是我國東南部的一個省份,省內多山,號稱「八山一水一分田」, 森林覆蓋率達65.95%,位居全國首位,其國土面積約為12.4萬平方公裡,其中耕地面積只有2004.46平方公裡,僅佔其面積的1.6%。
  • 尊山重水留鄉愁 特色小鎮譜新篇
    境內楊岐山國家4A級風景名勝區,是一個融自然風光和禪宗文化為一體的旅遊勝地,有楊岐普通寺和孽龍洞等風景區。 近年來,楊岐鄉(墾殖場)在上慄縣委、縣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圍繞鄉(場)「12344」發展思路,以「逢山開路,遇水搭橋」的姿態和捨我其誰的擔當,搶抓機遇重實幹,銳意進取謀新篇,成為小城鎮建設進程中的一道亮麗風景。
  • 我國最特殊的省,省內幾乎沒有平原,卻有著八山一水一分田的美譽
    一般來說在每一座城市內部的多多少少都會囊括這些地貌,在這些地貌當中平原又是最多的一種了,畢竟只有平原較多才能夠很好地建立城市,供人們安居樂業,不過今天小編要來向大家介紹的這個省份就格外的特殊,它是一座少有平原的省份,各位小夥伴們有沒有能猜出它到底是誰來呢?
  • 高淳以生態系統思維實踐「兩山理論」
    高淳生態環境基礎良好,擁有「三山兩水五分田」的生態黃金比例。圖為椏溪慢城核心區美麗鄉村大山村。五大任務提升綠色發展水平高淳區地處南京最南端,擁有「三山兩水五分田」的生態黃金比例,生態環境基礎良好。然而,高淳在部分區域、環節上仍然存在生態環境保護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
  • 有「八山一水一分田」的稱號,是純天然的氧吧,森林面積巨大
    福建省位於中國東南沿海,地形比較特殊,山地和丘陵多,獲得「八山一水一分田」稱號。為了使這些有優勢,當地政府決定投入環境保護和整改,很快,該地區內的綠植建設取得了一些成果, 現在中國的六大林區有福建的身影,這一定成了他們的門衛之一。數據顯示,福建省共有1.15億畝森林總面積,它每年幫助國內吸收極大量的二氧化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