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天難入地更難!如何給地球做「體檢」?

2020-12-05 知識就是力量

「體檢」準備工作:了解工作原理——「三維地震勘探」

地震勘探是地質勘探中的一種重要手段。

它主要是利用地下介質的彈性和密度差異,通過觀測和分析大地對人工激發地震波的響應,推斷出地下巖層性質和形態的地球物理勘探方法。

地震勘探分為二維地震勘探和三維地震勘探。要了解三維地震勘探,必須要了解二維地震勘探的原理。

二維地震勘探方法是在地面上布置一條條的測線,沿各條測線進行地震勘探施工,通過人工激發地震波,接收從地下地層反射回地面的地震波信息,然後經過電子計算機處理得出一張張地震剖面圖。

差不多長這樣

三維地震勘探的理論與工作流程和二維地震勘探大體相似,但其工作內容及達到的效果卻複雜的多。具體來說,主要由野外地震數據資料採集、室內地震數據處理、地震資料解釋三個步驟組成。

聽起來簡單,但這其實是一項複雜的系統工程,甚至每個步驟就是一個系統,這三個步驟既相互獨立,又相互影響,而且每一個步驟均需要最先進的計算機硬體和軟體的支撐。

好啦,準備工作完成,我們就帶上手套,開始給地球體檢吧!

「地球體檢」第一步——野外地震數據採集

在進行勘探前,首先要了解勘探區的區域地質概況以及地震地質條件。

技術人員根據地質條件及地質任務,在野外試驗的基礎上,選定合理的採集參數、布設合理的觀測系統,編制工程布置圖。

某區觀測系統示意圖(藍色為檢波點、紅色為炮點)

野外施工人員則根據施工圖和採集參數進行野外測量放樣、成孔、放線、下藥、爆破及資料採集工作。

測量工作

測量人員依據工程布置圖及測量技術交底進行炮點和檢波點的測量放樣工作,需要採用不同的顏色對炮點和檢波點進行標識,方便鑽井隊伍與放線隊伍區分。

某隊測量人員進行基站架設及測量放樣工作

成孔工作

鑽井人員依據工程布置圖、炮點測量標識以及鑽井技術交底進行成孔工作,鑽孔深度要儘可能地達到目的層位,保證人工激發的地震波能夠有效往地下傳播。

某隊鑽井人員進行風鑽成孔工作

放線工作

放線人員依據工程布置圖、檢波點測量標識以及放線技術交底進行放線工作,即鋪設一系列的檢波器來接收從地下地層反射回來的地震波。

某隊放線人員進行放線工作

下藥工作

下藥人員依據下藥技術交底,在指定的鑽孔中裝入一定數量的高密度震源炸藥,並將井密封好。

某隊下藥人員進行下藥工作

爆破及採集工作

以上所有流程都準備就緒後,爆破人員將在儀器操作員的指揮下通過爆炸機對井底的炸藥進行激發,產生的人工地震波會向地下進行傳播,當遇到密度差異較大的巖層分界面時,地震波會發生反射傳回地面,檢波器接收的地震信息最終傳回儀器被記錄和列印。

某隊進行數據採集工作

至此野外地震數據採集工作已全部完成,得到了一張張原始的單炮記錄和地震數據磁帶。

某區典型的單炮記錄

「地球體檢」第二步——室內地震數據處理

資料處理的過程首先是對各種原始資料進行深入分析的過程,通過對原始資料進行系統而詳細的分析可以對全區數據有全面具體的認識,並且能夠把握處理過程中需要解決的重點和難點,從而在處理中針對性地採取相應的技術措施,做到目的明確,思路清晰。

處理人員進行地震資料處理

原始資料分析

在結合地表高程變化、炮點激發條件和地下構造形態等因素的基礎上,選取不同原始單炮記錄作為資料分析的數據基礎,進行信噪比、幹擾波類型、頻率、靜校正等方面的詳細分析,從而得到資料處理過程中的重點及難點。

某區單炮頻率掃描圖(頻率分析)

地震數據處理的關鍵技術

針對原始資料分析基礎與處理重點,結合地質任務,合理採用野外靜校正技術、地表一致性剩餘靜校正、精細速度分析、剩餘靜校正、保真疊前去噪方法、球面擴散補償、地表一致性振幅處理、反褶積串聯等處理技術來消除原始資料振幅、頻率、相位的差異,改善子波一致性,提高縱、橫向解析度。得到一張張時間剖面,就像從地面向下切了一刀,在二維空間(長度和深度方向)上顯示地下的地質構造情況。

某區典型時間剖面圖(黑線位置可以簡單理解為斷層位置)

室內地震數據處理主要是通過對野外原始資料進行分析,採用有效的處理手段將地下的地質信息更加豐富、準確可靠的反映在最終數據體上,供解釋人員進行解釋使用。

某區最終疊前時間偏移數據體

「地球體檢」第三步——室內地震數據解釋

地震資料解釋是把經過處理的地震信息變成地質成果的過程,包括運用地質知識,綜合地質、鑽井、測井等各項資料,作出構造解釋、地層解釋、巖性解釋及綜合解釋並繪製出相關成果圖件。

釋人員進行地震資料解釋

地震反射波地質屬性的確定

地震資料解釋的首要步驟,是確定主要反射波的地質層位。利用區內鑽孔資料及過鑽孔的時間剖面進行人工合成地震記錄研究,標定反射波的地震地質層位屬性。

某區利用鑽孔進行人工合成地震

資料解釋

在確定目的層反射波特徵後,可以對地震資料進行解釋。即運用地質知識,綜合地質、鑽井、測井等各項資料,結合計算機相關軟體對地震數據體的多屬性分析,作出構造解釋、地層解釋、巖性解釋及綜合解釋並繪製出相關成果圖件。

某區斷層概率體與常規時間剖面融合—對斷裂構造分析、解釋

某區地層起伏形態示意圖

估計有朋友會問,地質勘探方法那麼多種,為什麼三維地震勘探這麼重要?

我們來細數一下三維地震勘探的優勢吧:

1勘探費用相對較小;

2勘探精度相對較高;

3獲得信息量豐富,地震剖面解析度高(地下的古河流、古湖泊、古高山、古喀斯特地貌、斷層等均可直接或間接反映出來)。

三維地震勘探在現在可以說是能幫上大忙的一項技術,地質勘探人員可以利用高品質的三維地震資料找油、找氣、找固體礦資源,中國發現的渤海灣南堡大油田、四川普光大氣田、塔裡木盆地塔中Ⅰ號大氣田等,全要歸功於高精度的三維地震勘探技術。

感受完給地球「體檢」這項大工程

更明白了「上天難,入地更難」這句話

就像醫院檢查病情要給病人做核磁共振

我們可以通過地震勘探技術給地球做體檢

了解地下幾千米是什麼樣子

不斷開拓地下勘測極限

使地下地質特徵更加精確地展示在人們眼前

圖文:趙鵬燕(中央民族大學)

中國地質調查局科普辦公室薦稿

本文轉載自:地震三點通

相關焦點

  • 上天容易入地難,NASA哭了:在火星上打個洞咋就這麼難!
    【ALENG 自媒體】2月10日午間自媒體專稿,俗話說,上天容易入地難。對於美國宇航局來說,這話可一點也不假,這家全球頂級的航空航天機構,自成立以來,一直引領著人類航空航天事業的最前沿技術,不僅取得了人類成功登陸月球的輝煌壯舉,而且能夠把人類太空飛行器送往像土衛六這樣的遙遠星球,其1977年發射的旅行者1號、2號太空飛行器已經越過了太陽系外邊緣,歷時43年,至今仍然在向地球孜孜不倦地發送著科學數據,令人驚嘆。
  • 上天、入地,我們做到了
    在學界流傳著這麼一句話,上天容易入地難,古人一直想像「上九天攬月,下五洋捉鱉」,可對於現代人來講,上天與入地的難度根本不在一個層級上。擁抱太空,需要克服的是地球引力。隨著越向地球內部深入,解決這個難題也愈加困難,面對「三高」這種惡劣的條件,首當其衝要考慮的就是「工具」——用來鑽探的工具,無論是機械配件還是電子元件能不能承受這種環境。假如過了這道難關,還會面臨新的難題——如何加固井身。在「三高」的威壓下,井身巖石容易破碎,隨之而來的垮塌、卡鑽等事故有可能給鑽探帶來致命的打擊。
  • 上天、入地,我們做到了
    在學界流傳著這麼一句話,上天容易入地難,古人一直想像「上九天攬月,下五洋捉鱉」,可對於現代人來講,上天與入地的難度根本不在一個層級上。擁抱太空,需要克服的是地球引力。而探索地球內部,最直接的方式就是進行鑽探,在這個過程中面臨著的最大困難就是「三高」問題。嗯,倒不是說,地球因為生活條件優越,也得了富貴病: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這「三高」指的是高溫、高壓、高地應力。
  • 通用航空的發展需要解決「落地難」和「上天難」
    近年來,我國通用航空業發展較快,不過『落地難』問題突出,『上天難』問題亟待解決。「落地難」,是指我國通用機場的建設缺乏統籌規劃。機場數量少、建設條件嚴格,是需要解決的問題。「上天難」,是指我國的低空空域改革進展緩慢,空域使用審批繁雜,飛行服務保障建設難以滿足用戶的需求。
  • 上天易而入地難,相比探索宇宙,鑽穿地球才最是困難
    所以如果將天比作一間房子,那麼地甚至還算不上房子裡的一粒塵埃。如此看來,似乎入地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而上天才是無比艱難的,可事實卻恰好相反。有人總會提出這樣的質疑「我們的地球還沒有研究明白,為什麼總要去探索宇宙呢」,其實這個質疑還真是錯了,因為研究地球比探索宇宙還要難得多。
  • 為什麼股市上「聰明人」更難賺錢?
    為什麼股市上「聰明人」更難賺錢?《阿甘正傳》裡有一句經典臺詞,是阿甘媽媽對阿甘說的,「Stupid is asstupid does」(蠢人做蠢事,即沒有蠢人只有蠢事)。  在股票市場裡,沒有蠢人只有蠢事,聰明人也會做蠢事,蠢人也會做聰明事。阿甘的智商只有75,但他做了很多難事,基本上都成功了,因為他的笨辦法勝過無數人的聰明辦法。如果一個笨辦法有效,它就不是笨辦法。
  • 生雙胞胎難,龍鳳胎更難,什麼樣的人更容易生雙胞胎?
    生雙胞胎難,龍鳳胎更難,什麼樣的人更容易生雙胞胎?大家經常都能看到一些媽媽們手牽著兩個一模一樣的小傢伙逛街溜達,是不是很羨慕呢?其實想想,有一對雙生胎真的是一件很棒的事情呢。遭一次罪就可以有兩個孩子,對於女人來說是一種福氣呢!
  • 汙染髮現難、鑑定難、清理難,海洋環境該如何守護?
    一年多來,我國沿海檢察機關「守護海洋」檢察公益訴訟專項監督活動立案1773件,督促清理違規養殖場426處、封堵和治理入海排汙口260個、治理海域面積815平方公裡、修復海岸線25.3公裡,推動多地海洋生態環境大幅改善。
  • 南極大陸自駕挑戰|難極 - Pole of Inaccessibility – 目標地球上最難抵達之點
    上世紀20年代,美籍冰島裔探險家 Vilhjalmur Stefansson 提出了「難抵極」的概念 - 「Pole of Inaccessibility」,或簡寫為「POI」,指一塊大陸上任意方向離海岸線最遠,最難到達的位置,隨後地理學家們根據最新的測繪結果不斷更新著一張等距線圖:
  • 車管所「專用」色盲體檢圖,第五張「最難」,車主看完快哭了
    報名之後第1步就是先去體檢,體檢裡面最重要的就是看看大家是不是色盲,如果是色盲,很顯然是沒有駕考的資格,也是不能開車上路的,今天就來看下車管所「專用」色盲體檢圖,第五張「最難」,車主看完快哭了。第1張,這圖的顏色是比較鮮豔的,看起來就會比較容易,沒有那麼混淆視線,這個圖裡面有兩個數字是5和2,最主要看的就是對於紅色、黃色和綠色敏感的程度,也就是紅綠燈的這三種顏色,看不清話很大概率可能是色盲,所以還是謹慎地去報名駕考。
  • 做機器人難,做機器人公司更難:明星公司Anki宣布破產
    > 來源:華爾街見聞 研發機器人難,開一家機器人公司,似乎更難。Vector的自主化程度比Cozmo更高,更類似於「寵物」而非「玩具」。
  • 沙特王子是如何上天的?| 地球知識局
    沙特王子是如何上天的?彼時的沙特只是個挖油賣錢的資源型國家,連製造業大國都算不上,更不用提掌握研發並生產最高端的航天設備了。與此同時,就算有了火箭和太空飛行器,沙特國內也沒有人會操作這些上天必用的裝備。然而去過美國,也有接觸相關知識,並不意味著能直接上天,他不僅沒有接受過當時NASA太空人所必需的培養,而且也並不掌握高精尖的航天技術。雖然如此,蘇爾坦還是和另一名來自法國的「有效載荷專家」一同接受了訓練,為遨遊星漢做準備。
  • 正能量:善良比聰明更難,聰明是一種天賦,而善良是一種選擇
    導語:今天敢於做別人不敢做的事,明天才可以擁有別人不能擁有的事業,不要在乎身邊的閒言碎語,因為未來是自己的,不是能不能,而是要不要給自己一個完美的交代,為自己而努力!你要知道:善良比聰明更難,聰明是一種天賦,而善良是一種選擇!善良是什麼?
  • 相比「入地」,航天的難度微不足道
    在以前,上天只能出現在嫦娥奔月這樣的神話裡,而今天,我們的人造衛星和探測器已經去太空遨遊幾圈了。我們甚至在太空建立了航空站,飛行器都飛到了太陽系的邊緣了,對於上天的探索,人類是取得了不小的成就。人類已登上了月球,但對於地球內部的認識,還只是初級水平。上天總是和入地連在一起,人們對於地底下的探索也從未停止過。
  • 春節到了大家就不要再吵數學一與數學二哪個更難了
    小師妹說:問問各路大神,數一,數二整體上誰難一些,就十多年來說,不只是今年,望過來人指點,多謝。然後我們來看看各路大俠是如何論劍的。一、肯定數一難了,數一知識點比數二多一半。二、數量不是關鍵。三、數量很關鍵,,一年的時間全部集中搞高數上半冊和線代很容易考好的。四、數一難10分,數二數三這幾年難度差不多。
  • 考研最難的是哪個學科?網友:沒有最難,只有更難!
    考研最難的是哪個學科?網友:沒有最難,只有更難!關於多數專業而言,考研初試都是考3+1的形式,也就是政治、英語、數學,再加上一門專業課。比方考研理工科專業,一般是政治、英語、數學一或二,再加上專業課;考研經濟類,一般是政治、英語、數學三,再加上專業課。
  • 吳國平:難學上天的微積分是如何被創立的?
    可以這麼說,雖然微積分這門學科在幾百年前就已經創立,發展起來,但時至今天很多人連理解都成困難,更別說掌握了。學習微積分給人類思維發展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思想鍛鍊機會,二次函數的圖象是一條拋物線,這條曲線向兩端無限延長,但同時又接近最高抵或最低點。體現微積分精髓之一,研究對象從有限到無限,又從無限回到有限。微積分這樣的思維方法是一種數學的方法,體現數學的哲學思辨、邏輯性、系統性思考方法。
  • 汙染髮現難、鑑定難、清理難 拿什麼守護海洋?
    汙染髮現難、鑑定難、清理難,拿什麼守護你,我的海洋?  另一方面,「不同行業主管部門認定標準不一致,部分入海排汙口因被認定為入河排汙口而未納入監管範圍。」廣東省珠海市人民檢察院第七檢察部副主任羅成告訴記者。大量入海汙染源未納入監管,致使汙水未經處理直排入海或經河道入海。  標準不一的,還有排汙水質。
  • 在小公司待了3年,找工作更難了
    「去大公司只能做個螺絲釘,沒什麼存在感。小公司則是另一番天地,不少初創公司都是潛力股,當個元老級別的員工,期權在手,財富自由不是夢。」可前幾天,一個師妹來找我吐槽,說自己從畢業以來就一直在小公司晃。今年想跳槽,到大公司見見世面,可卻屢屢受挫。表面上有了好幾年的工作經驗,可根本入不了大公司人事的法眼,以為人生應該是低開高走,結果大企業面試最後一輪面試都沒走到。
  • 《我的世界》四大比末地更難闖的遺蹟,第一個堪稱「煉獄」場所!
    《我的世界》MC比末地更難闖的四大遺蹟,最後一個存在未知危險!《我的世界》四大比末地更難闖的遺蹟,第一個堪稱「煉獄」場所!在沙盒遊戲《我的世界》裡面,末路之地由於比較有名,導致很多信息被玩家透露和分享,闖關難度一般。小編「我尚的大世界」介紹四大比末地更難闖的遺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