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華爾街見聞
研發機器人難,開一家機器人公司,似乎更難。
Anki的故事再次證明了這一點。這家有9年歷史的公司,以它那可愛的寵物機器人聞名,曾攜首款產品登上2013年蘋果全球開發者大會,2017年的營收接近1億美元,但還是倒在了資金困難面前。
Recode報導稱,4月29日周一,在公司全體會議上,Anki 執行長Boris Sofman宣布,將在一周內終止公司運營,並為近200名員工提供一周薪資的補償。在此之前,Anki已經累計籌集了超過2億美元的資金。
需要注意的是,Anki 2017年的營收接近1億美元,預計去年的營收規模還要更高,相對還是一家具備一定規模的機器人企業。
2013年蘋果WWDC大會上的Anki Drive
此後,Anki又推出了名為Cozmo的智能寵物機器人,Cozmo後來成為了亞馬遜上最暢銷的玩具。去年8月,Anki發布了Cozmo的升級款,應用了SLAM(即時定位與地圖構建)技術和CNN(卷積神經網絡)算法的Vector。Vector的自主化程度比Cozmo更高,更類似於「寵物」而非「玩具」。
Cozmo,來源:Anki
為什麼經營一家機器人公司如此困難?這到底是機器人行業的困境,還是資本寒冬的力量?
《連線》雜誌甚至直言,80年代以來,家用社交機器人一直不乏野心者,但他們悉數折戟。此前倒閉的Jibo和Mayfied Robotics,就是兩個最典型的代表。
Jibo的「全球首個家庭社交機器人」
Jibo曾在2014年上線了「全球首個家庭社交機器人」,為後來的家庭機器人奠定了形態基礎;Mayfied Robotics的明星產品是陪伴型智慧機器人Kuri,球形臉部有可以眨眼的「眼皮」,內置的LED還會根據不同的心情變換顏色。這些家用機器人都很可愛,但也都很無能,除了安慰安慰失落的你,它們不會疊衣服,不會去冰箱裡拿啤酒,也沒有智能音箱那麼聰明。
目前大獲成功,且最接近家用機器人概念的,是智能音箱——亞馬遜的Echo,谷歌的Google Home,甚至國內的天貓精靈。或許就像智能音箱一樣,家用機器人的方向不應該著重於「人性化」,而應該成為一個適當地隱身在人類生活中的好幫手。在恐怖谷效應之下,類似人類的機器人能多大程度上被消費者接受,實在不好說。
END
看累了嗎?戳一下「在看」支持我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