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火星大部分小行星撞擊的隕石坑都在南半球

2021-01-13 科技腦插

2020年7月中旬到8月上旬是火星探測器發射窗口期,下一次需要等到26個月以後,中國、美國和阿聯計劃在這個窗口期發射火星探測器。

2020年7月23日12時41分15秒,海南島文昌航天發射場,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將「天問一號」探測器發射升空,「天問一號」承載了每一位航天科技工作者的汗水和國人對星空的無限夢想趕往火星。

截止到1月3日「天問一號」已經在軌飛行163天,飛行裡程突破4億公裡,距離火星還有830萬公裡。「天問一號」將於2021年2月抵達火星實施近火制動,進入環火軌道著陸火星。天問一號探測器總重約5噸,由環繞器和著陸巡視器組成,著陸巡視器主要包括進入艙和火星探測車,火星探測車將在火星表面工作90個火星日。

火星是目前人類科技水平最有可能移住的地外行星

火星直徑6794千米,大約是地球的一半,幾乎沒有磁場,火星的公轉周期是687個地球日,公轉一圈接近地球兩年。自轉周期和地球相似24小時39分鐘;火星有兩顆形狀不規則的衛星:火衛一和火衛二,可能是被捕獲的小行星。

名字雖然叫火星,但是晝夜溫差極大,寒冬的夜間達到零下133℃,夏季白天溫度27℃.看起來還能夠接受,基本上是一顆沙漠星球,土壤中富含三氧化二鐵,也就是赤鐵礦的主要成分,這使得火星呈現出一種橙紅色,容易被天文愛好者辨認。

火星南半球夏季會颳起沙塵暴,因為火星南半球的夏季正好接近近日點,氣溫非常高,沙塵吸收光線加速溫度上升,形成巨大的沙塵暴,最後覆蓋整個星球,

火星兩級有大量的乾冰,乾冰(固態二氧化碳)下面可能存在冰,火星表面有很多大峽谷,被認為是冰川和流水侵蝕、熔巖管道塌陷等造成的,最有名的一個是太陽系第一大峽谷「水手谷」火星上最高的山約27000米,是珠穆拉瑪峰高度的3倍。

幾十億年前,火星是一個溫暖的星球,上面有海洋,火星今天的模樣被認為是35億年前的小行星撞擊,導致火星磁場消失,因為火星磁場無法抗衡太陽風不斷地將大氣層層剝離,海洋蒸發掉,形成現在這個樣子,火星地表結構是北半球平坦,南半球全是坑,大部分小行星撞擊的隕石坑都在南半球,說明火星經歷過一次猛烈的小行星撞擊而形成的這種現象。

相關焦點

  • 火星曾經被撞擊,地球也遭遇到碰撞,為什麼火星就不能誕生生命了
    撞擊證據一: 現在火星的兩顆衛星可能就是當年撞擊留下的殘留物,可以看出這兩顆衛星很小,保持著不規則的形狀,很可能就是撞擊後崩裂出去的碎塊的一部分,但是這些碎塊應該很多,只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大部分已經都落回了火星的表面,只剩下這兩塊——火衛一、火衛二。
  • 為什麼地球沒有和其它星體發生撞擊?事實上撞擊每天都在發生
    直到人類走進科技發展發展的時代之後,研究發明的天文望遠鏡,這個時候我們才知道天上星星的真面目,它們大部分都是銀河系的恆星,距離地球都較遠,也有幾個星星是太陽系內的行星。當我們走出地球之後,才知道宇宙的浩瀚,同時也知道宇宙中的天體多到無法估計,於是有人提出這樣一個問題:既然宇宙星體如此之多,那為什麼地球沒有和它們發生撞擊呢?
  • 地球孿生兄弟,火星曾遭遇過戰爭或小行星撞擊?古老文明被摧毀!
    火星的形成:來自於太陽系超心星爆發而形成大約經歷了46-47億年,表面的火星出現了大量坑窪,這些坑窪有三種可能。第三種火星表面的坑窪來自,宇宙中的小行星隕石撞落存在的一些隕石坑,火星生物也因此被徹底滅亡。眾所周知在6500-7000萬年前地球,經歷過一場生物大滅絕。 滅絕來源也是因為小行星撞落,導致地殼板塊破裂,發生特大級毀滅地震。為什麼地球挺過來了,火星沒挺過來,這也是有原因的。
  • 恐龍為什麼滅絕?科學家發現巨大隕石坑,或許與行星撞擊有關!
    在我們無法探測的領域中,每天都會發生行星相撞的事件。在遙遠的恐龍時期,曾經就有一顆小行星光臨了地球,才使得恐龍時代落下帷幕。科學家在探索隕石的奧秘過程中,就發現過一個隕石坑,經過多方面的研究,科學家猜測,這個隕石坑也許就是恐龍滅絕的「罪魁禍首」。
  • 杞人憂天,近地小行星撞擊地球可能性到底有多大
    圖片來源網絡  據新華社上海電(記者王琳琳)美國航空局上個月底宣布批准一項防止小行星撞地球的計劃進入初步設計階段,計劃2020年發射太空飛行器撞擊一對小行星以改變其軌道。隨後,俄羅斯航天集團下屬單位表示將從2019年開始籌建近地小行星搜尋追蹤系統,及時預警潛在撞擊。美俄為何相繼啟動小行星撞地球「防禦計劃」?記者就此採訪了有關專家。
  • 來自火星的照片,一顆流星撞到火星形成隕石坑,或不是個好消息
    大家好,我是小猩猩相信很多大家都知道,在宇宙空間中,存在各種各樣的天體,有巨大無比的恆星、行星,也有嬌小玲瓏的小行星、彗星、隕石等小碎片。和行星等大型天體相比,小碎片雖然很小,但是數量非常多。當這些小碎片在太空中飛行時,很容易會受到各大天體引力的吸引,而撞到了這些大型天體。我們在地球上時常看到一些流星,其實就是這些小碎片撞擊地球產生的。不過,由於地球大氣層保護的原因,所以這些小碎片基本上在大氣層中燃燒殆盡,只有尺寸較大的小行星才可能會撞到地面。對於那些沒有濃密大氣層的天體來說,就沒這麼幸運了。
  • 45億年前地球被行星撞擊過為什麼現在地球上沒有撞擊坑呢?
    宇宙中有很多天體,包括恆星、行星、衛星、矮行星、彗星、小行星、流星體、星際物質等等,同時宇宙中的所有天體都處在不停的運動之中。天體在運動的過程中就有可能發生彼此的碰撞,所以在漫長的歷史時期內,像地球、月球一樣的行星和衛星都會遭受大量的隕石撞擊,有的甚至形成巨大的隕石坑。
  • 40億年前的火星可能也是海洋世界,為什麼如今變成了沙漠行星?
    地球有兩個鄰居,一個是金星,一個是火星,它們同地球一樣,都處於太陽系的宜居帶。雖然金星和火星都是宜居帶的行星,但是表面的生態環境卻是完全不同。金星在質量和體積等方面同地球是最相似的,如此相似的兩顆行星,表面的生態環境應該也不會相差太大。
  • 帶你快速了解一下歷史上四次小行星撞擊地球的事件
    我們都看過這樣的好萊塢大片——一顆終結的小行星正向我們的小藍球飛來,整個地球陷入了一片混亂。從《天地大衝撞》、《隕石撞地球》到終極經典《世界末日》,好萊塢電影成功地讓數百萬人一想到小行星撞擊地球就感到恐懼。
  • 「好奇號」在火星蓋爾隕石坑發現古代大洪水痕跡
    它們的外觀與地球上大約200萬年前融化的冰所形成的特徵驚人地相似,表明在大約40億年前,蓋爾隕石坑底部發生過大洪水。根據科學家們的說法,巨大的撞擊很可能是造成大洪水的原因。撞擊不僅融化了冰,還釋放出被凍結在火星表面下的二氧化碳和甲烷。水蒸氣和這兩種氣體的結合,在很短時間內創造了溫暖、潮溼的環境。由此產生的凝結物在大氣中形成了類似於地球上的水蒸氣雲。
  • 地球上十大小行星撞擊奇觀
    一些小行星在掠過地球速度非常快,以至對地球的很多地方產生了危險的影響,它還會影響大氣,對生物都有極大危害,讓我們來看看地球上十大小行星撞擊。10 切薩皮克灣Popigai CraterPopigai Crater是在3500萬年前由小行星撞擊創造的,受碰撞影響的區域約為100公裡,它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稱為地質公園,許多研究人員和地質學家都對研究這個隕石坑的形成感興趣。
  • 通古斯大爆炸——關於小行星撞擊地球的過去和未來
    然而,如果他們通常的路線有任何改變,這很可能使他們走上地球或另一個太陽系內部的巖石行星的軌道。上圖顯示了蘇梅克-列維9撞擊後木星表面鐵鏽色的疤痕。據估計,在1億年的某個時間點上,地球上90%的物種將會死亡。一顆直徑超過10公裡的小行星將帶著相當於10億噸TNT當量的能量降落,只需1/10秒的時間,就能在地球上挖出一個巨大的隕石坑。隕石坑可能比小行星本身大20倍。
  • 科學家首次利用人工智慧和機器學習發現火星的隕石坑
    科學家首次利用人工智慧和機器學習發現火星的隕石坑(神秘的地球uux.cn報導)據cnBeta:在2010年3月至2012年5月之間的某個時候,一顆流星划過火星的天空,在那裡碎裂成碎片,墜入紅色星球的表面。
  • 為什麼不通過小行星撞擊火星,使它離地球近一些?
    自從火星發現地下液態湖以來,人類對火星移民的熱情更加高漲。但由於火星與地球的距離較遠,乘坐現代飛行器一般需要100-300天才能到達,對此,有網友表示:如果通過小行星頻繁撞擊火星,能不能使火星距離地球再近一些?
  • 月球背面的隕石坑為什麼比正面多?
    所以月球在地球上的生物進化中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相信古人在觀察月亮的時候也發現了一個問題,不管是啥時候看月亮,它的表面看起來都是一樣,也就是月球總是一面朝向我們。正面雖然也有隕石坑,但是隕石坑的數量明顯少很多,而且正面的月球被暗灰色的區域覆蓋了將近25%的面積,我們稱之為月海。反觀月球的背面,密密麻麻的隕石坑,大坑套小坑,小坑何其多,還有最大的區別就是背面的月球反照率更高,因為我們在背面看不到灰暗色的月海!
  • 太陽系的行星自轉方向一致嗎?原因是什麼?
    在太陽系形成之後的數億年甚至更長的時間內,天體撞擊事件頻發。可以說沒有哪個行星能躲過這些撞擊。如今單從月球表面上的「累累坑痕」就可想像當時的情景。更不要說月球南極直徑2500千米的艾特肯盆地,這可是太陽系最大的隕石坑之一。
  • 為什麼地球沒有和其他星體發生撞擊?其實撞擊事件經常發生
    這個時候我們明白了,原來我們每天夜晚看到的這些星星其實都是一個個離地球非常遙遠的星球。這個時候我們知道了,太陽系有八大行星,地球只是其中之一,不過地球也是太陽系唯一的智慧文明星球。人類通過天文望遠鏡觀測發現,地球的衛星月球上面布滿了密密麻麻的隕石坑,數量之多無法統計,於是有人就產生了一個疑問:一個小小的月球上面都有如此多的隕石坑,說明月球曾經經常被星體撞擊,那為什麼地球沒有和星球發生撞擊呢?其實這個問題也不難回答,地球受到的星球撞擊事件可能比月球還要多,地球經常會和星體發生撞擊。可能有人會問:那為什麼地球上面沒有那麼多的隕石坑?
  • 其它星球布滿撞擊坑,為什麼地球上卻很難看到?
    通過天體的照片,一眼望去,就可以看到月球表面布滿密密麻麻的環形山,太陽系中其他許多星球上也有不計其數大小不一的撞擊坑。但在我們生活的地球上找個隕石坑卻似乎很難,這是為什麼呢?是因為地球受到了什麼保護?還是說地球被撞的概率相對較低?
  • 6500萬年過去了,科學家是怎麼找到小行星撞擊地球的隕石坑的
    萬年前的那次小行星撞擊地球到底有多大威力,竟然能夠讓稱霸地球2億多年的恐龍在很短時間內滅絕。據公開文獻報導,那次小行星大撞擊後,地球上四分之三的生物被滅絕。1980年,美國科學家路易斯•阿爾瓦雷茨(Alvarez)和沃爾特•阿爾瓦雷茨首次把「K-T層」銥異常和恐龍滅絕的那次小行星撞擊聯繫在一起。從那時開始,世界上許多科學家都著手在世界各地研究地層中的銥異常。
  • 造成通古斯大爆炸的小行星撞擊事件,有可能再次發生嗎?
    火星外有個小行星「大本營」所有過往皆有來處,天外來客也一樣。太陽系中不僅有八大行星,還有數不清的小行星,其中90%都在火星和木星之間的主小行星帶上,距離太陽約3~5億千米,總數估計超過50萬個。火星、木星之間的小行星帶(來源:維基百科)在過去的45億年中,地球遭遇的小行星撞擊和掠過事件數不勝數。一般認為,1公裡直徑的小行星撞擊地球概率是數十萬年一次,10公裡級小行星在數千萬至上億年不等。不溯長遠只說近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