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7月中旬到8月上旬是火星探測器發射窗口期,下一次需要等到26個月以後,中國、美國和阿聯計劃在這個窗口期發射火星探測器。
2020年7月23日12時41分15秒,海南島文昌航天發射場,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將「天問一號」探測器發射升空,「天問一號」承載了每一位航天科技工作者的汗水和國人對星空的無限夢想趕往火星。
截止到1月3日「天問一號」已經在軌飛行163天,飛行裡程突破4億公裡,距離火星還有830萬公裡。「天問一號」將於2021年2月抵達火星實施近火制動,進入環火軌道著陸火星。天問一號探測器總重約5噸,由環繞器和著陸巡視器組成,著陸巡視器主要包括進入艙和火星探測車,火星探測車將在火星表面工作90個火星日。
火星是目前人類科技水平最有可能移住的地外行星
火星直徑6794千米,大約是地球的一半,幾乎沒有磁場,火星的公轉周期是687個地球日,公轉一圈接近地球兩年。自轉周期和地球相似24小時39分鐘;火星有兩顆形狀不規則的衛星:火衛一和火衛二,可能是被捕獲的小行星。
名字雖然叫火星,但是晝夜溫差極大,寒冬的夜間達到零下133℃,夏季白天溫度27℃.看起來還能夠接受,基本上是一顆沙漠星球,土壤中富含三氧化二鐵,也就是赤鐵礦的主要成分,這使得火星呈現出一種橙紅色,容易被天文愛好者辨認。
火星南半球夏季會颳起沙塵暴,因為火星南半球的夏季正好接近近日點,氣溫非常高,沙塵吸收光線加速溫度上升,形成巨大的沙塵暴,最後覆蓋整個星球,
火星兩級有大量的乾冰,乾冰(固態二氧化碳)下面可能存在冰,火星表面有很多大峽谷,被認為是冰川和流水侵蝕、熔巖管道塌陷等造成的,最有名的一個是太陽系第一大峽谷「水手谷」火星上最高的山約27000米,是珠穆拉瑪峰高度的3倍。
幾十億年前,火星是一個溫暖的星球,上面有海洋,火星今天的模樣被認為是35億年前的小行星撞擊,導致火星磁場消失,因為火星磁場無法抗衡太陽風不斷地將大氣層層剝離,海洋蒸發掉,形成現在這個樣子,火星地表結構是北半球平坦,南半球全是坑,大部分小行星撞擊的隕石坑都在南半球,說明火星經歷過一次猛烈的小行星撞擊而形成的這種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