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你快速了解一下歷史上四次小行星撞擊地球的事件

2020-12-05 天文在線
百家號獨家內容。

我們都看過這樣的好萊塢大片——一顆終結的小行星正向我們的小藍球飛來,整個地球陷入了一片混亂。從《天地大衝撞》、《隕石撞地球》到終極經典《世界末日》,好萊塢電影成功地讓數百萬人一想到小行星撞擊地球就感到恐懼。

另一方面,進一步加深這種恐懼的可能是人類對歷史上小行星撞擊事件的廣泛了解,尤其是毀滅性的撞擊,比如導致恐龍滅絕的小行星撞擊。在地球的歷史上,自遠古以來就發生過許多災難性的小行星撞擊以及無數次影響較小的撞擊。研究人員認為,每年可能有超過8萬顆大於10克的隕石會撞擊地球!隕石碎片逐漸增加地球質量的同時,也讓許多人想知道這些撞擊是否會產生更大的影響。更具體地說,正如文章的題目,一顆小行星能把地球撞出軌道嗎?

尺寸很關鍵

當進行這類討論時,考慮所討論的星體大小是很重要的一點。我們的行星重量為5.972×10^24千克,以每小時約6.7萬英裡的速度繞太陽公轉的軌道運行。以如此大的重量和如此快的速度移動,地球在軌道上具有很大的動量。要想破壞這種狀態,撞擊地球的行星必須非常大,而且移動速度非常快。為了更好地理解這一點,讓我們快速瀏覽一下已知的地球歷史上影響最大的流星撞擊事件。

奇克蘇魯布隕星坑

這顆小行星因滅絕恐龍而著名,6500萬年前它在尤卡坦半島海岸附近撞擊了地球,這是地球史上的一次大規模小行星撞擊事件。由於撞擊地點在水下,所以對於隕石坑的實際大小存在一些爭議,直徑約為100~180英裡,如果不是最大的話也使得它成為地球歷史上最大的隕石坑之一。可以相信在短短幾天內,這顆直徑近10英裡的小行星撞擊造成了全球範圍內的嚴冬,地球上一半的物種因此而滅絕。撞擊之後發生的KT界線使哺乳動物迅速崛起,很快成為地球上佔主導地位的生命形式。雖然這次撞擊是毀滅性的,但它似乎並沒有改變地球繞太陽運動的軌道。

波皮蓋隕石坑

大約3600萬年前,一顆小行星撞擊西伯利亞留下了一個62英裡寬的隕石坑,形成了一種叫做「衝擊鑽石」的東西。它撞擊地球的力量足以產生數十億克拉的鑽石,但這次撞擊也沒有改變地球繞太陽運動的軌道。

圖解:波皮蓋隕石坑,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攝

索德柏立盆地

大約18億年前,一顆小行星撞擊了加拿大安大略省的一個地區,留下了世界上第三大隕石坑,它至今仍是人類發現的最古老的大規模撞擊之一。儘管如此,這次撞擊只留下了一個81英裡的隕石坑,與地球接近2.5萬英裡的周長相比,它沒有足夠的能量把地球從它的正常循環中撞出來。

圖解:NASA World Wind 中索德柏立盆地的衛星影像

忒伊亞的影響

據推測大約450萬年前,有個星球直接撞擊了新生行星(雖然這很可能發生在地球和另一個行星之間),撞擊產生的碎片逐漸聚合形成了現在的軌道衛星月球。換句話說,像一顆行星那麼大的星球撞上了地球,但它仍然沒有改變地球圍繞太陽公轉的宿命。

圖解:若相當於地球和火星大小的兩天體發生這樣的碰撞,可能會形成衛星。

特大質量小行星撞擊地球有發生的可能性嗎?

即使是配備了一系列的先進探測裝置的世界上最專業的天文學家,也總是有可能錯過一顆在完全不可預測的十億年軌道上運行的遙遠小行星。如果遇到把我們從銀河系軌道上趕走的小行星撞擊,你就直接選擇徹底休息吧。

大多數會影響地球的小行星都是太陽系形成時的殘留物,而且多數都不夠大。我們已經識別並分類了成千上萬的小行星,以及一些小型的原行星,同時也了解它們的運行軌道。事實上,隨著預測變得越來越精確,我們可以確切地知道大多數小行星將在什麼時候以及離我們有多近撞向地球。

像恐龍滅絕這樣的小行星撞擊事件平均每1億年左右發生一次,但每次發生的大小和強度各不相同。雖然小行星撞擊地球後的全球冬季對地球和人類都是毀滅性的,但我們很可能會找到新的應對方法並生存下來。然而,如果一顆大到足以把地球撞出軌道的小行星向我們疾駛而來,這就足以把我們完全摧毀。所以作為一顆行星,最不需要擔心的就是我們的軌道位置。

我希望我們的軌道位置保持不變。

總結

這個世界肯定會以某種戲劇性的方式結束,無論是核冬天、小行星撞擊,還是在大約75億年後太陽膨脹後逐漸變成灰燼。然而,就目前而言,世界各地的天文科學家都在密切關注星空,我們不會受到任何世界末日的宇宙訪客的傷害。我們應該關注地球上所面臨的更真實的危險,而不是擔心來自上面的威脅!

參考資料

1.WJ百科全書

2.天文學名詞

3. scienceabc

Wikipedia

National Geographic

Sciencedirect

Wiley

Sciencemag

如有相關內容侵權,請於三十日以內聯繫作者刪除

轉載還請取得授權,並注意保持完整性和註明出處

相關焦點

  • 6600萬年前的滅絕恐龍小行星撞擊地球事件和「彗木大衝撞」
    10-30公裡的地殼當中,產生了一個直徑150公裡,深度20公裡的撞擊坑,並且這次撞擊相當於100萬顆蘇聯的沙皇氫彈爆炸所產生的能量,它深刻地改變了地球的容貌和氣候,因此在地球上統治了數億年之久的恐龍家族就此消聲滅跡,退出了歷史舞臺。
  • 造成通古斯大爆炸的小行星撞擊事件,有可能再次發生嗎?
    該事件在地質學上被稱為白堊紀-第三紀(K-PG)滅絕事件,當時除了恐龍覆滅,全球有約四分之三的物種消失。前霸主們的不幸遭遇,讓我們談到小行星撞擊時亦心有餘悸。一些陰謀論者甚至將2012末日假說與小行星相聯繫,稱尼布魯行星會在2012年撞擊地球,引發全球恐慌。——當然什麼都沒有發生。
  • 看看這次小行星撞擊地球事件你就明白了!
    除了地球之外,火星被認為是最適合人類移居的一顆星球,所以對於火星的研究也越來越多,通過這些研究我們也對於這顆紅色的星球有了一定的了解,它和地球有非常多相似的地方,不管是體積質量還是轉動的軌道上也有氣候的變化,也有四季的交替,所以它和地球整體非常的相似火星上也有厚重的大氣層,但是它的大氣層都是由二氧化碳和水蒸氣一些物質組成的,並且它的厚度比起地球上大氣層的厚度來說,簡直是太薄了,不到地球大氣層密度的
  • 人類歷史上五次神秘的隕石撞擊地球事件
    隕石也稱「隕星」,是地球以外脫離原有運行軌道的宇宙流星或塵碎塊飛快散落到地球或其它行星表面的未燃盡的石質、鐵質或是石鐵混合的物質。地球歷史上發生過許多隕石撞擊地球事件,最著名的有以下五個。5、昂西塞姆隕石事件昂西塞姆隕石是歷史上記載最早的隕石,它1492年11月7日墜入法國的昂西塞姆小鎮,這顆重149公斤的隕石落入小麥地裡。隕石若干部分部分被收入了世界各地的博物館,其中最大的一塊被安放在昂西塞姆王宮裡。
  • 盤點地球歷史上十大隕石撞擊事件 各個令人恐怖/圖
    但是他們並不都是守規矩的「好學生」,指不定哪一天他們就脫離了軌道,向我們的家園——地球飛來。  每年,都有數不勝數大大小小的隕石飛向地球,有的可能在穿越大氣層時,由於劇烈的摩擦在落到地面之前便化為灰燼了,有的突破了重重障礙,最終到達地面或者墜入大海。然而在地球歷史上,也曾出現過巨型隕石撞擊的事件,他們輕則毀壞地面,重則甚至造成大範圍的物種滅絕。
  • 六千五百萬年前蘇魯伯小行星撞擊地球,如今科學家做出準確的模擬
    我們的地球經歷過無數的災難,其中人類知道的物種大滅絕就有五次之多,這類研究對於我們人類來說是一個重要的事情,因為我們只有了解災難,才能夠真正的預防災難,或者我們能夠化解這些災難。無論是寒武紀大滅絕,還是奧陶紀大滅絕,都是地球的一次巨大的損失。
  • 還記得通古斯大爆炸事件嗎?小行星撞擊地球後果真的很恐怖嗎?
    ,那樣規模的小行星撞擊只有一次,曾經造成了地球上80%以上的物種滅絕,科學家認為那次的小行星的體積大約為直徑8公裡左右。撞擊處生成皇冠狀的激波,大量物質被拋射到四百多公裡高的大氣層外。爆炸火球的直徑也會超過大氣層的厚度,熾熱的塵埃衝出平流層、中間層和暖層迅速向四外擴散,形成至少三百公裡高的巨型蘑菇雲。地震波從撞擊點向四面八方擴散,直至遍布整個地球。上百米高的巨浪深入內陸,地勢低平的沿海城市將瞬間便被抹平。這還只是災難的開始。
  • 地球上十大小行星撞擊奇觀
    一些小行星在掠過地球速度非常快,以至對地球的很多地方產生了危險的影響,它還會影響大氣,對生物都有極大危害,讓我們來看看地球上十大小行星撞擊。10 切薩皮克灣切薩皮克灣排在第10位的是切薩皮克灣,一個最大的小行星撞擊事件發生在3550萬年之前,小行星撞擊北美東海岸,在該地區留下了巨大的傷疤。這顆小行星以極快的速度撞擊,覆蓋了該地區的大部分區域,包括海岸線。
  • 希克蘇魯伯小行星撞擊地球後,模擬核冬天在地球上發生
    兩名研究人員,其中一名來自行星科學研究所,另一名來自帝國理工學院,他們創建了一個模擬系統,他們認為該系統顯示了在希克蘇魯伯小行星撞擊地球後
  • 通古斯大爆炸——關於小行星撞擊地球的過去和未來
    通古斯卡事件的後果事件發生後的幾個月裡,人們對發生在西伯利亞一片被雪覆蓋的森林裡的事件談論甚少。數千平方英裡的樹木被夷為平地,變成了煙霧繚繞的沼澤地帶——8000萬棵挺拔的大松樹和落葉松在短短幾分鐘內被摧毀。在該地區吃草的動物被燒成灰燼,而在30英裡以外的城鎮,有窗戶被打破和突然的碰撞聲的報告。1908年夏天發生的事情被比作原子彈爆炸,事實上,這次爆炸釋放的能量是二戰原子彈的數百倍。
  • 行星撞地球大盤點:Tunguski事件是啥?
    【科技訊】1月8日消息,據古老的天文數據記載,在1883年曾有一顆彗星在地球附近分解,如果撞擊地球會導致地球所有生命的滅亡。  根據沃爾特-米德-拉塞爾的博客所述,這個世界幾乎在1883年結束。這篇博客引用了一篇根據一些古老天文數據所作的論文,博客稱一顆彗星在靠近地球的宇宙中分解成為3275個物體,而且每個的大小都與導致1908年Tunguski事件的流星一樣大。
  • 地球歷史上經歷的五次大滅絕事件,期待不會有第六次
    地球上曾經出現過各種巨大災難導致這些物種的滅絕,而下面我們就要說一說歷史上曾經發生的五大滅絕事件:第一次,奧陶紀大滅絕時間:發生於4.4億年前的奧陶紀末期。事件:導致大約85%的物種絕滅。奧陶紀(Ordovician Period,Ordovician),地質年代名稱,是古生代的第二紀,開始於公元前5億年,延續了6500萬年。
  • 恐龍是地球上王者,由於小行星撞擊它滅絕了,下一任統治會是誰?
    恐龍在此次大滅絕事件中沒有活下來,最後消失在歷史長河中。留給我們的也只是一些恐龍化石,恐龍滅絕之後,地球又經過了6000萬年左右的時間,才誕生了智慧生命人類。可能很多人認為,恐龍滅絕之後出現的新的霸主,新的統治者是人類,事實真的如此嗎?當然不是,我們要知道,在恐龍滅絕和人類誕生之前,有著6000萬年左右的時間空白,這個時間段難道就沒有其它的統治者出現?
  • 導致恐龍滅絕的那次小行星撞擊,產生的坑是在哪裡?
    在撞擊地球後釋放出的能量巨大無比,相當於10億顆原子彈的能量,10億顆原子彈的能量具體是什麼樣的概念呢?我們從歷史課本中學習過,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美國向日本投下了一顆原子彈,結果造成了廣島市20萬人的死傷,整個城市瞬間被夷為平地。就這一顆原子彈造成了極大的破壞力,更何況是10億顆呢。
  • 杞人憂天,近地小行星撞擊地球可能性到底有多大
    杞人憂天,近地小行星撞擊地球可能性到底有多大 原標題: 電腦模擬的小行星撞擊地球效果圖,目前人類對近地小行星的出沒,在認知上還存在嚴重不足。
  • 6600萬年前的滅世小行星撞擊地球事件和「彗木大衝撞」
    要說到小行星撞擊地球,可能大家聽說的最多的就是6600萬年前那次導致恐龍滅絕的撞擊事件: ,因此在地球上統治了數億年之久的恐龍家族就此消聲滅跡,退出了歷史舞臺。
  • 確認第100次撞擊,沒有月球我們地球已經被撞了多次?
    並且已經記錄到了第100次撞擊,所以說小行星撞擊月球的事件還真的多,這還是已記錄到,不知道有沒有存在沒有記錄到的。確實咱在一個理論性的基礎上,如果不是月球,可能我們地球真的也被撞擊了不少次,或者可以這樣說,地球可能已經度過了100次的安全期,如果不是月球,地球的生命可能也已經滅絕了。
  • 恐龍滅絕並非小行星撞擊?歷史可能重演,第6次物種滅絕正在進行
    這個話題已經存在多年,恐龍滅絕的真正原因眾說紛壇,目前最主流的說法是「小行星撞擊」。更恐怖的是,由於冷空氣向上碰到雲層,還會和雲層中的有害氣體結合形成大量的酸雨,對地球表面造成二次損害。在這長達100年的黑暗籠罩之下,可以說除了深海中的魚類有機率存活之外,地球上的其他物種都沒有存活的可能性。災難之後的地球氣候驟變。
  • 25年前彗星撞擊木星事件,為地球敲響警鐘!
    這也是一個警鐘,太陽系中仍在發生著大碰撞,如果木星容易受到撞擊,那麼地球也同樣如此,如果是地球被彗星撞擊,那麼會引起全球性大氣層災難,就像6500萬年前導致恐龍滅絕的那次撞擊一樣。 儘管來自IRTF和眾多地面的天文臺的觀測結果令人震驚,但是地球上的望遠鏡並沒有實際觀察到撞擊發生,因為撞擊發生在木星的「夜」區。只有行星旋轉時地面的望遠鏡能夠看到撞擊後的畫面。但是美國航天局的伽利略號太空飛行器卻有機會現場觀看。撞擊發生時,伽利略號正在研究木星及其衛星的軌道上運轉,且以正確的方向接近撞擊點並目睹了彗星碎片撞擊木星畫面。
  • 回顧地球歷史上的兩次生物大滅絕事件,我們人類能夠倖免嗎?
    地球作為一顆行星,在體積、質量、組成成分、運行軌道等方面都沒有特殊之處,地球區別於其他類地行星的最大區別就是,地球依舊是目前人類已知的行星範疇內唯一擁有生命的星球。地球大約是形成於46億年之前的原始太陽星雲,自從地球誕生之後,就開啟了生命的起源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