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地球沒有和其他星體發生撞擊?其實撞擊事件經常發生

2021-01-22 探索宇宙萬物

天上的星星一閃一閃,在人類沒有走出地球之前,我們觀察星星只能通過肉眼。每當夜晚降臨後,星星就會布滿天空,古時候的天文愛好者,通過肉眼觀察天上的星星,同樣掌握了不少天文知識。只是那時候的人們並不知道天上的星星到底是什麼樣的存在,有少數智慧也懷疑天上的星星其實是和地球一樣的星球,但他們無法找到直接的證據,只是一種猜測。

隨著人類文明的快速發展,我們走進了科技發展的道路,在科技的帶動下,人類很快就走出了地球。這個時候我們明白了,原來我們每天夜晚看到的這些星星其實都是一個個離地球非常遙遠的星球。這個時候我們知道了,太陽系有八大行星,地球只是其中之一,不過地球也是太陽系唯一的智慧文明星球。

人類通過天文望遠鏡觀測發現,地球的衛星月球上面布滿了密密麻麻的隕石坑,數量之多無法統計,於是有人就產生了一個疑問:一個小小的月球上面都有如此多的隕石坑,說明月球曾經經常被星體撞擊,那為什麼地球沒有和星球發生撞擊呢?其實這個問題也不難回答,地球受到的星球撞擊事件可能比月球還要多,地球經常會和星體發生撞擊。

可能有人會問:那為什麼地球上面沒有那麼多的隕石坑?我們也沒有感覺到星體撞擊地球?之所以會出現這種情況,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地球有厚厚的大氣層。太陽系中的各類小天體是非常多的,時不時就會有小行星脫離軌道向地球墜落。

只不過這些小天體都比較小,直徑不到一米,它們在進入地球大氣層之後就會摩擦燃燒,等落到地面的時間,要麼已經燃燒完,要麼已經燃燒得非常小了,並不會對地球造成多大的撞擊影響,我們自然也不會感覺到天體撞擊地球,事實上,如果你每天坐在院子裡看星星,你會經常發現有流星划過夜空,那其實都是星體進入了地球大氣層,只是大部分都被燃燒盡了。

只有一些直徑比較大的星體,他們進入地球大氣層之後才不會完全燃燒完,剩下的部分也會快速撞擊地面,同時會激起強烈的衝擊波,我們可以明顯感覺到巨響和大地顫抖。當然,如果真有這種小行星落入地球,會對地球生態環境造成不同程度的影響。

6500萬年前,一顆直徑達10公裡的小行星撞擊地球,造成了恐龍的滅絕,同時地球上80%的生物也隨著恐龍一起滅絕了。直徑10公裡的小行星在我們看來似乎也並不是很大,它在經過地球大氣層的時候也會燃燒一 部分,最後撞擊地在的部分必然會小不少,但就是這樣,還是能夠給地球帶來一次生物大滅絕。

小行星撞擊地球的威力之所發如何大,主要還是撞擊速度非常快,如果是慢速落入地球,即使百公裡的小行星也沒事。但是小行星在太空中脫離軌道後會不斷加速,如果是從遙遠的太陽系邊緣外來的小行星,經過長時間的飛行,那速度是非常快的,這樣的小行星即使體積不大,一旦落入地球,只要無法燃燒盡,最後跟地面撞擊,都會造成巨大的破壞力。

由此可見,宇宙也是一個非常危險的環境,地球之所以能夠在46億年的歲月裡,一直發展到現在,還成為了文明星球。除了本身在厚厚的大氣層,還要感謝木星和月球。如果沒有體積龐大的月球擋在地球前面,地球可能面臨的小行星撞擊概率會大幅提高,這樣地球能否成為生命星球還真的很難說,說不定也會成為火星和金星這樣的星球。

月球是地球的衛星,它也為地球抵擋了不少的星體。就算地球有非常好的運氣和條件被小行星撞擊的概率小很多,但是只是生存在這片宇宙中,總有意外的發生,比如6500萬年前那樣的小行星撞擊,一旦地球再來那麼一次,我們也無能為力,只能等待命運的審判。

當然,人類是不會永遠受制於小行星的威脅,隨著人類科技的不斷進步,科學家們也在研究預防和摧毀小行星的技術,一旦人類有了防禦和摧毀小行星的能力,我們將再來不必擔心小行星會給地球帶來巨大威脅,那個時候,一旦有小行星向地球撞來,我們可以採取兩種方式進行防禦,一種就是通過巨大的撞擊改變小行星的運行軌道。

改變小行星的運行軌道,只要有強大的引擎技術,讓飛船快速撞擊小行星,成功的可能性是非常大的。還有另一種方法就是直接摧毀小行星。這個難度就非常高了,需要強大的能量武器才行。科學家想到的第一個方法自然是通過撞擊來改變小行星運行軌道,讓它不要撞向地球。

這是一種被動的防禦形式,也是人類沒有成為真正的星際文明之前可以採取的方式。一旦人類成為了真正的星際文明,有了強大的能量武器,我們就不會用這種方式,而是用能量炮直接摧毀小行星,不管它是幾公裡,還是幾十公裡,幾百公裡的小行星,在能量炮的面前都不是問題。

科技可以改變世界,同樣科技也可以改變人類的命運和地球的命運,這也是一個智慧文明的強大潛力。相信人類有一天能夠成為銀河系強大的文明。

小夥伴們,你們對此有何看法,歡迎大家在下方留言討論,發表自己的見解和看法。

相關焦點

  • 為什麼地球沒有和其它星體發生撞擊?事實上撞擊每天都在發生
    直到人類走進科技發展發展的時代之後,研究發明的天文望遠鏡,這個時候我們才知道天上星星的真面目,它們大部分都是銀河系的恆星,距離地球都較遠,也有幾個星星是太陽系內的行星。當我們走出地球之後,才知道宇宙的浩瀚,同時也知道宇宙中的天體多到無法估計,於是有人提出這樣一個問題:既然宇宙星體如此之多,那為什麼地球沒有和它們發生撞擊呢?
  • 雲南上空發生小行星撞擊事件-科普大揭秘!
    一、事件回顧:據相關媒體報導:NASA近地小行星研究中心資料庫公布的衛星觀測結果,這次小行星撞擊事件發生在北京時間10月4日晚20時7分,撞擊點位於香格裡拉縣城西北40公裡處,爆炸量相當於540噸TNT,比2014年的錫林郭勒事件(450噸)略強。小行星相對地球的速度為14.6千米/秒,空爆高度只有37公裡,很可能有未燃盡的隕石落到地面。
  • 隕石撞擊地球,只有壞處沒有好處?研究發現撞擊有時也是好事
    地球上太陽系的八大行星之一,在太陽系中有許許多多的星體存在,同時還有很多系外星體進入太陽系中,因此無論是地球還是其他的行星,都有遭遇天體撞擊的可能。比方說,經過科學家們的研究,在地球此前多次的物種大滅絕之中,很多次都是因為「天外來客」撞擊到地球之上,導致地球發生了災難。
  • 1994年的彗星撞擊地球,為什麼沒有發生?結果是被它截胡了
    在1994年之時,一顆彗星的軌道是要與地球相撞的,但是為什麼沒有發生呢?結果是被它截胡了。    木星是太陽系中質量和體積都是最大的行星,所以木星的引力是非常大的,木星的部分衛星的質量和體積都是和地球相當,如果地球進入一定的木星引力範圍之內,那麼地球都是會被木星的引力所吸引,從而撞向木星。
  • 恐龍運氣不好,其實隕石撞擊地球出現毀滅性災難的概率只有13%
    茫茫宇宙空間中存在著許許多多的星體,其中就有一些在宇宙空間中四處飄散的行星,這些小行星漂泊在宇宙空間的過程中,就有可能撞擊到其他的身體之上,當一些小行星撞擊到地球上時,就會引發一系列的撞擊事件,而且這些撞擊事件對地球的影響也是有一定危害的,甚至毀滅性的。
  • 后羿射日其實是一次彗星撞擊地球事件
    也就是說,自殷商有文字起到現在,我國的日神崇拜是沒有斷過的。我國曆朝歷代都是要在朝日壇祭日的,所謂「春分朝日於東郊秋分夕月於西郊」,只是日月都是天子之祭,諸侯不預焉。因此這樣的崇拜退出了人民的生活。然而今人在廟觀中祭拜的東華帝君又何嘗不是太陽呢?神話起源於生產生活,神話的意義也是服務於生產生活的。
  • 宇宙中發生撞擊是常事,那麼地球會被小行星撞擊嗎?答案刷新認知
    有一個有趣的問題,地球被小行星撞擊過多少次?觀察月亮和其他行星,比如水星,你能立即看到,它們被撞擊過太多次。因為你可以肉眼數出許許多多的隕石坑在星球表面上,但這不是地球的狀況。地球上保存完好的隕石坑很少,要不然就是被自然環境融合得很好,亦或者是因為地球能夠通過發生地質構造活動進行侵蝕等等。而月球和水星並不具備這種活動。
  • 宇宙中發生撞擊是常事,那麼地球會被小行星撞擊嗎?答案刷新認知
    有一個有趣的問題,地球被小行星撞擊過多少次?觀察月亮和其他行星,比如水星,你能立即看到,它們被撞擊過太多次。因為你可以肉眼數出許許多多的隕石坑在星球表面上,但這不是地球的狀況。地球上保存完好的隕石坑很少,要不然就是被自然環境融合得很好,亦或者是因為地球能夠通過發生地質構造活動進行侵蝕等等。而月球和水星並不具備這種活動。
  • 撞擊事件經常被認為是造成人類文明終結的情景
    1994年蘇梅克-列維9號彗星撞擊木星的事件等於是對人類的一個「警鐘」,天文學家們因此開始進行許多尋天計劃開始尋找小行星,例如林肯近地小行星研究小組、近地小行星追蹤、洛厄爾天文臺近地小行星搜尋計劃等其他計劃,因此大幅提升了小行星的發現率。
  • 造成通古斯大爆炸的小行星撞擊事件,有可能再次發生嗎?
    根據目前的數據,未來100年沒有能對地球構成重大撞擊的小行星,但凡事總要小心,誰也難保沒有漏網之魚。該事件在地質學上被稱為白堊紀-第三紀(K-PG)滅絕事件,當時除了恐龍覆滅,全球有約四分之三的物種消失。前霸主們的不幸遭遇,讓我們談到小行星撞擊時亦心有餘悸。一些陰謀論者甚至將2012末日假說與小行星相聯繫,稱尼布魯行星會在2012年撞擊地球,引發全球恐慌。——當然什麼都沒有發生。
  • 要是一根小小的針以光速撞擊地球,會發生什麼呢?
    當撞擊時其內含的所有能量會導致巨大的爆炸發生。周遭的一切事物都會四分五裂。但這麼大的爆炸真的會摧毀我們的整個星球嗎?讓我們把它和人類所造成的史上最大爆炸進行比較吧。這個爆炸之後所出現的塵埃雲高64公裡,能從160公裡遠的距離外看到。大約有50兆噸的爆炸威力會被釋放到大氣層中。而我們的那根針在爆炸時釋放出的能量卻有43千噸的威力。這比人類所能造成的威力要來得小,但仍可導致巨大的破壞。
  • 能裝下1300個地球的木星,其實時刻都在保護地球不被隕星撞擊
    木星與土星、天王星、海王星皆屬氣體行星,因此四者又合稱類木行星(木星和土星合稱巨行星)。木星是一個氣態巨行星,主要由氫組成,其次為氦,佔總質量的25%,佔所有太陽系行星的70%巖核則含有其他較重的元素。
  • 曾經發生的一次彗星撞擊,讓人明白,地球是個「幸運兒」
    文/濤聲依舊曾經發生的一次彗星撞擊,讓人明白,地球是個「幸運兒」我們都知道,地球可謂是一個幸運兒,得天獨厚的環境造就出了許多生命的誕生,要知道地球之所以能夠如此的安全,需要在眾多條件結合之下才能夠做到,迄今為止,在地球上已經發生過了不少次的天體撞擊事件,包括毀滅性的撞擊,那時候人類還沒有誕生罷了。
  • 「阿波菲斯」有撞擊地球的危險?
    地球是人類生存的地方,至少現在還沒有找到任何一個可以代替地球的星體。對於宇宙中眾多的星體,最讓人類擔憂和害怕的就是行星撞擊地球問題。目前,在眾多的行星中,有一個行星對地球的威脅最大,它就是「阿波菲斯」小行星。為什麼說它是小行星呢?因為「阿波菲斯」的直徑只有394米。
  • 細被世人熟知的小行星撞擊事件,並非全是壞事,這次撞擊價值非凡
    對於地球來說,外部太空環境的穩定是相對的,因為只要宇宙中還存在小行星,那麼地球和其他各大行星都有可能被砸中。回顧地球過去幾十億年的歷史,有許多小行星光臨過地球,還有科學家認為早期地球上的液態水、有機物甚至是生命都是外來小行星帶來的。
  • 還記得通古斯大爆炸事件嗎?小行星撞擊地球後果真的很恐怖嗎?
    而在目前所知的對地球有撞擊危險的小行星中,還沒有那麼大規模的星體存在。像1910年俄羅斯通古斯地區發生的通古斯大爆炸那樣的小行星撞擊事件都是百年不遇的撞擊處生成皇冠狀的激波,大量物質被拋射到四百多公裡高的大氣層外。爆炸火球的直徑也會超過大氣層的厚度,熾熱的塵埃衝出平流層、中間層和暖層迅速向四外擴散,形成至少三百公裡高的巨型蘑菇雲。地震波從撞擊點向四面八方擴散,直至遍布整個地球。上百米高的巨浪深入內陸,地勢低平的沿海城市將瞬間便被抹平。這還只是災難的開始。
  • 來自小行星的撞擊威脅越來越多,如果發生撞擊我們能夠阻止嗎
    隨著天文觀測技術的發展,越來越多能「對地球產生撞擊威脅」的小行星被發現。原來,我們的地球一直存在被地球撞擊的可能,那麼當撞擊確定要發生的時候,我們人類現有的科技能力能夠阻止撞擊的發生嗎?2013年2月15,一道強光划過俄羅斯的天空,車里雅賓斯克州一聲巨響,一顆天外隕石墜落地面。
  • 恐龍滅絕事件將再次上演?2021年真的會有彗星撞擊地球嗎?
    在茫茫宇宙中,地球所處的環境其實並不安全,且不說經常會有隕石墜落到大氣層,單單是小行星帶那幾萬顆隕石就能讓我們頭皮發麻。尤其是經常會有彗星「路過」地球,也並非沒有撞擊的可能。,因為以當時的天文條件斷不能與現在相比,而且這位學者也沒有說彗星將在2021年撞擊地球!
  • 如果一粒沙子足夠堅硬,以光速撞擊地球,地球會發生什麼?
    由於物體的力量,是根據物體運行的速度來決定,也就是說,相同重量的物體,如果運行的速度有所不同,它的力量就會存在很大差異,雖說地球上的任何物體都無法以光的速度運行,即便如此,人們仍然好奇,如果一粒沙子足夠堅硬,並以光速撞擊地球,地球會發生什麼?其實,「沙子」撞擊地球的事件每天都在發生,這是因為宇宙中,存在著數不清的隕石微粒,它們的運動軌道飄忽不定,在地球引力的作用下,會被強行拉入地球。
  • 45億年前地球被行星撞擊過為什麼現在地球上沒有撞擊坑呢?
    天體在運動的過程中就有可能發生彼此的碰撞,所以在漫長的歷史時期內,像地球、月球一樣的行星和衛星都會遭受大量的隕石撞擊,有的甚至形成巨大的隕石坑。但是我們地球上就沒有這麼多的隕石坑,這是為什麼呢?實際上,地球在超過46億年的地質時期內,也遭受了許多地外來客的撞擊,但是,由於地球擁有厚厚的大氣層,所以許多小的流星體,在沒有接觸到地球表面之前已經和大氣層摩擦燃燒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