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事件回顧:
據相關媒體報導:NASA近地小行星研究中心資料庫公布的衛星觀測結果,這次小行星撞擊事件發生在北京時間10月4日晚20時7分,撞擊點位於香格裡拉縣城西北40公裡處,爆炸量相當於540噸TNT,比2014年的錫林郭勒事件(450噸)略強。小行星相對地球的速度為14.6千米/秒,空爆高度只有37公裡,很可能有未燃盡的隕石落到地面。
二、兩個概念:流星和隕石:
1、流星是指運行在星際空間的流體(通常包括宇宙塵粒和固體物塊等空間物質)在接近地球時由於受到地球引力的攝動,而被地球吸引,從而進入地球大氣層,並與大氣摩擦燃燒所產生的光跡。
2、隕石(meteorite)也稱「隕星」,是地球以外脫離原有運行軌道的宇宙塵粒和固體物塊等空間物質飛快散落到地球或其它行星表面的(該物質在飛入行星大氣層時未燃盡)石質、鐵質或是石鐵混合的物質。
三、事件分析:
其實這次發生在雲南上空小行星撞擊事件,就屬於兩個宇宙塵粒和固體物塊等空間物質,在脫離其原有軌道,受到地球引力作用而飛行地球,在大氣層燃燒,並未達到地球表面的時候兩個空間物質發生了相撞。它們兩個空間物質是同時被地球引力吸向地球,只是它們在達到地球37公裡的位置發生了相撞爆炸,如果他們不發生相撞,那麼它們將繼續飛行地球,有可能他們在落到地球表面之前在大氣層中燒盡,也有可能它們到達地球表面之前,沒有在大氣層中燒盡,而落到我們地球表面上的,這時這個未燒盡的物質就預留在地球上,就是我們通常說的隕石(meteorite)。
四、科普揭秘:
其實在我們浩瀚的宇宙空間裡面,各種小行星、宇宙塵粒和固體物塊等空間物質是非常多的,用像「我們身邊空間中的塵埃一樣多」來形容也不為過,只是在正常情況下,它們都有自己的運行軌跡,互不幹擾,互不侵犯,當然它們之間也會產生碰撞的情況的(宇宙交通事故)。
當宇宙中各種小行星、宇宙塵粒和固體物塊等空間物質,脫離它們原有運行軌道,並受到地球(或者其他具有引力的星球)引力作用,飛向地球(星球)。當然這樣的情況也是非常普遍,看看我們平時仰望星空經常看到流星就知道了,只是它們在飛到地球之前,在大氣層中就已經燒盡了,所有對地球沒有造成大的影響。當然也有相當一部分在進入大氣層中沒有燒盡,直落到我們地球的現象,通常我們將這些未燒盡並落到我們地球上的物質稱之為:隕石(meteorite)也稱「隕星」。
那麼隕石(meteorite)對我們會不會造成傷害呢?這個問題是肯定的,只是在我們有記錄隕石(meteorite)的這個過程中,未對我們人類造成較大的影響,因為可能是這些隕石(meteorite)到達地球也已經非常小,而且大多都墜落在荒山野嶺或者汪洋大海裡。據相關科學研究預測:恐龍滅絕很有可能就是一個比較大的行星,脫離其原有規定,進入地球的引力範圍,受地球引力作用而飛向並撞擊地球,造成的大爆炸,引起大火等自然災害造成的。
那麼隕石(meteorite)對我們有什麼價值這個呢?這個當然是有的,他主要表現在天文科學研究方面,因為就目前我們人類的科技能力,採取其他星體的土樣物質還是比較困難的,所有隕石(meteorite)對我們研究地球以外的星體物質材料等,起到一定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