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堡大學教授提「新冠病毒實驗室起源論」,德媒:粗製濫造!

2021-02-22 德語達人

針對德國漢堡大學一名教授日前發表的「研究報告」宣稱「新冠病毒來源於武漢病毒研究所實驗室事故」,多家德國主流媒體經過事實核查後指出,這篇論文粗製濫造、缺乏證據,甚至配不上「研究」二字。漢堡大學研究虛假信息的專家認為,該文具備虛假信息的明顯特徵,漢堡大學將其稱為「研究」損害了該校的聲譽。

漢堡大學官網本月18日發布新聞稿,介紹了該校物理學教授羅蘭·維森丹格(Roland Wiesendanger)的這項「研究」,隨後在德國學術界和媒體上引發批評。

德國電視一臺「每日新聞」在線的事實核查欄目發表題為「幾乎沒有證據能夠證明『實驗室理論』」的報導指出,羅蘭·維森丹格發表的文章未能滿足科學研究的格式要求,因此該欄目認為其不能被稱為「研究」,而只是「文件彙編」。

「每日新聞」在線在事實核查中指出,羅蘭·維森丹格的文章不包含他本人開展的研究,而只是對他人的文獻進行綜述,這在自然科學研究中是很罕見的做法。此外,文章也未經同行評議,因此缺乏對其內容質量的驗證。

「明鏡在線」在報導中形容該研究是「粗製濫造的」,並指出:有一些研究配不上「研究」二字,這篇論文便是如此。漢堡大學為這種文章所發布的新聞稿,無益於其作為德國精英大學的聲譽。記者表示,只要讀過原文,便會知道,這不僅不是一項高度科學的研究,甚至根本就不是一項研究。

「明鏡在線」指出,羅蘭·維森丹格長達105頁的文章是「引用嚴肅和非嚴肅來源」的大雜燴,甚至連社交媒體上的推文和視頻、陰謀論網站的內容也被納入其中。

漢堡大學研究虛假信息的尤利亞妮·利施卡教授認為,羅蘭·維森丹格的這篇文章可作為她教授「虛假信息」這門課程時的案例。她向德國「時代在線」表示,在這一案例中,原本是觀點的內容被當作一項科學研究加以宣揚,與此同時還濫用了大學和教授的名號為這種觀點的散播提供合法性。

尤利亞妮·利施卡表示,她和許多同事都對漢堡大學在社交媒體上將羅蘭·維森丹格的文章稱為「研究」感到不滿。「這損害了漢堡大學的聲譽,最終將傷害到整個科學界的聲譽」。

轉載自 中國新聞網

相關焦點

  • 美國官員「甩鍋」,美英瑞等國專家再駁「新冠病毒實驗室起源論」
    新冠疫情在全球繼續蔓延。近來,一些美國官員又在散布「新冠病毒起源於武漢實驗室」的讕言,為自身抗疫不力「甩鍋」。多國專家駁斥了這一說法。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健康安全中心主任湯姆·英格爾斯比日前對媒體說:「我的判斷仍然是,新冠病毒符合自然起源。」
  • 多國專家再駁「新冠病毒實驗室起源論」
    新華社北京7月30日電新冠疫情在全球繼續蔓延。近來,一些美國官員又在散布「新冠病毒起源於武漢實驗室」的讕言,為自身抗疫不力「甩鍋」。多國專家駁斥了這一說法。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健康安全中心主任湯姆·英格爾斯比日前對媒體說:「我的判斷仍然是,新冠病毒符合自然起源。」
  • 西媒:科學家研發出合成納米抗體 可阻止新冠病毒感染人體
    西媒稱,一個國際科學家團隊以羊駝和駱駝體內存在的納米抗體為基礎研發出一種合成納米抗體,可通過其阻止新冠病毒感染人類細胞的功能來對抗新冠。據埃菲社柏林11月4日報導,歐洲分子生物學實驗室(EMBL)4日宣布,這種納米抗體被稱為「sybody 23」,科學家在體外試驗中已證實它能夠滅活新冠病毒。
  • 新冠病毒與生物安全實驗室探討--蘇州大學醫學部張樂帥教授
    新冠病毒疫情到今天為止,已經波及到世界各地,目前除中國之外的感染人數已達數十萬。因此,新冠病毒的傳染性極強,毒性也遠比普通流感強很多。新冠病毒的傳染性和毒性為何如此之強?生物安全實驗室等級劃分又是怎樣的?
  • 世衛組織確定新冠病毒來源於自然!專家:即使全世界最好的實驗室也...
    美科學家稱武漢不是新冠病毒源頭 而且不可能通過實驗室獲得3月17日,以瑞典微生物學教授安德森(Kristian Andersen)為首的多名科研人員在發表於《自然·醫學》(Nature Medicine)上的一篇研究指出,「武漢絕不是該病毒的源頭」。該論文題為「The proximal origin of SARS-CoV-2」。
  • 美科學家駁斥「新冠病毒源於實驗室」
    據美國福克斯電視臺報導,美國政府正在開展有關新冠病毒起源的調查。福克斯引述消息人士稱,美國官員和情報機構日益傾向「新冠病毒」是源自武漢一實驗室的可能,並稱研製目的並非是生化武器,而是為了彰顯中國在應對病毒的能力已不遜色於美國。然而,眾多科學研究者相繼指出了這一判斷的不實和漏洞,並通過最新研究進一步強調了該病毒起源於自然。
  • 美國證實新冠發現時間早於中國,「中國起源論」不攻自破
    鐵證如山,這一發現正是對一些西方政客炮製的「中國起源論」的有力一擊。事實上,已有多項科學研究追溯發現,在新冠疫情全球爆發前,其傳播可能已比人們此前認為得更遠、更早。西班牙巴塞隆納大學6月26日發布公告稱,該校領導的一個研究小組在去年3月採集的巴塞隆納廢水樣本中檢測出新冠病毒;研究人員在義大利北部兩座城市米蘭和都靈去年12月的廢水樣本中檢測出新冠病毒的核糖核酸;法國一份住院患者樣本的追溯檢測結果顯示,一名患者感染新冠病毒的時間可以追溯到去年12月底……放眼全球
  • ...新冠病毒「非人造」,川普卻還賣力炒作「新冠源於武漢實驗室...
    【環球網報導 記者 朱夢穎】儘管美國國家情報局都承認同意科學界的廣泛共識:新冠病毒不是人造的,也未經過基因改造,川普卻依舊賣力炒作「新冠病毒源於中國實驗室」的謠言。當地時間4月30日,美國國家情報局局長辦公室在官方網站上發布聲明稱,情報界同意科學界的廣泛共識,即新冠病毒不是人造的,也未經過基因改造。 但在稍晚時候的白宮,川普卻依舊堅持對外宣稱,他有證據認為新冠病毒與中國武漢的實驗室有關。 當天在被記者問及是否有看到過任何證據讓他高度相信武漢病毒研究所是新冠病毒的來源時,川普稱:「是的,我有(看到過)。」
  • 德媒再炒新冠病毒來源等陰謀論 中國駐德使館:強烈憤慨
    據中國駐德國大使館網站消息,2月20日,德國《圖片報》再次發表消息和評論,散布和炒作所謂的「武漢實驗室洩露」的「陰謀論」「中國責任論」「賠償論」。對此,駐德國使館表示強烈不滿和憤慨,並表明以下嚴正立場:《圖片報》引用的所謂「報告」並非嚴謹科學的研究報告,甫一發布即受到德學術界、媒體和民眾廣泛質疑和批評。武漢病毒研究所P4實驗室具有嚴格的防護設施和措施。在2019年12月30日接收新冠肺炎患者的首批檢測試樣前,該所完全沒有接觸過、研究過或者保存過新冠病毒。
  • 再破「新冠人造」假說:病毒專有特性無法在實驗室獲得
    這篇文章,再次為病毒的「人造」假說進行了有力駁斥。這篇文章指出,新冠病毒不可能通過實驗室操作相關的SARS類冠狀病毒而出現。文章作者認為,新冠病毒「人造」的假說,缺乏可靠的研究依據,而且在科學上根本行不通。新冠病毒的棘突蛋白與人類細胞受體結合的能力,比已知的最優結合方式更低。
  • 西媒解析新冠病毒檢測方法原理
    參考消息網3月26日報導西媒稱,目前有兩種新型冠狀病毒檢測方法,一種是快速檢測,另一種是PCR檢測。兩種方法雖然截然不同,但目的相同。和大規模傳染病導致的公共衛生危機一樣,在這場新冠病毒疫情中,這種檢測方法從一開始就被用來檢測一個人是否被感染。報導稱,PCR技術在醫院、研究中心和大學的微生物實驗室中很常見,其理論基礎是聚合酶的熱穩定性特徵。卡裡·穆利斯和麥可·史密斯因發現這種檢測方法並將其投入臨床使用,而在1993年獲得諾貝爾醫學獎。
  • 再破「新冠人造」假說:病毒專有特性無法在實驗室獲得-虎嗅網
    幾種可能的新冠病毒起源論文章作者指出,新冠病毒的上述兩個基因特性,包括受體結合域的變異和病毒骨幹的明顯差異,排除了實驗室操縱作為新冠病毒潛在來源的可能性。在廣東省發現的走私馬來亞穿山甲體內,雲南大學團隊發現了和新冠病毒較為相似的冠狀病毒,在受體結合域的六個關鍵殘基上更是完全相同。如果要說來自蝙蝠和穿山甲的病毒,是新冠病毒的直接祖病毒——目前沒有研究能夠證明這種說法。
  • 德專家稱新冠病毒並非來自武漢而是義大利,WHO開始病毒溯源
    凱庫勒教授解釋說,義大利的一種病毒是一種有基因突變的病毒,被稱為「G」突變體。而據稱,99.5%的新冠感染病例可以從基因上追溯至義大利的突變體病毒。凱庫勒教認為,義大利對病毒的無知,對長期以來的警告無動於衷,以及缺乏預防措施才是COVID-19全球大流行的原因,否則最初的病毒可能已經得到控制。
  • 日本教授成功合成新冠病毒 研究者或可查明致病性
    病毒學教授神谷亙稱成功合成新冠病毒。(圖源:每日新聞)海外網11月6日電日媒報導稱,日本群馬大學(Gunma University)研究生院的一名病毒學教授人工合成了新冠病毒,以了解並解釋其機制的運作。
  • 美媒:研究人員在海水樣本中發現「新冠病毒痕跡」
    福克斯新聞:研究人員稱,在蘇必利爾湖沿岸的海水中發現新冠病毒痕跡美國福克斯新聞1日援引美國《明星論壇報》消息稱,今年9月,明尼蘇達大學醫學院德盧斯分校的研究人員首次在海灘取樣的水樣本中發現了「新冠病毒的痕跡」。
  • 德媒:義大利學者發現去年9月該國就出現新冠病毒抗體 引發新冠時間溯源爭議
    實驗室篩查新冠病毒抗體德國媒體報導,在這項研究中,科學家調取了去年他們發現,在11%的樣本中發現了針對新冠病毒的抗體,其中既有去年9月採集的樣本,也有今年2月採集的樣本。超過半數的新冠病毒抗體陽性樣本來自義大利北部的倫巴第大區。該地區是今年春天義大利疫情最為嚴重的地區,在當前的第二波疫情中,倫巴第大區的新增感染病例數也持續走高。義大利今年2月中旬才發現了首期本土傳播病例,幾天後倫巴第大區的疫情就大規模爆發。
  • 樺樹茸水提物可抗新冠病毒
    來源:科技日報科技日報訊 (記者董映璧)俄羅斯科學院西伯利亞分院「矢量」病毒學與生物技術國家科學中心研究發現,樺樹茸的水提物能夠抑制新冠病毒的攻擊水提物對新冠病毒顯示出高度的抑制活性,由於樺樹茸表現出的保護功能和低毒性,使在其基礎上研製抗病毒製劑成為可能。相關研究成果近日刊登在俄羅斯科學院西伯利亞分院出版的《第一手科學》雜誌上。
  • 捷克分子生物學家研究發現:新冠病毒就是源自美軍實驗室!
    本文原創,歡迎擴散拒絕轉載請關注警魂小號「俠客棧」防止失聯哦
  • 北京大學教授黃巖誼:新冠病毒實驗室如何進行檢測研究?
    黃教授介紹了檢測新冠病毒的技術方法、原理、結果判斷及實際應用上的局限性。他表示:新冠病毒的檢測主要分為核酸檢測和抗體檢測,這兩個檢測方法完全不一樣,目的不同,採樣不同,方法不同,結果解讀不一樣,適用範圍也不同。分子診斷對於疾病診斷來說是重要的組成部分。疾病的診斷是一個複雜問題,尤其是對新發傳染病來說,在已知病原體的情況下分子診斷成為極為重要的指標。
  • 樺樹茸水提物有抗新冠病毒功效
    俄羅斯科學院西伯利亞分院「矢量」病毒學與生物技術國家科學中心研究發現,樺樹茸的水提物能夠抑制新冠病毒的攻擊。水提物對新冠病毒顯示出高度的抑制活性,由於樺樹茸表現出的保護功能和低毒性,使在其基礎上研製抗病毒製劑成為可能。相關研究成果刊登在俄羅斯科學院西伯利亞分院出版的《第一手科學》雜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