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醫用氣體致盲涉事企業:產品自檢結果合格

2020-12-07 網易新聞

(原標題:央視記者獨家採訪涉「問題醫用氣體致盲」企業負責人)

昨天(12日),央視報導了「問題醫用氣體致盲」事件。4月8日,江蘇南通大學附屬醫院發布通告稱,2015年6月,該院眼科幾例眼底手術病人陸續 出現不良反應。經過追查,出現術後不良反應的病人達到26人,其中12人單眼致盲,13人低視力。南通大學附屬醫院的醫務人員發現多例不良反應症狀後,組 織多部門對這些患者進行了調查,發現這些患者在手術過程中,均使用了眼用全氟丙烷氣體,生產廠商為天津晶明新技術開發有限公司。

此前,涉事的天津晶明新技術開發有限公司一直沒有接受媒體的採訪。今天(13日),央視記者對該企業負責人進行了獨家採訪。企業負責人表示,正積極配合相關部門接受調查,等到法院判決結果公布後會履行該承擔的責任。

在天津晶明新技術開發有限公司的新址,記者找到了該企業的負責人。這裡共有兩條生產線:一條用於生產二類器械,一條生產三類器械。目前,生產全氟丙 烷這種三類器械的生產線已經全部停產,而另外一條生產線則正常運轉。12日下午,天津晶明新技術開發有限公司網站上貼出公告,稱公司的銀行帳戶已被法院凍 結。

央視記者:這件事情發生快一年了,企業始終處於一個迴避的態度,為什麼?

天津晶明新技術開發有限公司法人代表 徐軼群:這件事我們沒有回應的主要原因是,第一我們在查原因,第二不希望 給患者的整個治療帶來更大壓力。整個事情,所有事情的相應處理其實都是公開的,所有事情都可以到相關機構門戶網站去查詢,所以我們沒有發聲,主要原因也是 希望這個事情能夠讓醫院和患者有一個好的溝通和交流,儘快把患者醫治好,然後我們再啟動下一步最後的處理。我們希望法院儘快給一個賠償和裁決。整個事情出 現以後,不管是什麼原因,我們做為企業,包括我個人,對整個事件感到非常痛心。本著對患者負責、對社會負責,包括對產品負責,我們還是要保持一個最真誠的 歉意。確實我們有些方面工作沒有做好,我們感到很痛心,很抱歉。

涉事企業負責人:對相關批次產品進行自檢 結果符合標準

據該企業介紹,去年7月,他們接到使用全氟丙烷氣體發生異常的通知,該企業生產的眼用全氟丙烷氣體15040001批次發生疑似不良事件,當天企業便通知各經銷商和醫院停用這批次產品,然後對15040001、15040002兩個批次的留樣再次進行檢測。

天津晶明新技術開發有限公司法人代表 徐軼群:2015年7月2日下午,我們就按照質量管理標準對所有相關批次進行檢測,檢測的結果是符合標準規定的。

央視記者:做了什麼樣的檢測?

天津晶明新技術開發有限公司法人代表 徐軼群:做了無菌檢測和含量檢測。

央視記者:是你們企業自己做的?

天津晶明新技術開發有限公司法人代表 徐軼群:對。

央視記者:這個檢測跟這批貨出廠時候做的檢測一樣嗎?

天津晶明新技術開發有限公司法人代表 徐軼群:基本上是一樣的,一樣的。

涉事企業負責人:目前仍未發現致藥物發生變化原因

去年7月3日,企業接到天津市藥品不良反應監測中心的電話,通知江蘇南通大學附屬醫院發生眼用全氟丙烷氣體疑似不良事件。除此之外,同一批次銷往其它省市的全氟丙烷氣體共使用了621盒,未發生疑似不良情況,8632盒未使用。

同年7月5日開始,企業對15040001、15040002兩個批次未使用的全氟丙烷氣體產品陸陸續續召回到企業進行封存,等待相關部門的處理。同時企業開始對不良事件產生的原因進行分析。

天津晶明新技術開發有限公司法人代表 徐軼群:排除在運輸途中會不會受到輻射,或者其它外界影響導致產品發生變化,目前我們並沒有找到確切原因。如果從含量這塊說,懷疑是不是中間有破損,或者其它方面導致的說不明的雜質。確實來講,從目前我們的專業能力以及我們的檢測手段的話,確實是沒有發現異常或者找到原因。

企業負責人表示,企業從2001年開始生產眼用全氟丙烷氣體以來,這是第一次發生疑似不良事件。雖然現在還沒有查清楚具體原因是什麼,但是企業一直與院方、家屬以及相關機構保持聯繫,積極配合展開調查。目前,企業正等待法院判決公布之後妥善處理賠償工作。

檢測機構:問題產品氣體含量及皮內反應不合格

今天(13日),天津市市場監管部門也對該事件做出了回應,強調在接到不良反應事件報告的當天,就展開了調查。

2015年7月3日,天津市市場監管委接到天津晶明公司生產的眼用全氟丙烷氣體出現不良事件報告後,立即組織調查核實,要求企業召回已售出批號為15040001及相鄰批號的全部產品,從中抽取部分樣品送到法定國家級檢驗檢測機構進行檢測。

天津市濱海新區市場監管局 醫療器械監管處副處長 王雲田:經檢驗,部分產品中有兩項不合格,一是氣體含量,一是皮內反應。

監管部門:沒收全部問題產品 處以全部貨值7.5倍罰款

接到不合格報告書後,天津市市場監管部門立即對企業召回產品予以查扣,並對晶明公司立案調查,並責令企業在產品不合格原因查明前不得生產。

天津市濱海新區市場監管局 醫療器械監管處副處長 王雲田:通過調查,他們違反了醫療器械管理規定中,涉嫌生產不符合標準的醫療器械。我們在2015年9月30日,決定對企業作出處罰。一是沒收企業生產的全部全氟丙烷氣體,二是對該企業處以全部貨值7.5倍的罰款,共計罰款518萬餘元。

事件發生後,監管部門也對企業生產體系進行了全面核查。

天津市濱海新區市場監管局 醫療器械監管處副處長 王雲田:檢查組對兩個批次問題產品的原料供應商資質及其提供的檢驗報告進行了檢查,該企業均能提供。但企業未建立對於原料鑑別和含量測定的方法;生產過程操作基本是按照工藝流程和企業規範進行的,但在記錄上有不盡詳實之處。

據了解,目前該企業生產的全氟丙烷氣體的生產線仍處於停產狀態,該問題批次及相鄰批次產品已全部收回,市場上並無該產品。

本文來源:央視 責任編輯:杜磊_NN2415

相關焦點

  • 問題氣體致盲事件:單眼失明人數達30人
    近日,北京、江蘇兩地出現的使用「問題氣體導致失明」的新聞引發關注。2015年6月,26名視網膜脫落患者在江蘇南通大學附屬醫院注射使用眼用全氟丙烷氣體後,12人單眼失明,13人低視力。此批次問題醫用氣體為天津晶明新技術開發有限公司生產,國家食藥監總局經檢測認定該批次氣體為不合格產品,並召回。  同期,還有59名患者在北京大學第三醫院(以下簡稱北醫三院)使用了同批次的問題全氟丙烷氣體,除一人視力僅為0.01外,18人已經單眼致盲,其中最小的僅20歲。
  • 醫用氣體致患者失明 一審判決未公布氣體成分
    對此,北京患者代理律師劉文芳也表示,海澱區法院也已經一審判處晶明公司給予患者賠償,但由於未公布致盲氣體成分。已有部分患者上訴。此外,北醫三院、天津晶明公司均對判決結果不滿,已提起上訴。目前案件二審時間尚未定。  注射「全氟丙烷」後失明  2015年6至7月,江蘇南通大學附屬醫院、北京大學第三醫院被曝出數十名患者使用眼用全氟丙烷氣體致盲。
  • "大頭娃娃"涉事產品被停產、召回 涉事企業曾回應產品不含激素
    未來網北京1月8日電(記者 凌萌)記者從漳州市衛健委官網獲悉,近日,有群眾反映福建歐艾嬰童健康護理用品有限公司生產的"益芙靈多效特護抑菌霜"因涉嫌違法添加"激素"等問題,被衛健部門責令停產、召回,並通知經銷商對所有涉事產品下架。目前,事件正在進一步調查中。
  • 廣州市質監局抽查壓縮氣體產品 三成不合格
    中國質量新聞網訊 12月2日,廣州市質量技術監督局官網公布2016年廣州市壓縮氣體產品質量監督抽查結果,該局近期抽查20個批次壓縮氣體產品,經檢驗,6個批次壓縮氣體產品為不合格,合格率為70%。本次抽查涉及高純氮、工業氮、醫用呼吸用氧氣、純氬、高純氫、液體二氧化碳和溶解乙炔等。
  • 食藥監總局:無法查清「問題氣體」導致傷害的雜質成分
    根據江蘇省、北京市藥品不良反應監測中心的初步調查結果,以及對該產品的資料庫檢索情況評價,評價中心提出此事件的發生與產品「可能有關」,疑似產品質量問題。總局根據該產品發生不良事件的情況,以及評價中心的意見,立即組織對該產品安全性風險進行研判。
  • 「問題眼用氣體」 全氟丙烷是怎麼回事?
    最近,一起「問題氣體致盲」事件引起了廣泛關注:南通大學附屬醫院和北醫三院的71名眼科患者,術中使用了同一廠家和批次的全氟丙烷氣體,在術後導致不同程度的視網膜損害,甚至失明。在關注事件追責與處理結果的同時,人們也對平時很少聽說的「眼用氣體」產生了疑問。在眼科手術中,為什麼要注射氣體?眼用氣體到底是怎麼回事呢?眼睛裡為什麼要填充氣體?
  • 默默無聞的醫用氣體系統?
    由於醫用氣體的質量直接影響患者的搶救和治療,關乎患者的生命安全。而且質量不合格的醫用氣體會損壞醫療醫療設備,比如壓縮空氣中的油和水會導致呼吸機的故障。① 對壓縮系統以及所採用乾燥技術的選擇,直接影響醫用壓縮氣體的質量和後期維護成本,為此需要選擇無油壓縮機去除油及採用吸乾機去除水分。
  • 廣東抽檢44批次醫用壓縮氣體霧化器樣品 6批次不符合標準要求
    據通告,廣東省藥品監督管理局在全省範圍內組織對醫用壓縮氣體霧化器進行了專項監督抽檢,共抽檢樣品44批次,經檢驗,有6批次樣品被檢驗項目不符合標準要求。  本次醫用壓縮氣體霧化器專項監督抽檢,涉及廣東省21個地市,17家生產企業(進口總代理單位),29家經營企業,3家醫療機構以及7家省外生產企業(進口總代理單位)。
  • 「全氟丙烷」醫用氣體致盲案:南通患者申請信息公開獲準
    新京報快訊(記者曾金秋)去年4月,新京報曾報導,北京、南通多名眼科患者在使用「全氟丙烷」氣體進行眼部治療後失明。去年5月到7月,兩地患者分別起訴涉事醫院。今日(12月28日),記者獲悉,南通患者申請案件相關信息公開已經獲準。北京海澱法院對部分案件已經作出一審判決。
  • 2003碳酸飲料產品質量國家監督抽查結果合格產品
    碳酸飲料產品質量國家監督抽查結果新聞發布稿國家質檢總局   產品質量監督司   碳酸飲料俗稱汽水,是指含有二氧化碳氣體的軟飲料。   近期,國家質檢總局對碳酸飲料產品質量進行了國家監督抽查,共抽查了北京、天津、河北、湖北、遼寧、河南、福建等7個省市43家企業的43種產品,合格27種,產品抽樣合格率為62.8%。抽查結果表明:   一、佔市場主流的主導產品質量較好,消費者可放心飲用。本次抽查中,雖然抽查的43種碳酸飲料產品,只有27種產品合格,產品抽樣合格率僅為62.8%。
  • 警訊事件|醫用氣體使用應該注意的問題
    指南分析了醫用氣體混淆事件的常見原因,提出了防止此類事件的建議,尤其是向衛生機構廣泛宣傳工業和醫用壓縮氣體造成傷亡的防範措施。醫用氣體包括氧氣、壓縮氣體、二氧化碳、氦氣、氮氣和一氧化二氮,使用時也需要處方。這些醫用氣體既可用於治療,也可作為運轉醫療設備的動力。工業氣體絕對不能用於醫療。
  • 懷仁:液態醫用氣體項目正式竣工投產
    9月19日,省級重點企業、懷仁市「三個一批」項目——山西仁昊氣體科技有限公司竣工投產。地點:懷仁市「三個一批」項目山西仁昊氣體科技有限公司投產竣工儀式現場山西仁昊氣體科技有限公司竣工的投產運行,不僅填補了晉北地區醫用液態氧的生產空白,同時也解決了山西省醫用液態氧的缺乏問題。山西仁昊氣體科技有限公司於2018年8月開工,佔地面積93畝,總投資5.2億元,共分兩期工程投資建設。經過一年多的建設,目前投資3.5億元的一期工程正式竣工投產。
  • 山東省質監局抽查:1批次獨立式可燃氣體探測器產品不合格
    中國質量新聞網訊 2016年第2季度,山東省質量技術監督局組織開展了獨立式可燃氣體探測器產品質量省監督抽查。本次共抽查了山東省11家企業生產的11個批次的獨立式可燃氣體探測器產品,有1家企業的1批次產品不符合相關標準的要求。
  • 南寧藍天醫用氣體有限責任公司
    該公司地處南寧市望州路306號,交通極為便利,一直持有《藥品生產許可證》等相關資質,供應南寧市和周邊各大醫療機構的醫用氧氣及特種氣體至今,在品質及服務上屢獲好評。公司本著誠信為本、顧客至上的經營理念,竭誠為廣大用戶提供優質服務。
  • 廣州市質監局公布2014年危險化學品(壓縮氣體)質量監督抽查結果
    中國質量新聞網消息1日從廣州市質量技術監督局獲悉,該局近期對本市生產領域危險化學品產品質量進行了監督抽查,共抽查了10家企業生產的10批次產品,經檢驗1家企業生產的1批次產品不符合標準要求。
  • 完達山:涉事產品是被不法份子購買,與企業品牌無關
    林大爺停用降壓藥喝了這款產品一段時間之後,發現血壓反而升高了,這才意識到自己被騙。雖然北京電視臺的報導中對店面及產品信息進行了打碼處理,但是通過「為所愛盡所能」的品牌理念和高鈣牛奶等產品宣傳圖片還是可以明顯看出是屬於完達山品牌。警方介紹稱這款產品只是普通食品,出廠價格為480元一箱,但是卻以6400元一箱的價格賣給了老年人,價格高出10倍不止。
  • 連雲港贛榆區衛健委:"大頭娃娃"抑菌霜不合格,涉事店鋪被罰4000元
    新京報訊(記者 王瑞文)1月11日,新京報記者從連雲港市贛榆區衛生健康委員會了解到,「大頭娃娃」抑菌霜涉事產品流入連雲港市的有600瓶,目前已召回97瓶,暫時查封9瓶。此外,贛榆區衛健委已於2020年12月30日對涉事店鋪金寶貝母嬰生活館下達行政處罰決定書,罰款4000元並責令其整改。
  • 江蘇如皋洩漏事故已致3死 涉事企業事發前被查出十餘項問題
    圖為涉事企業。記者王繼亮攝地址:如皋市長江鎮(如皋港區)精細化工園區蒲江路6號經營範圍:化工產品生產(促進劑DM、二苯甲酮腙、三氟化硼乙腈絡合物);化工產品銷售(檸檬酸、矽酸鈉、丙二醇)。危險化學品生產(三氯乙酸、氟化銨、氟化鋇、氟化氫鉀、廢硫酸(副產)、三氟化硼(中間產品)。
  • 天津港汽車零部件公司爆炸 涉事企業曾因安全生產隱患問題整改不...
    據悉,爆炸發生時發出了巨大的聲響,附近企業的天花板、水管也因爆炸發生了脫落。另外,北青-北京頭條記者查詢發現,涉事企業曾在2020年因未設置專門的安全生產管理機構、安全生產隱患問題到期整改不合格兩項問題被應急管理局處罰。 據目擊者拍攝視頻顯示,事發時有強烈的震動,且有大量物品因爆炸飛起從高出落下。
  • 問題疫苗事件仍在發酵!這幾點需要了解一下
    「問題疫苗」事件是從上周開始的,起初是因為長春長生企業的一個批次的狂犬疫苗出了問題,緊接著又爆出長春長生及武漢生物的 2 個批次的百白破疫苗也出事,輿論譁然。具體來說,按照我國《藥品管理法》等法律法規要求,疫苗生產企業必須對每一批上市疫苗安全性、有效性等進行全部項目檢驗,自檢合格後報中國食品藥品檢定研究院(中檢院,下同)籤發上市。按照官方披露的消息,問題百白破疫苗是中檢院在抽檢中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