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自留地對於現在的農村孩子來說,算得上是個新鮮詞了,他們並不會理解這是什麼意思,如果要劃分的話,上世紀八十年代出生的孩子還熟悉這個詞,但到九十年代以後出生的孩子,基本上就不常聽到這個詞彙了。
黑嫂還記得自留地,小時候家裡有自留地。但很多人並不明白這個自留地是什麼,於是就會有疑問,問這個自留地是什麼意思。
不少人在解釋這個自留地時,往往會解釋偏,偏的主要地方在這個「自留」上,這個我們下面會做出解釋。
自留地是我國農業發展史上一個重要的舉措,我們今天就說一下什麼叫自留地,以及自留地為什麼會存在。
Ⅰ:什麼叫自留地
我們上面說了,很多人在解釋這個自留地裡,會解釋跑偏,因為這裡面有個自留,所以很多人認為,就是自己家留點地,種些自己想種的東西。
其實這是個錯誤的解讀,這裡的「自」指的並不是自己,也並不是小農戶,指的是村集體。換句話說,所謂的自留地,其實是村集體的地,用來分給農戶。
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呢?因為過去有一段時間是「農業合作化」,其實就是我們現在所理解的大鍋飯。大家一起種地,收穫的糧食會統一調配。
於是,自留地就產生了,允許村集體留出來一些地分給農戶,供他們種一些自己想種的東西,至於為什麼這樣,這個黑嫂會在下面詳細說。
像是黑嫂記事兒的時候,村裡自留地裡種的大多是蔬菜和瓜果,也叫「瓜園」,小時候一些男孩子調皮,上學的時候會偷溜出去,去自留地裡偷摘一些瓜果蔬菜吃,也叫「溜瓜園」。
雖然從黑嫂記事兒時,自留地裡種的都是些瓜果蔬菜,但自留地的目的並不是讓人們種這些東西,那究竟是想讓種什麼呢?
這正是我們下面要說的。
Ⅱ:自留地為什麼會存在
農業合作化時,大家一起勞動,收的東西統一調配。那有人想像裡會覺得,那農戶個人家裡就是什麼也沒有了?其實並不是,大家還會養一些東西,比如家禽、家畜啥的。
這些東西也需要吃喝啊,是需要吃喝,但這些東西的吃喝是不能從集體田地裡獲取的,於是就產生了自留地。
這就是自留地為什麼會存在,存在的理由是以前的農業分主業和副業。
所謂主業就是生產糧食以及經濟作物,副業就是你可以自由種一些東西來改善家裡的生活。
所以,最開始的自留地,其實也是種飼養家禽家畜的作物,可以是粗糧,也可以是別的作物。而家裡的家禽以及家畜產生的糞便,自己可以上到這些自留地裡,也可以上交換工分。
後來人們在種地上不再分什麼主業和副業,自留地大多都當自己家的菜園使用,就是種些瓜果蔬菜供自己家裡吃。
當包產到戶後,其實自留地的存在已經沒有必要,但關於去留,這些年還一直有爭論。
Ⅲ:綜上,我們可以看出,所謂的自留地,指的並不是農戶個體的「自留」,而是整個村集體的「自留」,這個每個村有多少自留地,每家該分多少,都是有槓槓的。
自留地可以說是特殊時期的產物,現在已經基本上成為了記憶。當然了,自留地的存廢問題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看法,這些都是個人觀點,像是黑嫂的看法就認為,隨著農業機械現代化的來臨,農業種植再沒有主業和副業之分,因為這個並不是確定的。
比如以前種糧食是主業,種蔬菜是副業,但現在卻反了過來。所以,既然無主副業之分,自留地這個名字存在的意義自然也已經失去。不過,這只是黑嫂的看法,不代表任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