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通信百科,ID:Txbaike】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
我們知道最小耦合損耗(MinimumCouplingLoss,MCL)定義了基站和手機之間最小的耦合損耗。MCL的值由兩部分組成:手機到天線的自由空間損耗和天線到基站接收機的天饋系統損耗。這裡的MCL過小則會導致系統的上行噪聲的上升,從而影響網絡的性能。因此應該通過合理的方案設計,以保證系統的路徑損耗和天線的至最近終端間的空間損耗之和大於允許的最小耦合損耗。
最小耦合損耗MCL=手機到天線的自由空間損耗+天線到基站接收機的天饋系統損耗
最大耦合損耗(MaximumCouplingLoss,MCL)被3GPP作為評估無線接入技術覆蓋範圍的指標。從理論上講,它可以定義為系統可以忍受並仍可運行的傳輸功率水平的最大損耗(由最小可接受接收功率水平定義),它是數據還能正常傳輸的臨界值。MCL是UE和eNodeB的天線埠之間的最大總信道損耗,計算MCL時不考慮天線的方向增益,MCL越高,連結越強。
上行MCL=上行最大發射功率-基站接收靈敏度(噪聲係數(NF)+ SINR +底噪聲)。
下行MCL=下行最大發射功率-終端接收靈敏度(噪聲係數(NF)+ SINR +底噪聲)。
覆蓋範圍還可以通過最大路徑損耗(MPL)來表示。此處,路徑損耗是由於輻射功率的遠距離傳播,建築物穿透等導致的信號路徑損耗。因此,可以通過發射和接收天線處的輻射功率電平之差來計算MPL。為了確定MPL,還需要考慮發射器和接收器的天線增益。
MCL和MPL之間的差異如下圖所示。
接收器靈敏度= 噪聲係數(NF)+ SINR +底噪聲本底噪聲= -174 + 10 log10(bandwidth)
無線網絡技術最大耦合損耗(MCL)表:
版權聲明:由「通信百科」翻譯整理髮布用於學習,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