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聲心理|《孩子療愈媽媽的神曲《小星星》》

2021-01-17 北京市大興區清源潔潤服務中心

大家好,本系列節目是北京清源潔潤服務中心的有聲心理志願服務節目,歡迎您的收聽。

 

下面我們進入《孩子療愈媽媽的神曲《小星星》》講座本次課程我們學習孩子如何療愈媽媽心理的故事,我們從音樂心理學方面用通俗的講解讓大家了解《小星星》樂曲在心理療愈方面的強大作用。

 

一閃一閃亮晶晶,滿天都是小星星

掛在天空放光明,好象千萬小眼睛

太陽慢慢向西沉,烏鴉回家一群群

星星張著小眼睛,閃閃爍爍到天明

一閃一閃亮晶晶,滿天都是小星星

 

這首歌曲,大家從小就聽,如夢如幻,朋友們,你們知道這首膾炙人口歌曲在心理學上有啥作用嗎?今天我們給大家介紹這首小神獸療愈媽媽心理的神曲。你了解這曲子是誰創作的嗎?原來是偉大的奧地利作曲家莫扎特。

莫扎特是古典樂派最典型的作曲家,與海頓、貝多芬並稱為維也納古典樂派三大作曲家。

我告訴大家莫扎特有多厲害,這麼比喻你就知道了:古典音樂這些作曲家,巴赫是大班長、莫扎特是學習委員、貝多芬是體育委員。作為學習委員的莫扎特,四歲開始作曲,七歲就寫了第一部協奏曲,十一歲第一部交響曲,十二歲第一部歌劇,而作為體育委員的貝多芬,二十九歲才寫出一部像樣的音樂作品。莫扎特是這樣說自己的:我每次作曲的時候,其實並沒有一個非常詳細的思考過程,我要做的只是在譜面上把這個音樂抄下來而已。在他腦子裡就直接聽到了這個曲子,所以他第一個音就已經把所有樂器全部都寫好,用垂直作曲的方式去作曲,這是一個罕見的天賦。


莫扎特的音樂和心理學、腦神經學、數學有關係嗎?

威斯威辛州大學的心理學家發現聽莫扎特可以提高人們數學和空間的推理能力。莫扎特的音樂清明高遠,樂天愉快,淳樸優美,其摯溫暖,有如天籟一般。常常被譽為「永恆的陽光」。

他的音樂的音量、音調、音質、旋律和節奏,刺激大腦的聽覺皮層分析,激活你大腦的獎賞中心,並且抑制杏仁核的活動,減輕恐懼和其他負面情緒。

《小星星》,是莫扎特一生所創作的17首鋼琴變奏曲中則是最為著名的,堪稱為經典中的代表作,同時也被認為具有裡程碑意義的變奏曲。

《小星星變奏曲》是莫扎特根據歐洲民族歌曲《媽媽我要告訴你》而改編。

什麼是變奏曲呢?變奏曲是一種帶有遊戲性質的曲式,基本上是「我來變,哈哈你看我多厲害」和「主旋律跑不掉,啊啊放著我來找」的雙向互動:一是作曲家帶點炫耀性地翻著花兒地變,二是觀眾在各種變得不成形的段落裡找最開始的主題。

莫扎特設計的《小星星》,雖然簡單,但也要左手右手兩個聲部才組成一個完整的主題旋律,簡直就是小神獸童戲快樂情緒的過山車。

樂曲以單純、質樸的旋律喚起人們對童年無數的美好回憶,被公認為兒歌中最為經典的一首而廣泛傳唱。莫扎特把旋律配上十二段富有魅力的可愛變奏。從簡單的曲調開始,經過十六分音符的快速跑進,三連音的分解和弦賦予生命的裝飾音,以及多樣的節奏變化,使主題在時而輕快、時而清晰、時而隱匿、時而歌唱、時而寧靜、時而喧囂、時而華麗、時而淳樸中經常變換,最後在熱烈而輝煌的氣氛中結束。

全曲中,主題以C大調開始,中間經過c小調的轉變,最後又回到C大調上,主題以簡單歡快的形式呈現出來,水晶般的音符和遊戲版的進行的十二次可愛的變奏,使音樂至始至終充滿了夢幻的色彩,生動地提現了莫扎特的天真童趣。

按照生理心理學看,當一個小孩有了基本認知之後,就會將注意力從內部世界轉移到外部世界。他們的幾乎全部精力,都將用於對外部世界的探索。他剛剛感知到這個世界,看什麼東西都感覺很新鮮,所以會運用全部的感知,包括聽覺、觸覺、味覺、嗅覺、視覺等一切感知功能,來認識事物。因此,童年經歷的事情往往更容易被記住。曲中,他把他看到的天上的星星分享給媽媽,帶給媽媽歸屬感。這種歸屬感是一種簡單、純粹的歸屬感,沒有夾帶任何私心的歸屬感。當媽媽從孩子口中聽到這首曲子和歌聲時,會獲得一種力量,來彌補你當下心理的創傷。

雖然,莫扎特自己被嚴酷命運的摧殘,然而,他卻像殉道的使徒般唱著溫馨甘美的音樂安慰著自己,安慰著整個世界。

本期小神獸給媽媽的歸屬感療愈《小星星》就介紹到這裡,媽媽們,和小神獸們一起唱起「一閃一閃亮晶晶,滿天都是小星星」吧!

 

如果您喜歡這個心理系列節目的話,請您關注並訂閱。謝謝。

心理諮詢聯繫:15801684373王春環老師

 

機構介紹:

北京市大興區清源潔潤服務中心,由北京市大興區民政局頒發的民非單位。一直致力為社區、社會從事公益性社會服務事業和心理幫助。秉承「關愛營養健康,關注身心健康」為宗旨,匯集了營養學、心理學、社會學等知名學者,老師及志願者。開展專業健康教育、心理幹預、營造和諧家庭、引領健康生活。本機構以心理學為基礎,堅持以「心理+」理念,推動公益事業的發展:我們有線上心理講座,心理學習評估系統,線上心理諮詢、互動式講座,線下有心理沙龍,一對一,智慧父母,心靈之窗、心理諮詢及疏導、體驗式心理拓展;心理知識宣傳推廣;心理工具應用研發和傳授等等、家風、家訓美德大講堂等等。

相關焦點

  • 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龍迪教授:療愈童心,聆聽說不出來的傷痛...
    這個學習其實不僅是為了孩子,而且也為了我們自己。我相信可能每一個人都會感覺到,我們每個人多多少少都會有一些心理創傷,所以我們幫助孩子療傷止痛,其實也是我們療愈自己童年創傷的一個機會。遭遇心理創傷的孩子是什麼樣呢?其實我們作為老師、父母,每天都可能會看到,那些不聽話的孩子怎麼管也管不了。在很久以前我們會說這個孩子是有惡的,是不好的。心理學昌盛以後,會有一個說法,說孩子有行為問題。
  • 2018 最新寶寶催眠神曲,分分鐘讓娃睡著
    寶寶們躺在嬰兒床裡昏昏欲睡的美好畫面,早已一去不復返,哄睡又變成了媽媽們最崩潰的場景。圖片來源:soogif.com為了幫大家解決這個難題,丁香媽媽請來了 IMPI 國際嬰幼兒睡眠諮詢師林小暖老師。她向媽媽們徵集各家的絕招,並從收到的近千條留言中整理出了以下幾個系列的哄睡神曲,據說都是百發百中級別,要不今晚就試起來吧!
  • 陳妍希曬兒子畫的復古風小車,3歲小星星創造力無限,成媽媽驕傲
    2016年,陳曉攜手陳妍希一起步入婚姻殿堂,並於同年12月迎來兒子陳睦辰的誕生,一家三口也是過起了低調且幸福的小日子,而在這期間,媽媽陳妍希也會時不時就在個人社交平臺曬出與兒子小星星(小名)的相處日常,好玩又溫馨。
  • 媽媽拿孩子「撐面子」,是補償心理在起作用
    小明的媽媽有一個不好的習慣,那就是她這人特別喜歡炫耀,一旦她有什麼東西,別人沒有的時候,她心中的自豪感就會油然而生,促使她不斷向別人炫耀。這不,小明的媽媽看見自己的兒子這麼優秀,就經常向自己的親戚朋友炫耀,說自己養了一個好兒子,下半輩子不愁了。剛開始,小明確實很爭氣,每次考試都是班裡的第一名,可是小明上了初中之後,成績卻開始有了一定的下滑。
  • 心理健康|療愈內在小孩的七種神奇能量,讓所有的限制都解除
    這些創傷和限制才會被療愈與解除 內在小孩整合&療愈 在成長的過程中,我們都不可避免的,會遭受程度不等的創傷。 當與你的內在小孩相遇,邀請他和你一起,啟動以下的7種療愈能量,讓所有大腦內重播的記憶慢慢安靜下來,可以幫助你更加深入地走向內在整合。
  • 攜手公益組織WABC 快看漫畫用藝術療愈「來自星星的孩子」
    世上有一群「來自星星的孩子」,他們筆下的藝術是怎樣的?國際殘疾人日(12月3日)來臨前夕,快看漫畫攜手WABC無障礙藝途公益基金會(後簡稱WABC),開辦「世界與你同創作」小課堂,一群「來自星星的孩子」揮舞畫筆,描繪他們筆下世界的樣子。
  • 陳曉陳妍希兒子小星星大名曝光 陳睦辰有什麼寓意嗎
    近日,陳曉陳妍希兒子大名曝光,在兩人為小星星即將滿月準備的禮盒中,以小星星的口吻向來賓發出了邀請。而小星星的大名也被曝光,原來叫陳睦辰!這麼名字有什麼寓意嗎?    陳曉陳妍希兒子小星星大名曝光 陳睦辰的名字有什麼寓意?
  • 孩子突然從叫「媽媽」變成「媽」?不光是變扭,還暗示了兩種心理
    寶寶出生後,都要經歷呀呀學語的階段,父母們也都盼著孩子能夠早日開口叫「媽媽、爸爸然後是爺爺、奶奶、姥姥」等等。尤其是作為媽媽的私心,都希望寶寶在1歲左右開始學說話時,第一個叫「媽媽」。這種場面無數次想起都是莫名的感動,甚至忍不住喜極而泣,想要把孩子再次擁入懷中。
  • 殘酷的恆河猴實驗:孩子和媽媽是如何建立依戀關係的?生理VS心理
    而現在的實驗結果卻告訴我們,母乳餵養僅僅只是孩子的本能需求,如果寶媽不能同時滿足孩子的心理需求,寶媽也只是「食物」的角色。親身陪伴勝過心理暗示許多父母總是喜歡在孩子勉強強調「父母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你」「父母很辛苦才養大你,你要懂得感恩」「爸爸媽媽是愛你的,我們工作都是為了你」……這些話對孩子真的有用嗎?真的能讓孩子更直觀地感受到父母的愛嗎?我想也許「愛」感受不到多少,壓力是真的會有。
  • 自然療愈 兩天能幫你摘掉眼鏡?
    小孩子在16歲之前,成像指令模式是能改變的,所以可以從心理上將指令模式糾正到正確的方向。其表示,目前其他所有的治療都是在表面上做文章,而視軸性病變(軸性近視)其實很少,基本都是指令模式有問題。經過兩天的課程及後續21天的鞏固訓練,就可以完全矯正孩子的視力。當被問及到矯正的原理時,王校長表示,需要通過中醫技術、全腦技術及心理技術,將孩子的指令模式矯正過來。
  • 孩子「痴迷」媽媽的身體怎麼破?
    為此,很多媽媽們自責得掉眼淚。但其實,這是孩子正常的心理現象。那孩子睡覺摸肚子,可能就是一種習慣啊,一種跟爸爸媽媽親密互動的方式啊。對於表妹來說,她跟孩子的相處模式發生了變化,不能一天24小時待在孩子身邊,可對於孩子來說,她還是一如既往地在睡前摸媽媽的肚子啊。只是可能因為白天見不到媽媽,晚上在跟媽媽做這種親密互動的時候,時間比以前更久,力度比以前更大。
  • 生命密碼——每一個孩子都是來療愈父母的
    初為人母,前幾年自我感覺,還是做的很不對的,在這裡我要向孩子說聲對不起。之前因為家庭關係的緊張,所以把壞情緒都給到了孩子。對女兒的挑剔,對兒子的漠不關心。說起來,心生愧疚。之前看見一句話,最好的家庭教育是不讓自己受的原生家庭影響來影響到孩子,而我卻華麗麗的中招了。制約6的我,對自己對家人都是高標準,嚴要求。而這個習慣卻被以前無知的我強加到孩子身上。
  • 天上的星星閃啊閃,寶寶學唱《小星星》
    媽媽寶寶一起玩1.準備兒歌《小星星》。2.星星出來後,媽媽帶寶寶到窗邊。3.媽媽引導寶寶抬頭觀察夜晚的天空,輕聲為寶寶描述,例如,「天黑了,小星星們在天上一閃一閃的,它們正看著寶寶,看見寶寶也在看它們,正對著寶寶微笑呢。」4.寶寶抬頭觀察後,媽媽教寶寶兒歌《小星星》。
  • 美術館裡的「療愈藝術」,開啟藝術與內心的交流
    自上世紀50年代起,藝術療愈在醫學領域的運用,漸漸被大眾認知和應用,「星星的孩子」的繪畫,舞蹈療愈等手段,也讓人在藝術中抒發自己,尋得安寧之境。但梵谷所做的「藝術療愈」屬於醫學範疇,而此次展覽主打的「療愈藝術」屬藝術的範疇,何為「療愈藝術」?或許在美術館的活動中可以獲得一些答案。
  • 晶睬視訓視力自然療愈課程如何幫孩子提升視力
    1:什麼是晶睬視訓視力自然療愈課程? 「晶睬視訓課程」是一種不藉助任何儀器、不依靠任何產品、不藉助任何手法、無創傷的回歸眼部元氣的視力自然療愈課程。課程採用信念的植入、能量的增強、意念療愈、想像力的提升,安全、高效、快捷的療愈近視、遠視、散光、弱視等眼部視力問題,還孩子一雙明亮、清晰的眼睛,去觀察、去探索、去揚升這個絢麗多彩的世界! 2:晶睬視訓視力自然療愈練科學依據是什麼? 人體自愈系統及自愈能力理論。自愈力既是天生的,又是可以被激發出來的。
  • 媽媽的乳房:心理健康的第一塊基石
    原標題:媽媽的乳房:心理健康的第一塊基石 –依照經典的客體關係理論,正常的養育環境下,對於一個3歲前的孩子而言,甚至爸爸都似乎不存在,媽媽是唯一重要的。 不過,對於僅幾個月大的嬰兒而言,他還沒能力意識到媽媽作為一個整體的存在,對他而言,最重要的,是媽媽的乳房,這不僅是他的生存需要,也是他情感的寄託。
  • 心理疾病神經症精神病都源於家庭,過度理想化的婚姻才會製造苦難
    來談一下家庭和心理疾病一、家庭能帶來療愈也能帶來傷害,可是很多人就像飛蛾撲火一樣,只看到光明看不到黑暗你的創傷只有你自己去療愈,可是很多人總會覺得我的愛人需要為我的創傷負責。我愛人需要解決我自己的焦慮擔心和恐懼,我愛人回來晚了,我才焦慮擔心。我愛人的酒桌上有女人,我才恐懼。我愛人沒有聽我的話,所以我才焦慮。
  • 搞懂「量子力學」,也就搞懂了「心靈/抑鬱療愈」與「能量提升」
    二、量子共振與心靈療愈克裡說:「人類的本質是振動,所有疾病都是不和諧的振動」。用量子力學的話來說,是「大我」與「小我」的不和諧振動引發了抑鬱症、焦慮症等各種心理疾病。一切的療愈都是自我療愈,療愈師在這個過程中起到的是引領和穿針引線的作用。
  • 「濰坊鬱金香」動靜結合,陰陽平衡—濰坊鬱金香線下聚會療愈紀實
    飯桌上,我發現妹子的老公也已經是一種抑鬱的狀態:大腦遲鈍,不願出門,記憶力下降,想自殺,顧不上孩子,曾經在工作時,從八米高的電線桿上摔下來,骨折住進醫院,而妹子因為抑鬱症,根本給不到他一個妻子該盡的責任,他非常失望……當兩個人在飯桌上互相指責互相抱怨時,我看到了兩個成年人像是兩個求愛的孩子,我更看到,當爸爸媽媽吵架聲音響起來時,遠處乖乖玩耍的孩子就會驚恐地跑過來,不停地喊著「媽媽,媽媽
  • 千裡睦視潛能訓練視力自然療愈課程如何幫孩子提升視力
    1:什麼是千裡睦視潛能訓練視力自然療愈課程? 「視潛能訓練課程」是一種不藉助任何儀器、不依靠任何產品、不藉助任何手法、無創傷的回歸眼部元氣的視力自然療愈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