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對於婚姻有太多的夢想,越是脆弱不成熟的人,越是軟弱缺愛的人。越會早早地進入婚姻,他認為婚姻是一劑良藥。他可以給我力量,可以療愈我,如果你是這樣想的,你的愛人也是這樣想的。兩個軟弱的人都想找對方要力量,都想對方能給我承擔起責任。兩個乞丐在一起,兩個不成熟的人在一起,走進婚姻就是走進苦難。
他們不但自己受傷,也會把傷痛帶給自己的孩子。丈夫不能給我帶來安全感,丈夫不像一個理想化的男人,這個女人就會一心想把孩子塑造成自己心目中的男子漢。背後隱藏的目的就是丈夫不能給我帶來安全感,孩子會給我帶來。所以自己就拼命塑造孩子,然後孩子的心理疾病就開始了。
以我的角度看,成熟的人會喜歡成熟的人,不成熟的人被不成熟的人吸引,一個痛苦的人,總是吸引一個痛苦的人,因為他會理解你,他會懂你,他會陪著你痛苦。而一個心理健康的人,他不會走進你的內心。因為在他的心裏面沒有創傷,沒有匱乏,有的只是信任和快樂。
下面從幾個點?來談一下家庭和心理疾病
一、家庭能帶來療愈也能帶來傷害,可是很多人就像飛蛾撲火一樣,只看到光明看不到黑暗
你的創傷只有你自己去療愈,可是很多人總會覺得我的愛人需要為我的創傷負責。我愛人需要解決我自己的焦慮擔心和恐懼,我愛人回來晚了,我才焦慮擔心。我愛人的酒桌上有女人,我才恐懼。我愛人沒有聽我的話,所以我才焦慮。我的問題都來自於我的愛人,從來沒想到自己本來就是一個焦慮,擔心恐懼的人。
一個內心匱乏的人,總是需要別人的肯定和讚美,總要去證明自己是有價值的,所以她總會不厭其煩的問,我哪裡好?你為什麼愛我?你為什麼沒有選擇小a而選擇了我?一個沒有價值感的人,總會認為別人的愛是有目的,我的工作單位很好,他才和我結婚的。一個匱乏的人內心總想尋找蛛絲馬跡,來證明自己是沒有價值的,來證明自己猜測是對的。另一方面又不接受自己的無價值感,又總要反覆去證明自己是有價值的。
所以這樣的人會讓愛人受不了,因為她總是折騰。你說她好,她說你虛偽不說真話。你說她不好,她會鬧騰的沒完,我早就知道你不喜歡我,今天你說真心話了。你不喜歡我為什麼和我結婚?你這個騙子,你這個沒良心的。都是你才讓我這麼痛苦,你說結婚給我帶來快樂,這就是你的承諾嗎?
二、所有的心理疾病,神經症和精神疾病都來自於家庭,如果父母不成熟,即使愛都是有毒的
走進婚姻應該是走進自由,可真實情況就不是這樣。男人控制女人,女人控制男人。然後家長控制孩子。每個人都想說了算,湯瑪士.高登說:我認為所有的父母都是潛在的虐童者,因為他們教養孩子的基本方式是透過權力和權威。許多父母有著很負面的觀念,那是我的小孩,我想怎樣就怎樣,我是媽媽,我說的就對。可孩子不是物品,他未來和我們一樣,也是一個大人。他也有尊嚴,有脆弱,有和我們一樣所有的需求。他透過你來到世上,但不屬於你,你頂多是保姆,別想成為佔有者,有很多心理不成熟的人,那些神經症患者,如果他們組成家庭,對孩子就是災難。一個心理不健康的人,他的孩子可能出現神經症,一個神經症的患者的孩子就容易出現精神問題。我諮詢中遇到有一部分精神疾病患者,他們的父母都有各種神經症,有部分甚至有精神問題。 小孩是那麼天真,脆弱又富接受性,所以只能任人宰割,他還無法拒絕,因為他完全依賴家庭,要靠家庭養活他。他是如此無助,所以必須和家庭妥協。所以很多抑鬱症患者或者精神疾病患者,她們更多的會恨自己的母親,因為母親總是禁止、拒絕小孩,用種種規矩來限制孩子,小孩暴怒、生氣,對母親又愛又恨,但母親又是他存活、生命與能量之源,所以對母親愛恨交織,這種衝突才會造成自己心理疾病神經症甚至精神分裂。
三、在父母那裡沒有得到的,我們會認為在愛人那裡可以得到一個從小沒有得到愛的人,一個匱乏的人,他就會在愛人身上去索取愛。男人去按照理想媽媽的形象去找自己的女人,女人也會按照自己理想爸爸的形象去找自己的男人。可是我們的愛人永遠不是我們的爸爸和我,我們的媽媽。即使爸媽爸媽身上我們都得不到什麼,因為他們自己還很幼稚,還不成熟。他們身上有太多的焦慮恐懼和擔心,他們掩蓋了自己的脆弱,自己的無能為力,而讓孩子變成一個全能的人,這才是一個很大的笑話,
越是焦慮,擔心恐懼的父母,越會逼著自己的孩子堅強。如果父母是引領者,首先父母是一個勇敢的人,孩子才會變得勇敢。如果父母非常敏感,遇到事情非常慌亂,你的一切孩子都看到眼裡,而且很多時候父母身口不一致。
比如有個諮詢者,她說我媽媽每次總是這樣。我回家抱怨同學的時候,媽媽說你不要抱怨,要寬容要學會愛他們。當我和同學關係走得很近的時候,媽媽又說你要防備點,現在很多同學,別看它小壞著呢。這樣和同學親近也不是疏遠也不是,孩子不知道怎樣選擇。家長一方面讓孩子勇敢,孩子離開自己的眼睛一會,父母就緊張得不行。而且父母總給孩子傳遞危險的信息,這個不能玩很危險。這個不能吃不健康,那個不能喝對身體不好。
所以自己沒有安全感的人,自己從來沒看到過愛得到過愛的人,即使他是好心,那麼他傳遞給孩子的也都是焦慮擔心和恐懼。自己沒有被尊重過,怎麼能尊重別人?因為他不知道尊重是什麼東西。自己看到的都是傷害,自己從小也是被傷害長大的。無論自己怎樣以愛的名義,終究會傷害自己的孩子。 家庭系統排列上講:女人無不持續在說媽你看我和你一樣苦,男孩長大後也不斷地對自己說爸別擔心,我過得和你一樣慘,不比你好,我沒有背叛你,我們都是天涯淪落人,我被枷鎖傳統束縛著,我代表著你。爸我沒有背叛你,你看我重複以前你對媽做的,現在把它用在小孩的媽身上。而你從前怎麼對我,我就怎麼對自己的小孩,我用你教養我的方式教養他們。 《熱鍋上的家庭》這本書裡這樣剖析精神分裂患者,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發病期似乎與父母的婚姻衝突息息相關,一旦父母爭吵激烈起來,子女就會發病,把生病當作維持家庭穩定的滅火器。在家庭研究領域,部分研究人員認為精神分裂患者與母親大有關係,母親和子女關係被認為是心理疾病的罪魁禍首。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家庭中,父母之幾乎都有長期而嚴重的婚姻問題。病人的精神分裂發病期似乎與父母的婚姻衝突史一致。子女的精神分裂症似乎有一個非常實際的效果,就是以此幫助父母來逃避他們的衝突,而家庭的穩定也會靠這間歇性的發病來維持。
所以孩子有病了,我們不但找到孩子衝突的地方,我們還要找到家庭中婚姻衝突的地方。可是有很多父母會這樣說,我只需要你治療我的孩子。我知道我們的婚姻有問題,可是我們已經習慣了,我們是改變不了了,有的時候我會笑一笑。一個成年人,一個沒有心理疾病和精神疾病的人,都不想改變,而去改變一個心理出問題的人。
確實會有一個這樣的現象,即使是精神科醫生也會遇到這樣的困惑。很多發病的孩子容易交流,反而他們的父母不能交流,這是一個普遍性,不是個例。因為很多父母只活在自我的幻想裡,他根本沒有聽清你說什麼。如果一個孩子有這樣的媽媽,長期下來孩子不病都難。
所以奉勸沒走進婚姻的人,先學會療愈自己成長自己,否則自己的痛苦就會帶進婚姻,會把痛苦帶給自己的愛人和自己的孩子,最後就會毀了這個家庭,當然自己也會被拖累,會變成受害者,成長永遠都是自己的事情,我們不要指著任何人。成熟是意味著自己為自己的命運負責,你是可以選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