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10/14 04:42 來源:溫州商報 瀏覽:2340
在10月10日世界精神衛生日前夕,本報聯合市民康醫院舉行的心理健康知識問卷調查結果揭曉。共有375人參加問卷調查,調查結果顯示,67%受訪者把精神病和神經病混為一談;其中90%受訪者認為精神病患者很可怕;認為人人都有可能產生心理障礙的人佔73%。調查列舉了4種精神疾病,其中知道精神分裂症的最多,佔受調查人群的60%,知道老年性痴呆的佔25%,知道抑鬱症的72%,知道兒童精神疾病的只佔33%,四種疾病名稱全部聽說過的只有25%。
90%受訪者認為精神病患者很可怕
本次調查結果說明,很多人對精神衛生的理解還僅僅停留在「精神病人」的層面。 67%受訪者把精神病和神經病混為一談,其中,90%的受訪者認為精神病患者很可怕。
在日常生活中,有些人常將精神病與神經病混為一談,其實精神病與神經病是有著根本區別的兩種疾病。據市民康醫院副院長、主任醫師林崇光介紹,人們對精神疾病有很大的誤解,提到精神疾病就以為是精神分裂症、躁狂症等重性精神病,事實上它還包括人們所說的心理疾病,如抑鬱症、焦慮症、強迫症等,後者發病率更高,均需要前往精神科就診。只是因為很多人對精神科、精神疾病不太接受,故有些醫院包括綜合醫院開設了專門診治心理疾病的科室「心理科」 。精神疾病患者往往對藥物過分懼怕,為此,一些醫生常說,不要害怕吃藥,有病吃藥是正常的,要用對待高血壓、糖尿病一樣的態度來對待精神疾病。
心理障礙表現模糊不清
在你認為哪些情況屬於精神異常、心理障礙的表現的調查中,只有15%接受調查的市民能完全答對選項,如抑鬱、焦慮、恐懼、自責、人際關係緊張、自卑、失眠、工作能力下降、幻覺、強迫行為、敵對情緒、猜疑、情感反應冷淡等。85%受訪者不是選錯就是漏選。調查列舉了4種精神疾病中,聽說過精神分裂症的最多,佔被調查人群的60%,知道老年性痴呆的佔25%,知道抑鬱症的72%,知道兒童精神疾病的只佔33%,四種疾病名稱全部聽說過的只有25%。
心理障礙指一個人由於生理、心理或社會原因而導致的各種異常,在臨床上,常採用「心理病理學」的概念,將範圍廣泛的心理異常或行為異常統稱為「心理障礙」,或稱為異常行為。心理障礙屬於正常心理活動中暫時性的局部異常狀態。心理障礙幾乎人人都可能遇到,如失戀、落榜、人際關係衝突造成的情緒波動、失調,一段時間內不良心境造成的興趣減退、生活規律紊亂甚至行為異常、性格偏離等,都需要找心理諮詢醫生尋求幫助。此外,心理諮詢也適用神經症,包括強迫症、焦慮症、恐怖症、疑病症等,還適用於生理心理障礙(即身心疾病)、神經系統器質性疾病引起的心理障礙、各種智力發育異常等。
患抑鬱症應及時就醫
當你周圍有人出現精神疾病時,有81%受訪者認為應該請鄰居、朋友、家人、醫生或其他人幫忙,只有19%接受調查的市民選擇不參與、少管閒事。
在調查中,有87%受訪者認為在親友懷疑有心理問題的時候,會去找醫生。但是在我國,由於受傳統文化的影響,對痛苦的情緒是有羞恥感的,導致人們輕易不會向外人表露自己的痛苦和傷心,因為一旦表露,就會冒被人看不起的風險。
專家說道,很多心理有問題的病人羞於讓別人知道而耽誤治療,這是很不應該的。如抑鬱症是個好治的病,治好了就好了,復發的機率也並不高,即便是復發,一樣也可以治。很多人擔心治療抑鬱症的藥會對智力有損傷,或者是產生依賴,其實大可不必,調整情緒的藥跟調整內分泌的藥一樣,一般不會成癮。
專家認為,社會歧視導致精神疾病患者、家屬不願公開病情、不願就醫,這是影響治療和康復的重要原因之一,不少精神疾病患者還在病癒後回歸社會時屢受排斥。改善精神疾病患者的生存狀況一個大的前提,就是要提醒人們,精神疾病和諸如糖尿病、高血壓等其他軀體疾病一樣,只是一種病而已。曹伊
>>>提醒
經過主辦單位公平、公正的抽獎方式,李春琴獲得一等獎,獎品為價值2000元的尼康數位相機一臺;李小瑋、曹佐軍獲得二等獎,獎品為價值1000元的聯想樂P平板電腦(2G)一臺;杜鳴思、劉友紅、張秀蘭、張吉能、許少梨五人獲得三等獎,獎品為價值500元的希捷移動硬碟(1TB)一個,領獎時需攜帶有效證件。另100名讀者分別獲得價值200元的報刊一份(近日將以簡訊予以通知)。
領獎地址:溫州市西山東路552號溫州市民康醫院3樓防治科
聯繫電話:88414131
相關搜索:精神病 神經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