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間歇性精神病 間歇性精神病有哪些表現

2020-12-05 三九養生堂

精神壓力過大或者是受到刺激的時候,就會出現精神錯亂的情況,嚴重的話,可能會導致精神病的發生。精神病患者在現代生活中並不少見,間歇性精神病是其中的一種,到底什麼是間歇性精神病呢?小編給大家一一講解。

什麼是間歇性精神病

間歇性精神病是一個法律概念,而非精神醫學概念。醫學上的精神病,可以有不同程度的緩解期。完全緩解,精神症狀已完全消失的,才可以認為精神正常,評定為完全責任能力;雖處於緩解期,仍有殘留症狀或者性格改變的,精神狀態不完全正常,出現危害行為時,其辨認或者控制能力可以明顯減弱,應評定為限制責任能力。

如何治療間歇性精神病

1、手術治療精神病

近幾年這個手術治療精神病的治療技術,在廣大的醫院都在進行運用,很多患者通過這個治療技術使病情康復。但是費用很高,患者治療精神病要謹慎。

2、藥物治療

藥物治療主要分為中醫藥物治療和西醫藥物治療,不過大部分人會選擇西醫藥物治療因為康復快、療效好,而也會有一小部分人群會選擇中醫,因為它相對於西醫在價格上會便宜些。

3、日常活動治療

精神病患者也是有自理生活能力的,同時也具備參加一些活動的能力,當患者有所特長或是處於康復期的患者,精神病護理是可安排較為複雜的工娛活動,如排練文藝節目、繪畫、球類比賽、縫紉、編結、製作精細的工藝品等。

4、心理治療

所謂的心理治療就是,患者通過和心裡醫生進行交流,採用有些有創意的心裡療法進行治療。這種治療方式在我國的絕大多數精神病醫院中都有運用。

5、精神病日常治療

精神病的護理如觀看電視、電影、文藝演出,散步、看畫報、糊信封(藥袋)、拆紗頭、戶外除草、清潔環境等,使患者轉移病態思維和放鬆思想情緒,感到自己有勝任工作的能力。

間歇性精神病症狀

1.意志活動減退

以性格內向、行動減少為主要表現,並伴有行為退縮。患者性格變得越來越孤僻而不願與他人交往,常獨來獨往。日常活動缺乏主動性,而且做事常猶豫不決;意志活動出現異常,會引起社會適應能力及社會功能的下降,導致患者逐漸脫離社會生活;意向倒錯即意向活動與常情不符而使人難以理解,如吃一些不能吃的東西(如肥皂、汙水等)、自傷自殘等。

2.思維聯想障礙

思維散漫出現時,患者話語減少且常重複一些簡單的詞語;伴有思維中斷時,患者常無故中斷與他人談話,而後進行新話題;病理性象徵性思維出現時,患者常把具體事物與抽象概念混淆,並給一些詞語、動作及符號賦予特殊性意義。除此之外,患者還會出現破裂性思維、強制性思維等病理改變。

3.其他症狀

本病長期存在,可導致患者反應遲鈍和情感淡漠;部分患者會出現情感倒錯症狀,如帶著愉快的心情參加喪禮等,導致情感與周圍環境不協調。

間歇性精神病會遺傳嗎

以目前研究結果來看,患有精神分裂病的病人,其同胞兄弟之罹患率為7%-15%,假如父母有一方患病,其子女罹患率增加至16%,若雙親均患有該病者,其子女之罹患率為40%-68%。至於周期性的躁鬱病,一般人的罹患率是0.4%左右,異卵雙胞胎的罹患率是26.3%,而同卵雙胞胎罹患率是95.7%,因此我們必須考慮遺傳的影響。

對一些精神病患者進行詳細的家譜調查發現,有精神病家族史的家庭,其成員患病率比一般家庭高出六倍多。對六十五個家庭經行抽樣調查,發現父母雙方都患精神病的話,那麼他們的子女患有精神病的機率為百分之三十五到百分之六十八,而正常人僅僅為百分之一以下。對於患有精神病的雙胞胎進行調查發現,單卵雙胞胎同時患病的機率比雙卵雙胞胎的同病率高四到六倍。

結語:間歇性精神病是非常可怕的,很多時候患者會在自己不自知的請款下做出一些危險的行為。間歇性精神病的治療非常重要,選對治療方法對於緩解病情以及治療是很有幫助的事情。若是家庭中出現間歇性精神病患者的話,是會有一定的遺傳機率的。

相關焦點

  • 精神病有哪些症狀表現
    精神病有哪些症狀表現 時間:2020-11-27 16:43鄭州精神病醫院 精神病這種疾病的出現,危害性很大,也是十分不利於患者的身體健康的,所以建議患者務必要趁著病情尚不嚴重時及早處理,不然後果不堪設想。
  • 精神病早期症狀有哪些 小心這些因素導致精神病
    精神病是現在比較常見的病症,很多的人都比較關注,巨大的生活壓力,忙碌的生活,都會讓人的精神產生壓力。那麼,精神病早期症狀有哪些呢?引發精神病的原因有哪些呢?如何預防精神病呢?感興趣的朋友就請看下文吧。精神病早期症狀有哪些1、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下降:持續和令人苦惱的腦力易疲勞(如感到沒有精神、自感腦子遲鈍、注意不集中或不持久、記憶差、好遺忘,丟三拉四,思考及工作效率下降)和體力易疲勞,經過休息或娛樂不能恢復。2、敏感多疑。對任何事都敏感起來,把周圍的一切都附加在自己身上。
  • 鄭州精神病醫院
    精神病是什麼症狀 時間:2020-11-27 16:39鄭州精神病醫院 精神病是一種比較常見的不良症狀,對於患者的身體健康損害很大,有可能會給患者帶來了比較嚴重的精神困擾,務必要及早處理。那麼,精神病是什麼症狀?
  • 上海精神病電話
    核心提示:精神病,又可以稱之為心理障礙疾病,在我們生活中是比較常見的。那患上精神病的時候有什麼症狀呢?是什麼原因導致精神病呢?今天小編就來為大家一一解答一下。感興趣的朋友就來看一下吧。 精神病,又可以稱之為心理障礙疾病,在我們生活中是比較常見的。
  • 親身體驗:間歇性禁食到底是種什麼感覺?
    不管具體的形式是什麼,我們的目標總是要交替進食和禁食的周期。禁食背後的原因是,有科學證明禁食對身心都有好處。例如,減輕體重、提高精力水平、減少體內炎症、提高思維清晰度。此外,它還能減少胰島素抗性,改善心臟健康,並誘導細胞修復過程。《新英格蘭醫學雜誌》(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的這項研究恰恰說明了這一點。
  • 《NEJM》綜述:間歇性飲食有益健康,緩解多種疾病|間歇性|飲食|緩解...
    間歇性禁食,或許是個讓你恢復健康的好方法。   間歇性禁食(intermittent fasting;又稱輕斷食),似乎成了瘦身界的新寵,這種方法被認為不僅可以減肥、增強精力,甚至還可以延壽。但是,是否有足夠的科學證據支持這些效果呢?  不久前,國際頂級醫學期刊《新英格蘭醫學期刊(NEJM)刊登一篇綜述文章。
  • 男子向同班三名女生潑硫酸致毀容,或患有精神病
    最近,案情又有了最新進展。【案情回顧】12月28日,廣東石油化工學院一名男生葉某榮因矛盾糾紛,將硫酸潑向同班三名女學生,導致受害女生的頭髮瞬間融掉,同時臉部、眼睛遭受了嚴重腐蝕,三人當即被送往醫院進行檢查治療,其中一名女生受傷嚴重,臉部和眼角膜燒傷;另外兩名女生一人臉部燒傷,一人手部燒傷。葉某榮也當場被警方控制。
  • 精神病可以治癒嗎 如何預防精神病的發生
    在我國,患有精神病的患者人數也是挺多的,那麼患上精神病可以治癒嗎?為什麼會患上精神病,引起精神病的原因是什麼?怎麼知道是否患上精神病,精神疾病的症狀有哪些?下面就讓小編帶大家了解一下吧。精神病可以治癒嗎在眾多人的心目中。一個人一旦患了精力病,治好的期望是很迷茫的。
  • 研究發現,間歇性禁食無效?真相是什麼?
    最近幾年流行的間歇性禁食(Intermittent Fasting),讓減肥大軍眼前一亮。間歇性禁食,不必條條框框限制吃什麼,只需控制進食時間就好,這樣,就能將美食與減肥完美兼顧。但是,近日發表在《JAMA Internal Medicine》上的一個研究,讓不少間歇性飲食的踐行者有點方了。
  • 間歇性節食能有效控制糖尿病
    控制糖尿病是間歇性節食好,還是持續性節食好?中國科學院上海營養與健康研究所陳雁研究組新近給出的答案是:間歇性節食是一種有效的糖尿病營養幹預手段。相關研究論文日前發表在國際學術刊物《營養與代謝》上。在兩個糖尿病小鼠模型中,這兩種節食方案都能顯著降低空腹血糖,但在2型糖尿病小鼠模型中5-9方案優於2-5方案,表現在更佳的空腹血糖降低,更良好的糖耐量和胰島素敏感性。在研究中,科研人員也嘗試尋找了間歇性節食幹預糖尿病的可能機制。
  • 間歇性禁食101—終極入門指南
    過午不食,52禁食,24小時禁食關於間歇性禁食,一文全懂間歇性禁食101 —— 終極入門指南作者:Kris Gunnars, BSc 克裡斯 · 岡納斯營養學研究員 / 醫學學士 / 專長循證營養學翻譯:小遛本文內容摘要◇ 什麼是間歇性禁食(IF,Intermittent
  • 168 斷食法是什麼?間歇性斷食相關英文大公開!
    你有聽過「間歇性斷食法」嗎?其中最流行的 168 斷食法又該怎麼實施?這邊一次告訴你,讓你邊減重邊學英文!首先,168 斷食法和間接性斷食法是什麼呢?16:8 Intermittent Fasting 168 斷食法168 斷食法的做法就是,一天之中,禁食 16-18 個小時,所有進食的狀況都集中在剩餘的 6-8 個小時內。
  • 傻子、精神病、神經病:有啥不一樣?
    當面對一些不可理喻的人,我們常常會用一些精神攻擊法,比如說他們是「傻子」、「神經病」或者「精神病」。在對這三個詞的使用過程中,其含義常常是混用的。那麼,它們之間有什麼區別呢?一、傻子VS.精神病送菜的孫師傅每天都要開車去市立精神病院送菜。
  • 孩子視疲勞、注意力不集中 可能患上了間歇性外斜視
    也就是說,洋洋的雙眼缺乏立體視功能,其症狀主要表現為看任何物體都是平面的,對外部空間的景物深度和距離無法判斷。  檢查結果診斷為:間歇性外斜視,並為洋洋制定了個性化的雙眼視功能訓練方案。經過20次的訓練,洋洋的融像範圍有了極大的提高(-12~+40°),遠距立體視有100弧秒。
  • 雖然是精神病但沒關係:這些藝術家音樂家科學家也是精神病患者!
    之前我們也討論過,《雖然是精神病但沒關係》其實是想讓觀眾明白,精神病患者其實跟一般人沒有太大的差別,只要多一點認識、理解和接納他們,同時明白每一個人也有脆弱的一面,就是對他們最大的尊重。 最近除了《雖然是精神病但沒關係》,剛剛上映的電影《幻愛》也是以精神病患者作為故事題材,讓精神病這個話題成為了網絡熱話。
  • 精神病症狀的形成
    柯赫自己對這些主題的特殊敏感度在討論精神病症狀的形成時顯現出來。他引用佛洛伊德的說法,認為精神病症狀的形成和精神官能症症狀的形成類似,其開始的順序是相同的。整個過程從挫折開始,接著是「外顯退化」;在精神病症狀的形成過程當中,退化過程在「正退化」的階段,開始有別於精神官能症的方向。
  • 大部分人將精神病 與神經病混為一談
    ,本報聯合市民康醫院舉行的心理健康知識問卷調查結果揭曉。調查列舉了4種精神疾病,其中知道精神分裂症的最多,佔受調查人群的60%,知道老年性痴呆的佔25%,知道抑鬱症的72%,知道兒童精神疾病的只佔33%,四種疾病名稱全部聽說過的只有25%。 90%受訪者認為精神病患者很可怕 本次調查結果說明,很多人對精神衛生的理解還僅僅停留在「精神病人」的層面。
  • 間歇性飲食期間,肝臟中發生了什麼……
    眾所周知,間歇性禁食可以減少氧化應激和降低代謝率,從而改善健康並延長壽命。在間歇性禁食策略中,最簡單的方案是隔日禁食(Every-Other-Day-Fasting,EODF)。研究人員還發現,特別是肝細胞核因子4α(HNF4α),在間歇性禁食中發揮著此前未知的作用。HNF4α是肝臟發育和維持代謝穩態過程中的關鍵轉錄因子。Larance說:「我們首次發現,HNF4α在隔日禁食期間受到抑制,從而對下遊目標產生了影響,如降低炎症中血液蛋白的豐度或影響膽汁的合成。這可以解釋一些先前已知的關於間歇性禁食的事實。
  • 為何越來越多的人提倡「間歇性斷食」?到底好處多還是壞處多?
    什麼是間歇性斷食,和辟穀、禁食療法是一回事嗎?那麼什麼是間歇性斷食呢?其實一般來說它值得是我們間歇性地進行斷食,比說這段吃完之後,下一頓飯就不要再吃或者少吃,一般來說比較主流的方法有隔日斷食,今天吃的正常,第二天吃的食物中減少飯量25%到50%,第二種是5比2斷食法,一個星期內五天正常吃,然後兩天食物量降低25%到50%。
  • 反覆輕度間歇性吞咽困難,到底是什麼原因?
    一例罕見病因的吞咽困難消化科來了一個患者,主訴數年來反覆輕度間歇性吞咽困難,到底是什麼原因呢?病例摘要■主訴及現病史患者主訴反覆輕度間歇性吞咽困難數年。患者數年來反覆輕度間歇性吞咽困難,以吞咽多渣、固體食物時明顯,無胸痛、咯血、消瘦、進行性吞咽困難加重,無反酸、燒心、腹痛、腹脹、噯氣等。遂至當地醫院急診科就診,期間出現短暫性右上肢無力,持續5分鐘左右,病程中無肢體活動不靈、飲水嗆咳、頭痛、噁心、嘔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