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病早期症狀有哪些 小心這些因素導致精神病

2020-12-06 三九養生堂

精神病是現在比較常見的病症,很多的人都比較關注,巨大的生活壓力,忙碌的生活,都會讓人的精神產生壓力。那麼,精神病早期症狀有哪些呢?引發精神病的原因有哪些呢?如何預防精神病呢?感興趣的朋友就請看下文吧。

精神病早期症狀有哪些

1、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下降:持續和令人苦惱的腦力易疲勞(如感到沒有精神、自感腦子遲鈍、注意不集中或不持久、記憶差、好遺忘,丟三拉四,思考及工作效率下降)和體力易疲勞,經過休息或娛樂不能恢復。

2、敏感多疑。對任何事都敏感起來,把周圍的一切都附加在自己身上。以為別人都在議論他;不吃、不喝,認為有人想要加害於他;有時甚至會出現幻視、幻覺的症狀。

3、睡眠障礙。逐漸或突然變得入睡困難、即使入睡也易驚醒或睡眠不深,徹夜失眠多夢或睡眠過多。這是精神病的前期症狀之一。

4、性格突變。原本活潑開朗、熱情好客的人,突然變得對人冷淡,與人疏遠、孤僻不合群,生活懶散,不守紀律。對任何事情都沒有了往日的激情。

5、行為詭異。行為舉止開始變得詭異起來。喜歡發呆、獨來獨往,精神病的前期症狀導致患者很難與別人交流。

6、情感紊亂。情感變得冷漠起來,對親人漠不關心,對周圍事情不感興趣,脾氣開始變得暴躁起來,經常會為一些小事而亂發脾氣;會莫名其妙的大笑或嚎哭。

引發精神病的原因

1、生化因素:生化因素是患精神病的原因之一,患者在胎兒時期,曾受到病毒感染,在成年後換上精神病的概率也是遠高於普通人群,在胎兒時期受到各種合併影響,也會使精神病的發病率增高。

2、遺傳因素:對於精神病這種嚴重的精神科疾病,遺傳因素是其不可忽略的患精神病的原因之一,在精神病患者家族史分析上來看,有家族病史的人患上精神病的概率遠高於普通人群,而且與患者的血緣關係越近,精神病的發病率越高。這個現象在雙胞胎身上更為明顯,同卵雙胞胎的通病率也是高於異卵雙胞的通病率。

3、個性特徵因素:對於一些孤僻、敏感、邏輯性思維差、依賴性強、主動性差等個性特徵的人也是比較容易患上精神病的,而且據調查發現,在眾多精神病患者中,大約有一半的患者會有這些明顯的個性特徵,因此個性特徵因素也是患精神病的原因。

4、社會心理因素:成長環境、成長曆程、心理承受能力等社會心理因素都是患精神病的原因,對於一些成長於貧窮、困苦的環境中的人,精神活動也容易受到影響,患上精神病的概率也比較高。受到強烈的精神刺激,心理承受不住,也是容易患上精神病的。

如何預防精神病

1、一定要學會調整心態,學會排解煩惱和鬱悶,做一個快樂的人,而不是做愁腸百結的人,盡力保持樂觀向上的心理狀態。如果心理狀態不佳,很容易導致精神病的發生。

2、開展社區精神衛生宣傳,宣傳是一個加深認識的一個好的機會。早發現、早治療。營造一個友愛的人文環境是非常重要的。對於曾經出現過精神症狀的人,尤其應注意關心和愛護,避免給予不良的精神刺激,這也是精神病患者的日常預防有效措施之一。

3、精神病的預防還要從孩子抓起,父母要讓孩子養成開朗活潑,樂觀向上、忠誠老實、講文明、懂禮貌、通情達理的性格。不要過於溺愛,要孩子不斷克服膽小任性,自私、好勝的不良個性,以增強適應社會環境的能力。

4、有效的做好精神病的預防,還需要破除封建迷信思想,加強政治時事學習,不斷提高政治思想覺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精神病吃什麼好

菠菜

菠菜除含有大量鐵元素外,還含有人體所需要的葉酸。研究發現,缺乏葉酸會導致精神疾病的發生。這是因為缺乏葉酸會導致腦中的血清素減少,從而影響到情緒、睡眠、食慾。所以精神病患者可以多吃菠菜。

深海魚

研究顯示,全世界住在海邊的人一般都比較快樂和健康。不只是因為大海讓人神清氣爽,最主要是他們把魚當作「主食」。這可能是由於魚油中的脂肪酸能阻斷神經傳導路徑,增加血清素分泌,使去甲腎上腺素系統功能得以平衡。患精神病多吃魚可以緩解情緒。

香蕉

香蕉含有一種被稱為生物鹼的物質,可以振奮精神和提高信心。香蕉還是色氨酸和維生素B6的主要來源,這些都可以幫助大腦製造血清素,減少產生憂鬱的情況。所以香蕉對於精神病患者尤為合適。

全麥粉

很多人吃複合性的碳水化合物食物如全麥麵包、標準粉、饅頭、蘇打餅乾等能提高情緒,起到對抗憂鬱型精神病的作用。這可能與這類食物含有豐富的維生素B族、礦物質有關。

葡萄柚

葡萄柚不但有濃鬱的香味,聞著可以提神醒腦。葡萄柚還含有大量的維生素C,不僅可以維持紅細胞的濃度,使身體抵抗力增強,還可以幫助人抗壓力,改善精神病患者的精神狀態。

巧克力

科學家發現,巧克力中的一種名為「花生四烯酸乙醇胺」的物質可以在大腦中停留更長時間,因而具有持續刺激快感的作用。所以巧克力是一種越吃越開心的食物,有助於精神病患者的情緒提升。

核桃

核桃是歐米伽-3脂肪酸的絕佳來源。而歐米伽-3脂肪酸是大腦細胞正常工作和提升情緒、神經傳遞過程必不缺少的一種脂肪酸,有促進心血管健全、消除頭痛的作用。常吃可以緩解精神病的併發症。

結語:在生活中,人們對於精神病是比較畏懼的,其實,這種疾病和千千萬萬種普通疾病一樣,需要治療,精神病的種類各有不同,所以在治療的時候方法也不一樣。當身邊有精神疾病的患者時,請多給他們一些關愛。

相關焦點

  • 精神病有哪些症狀表現
    精神病有哪些症狀表現 時間:2020-11-27 16:43鄭州精神病醫院 精神病這種疾病的出現,危害性很大,也是十分不利於患者的身體健康的,所以建議患者務必要趁著病情尚不嚴重時及早處理,不然後果不堪設想。
  • 精神病症狀的形成
    柯赫認為,雖然佛洛伊德早期的興趣在於精神官能症症狀的形成上,但佛氏之後對柯赫所謂的「較深層的病理現象」(deeper levels of pathology)更感興趣。柯赫自己對這些主題的特殊敏感度在討論精神病症狀的形成時顯現出來。他引用佛洛伊德的說法,認為精神病症狀的形成和精神官能症症狀的形成類似,其開始的順序是相同的。整個過程從挫折開始,接著是「外顯退化」;在精神病症狀的形成過程當中,退化過程在「正退化」的階段,開始有別於精神官能症的方向。
  • 什麼是間歇性精神病 間歇性精神病有哪些表現
    精神壓力過大或者是受到刺激的時候,就會出現精神錯亂的情況,嚴重的話,可能會導致精神病的發生。精神病患者在現代生活中並不少見,間歇性精神病是其中的一種,到底什麼是間歇性精神病呢?小編給大家一一講解。什麼是間歇性精神病間歇性精神病是一個法律概念,而非精神醫學概念。醫學上的精神病,可以有不同程度的緩解期。完全緩解,精神症狀已完全消失的,才可以認為精神正常,評定為完全責任能力;雖處於緩解期,仍有殘留症狀或者性格改變的,精神狀態不完全正常,出現危害行為時,其辨認或者控制能力可以明顯減弱,應評定為限制責任能力。
  • 上海精神病電話
    核心提示:精神病,又可以稱之為心理障礙疾病,在我們生活中是比較常見的。那患上精神病的時候有什麼症狀呢?是什麼原因導致精神病呢?今天小編就來為大家一一解答一下。感興趣的朋友就來看一下吧。 精神病,又可以稱之為心理障礙疾病,在我們生活中是比較常見的。
  • 精神病可以治癒嗎 如何預防精神病的發生
    在我國,患有精神病的患者人數也是挺多的,那麼患上精神病可以治癒嗎?為什麼會患上精神病,引起精神病的原因是什麼?怎麼知道是否患上精神病,精神疾病的症狀有哪些?下面就讓小編帶大家了解一下吧。精神病可以治癒嗎在眾多人的心目中。一個人一旦患了精力病,治好的期望是很迷茫的。
  • 自言自語是精神病嗎 患有神經病吃這類食物好
    神經病是一種非常常見的精神疾病,神經病可以說是精神疾病中最有名的,有許多人得了神經病,那麼請問自言自語是精神病嗎?神經病的早期症狀有哪些呢?神經病吃什麼好呢?下面小編為大家講解。自言自語是精神病嗎自言自語不是精神病。
  • 鄭州精神病醫院
    精神病是什麼症狀 時間:2020-11-27 16:39鄭州精神病醫院 精神病是一種比較常見的不良症狀,對於患者的身體健康損害很大,有可能會給患者帶來了比較嚴重的精神困擾,務必要及早處理。那麼,精神病是什麼症狀?
  • 老年人孤獨感與精神病症狀加劇有關
    值得注意的是,研究人員發現,孤獨感對精神症狀的影響在主觀感覺年齡超過實際年齡的參與者中最為明顯。另一方面,主觀感覺比他們的實際年齡年輕的參與者,沒有表現出與孤獨感相關的精神病症狀。  那麼,可以採取什麼措施來減輕老年人的孤獨感?我想,給老人提供持續的幫助和溝通是必不可少的。
  • 更換抗精神病藥:適應證與禁忌證
    對於未能獲得或僅獲得微弱臨床獲益的患者,以及殘留症狀的患者而言,當存在以下情況時,換藥尤其有必要:1、排除了其他導致應答不佳的臨床因素,如誤診、共病、用藥依從性差、未達足量足療程等;2、優化抗精神病藥劑量和/或長期用藥並未帶來額外獲益
  • 神經衰弱的早期症狀有哪些
    神經衰弱的早期症狀有哪些 時間:2020-11-27 17:31鄭州精神病醫院 神經衰弱是當前比較常見的一種疾病,也是一種危害性特別大的疾病,大家在治療上應該要有正確的方法,其實也應該要了解這個疾病的早期症狀,這樣有助於幫助人們及時發現問題的存在
  • 納什的精神病緣何不治而愈?
    而事實上,在人生晚年,納什的精神病似乎不治而愈了,並且根據他自己的說法,病是在沒有服藥的情況下好了。為何會出現這種情況呢?據報導,納什在上世紀50年代晚期開始出現精神分裂症狀,當時他年僅30歲左右。他漸漸地開始有一些古怪的行為,並且出現恐慌和幻覺。在接下來的幾十年裡,納什曾數次入院治療,並且斷斷續續地服用抗精神病藥物。
  • 抗精神病藥物引發體重增加又有新解釋
    初步研究顯示,常見的抗精神病藥物導致精神分裂症患者體重增加,或許可以通過腦部的大麻素系統進行解釋。相關文章發表在《臨床精神藥理學雜誌》2月刊上。 預期壽命減少 Potvin博士解釋他們的研究動機是:「精神分裂症患者中大幅減少預期壽命的原因有二:一是吸菸;另一個就是肥胖,所以很有必要了解抗精神病藥物導致體重增加的原因。」
  • APA新版精神分裂症指南(一):選擇抗精神病藥
    總體原則抗精神病藥是精神分裂症治療的重要組成部分,其選擇依賴於很多因素,而這些因素因具體患者而異。對於代謝產物有活性的抗精神病藥,CYP酶活性的變化可影響活性代謝產物的相對量。因此,如果一名患者正在同時使用多種藥物,使用軟體檢查藥物相互作用是有用的。除藥物相互作用外,其他很多因素也可影響CYP酶,進而影響抗精神病藥的血藥濃度。例如,吸食菸草或大麻可誘導CYP1A2,導致經由該酶代謝的抗精神病藥血藥濃度下降,包括氯氮平及奧氮平。
  • 傻子、精神病、神經病:有啥不一樣?
    要去解決一個問題,如果他選擇了大家能想到的最笨的方法或者想不出什麼方法來,我們就說這個人是傻子;精神病可能也會選擇笨方法或者沒方法,但是一個精神病也還能想出大家能想到的好方法,甚至是大家誰都意想不到的想法。精神病的主要問題表現在他們的異常,也就是脫離大家公認的正常。這些異常是包括認知、情感、意志、行為等多方面的混亂。
  • 雖然是精神病但沒關係:這些藝術家音樂家科學家也是精神病患者!
    之前我們也討論過,《雖然是精神病但沒關係》其實是想讓觀眾明白,精神病患者其實跟一般人沒有太大的差別,只要多一點認識、理解和接納他們,同時明白每一個人也有脆弱的一面,就是對他們最大的尊重。 最近除了《雖然是精神病但沒關係》,剛剛上映的電影《幻愛》也是以精神病患者作為故事題材,讓精神病這個話題成為了網絡熱話。
  • JCP:抗精神病藥升高髖部骨折風險
    一項6月23日在線發表於《臨床精神醫學雜誌》的研究進一步顯示,抗精神病藥與精神分裂症患者髖部骨折風險的升高相關。該研究由Chi-Shin Wu博士等開展,旨在探索抗精神病藥治療與精神分裂症患者髖部骨折之間的相關性。
  • 當法制社會遇上滿世界的精神病,法律還管用嗎?!
    這沒錯,目前法律窪地主要集中在未成年人和精神病人身上,未成年人因為年齡偏小,各種各樣因素都有,你說減刑輕判也不好說太多,的確明知有些不合理,但是也確有合理的地方,這個從容觀察略過不談。但是這個精神病殺人不犯法,這個真的合理嗎?
  • 生命與健康┋精神疾病與精神病是一回事嗎?
    心理障礙幾乎人人都可能遇到,如失戀,落榜,人際關係衝突造成的情緒波動、失調,一段時間內不良心境造成的興趣減退、生活規律紊亂甚至行為異常、性格偏離等,這些由現實問題引起的情緒障礙,稱為心理障礙。神經症是一種輕度精神障礙,包括恐懼症、焦慮症、強迫症、抑鬱性神經症、癔症、疑病症、神經衰弱等。日常生活中,有些人常將精神病與以上兩種病症混為一談,其實精神病與以上二者是有所不同的。
  • 多巴胺與精神病:我們摸對門路了嗎?
    多巴胺與精神病作為臨床醫師,我們都有這樣的概念:多巴胺與精神病的發作脫不了干係。我們之所以這樣認為,是因為我們的前輩曾說過,「阻斷」多巴胺受體可以改善某些精神病性症狀。另一方面,精神病可被視為對輸入刺激的處理異常,進而造成與外界現實的不和諧。作者引用了早期精神病現象學專家的說法,如卡爾·雅斯佩爾斯(Karl Jaspers),他將精神病前驅期體驗稱為「充斥著各種含混不清的妄想氣氛」。
  • 左撇子更易得精神病?
    左撇子更易得精神病?劣勢:左撇子患精神病的風險較高所謂的右利手、左利手是指這隻手的動作更迅速、更精確,人們更喜歡使用它。統計顯示,左撇子的男性多於女性。目前科學家仍未搞清楚左右手傾向的原因,初步估計可能跟胎兒在子宮內受到應激等環境因素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