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病症狀的形成

2021-02-22 心理學空間網

精神病症狀的形成

艾倫·西格爾

《漢斯科赫與自體心理學》


柯赫認為,雖然佛洛伊德早期的興趣在於精神官能症症狀的形成上,但佛氏之後對柯赫所謂的「較深層的病理現象」(deeper levels of pathology)更感興趣。

柯赫自己對這些主題的特殊敏感度在討論精神病症狀的形成時顯現出來。他引用佛洛伊德的說法,認為精神病症狀的形成和精神官能症症狀的形成類似,其開始的順序是相同的。

整個過程從挫折開始,接著是「外顯退化」;在精神病症狀的形成過程當中,退化過程在「正退化」的階段,開始有別於精神官能症的方向。和精神官能症是退化到亂倫的嬰兒式客體所不同,精神病的退化是朝向前客體階段,在這個狀態之下,原欲無法依附於一個客體上,也就是失去了在潛意識與客體的連接。

柯赫強調客體連接的本質而說道:「即使孤獨隔離如漂流在荒島的魯賓遜也擁有對他周圍客體經驗的感覺,因為對客體的經驗基本上是一種內在的經驗。」

柯赫認為退化至無客體階段的固著點對人格的威脅極大,因為沒有了內在對客體的連接後,某種一無是處、行將滅絕、幻境的感覺將會排山倒海地襲來。 


佛洛伊德認為這種極度的退化造成「慮病」(hypochondria),這種狀態是因為原欲找不到客體可以連結,而以自己的身體作為其客體。

對於處在這種精神病性退化的人而言,他感覺身體彷佛是分開的,而世界正在遠離中。以柯赫的觀點來說,失去的不是身體,也不是外在的世界,而是客體的內在核心。失去潛意識的客體會產生一種前客體期的、自體性慾的(autoerotic)以及自戀的張力。

身體即將分開以及世界即將結束的妄想是內在世界崩潰的表現。「慮病」是精神病患者試圖將一種無客體狀態的經驗以口語的方式表達出來的字眼。柯赫形容這種精神病狀態度日下: 


這種狀態非常痛苦,因為自我之中還健康的殘餘部分會觀察到自我已失去平衡、失去組織性、失去內在的客體。

具有分裂性特質(schzoid characters)的人可以依靠把自己與外在世界隔絕的方式,偽裝自己避免這種痛苦。他們了解自已的敏感度,而且知道如果他們跟人接觸而受傷的話,自己便會退化至一種無客體一自戀的(objectless-narcissistic)自體性慾的狀態,這種狀態對他們殘留的自我而言是極為痛苦的。 


在試圖減少難以承受之自戀的努力當中,精神病人會嘗試與潛意識的內在客體接觸。這種企圖復原的嘗試造成了精神病症狀的形成;新語症狀(neologism)的形成即是這種嘗試復原的例子。

然而這是註定要失敗的嘗試,因為一旦潛意識的客體失去原欲的投注時,要在潛意識系統的客體(原發過程)與前意識系統中再現客體的語言(次發過程)之間的聯繫就不再存在;結果語言本身就被視為客體,不再作為象徵的連結的功能,而是語言本身成為愛與娛樂的對象。

新語症狀就是試圖要與前意識中語言的象徵相連結的嘗試失敗後所造成的結果。柯赫了解精神病症狀的形成就試圖重新恢復與客體的接觸方面而言,還算是一種健康的嘗試。

他把症狀視為在處理壓倒性的精神能量不平衡的狀態時,所能運用之最有效的方式。他的態度,代表了在精神病理學的了解上,一種微妙的轉變,這和當時北美精神分析師所盛行的態度有明顯的對比。

由於考慮精神病症狀乃是一種試圖復原的反應,柯赫掘棄了傳統上認為精神病症狀是挖掘潛意識嬰兒式驅力及其衍生物的障礙的看法。

自體心理學教育體系(SPEP)現已引入中國

部分課程由 《漢斯科赫與自體心理學》

作者親自傳授

了解該課程請點擊上方圖片

長按下方二維碼拉您入群

課程推薦

李銀河性學課159元/52課

朱建軍解夢課 99元/24期

相關焦點

  • 精神病有哪些症狀表現
    精神病有哪些症狀表現 時間:2020-11-27 16:43鄭州精神病醫院 精神病這種疾病的出現,危害性很大,也是十分不利於患者的身體健康的,所以建議患者務必要趁著病情尚不嚴重時及早處理,不然後果不堪設想。
  • 精神病早期症狀有哪些 小心這些因素導致精神病
    精神病是現在比較常見的病症,很多的人都比較關注,巨大的生活壓力,忙碌的生活,都會讓人的精神產生壓力。那麼,精神病早期症狀有哪些呢?引發精神病的原因有哪些呢?如何預防精神病呢?感興趣的朋友就請看下文吧。精神病早期症狀有哪些1、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下降:持續和令人苦惱的腦力易疲勞(如感到沒有精神、自感腦子遲鈍、注意不集中或不持久、記憶差、好遺忘,丟三拉四,思考及工作效率下降)和體力易疲勞,經過休息或娛樂不能恢復。2、敏感多疑。對任何事都敏感起來,把周圍的一切都附加在自己身上。
  • 老年人孤獨感與精神病症狀加劇有關
    老年人孤獨感與精神病症狀加劇有關2021-01-06 18:32:00   儘管社交距離對於阻止新冠病毒
  • 精神病可以治癒嗎 如何預防精神病的發生
    在我國,患有精神病的患者人數也是挺多的,那麼患上精神病可以治癒嗎?為什麼會患上精神病,引起精神病的原因是什麼?怎麼知道是否患上精神病,精神疾病的症狀有哪些?下面就讓小編帶大家了解一下吧。精神病可以治癒嗎在眾多人的心目中。一個人一旦患了精力病,治好的期望是很迷茫的。
  • 毒癮發作被誤認為「精神病」,精神病症和戒斷症狀怎麼區分?
    有些吸毒者在戒斷毒品反生戒斷症狀的情況下往往會去醫院就醫,然而在醫生的照常詢問下他們卻不會對醫生"開誠布公",一旦對醫生存在病因、病情等方面的隱瞞,就容易發生誤診,一些戒斷症狀在不被人知道的情況下就容易誤判斷為精神病,嚴重的情況下最後是被遣送去精神病院,雖然也能夠進行治療,但是基本不能進行專業的戒毒
  • 什麼是間歇性精神病 間歇性精神病有哪些表現
    精神壓力過大或者是受到刺激的時候,就會出現精神錯亂的情況,嚴重的話,可能會導致精神病的發生。精神病患者在現代生活中並不少見,間歇性精神病是其中的一種,到底什麼是間歇性精神病呢?小編給大家一一講解。什麼是間歇性精神病間歇性精神病是一個法律概念,而非精神醫學概念。醫學上的精神病,可以有不同程度的緩解期。完全緩解,精神症狀已完全消失的,才可以認為精神正常,評定為完全責任能力;雖處於緩解期,仍有殘留症狀或者性格改變的,精神狀態不完全正常,出現危害行為時,其辨認或者控制能力可以明顯減弱,應評定為限制責任能力。
  • 鄭州精神病醫院
    精神病是什麼症狀 時間:2020-11-27 16:39鄭州精神病醫院 精神病是一種比較常見的不良症狀,對於患者的身體健康損害很大,有可能會給患者帶來了比較嚴重的精神困擾,務必要及早處理。那麼,精神病是什麼症狀?
  • 上海精神病電話
    核心提示:精神病,又可以稱之為心理障礙疾病,在我們生活中是比較常見的。那患上精神病的時候有什麼症狀呢?是什麼原因導致精神病呢?今天小編就來為大家一一解答一下。感興趣的朋友就來看一下吧。 精神病,又可以稱之為心理障礙疾病,在我們生活中是比較常見的。
  • 納什的精神病緣何不治而愈?
    而事實上,在人生晚年,納什的精神病似乎不治而愈了,並且根據他自己的說法,病是在沒有服藥的情況下好了。為何會出現這種情況呢?據報導,納什在上世紀50年代晚期開始出現精神分裂症狀,當時他年僅30歲左右。他漸漸地開始有一些古怪的行為,並且出現恐慌和幻覺。在接下來的幾十年裡,納什曾數次入院治療,並且斷斷續續地服用抗精神病藥物。
  • 更換抗精神病藥:適應證與禁忌證
    治療應答不佳儘管人們在抗精神病藥領域取得了進展,但即便是完全依從,一些患者對特定藥物的應答情況仍不理想。另外,產生積極應答的患者同樣可能持續殘留症狀,並導致較差的臨床轉歸及功能損害。對於未能獲得或僅獲得微弱臨床獲益的患者,以及殘留症狀的患者而言,當存在以下情況時,換藥尤其有必要:1、排除了其他導致應答不佳的臨床因素,如誤診、共病、用藥依從性差、未達足量足療程等;2、優化抗精神病藥劑量和/或長期用藥並未帶來額外獲益
  • 自言自語是精神病嗎 患有神經病吃這類食物好
    神經病是一種非常常見的精神疾病,神經病可以說是精神疾病中最有名的,有許多人得了神經病,那麼請問自言自語是精神病嗎?神經病的早期症狀有哪些呢?神經病吃什麼好呢?下面小編為大家講解。自言自語是精神病嗎自言自語不是精神病。
  • 治標不治本:抗精神病藥不影響多巴胺合成能力
    上述結果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釋,為什麼一旦停用抗精神病藥甚至仍在用藥時,精神病性症狀可能捲土重來,因為藥物似乎並不能糾正上遊的多巴胺能紊亂,而只能暫時掩蓋。通過抗精神病藥治療,患者的紋狀體多巴胺合成能力將較前下降;2. 紋狀體多巴胺合成能力的下降將與陽性症狀的改善直接相關,而丘腦多巴胺合成能力的下降將與陰性症狀的改善直接相關。
  • Lancet子刊:圍產期抑鬱或可增加後代精神病風險!
    18歲的精神病經歷》。研究表明,孕期媽媽在圍產期若經歷了抑鬱,那麼她們的後代在18歲報告具有精神病症狀的可能性更大。對萬名孕婦產期抑鬱評分的研究精神病,一個連續體作者在進行研究準備之時,發現越來越多的證據都表明精神病最好視為一個連續體,並且未達到精神病標準的精神病經歷在青少年與成人中比從前認識的要多得多。
  • 傻子、精神病、神經病:有啥不一樣?
    孫師傅好奇地問:「你不是精神病嗎?」那人嘴角一揚:「你以為精神病都是傻子啊?」這個故事是小明在精神病院聽一位精神病大夫講述的,當故事講到一半的時候,身邊的一位真實的精神病人,也給出了故事中正確的答案。套用小學語文的格式,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的是:精神病≠傻子。所謂的傻子,嚴謹點說就是智力低下,寬泛點說就是處理問題缺根弦。
  • 我得了一種病是神經症,但不是精神病
    神經症有焦慮神經症、抑鬱神經症、疑病神經症、恐懼神經症等症狀,其實這幾種神經症我們很多人都會有的,也都是存在的。所以說有人說你有神經病,這是正常的;如果說你有精神病,那麼就是罵人的了。每個人都有神經病,但不是每個人都有精神病。神經症是比較好治療的,精神病是不好治療的。那麼神經症會有什麼特點呢?如何知道發生了神經症?首先在意識上出現了心理衝突。
  • 生命與健康┋精神疾病與精神病是一回事嗎?
    日常生活中,有些人常將精神病與以上兩種病症混為一談,其實精神病與以上二者是有所不同的。人們常說的精神病多指重性精神病,精神病指嚴重的心理障礙,患者的認識、情感、意志、動作行為等心理活動均可出現持久且明顯的異常,不能正常地學習、工作和生活,動作行為難以被一般人理解,在病態心理的支配下,有自殺或攻擊、傷害他人的行為傾向。
  • 網癮:一種正在被製造的精神病
    黃凱平 傳知行社會經濟研究所研究員網癮成為一種精神病,這其實是一個笑話。我這並不是在諷刺,而是在說一段真實的歷史。1995年的某一天,美國紐約的精神病學家戈德堡(IvanGoldberg)突發奇想,他語帶調侃地描述出一種新的精神病——「網癮」,以嘲笑人們對沉迷網絡的擔心和憂慮。他以「病理性賭博(意指嗜賭成癮)」這種精神病的概念與診斷標準為模板,用有板有眼的語言對網癮這種新的「精神病」的概念與診斷標準進行了一番解說,並聲稱「這種新的精神病使患者放棄了家庭責任,轉而坐在電腦前死死地盯著網絡」。
  • 「我都說了,我不是精神病,你們就是不相信……」
    原創 餘周偉 睡眠與科學 收錄於話題#睡眠26個作者:餘周偉「這不是精神病。」我說。聽到這句話後,錢先生的情緒有點控制不住,轉頭對他的老伴和兒子說,我都說了,我不是精神病,你們就是不相信。
  • 多巴胺與精神病:我們摸對門路了嗎?
    多巴胺與精神病作為臨床醫師,我們都有這樣的概念:多巴胺與精神病的發作脫不了干係。我們之所以這樣認為,是因為我們的前輩曾說過,「阻斷」多巴胺受體可以改善某些精神病性症狀。我們只管給病人開我們定義為「多巴胺阻滯劑」的抗精神病藥。這一次,非理性再次上升為理性。顯著性(salience)在這篇文章中,基於現有關於顯著性及多巴胺對精神病強化作用的數據,Winton-Brown及其同事提出了一套理論。
  • 某些抗精神病藥物和亞甲藍同用可引起嚴重CNS反應
    7月26日,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DA)發布安全公告,稱其收到了正在服用5羥色胺類抗精神病藥的患者使用亞甲藍後出現嚴重中樞神經系統(CNS)不良反應的報告。亞甲藍經常用於診斷性操作,也被用於處理一些醫學問題。能與亞甲藍發生相互作用的5羥色胺類抗精神病藥物列表可在FDA網站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