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高興再次在百家號的平臺上跟大家在一起分享心理學的相關知識。今天我們要分享的是一個可能讓很多人困擾了很久的一個問題,那就是神經病和精神病有什麼區別和聯繫?
可能在大家看到我打出來的這六個字的時候會很容易就能夠區分出來,原來「神經病」和「精神病」中的字是不一樣的。但是如果只是口頭上說,或者是從日常生活來講,可能很多人就無法進行區分了。那我們就從比較古老的「神經病」開始。
在國人的常用詞彙中,「神經病」不僅是一種疾病,還是一種貶低他人的語言,而且似乎用於貶低他人的場景發生的更多一些。當我們說某個人是「神經病」的時候,通常是在說這個人的行為古怪、不容易被常人理解,甚至有異於常人的舉動。上過中學生物課的人應該都知道,人體有中樞神經和周圍神經系統來控制人的大腦和四肢,協調人的行為,保證人是一個整體。所以,當我們看到一個人發生不同於正常情況的時候就會不自然地認為,一定是他的神經系統出了問題,也就變成了「神經病」。但事實上,很遺憾的是神經系統出現的問題是叫做「神經病」,但是更多的是作用身體的某一部分,而不是人的行為。兩個簡單的例子幫助大家理解:神經性偏頭痛是一種很常見的病,它不會導致人變成一個瘋子,只會讓你的頭疼個不停;坐骨神經痛,會讓你的臀部、大腿乃至小腿發生疼痛或抽搐,但是絕不會讓你失去記憶。所以,它們都不是精神病。
理解「精神病」,大家可以從中國傳統國學中的精、氣、神來理解。一個「精神病」佔了精、氣、神的2/3,那精、氣、神又是指什麼呢?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把它理解為人的精神狀態、面部氣質和神情狀態。精、氣、神中的兩個出了問題,就像人三魂沒了七魄,自然變成痴痴呆呆、瘋瘋癲癲。因此,我們把一個人跟平時不一樣的行為、想法稱為精神障礙,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精神病」。
最後,咱們在一起總結下:神經病作用於肉體、影響的是人;精神病作用於思維,影響的是行為。所以,在醫院就醫的時候,神經病患者描述的身體哪裡不舒服,而精神病描述的是自己跟以前比出現了哪些不同的變化,描述的是自己變化的過程,而不是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