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Lagniappe是關於科學家的爆米花的一些補充(想知道Lagniappe是什麼的點這裡),在平行世界裡,這篇TIL的主題可能是這些:
- 老式的爆米花都是張開像一朵花一樣,這種形態被稱為「蝴蝶型」或「雪花形」。不過,如果種皮裂開的時候是均勻裂開的,那麼就會產生球形的爆米花,也稱為「蘑菇形」。雖然蘑菇形的膨脹率沒有蝴蝶型大,但是易於運輸保存,也可以更均勻地沾上糖或其他調味料,因此常被用於加工成爆米花零食。能極大概率爆出球形爆米花的雜交品種是1998年才出現的。
- 大多數爆米花相關論文的作者都接受了食品公司的資助,有的甚至就是食品公司的員工(好像也沒有什麼不對)。
- 膨化食品和早餐麥片其實原理和爆米花是一樣的。很多穀物和假穀物都可以膨化,但是因為沒有足夠結實的種皮因此需要外界提供壓強。老式大炮式米花機就是典型的外界提供壓強。蕎麥和高粱可以爆出蝴蝶形的米花,不過比爆玉米花還是要小很多。
- 最早的爆米花可以追溯到6700年前。2012年考古學家在秘魯發現了玉米杆,屬於爆裂玉米的品種。不過當時的人們似乎是將玉米砸或磨碎製成玉米粉吃的。
- 2015年的一項研究使用高速攝影機拍攝了爆米花爆開時的動作。論文裡把玉米種皮第一個開口中噴出來的澱粉束比作一條腿,然後講玉米粒先伸一條腿,後伸一條腿,接著作了個後空翻就爆成了爆米花。論文作者還引用了菌類噴射孢子的論文和人類進行後空翻的論文作為類比,不過後面那個好像有點牽強……
- 同一篇論文裡還使用高速攝影機和錄音確定了爆米花發出爆裂聲的時刻,並以此確定爆裂聲是因為高壓水蒸氣噴出種皮。這和香檳酒開蓋時候發出的聲音是一個原理。
- 有人問為什麼看電影的時候要吃爆米花,這個科普很多地方寫過,早期電影院形象高端,其實不吃爆米花這種窮人食物,後來美國大蕭條時期,劇院無法維持以往的高票價經營策略,所以改以廉價高利潤的爆米花來作為主要盈利模式,畢竟玉米便宜,且爆米花不佔肚子沒殼氣味好,是個比較完美的零食。但是那時候美國管制糖類,所以爆米花以鹹味為主,而不是我們習慣的甜味爆米花,這個東西方習慣差別直到現在還挺明顯的。目前電影院線的利潤以毛利來看爆米花能佔到一半以上。
- 我最近買到了蓮子爆米花。當然,因為種皮很薄,所以應該是使用了壓力容器膨化,於是是蘑菇形的。
蓮子爆米花
如果你喜歡這個系列的漫畫,點個讚吧!歡迎把它推薦給你的朋友,也歡迎關注公眾號TILcomic~(掃下面^_^)
蓮子爆米花其實挺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