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爾.卡丹:14歲輟學的小帥哥,28歲啟動開掛人生,70歲當選院士

2021-01-16 佳易博覽

作者:山佳

提起法蘭西文明,知名度最高的,有艾菲爾鐵塔、戴高樂總統、卡丹服裝與馬克西姆餐廳。而皮爾·卡丹一人,竟佔有兩項:服裝與餐廳。

而我與皮爾.卡丹的親密接觸,還是N年前入冬時,買了兩副手套,先生與我,一人一雙。

戴上之後,感觸不深,也沒覺比某寧、某某路,好到哪裡,不過就是一雙冬天的手套罷了。但先生的反饋,可就大了去了,特贊此手套特別柔軟,特別包手,此等特別熨貼的物件,肯定系出名門。

絲毫沒賣什麼關子,當即告訴他答案。人家老先生,聞風立馬跟上,以後我的手套,就是皮爾.卡丹了……

得,皮爾.卡丹不需任何費心,就收穫了一枚鐵粉。

當然,後來的事態發展,大家都已知道,皮爾.卡丹在很多商場都已撤櫃。但先生對其手套的評價,一直縈繞耳邊。

今天之所以想聊聊皮爾.卡丹,是因為這位卡丹王國的締造者,已於2020年12月29日仙逝,享年98歲,也算時尚界的老壽星了。

01

皮爾.卡丹,1922年出生在義大利威尼斯的近郊,若按國人的屬相理論,他是一個屬狗的男娃。但卡丹總愛說,他與老鄉馬可.波羅實在有緣。

卡丹,從小就是一枚小帥哥,他的理想是當一名出色的舞蹈演員。可是,學習舞蹈要花很多銀子滴,而家境貧困的他,只能望洋興嘆。

雪中加霜的是,在卡丹14歲那年,他輟學了。為了生存,他不得不遵從父母的安排,去了一家縫紉店當學徒。

舞蹈是心中的陽春白雪,而天天圍繞在一家小縫紉店裡,卡丹很鬱悶,現實骨感的衝擊,令卡丹數次想到死亡這個字眼。

一絲理智中,他決定寫信給「芭蕾音樂之父」美譽的布德裡,並聲稱,如若不能得到偶像收他為徒的回應,他就跳河自盡。

出乎意料的是,布德裡很快回信了。在信中,他坦言說自己的理想,本是當一名科學家,因為家境貧寒,只能跟一名街頭藝人開始了賣唱生涯……

最後,布德裡的信,上了一番價值:人生在世,現實與理想總是有一定的距離,在理想與現實生活中,人首先要選擇生存,一個連自己的生命都不珍惜的人,是不配談藝術的……

布德裡的信,讓卡丹迷夢初醒。既然沒有其他的選項,不如把手頭力所能及的事做好。得,就這麼定了。

有了方向的卡丹,開始全力以赴。從畫圖到裁剪、從縫製到修改,每一個細節,卡丹都是不厭其煩地從陌生到熟悉,再由熟悉到精通。

功夫不負有心人,再加上祖師爺賞飯吃,僅僅兩年時間,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卡丹的精湛手藝就超過了師傅。再加上顏值在線的他,設計的服裝,款式新穎,簡直在當地颳起了卡丹旋風。

此外,在縫紉店工作之餘,卡丹也開始在一家劇團客串角色。舞臺,給了卡丹很大的眩暈。尤其是那種新奇豔麗的舞臺服裝,更對他以後的設計風格,有了很大的衝擊。

02

伊斯蘭教的信徒,總要去麥加朝聖。而卡丹的理想,就是想去巴黎,這個時尚之都,闖蕩一下。

1945歲,卡丹的巴黎夢想,開始成行,他以精湛的手藝,加入了帕坎女式時裝店。此店,在巴黎相當有名氣,專門為大劇院設計和縫製舞臺服裝。

好事成雙,卡丹得到為影片《美女與野獸》設計服裝的重任。為角色設計的刺繡絲絨裝,如此打眼,又如此另類,此種款式,令他一舉成名。從此,卡丹這枚小鮮肉,在巴黎時尚界開始發光發熱。

令人驚掉下巴的,是卡丹在老年時的回憶,他說許多藝術界的大師們,都想睡他,包括義大利導演維斯康提、法國導演尚考克多、情慾大師帕索裡尼等等。

想想也是,巴黎什麼地方?浪漫之都啊,多大的怪事,在這裡都不足為奇。當然,這裡也可看出卡丹是個同志。

接下來的劇情,就是卡丹成為高檔服裝設計師迪奧的助手。

迪奧用他傑出的技藝,改寫了二戰後法國女性的精神面貌。1947年,他提出把軍裝化的平肩裙裝,改為曲線優美的自然肩形,這一改變,強調了豐滿的胸、纖細的腰肢、圓凸的臀部,突出和渲染了女性的柔美,讓女性重新煥發出迷人的魅力———巴黎人欣喜若狂,整個世界都注視著迪奧。

卡丹,就是迪奧的小迷弟,他參與並配合了這個新造型的生成。對此,他十分敬重迪奧,在迪奧這裡,他學到了優雅、大方的服裝理念,這令他受益匪淺。

03

是雄鷹,總要展翅高飛。1950年,卡丹不甘屈居人下,他決定自創公司,那年他28歲。為此,他得到了迪奧扶上馬送一程的信任,得到了迪奧資金的加持。

有了貴人相助,卡丹的事業還算順利。他拿出自己的積蓄,買下一家縫紉工廠,有了自己的鋪面。

卡丹從來都是特立獨行的人,他很早就意識到:只有面向眾多的消費者才有出路。因為只有擴大消費面,才可能使它產生普遍和廣泛的影響,並經受更大的考驗。

戰後的法國,經濟復甦,從而帶動消費大增。卡丹敏銳捕捉到這一機遇,毅然提出了「成衣大眾化」的口號,並將設計重點轉向一般消費者,從而使更多的人穿上了時裝。

從此,卡丹的創業之路,走上了坦途。同行們明面上罵他,暗地裡卻效仿他。對此,他說:「我已被人罵慣了。我的每一次創新,都被人們抨擊得體無完膚。但是,罵我的人,接著就做我所做的東西。」

不畏人言仍從容,卡丹堅持著自己的節奏,走自己的路,愛誰誰吧。

04

卡丹與中國結緣,繞不過的也是一位特立獨行的女子,大名宋懷桂。就是在法國導演貝特魯奇的影片《末代皇帝》中,飾演隆裕皇太后的主兒。

這位宋美女,畢業於中央美院,是董希文的弟子。有人會問,董希文何人?就是油畫《開國大典》的作者。

在大學時期,宋美女竟與來自保加利亞的帥小夥萬曼,墜入了愛河。如此大膽的舉動,令人側目。

沒想到經周公批准,兩人結了婚,生下了寶貝女兒,三口之家又回到保加利亞,後定居巴黎。

在萬曼的一次軟雕塑藝術展上,卡丹出現了,他相中兩款壁掛作品。由此,也與宋美女相識,這也是一次火星撞地球的相遇。

這位會說七國語言的東方女子,瞬間徵服了卡丹。之後的他,力邀宋美女在北京籌備馬克西姆餐廳,又委託她擔任皮爾.卡丹駐中國的首席代表。

1978年,卡丹作為首個來到中國的歐洲設計師,從大街上清一色的黑白灰色調中,捕捉到了商機。從此,他與宋美女開始了強強聯手,進行品牌植入。

對於宋美女,卡丹常對記者們說:「『皮爾·卡丹』能夠進入和佔領中國市場,一是憑她超前的意識;二是深厚的藝術功底;三是強大的經濟實力;四是對古老的中國的堅定信念。」

他特別強調:宋女士是我的好助手,皮爾.卡丹在中國的成功是她的功勞。

從此,我們看到,皮爾.卡丹這個品牌,在中國時尚界縱橫四十年……

從西方到東方,作為闖入中國時裝界的第一個外國人,他說自己的經歷就像馬可波羅一樣,充滿著迷幻色彩。

卡丹從14歲輟學的小帥哥,成長為設計大師,進而開啟了他的卡丹王國;從法國服裝界三屆金頂針獎的獲得者,再到1992年當選法蘭西院士。

心有多大,舞臺就有多大。一個人,若有堅定的信念,就能有所作為。知道自己要什麼,並立即付出行動。堅持堅持,日復一日地堅持。

潮流終會褪去,但風格永存。新年伊始,祝朋友們早日找到自己的風格,想我所想,做我所做,成為更好的自己,加油!

相關焦點

  • 皮爾·卡丹逝世,紀念啟蒙中國時尚的大師!|時尚|時裝秀|服裝設計師...
    ·卡丹逝世享年89歲皮爾·卡丹先生,1922年7月2日出生於威尼斯近郊,14歲時因家境貧寒輟學,開始在一家裁縫店做學徒。天賦讓皮爾·卡丹的手工藝迅速精進,兩年後便超過了他的師父,這段經歷也奠定了他的未來設計之路。憑藉出眾的才華,皮爾·卡丹於1945年開始為劇院製作戲服,並在次年為先鋒派影片《美女與野獸》設計服裝,並且憑藉著這部電影,皮爾·卡丹一戰成名。
  • 多才多藝熱愛舞蹈 傳奇人物皮爾.卡丹不為人知的少年夢想
    皮爾.卡丹先生絕對是一個傳奇人物。他的傳奇首先在於他的奮鬥歷程:從赤手空拳幾乎是一無所有到世界頂級服裝設計大師;他的傳奇還在於讓高檔時裝走下高貴的T型臺,讓服裝藝術直接服務於老百姓;他的傳奇在許多人看來是他的商業成就,因為世界上幾乎沒有象皮爾.卡丹先生那樣的先例,集服裝設計大師與商業巨頭與一身,卡丹的商業帝國遍布世界各地;除了在時尚領域有著不可撼動的地位,其實皮爾.卡丹還多才多藝。
  • 你的記憶裡,也有一件皮爾·卡丹嗎?
    在2020年即將結束的時候,又一位大師級人物離去——12月29日,義大利裔法籍時裝設計師皮爾·卡丹在巴黎逝世,享年98歲。他的家人表示:「我們都為他一生中頑強的雄心和勇敢,而感到驕傲。」身為時尚界泰鬥,皮爾·卡丹推動「高定」走下神壇,以剪裁、線條、款式來改變世界面貌,更締造了涉足化妝品、餐飲、家具等多產業的「卡丹王國」。
  • 紀錄片《卡丹之家》在巴黎首映
    來源:海外網 海外網9月22日電當地時間21日晚,回顧法國時尚界泰鬥皮爾·卡丹從事時裝和藝術設計70年的紀錄片《卡丹之家》在巴黎沙特萊劇院舉行首映式。
  • 38歲當選院士,這位大牛的開掛人生!
    9月6日上午,2020年未來科學大獎頒獎典禮在北京舉行,瀋陽材料科學國家研究中心主任,中國科學院院士盧柯榮獲「物質科學獎」,以獎勵他開創性的發現和利用納米孿晶結構及梯度納米結構以實現銅金屬的高強度、高韌性和高導電性。
  • 14歲輟學,年少失聰,他不斷突破自我當選院士,科研成果國際領先!
    他就是南京大學校友、中國科學院院士計亮年。6歲時,計亮年的母親因肺結核不幸離世;9歲時父親也因肺結核去世。但命運似乎沒有留給他喘息的機會,13歲時,唯一相依為命的哥哥因肺結核被美國合眾通訊社駐上海分社解僱,失去經濟來源的哥哥過度焦慮患上了精神疾病,次年也撒手人寰。
  • 16歲上大學,38歲當選院士,盧柯今日再發《Science》
    開掛的人生,38歲便當選院士盧柯身上有兩個繞不開的「標籤」,第一個標籤就是「超音速」:他16歲上大學,30歲當博導,32歲擔任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36歲出任中科院金屬研究所所長,38歲增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40歲當選德國科學院院士,41歲成為美國《科學》雜誌的首位中國評審編輯,48歲成為中國「萬人計劃」的首批傑出人才之一。
  • 14歲上中科大,28歲成為哈佛最年輕副教授,華人女天才的開掛人生
    是中國人1997年美國頒發的羅伯特·裡得獎獲得者蔡天西,22歲獲國際生物統計學協會頒發的極大成就&34;獎,28歲成為哈佛最年輕的女性副教授,香港、美國、著名學術刊物《Referee for professional journals》等審稿人.....
  • 中國工程院新增70名院士 最小年齡47歲(名單)
    中國工程院新增70名院士最小年齡47歲  記者從中國工程院獲悉,備受關注的院士增選名單上午出爐,新當選的70名院士中,男性67人,佔95.7%,女性3人,佔4.3%;最小年齡47歲,最大年齡73歲,平均年齡56.2歲,比2013年下降0.7歲;60歲(含)以下的56人,佔80%;61歲至70歲(含
  • 著名服裝設計師逝世,享年98歲
    服裝設計師皮爾·卡丹 央視新聞 圖當地時間29日,義大利裔法籍服裝設計師皮爾·卡丹的家人告訴法新社,皮爾·卡丹在法國巴黎西部訥伊的一家醫院逝世,享年98歲。1922年,皮爾·卡丹出生於義大利水城威尼斯近郊,他在年幼時便移居法國。皮爾·卡丹很早就對服裝設計產生興趣。
  • 院士們比39歲顏寧還開掛的科研人生!不要問我為什麼跪在電腦前
    ▲顏寧在普林斯頓大學實驗室裡  在今年的初步候選人中,年齡最大的為72歲,年齡最小的為39歲,近些年院士年輕化趨勢不斷加強,中國當代科研創新的新生力量在不停的崛起。  ▲盧柯院士  2003年,38歲的盧柯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是改革開放後當選年齡最小的院士,這個紀錄至今仍未被打破。
  • 16位「70後」入圍中科院院士增選初步候選人名單,年齡最小42歲
    8月1日,中國科學院公布了2019年中國科學院院士增選初步候選人名單。紅星新聞梳理發現,在181名初步候選人中,數學物理學部29人、化學部28人、生命科學和醫學學部32人、地學部27人、信息技術科學部26人、技術科學部39人。其中,年齡最小的42歲。
  • 任詠華:38歲當選院士,科研之路比顏寧還順,一心為人類做貢獻
    一路開掛的科研生涯與恬靜優雅的氣質,讓她成為無數人心目中的女神。然而化學領域也有一位同樣建樹頗豐,讓無數學子敬仰的女科學家——任詠華。  任詠華女士1963年出生於中國香港,是我國著名的無機化學家。1985年從香港大學化學系畢業後,師從支志明院士繼續學業,3年之後就獲得了博士學位。
  • 30歲開始學財務,40歲開始學英語,人生永遠沒有太晚的開掛
    李榮浩28歲的時候才出了第一張專輯。李榮浩初二輟學,每周都會坐火車從蚌埠到南京學習低音提琴,這樣的日子堅持了六七年。他沒參加過音樂選秀節目,參加過三次高考,都沒考上。他還意外遭遇車禍,在醫院躺了一年多。
  • 2019年中科院新晉院士名單新鮮出爐,共64人當選,最小的年僅42歲
    2019年中科院新晉院士名單新鮮出爐,共64人當選,最小的年僅42歲。萬眾矚目的中國科學院2019年新晉院士名單於2019年11月22日終於出爐了。2019年中國科學院院士增選工作於2019年1月1日正式啟動,經過推薦、通信評審、公示、會議評審以及全體院士終選投票等程序,最終共產生中國科學院院士64名。其中,數學物理學部11人,化學部10人,生命科學和醫學學部10人,地學部11人,信息技術科學部7人,技術科學部15人。
  • 四川最小戒毒學員 14歲輟學被騙賣淫染上毒品
    14歲輟學離家被騙夜場做「小姐」  小時候的成績,小露還算不錯,只是有點偏科,英語好數學差勁。  在初二上學期,她有了第一次逃課:星期天晚上跟著同學去鎮上唯一的網吧,上網到晚上10點,然後在網吧睡了一晚。
  • 顏寧19歲入清華,30歲成清華教授,40歲成美國院士,為何仍單身?
    她是我國最年輕的教授和博士生導師之一,年近40歲就成就了院士,培養了很多優秀學生。雖然她的名聲很大,但是她卻是一位只有43歲的女科學家。顏寧為何會收到那麼多人的追捧呢讓我們一起開了解一下顏寧的傳奇人生吧!
  • 吉林大學迎來「院士」新校長,42歲當選中科院院士
    新京報記者注意到,張希是一位學術型幹部,42歲時便當選為中科院院士。公開資料顯示,張希1965年12月出生,湖南長沙人。這也是他時隔14年後,重回母校吉林大學。作為一名學術型幹部,1999年,年僅34歲的張希便受聘為教育部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2007年,42歲的張希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隸屬於化學部。他還曾獲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中國青年科技獎,中國化學會-阿克蘇諾貝爾化學獎,何梁何利科學與技術進步獎等多個榮譽。
  • 中國最年輕院士盤點:比顏寧還開掛的科研人生!
    在今年的初步候選人中,年齡最大的為72歲,年齡最小的為39歲,近些年院士年輕化趨勢不斷加強,中國當代科研創新的新生力量在不停的崛起。  今天給大家盤點一下45歲以下的中國兩院院士,不要問我為什麼跪在電腦前,大神們太強,我的膝蓋已經跪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