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記本經典謠言有哪些? 筆記本由於機身小巧,相比PC攜帶方便,而頗受人們喜愛。雖然筆記本的機身十分輕便,但在在日常操作和基本商務、娛樂操作中發揮著重要作用。隨著筆記本應用逐漸廣泛,關於筆記本的一些謠言也漸漸浮現。在此提醒各位, 皮膚變差並非因為輻射。
謠言之一:筆記本電腦輻射對孕婦影響很大
許多懷孕的年輕媽媽往往會聽到這些言論:「筆記本電腦主板、CPU 工作,散熱風扇運轉,會產生各種輻射,對胎兒發育都不利,從現在起,不要再接觸電腦;筆記本電腦輻射對人體有一定危害,長期接觸易患白血病」。
看上去似乎相當嚇人,但是我們要搞明白筆記本電腦的輻射是怎麼回事兒,筆記本電腦產生的輻射是電磁輻射,而任何溫度在絕對零度以上的物體都會有連續的電磁輻射。要知道我們頭頂上的太陽已經輻射了50億年了,地球上的生物居然沒有被毀滅真是奇蹟啊。
筆記本電腦的輻射雖然客觀存在,但它和電磁汙染是兩個概念,只有超過一定強度,才會對人體產生負面效應。目前,我國的電磁輻射安全衛生標準限值是低於40微瓦/平方釐米,這個標準比西方和國際上的標準要嚴格4倍。只要是正規廠家出產的電腦,都要經過相關檢測,一般不會存在輻射問題。
到目前為止,仍沒有權威調查顯示電腦輻射與胎兒健康之間存在必然聯繫。下面這組數據應該最能說明問題:北京大學生育健康研究所從1991年開始,就在全國範圍內對2000萬例孕期至7歲的兒童進行跟蹤,到目前為止,專家們尚未發現孕婦使用電腦會對胎兒有不良影響。「準媽媽」們大可放鬆心態,只要不是在龐大的機房、工作站等大功率的輻射下工作,日常使用電腦不會對孕婦及胎兒造成影響。
謠言之二:筆記本電腦輻射對皮膚有害
許多人在長時間使用筆記本電腦後臉上突然長出了許多「小疙瘩」,照鏡子感覺臉上的皮膚老化、變黑了,並有許多護膚「專家」都說塗隔離霜可以防輻射。其實,這一切都是不科學的。
很多人在面對電腦一天後,會發現肌膚比較暗沉。實際上,這並非是由筆記本電腦電磁輻射帶來的直接危害。真正的原因在於,由於電腦屏幕會產生靜電,這可能導致吸附灰塵,加上長時間面對電腦會導致面部肌膚油膩,容易沾染灰塵,這就導致了面部膚色暗沉。而臉上長「小疙瘩」也並非由於筆記本電腦的輻射造成的——這是由於筆記本屏幕上的靜電集聚的灰塵可沾染到臉部皮膚裸露處,再加上飲食、內分泌等因素導致的。
網絡經常謠傳電腦屏幕不僅有輻射,還有紫外線,面對電腦的時候要使用隔離和防曬,以減少對肌膚的傷害。可是電腦屏幕並不會產生紫外線,而隔離霜對於電磁輻射完全沒有任何的防禦能力。
對著電腦一天,總會覺得臉上皮膚油膩膩的。這時候,我們可以起身洗把臉,適當的考慮使用一些保溼噴霧,均勻的噴灑到面部皮膚之後,靜待幾分鐘後,用紙巾將剩餘水分沾除乾淨。
雖說筆記本電腦的輻射對於皮膚幾乎無害,但是經常盯著電腦看,會讓使用者的眼睛乾澀,疲勞。所以在長時間面對電腦的時候,每隔半個小時要轉移一下視線,看看窗外的風景等等。
謠言之三:筆記本電腦外殼可致癌
關於筆記本電腦外殼致癌的謠言始於 08 年初的一則報導:某網站爆出猛料,稱某品牌筆記本電腦外殼質量低劣,長時間使用受熱之後產生對人體有害物質,甚至可以致癌;並且在文中描述了一位該品牌筆記本用戶誤以為聞到了有毒氣體導致頭暈的故事,更加引起了讀者恐慌。
在這個謠言中,筆記本電腦普遍採用的 ABS 工程塑料外殼成為了焦點:通常所說的 ABS工程塑料即 PC+ABS(工程塑料合金),這種筆記本材料在目前的中低端筆記本市場中有著極其廣泛的應用。除了製造成本低廉,ABS工程塑料還具有較好的抗衝擊性和尺寸穩定性以及極好的染色性和加工性,不但保證了筆記本的整體保護性,而且還使得後期加工變得更加容易。
Acrylonitrile Butadiene Styrene 的縮寫,中文化學名稱為「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學過化學的讀者肯定都知道,帶有苯的化學物質雖然並不一定有毒,但是如果在極限條件下比如燃燒,化學腐蝕等,則有可能產生化學變化而釋放出苯及苯的衍生物。而苯及苯的衍生物都是有毒物質。如果從這個角度上來說,ABS工程塑料的確含有有毒物質。
但是,ABS 工程塑料有毒是有條件的,那就是非常極限的物理或化學環境存在。最直接的例子是「燃燒」。然而有人會在這樣的情況下還繼續使用筆記本麼?當事廠商方面還表示,事件中那位用戶誤以為聞到了有毒氣體導致頭暈,很可能是因為筆記本的塑料味道被內部熱量烘烤而更加刺鼻導致的不適。儘管這樣的味道對身體沒有好處,但絕對不會達到「致癌」的程度。
謠言之四:筆記本 WiFi 殺精子
這個謠言起源於 2011 年底的一篇新聞報導《筆記本電腦 WiFi 的電磁輻射將會影響精子活力》,阿根廷 Nascentis 生殖醫學中心生物化學家康拉多·埃芬達諾(Conrado Avendano)的一項最新研究顯示,筆記本電腦 WiFi 功能的電磁輻射將會影響精子活力。
研究顯示,在常溫環境下,將 29 名捐贈者的精液放置在距離打開 WiFi 連接的筆記本旁3釐米處,可以發現「精子活力隨時間的明顯下降,以及精子DNA片段化的上升」。研究人員建議,應當避免將筆記本放置在膝蓋上使用。研究結果顯示:「打開無線連接的筆記本放置在膝蓋上時,將會影響男性的生育能力。」不過研究人員也承認,還需要做更多的研究才能下結論。
具體到這則流言,筆記本Wifi無線上網使用的電磁波波段一般是2.4 GHz到5 GHz,和手機使用的射頻電磁波波段比較接近(比手機使用的頻率稍微高一些),屬於非電離性輻射,主要是對人體組織的加熱作用可能影響健康,需要比較大的強度才會造成傷害。
這項實驗中只是將體外的精液連續接受輻射4個小時,與體內精子接受 WiFi 輻射的實際境況有所不同;此外實驗樣本只有29個,重複試驗也未進行;對照組的設置也存在不合理的地方。
根據英國健康保護局的研究,筆記本電腦使用 Wifi 無線上網的輻射吸收比率 SAR 值只有使用手機接聽電話的時候的1%,其中的主要原因是和人體距離的遠近。因為使用手機接聽電話時緊貼著臉部,而使用筆記本電腦 Wifi上網距離身體還有一段距離。不過,一般使用筆記本無線上網時一次就要使用幾個小時,手機通話一次才幾分鐘,考慮時間長短,筆記本電腦無線上網的輻射量與手機輻射量應該大概在一個數量級上。
但是,無論筆記本電腦還是手機,他們的輻射值通常都在毫瓦每平方米這個水平上,遠低於國際非電離性輻射委員會制定的安全上限——10 瓦每平方米(這個上限值只是一個以防萬一的安全限制,並不是說超過這個值,就會生病,只是會有輕微的健康風險)。
總結: 當然,也有一些傳言雖然有誇大其實的方面,但是也得引起我們的注意:比如筆記本電腦的鍵盤比馬桶還髒這個傳言,有說鍵盤細菌是馬桶5倍、有說64倍的、也有說400倍的,這些數據的來源值得懷疑。不過,經常清理筆記本鍵盤、滑鼠還是必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