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殿後續的宗教活動照明——後塘九月九,不夜雲隆山!
後塘村
跳「火海」
中間的老者就是跳「火海」的王朝皋。
「上刀梯、下火海」,這類少數民族的習俗竟然在三元區的高山村裡遺存——地點在中村鄉蕉坑村的後塘,時間是重陽節這天的夜裡。
奇異的民俗
後塘離主村蕉坑約4公裡,沿著黃土公路驅車前往,仿佛在半空中孤寂穿行。當白牆黑瓦驀然出現,不禁驚訝:怎麼會在這麼高這麼偏的小地方安家?
後塘人聚族而居,在雲隆山兩邊,按姓氏稱作:王后塘、蕭後塘,各約百餘口人。他們沿著小山壟居住,平地種田,坡地建房,竹林滿山,四面青綠,仿如世外桃源。鄰村是沙縣大洛鎮的中洋,同屬高山村,運蔬菜去三明市區東霞批發市場,往往取道蕭後塘、王后塘,能省許多路程。
「上刀梯、下火海」純屬王后塘的娛神狂歡。王氏族譜記載:他們是王審知的後代,嘉靖末年,二十五世孫環二公自大田縣廣平鎮的王莊(東溪坑)遷居後塘。此時,距鄧茂七起義失敗約80年,歷經兵燹的沙縣二十四都高山村,漸漸復甦。
村裡人說,先祖王明春單身避入深山,替人放鴨,發現鴨在某處頻頻生蛋,就搭棚居住,娶妻生子,諸事順遂,就這樣興旺發達,已傳19代。
但是,「上刀梯、下火海」與那一場戰事無關。村裡人說,早年,後塘多虎患,王氏從清流縣大豐山「請」來歐陽真仙,在形似「如意」的雲隆嶺上建雲隆殿,與太保公、關公等一起供奉。後塘人把九月九當成歐陽真仙生日,當夜,舉辦為孩童過「命官」、祈平安的儀式,形成了這種神秘奇異的民俗。
「上刀梯」已失傳,只剩下一把刀,鏽跡斑斑。老農王朝發說,他爺爺見過「上刀梯」——將側刀刃口朝上,一把一把綁在兩根竹竿上,說是刀越利,上梯越順,直到在梯頂將百十件孩童衣物一一蓋了章。這個過程,鼓聲要持續,不然,人就會受傷了。
「跳火海」恢復了30年,傳得很神奇——
說是鼓聲響起,咚咚咚,咚咚咚,突然,觀眾堆裡竄出一個或幾個人,脫了鞋跳入「火海」,飄然而過,來回蹈火,安然無恙。鼓聲不停,蹈火不止;司鼓收手,蹈火者如夢初醒,渾然不知剛才的驚心所為……
說是炭火越旺,赤腳踩上去,如踩棉被,軟綿綿的,涼涼的;要是炭火不夠旺,反而有石子「咬」腳的感覺……
說是民國年間,某次跳得瘋狂,除了一鼓一鈸在響,連廚房切菜的也跳入「火海」,七八條漢子,來回飄閃,左右騰挪,直到鼓聲休止,才覺筋疲力盡……
說是王朝皋年已古稀,多年跳「火海」,怕他體力不支,去年勸他早早去睡。誰知鼓聲響起,他搖搖晃晃地出門了,一來到祖厝前的「火海」邊,頓時生龍活虎似的,重蹈「火海」……
神秘的遺存
又是九月九。
今年,蕉坑村以「火海奇蹟」「神秘宗教」為主題,對外宣傳後塘的這一奇俗,吸引了沙縣、大田以及市區的許多市民驅車前往觀看。
停車,沿著竹林裡的古道拾階而上,聽見鼓聲咚咚作響。過了竹藤紮成的平安門,眼前豁然開朗:在密密的竹林裡,現出一大塊空地,雲隆殿依嶺而築,莊嚴、樸素。殿前的月池即為今晚的「火海」,觀眾將圍坐在池邊的案山見證奇蹟。
雲隆殿供奉著六尊神仙,為防偷盜,神像平時收藏在農家——這天,以轎抬上殿中歸位了。奇的是:殿裡長年不見一隻蜘蛛。殿旁的廚房灶火熊熊,殿外臨時搭起的三口大灶也在蒸煮著,備菜的,洗碗的,掌勺的,各自忙碌著。月池,案山,擺著十幾張桌子,來的都是客,今晚一起用齋飯。
天黑下來,節能燈顯得更亮了。飯前、飯後,萬響鞭炮噼哩啪啦,更有兩把銃時不時朝天鳴放,震耳欲聾。一陣緊鑼密鼓之後,當道士又彎又長的號角啊嗚啊嗚響起,後塘的祈福儀式開始了:道士腔,本地話,又唱,又演,又拜,直到深更半夜。
這期間,六七米長竹片綁紮成捆的火炬點燃了,觀眾們在暖暖的火光裡閒聊,打牌,喝酒。新打的餈粑裹上糖粉,剛熱過的飯菜又上桌了。點心過後,道士退場,清理出的月池吸引了眾多圍觀的目光。
在掃過的地面,鋪上幾大張白紙;在白紙的上面,倒滿五百斤的木炭。點燃,風扇使勁吹,約半個時,炭火紅了——明暗閃滅,如同波光泛動的火海,熱焰逼人後退。突然,當!銅鑼一記,鼓鈸齊響,訇然震心扉!觀眾們你看我,我看你,似乎在猜疑:今晚跳出來的,會是你嗎?
誰也不敢肯定——後塘人說:誰都有可能。
鼓聲時緊時慢,觀眾在相互打聽:怎麼還沒人跳出來?真的會有人跳出來嗎?
會的!肯定會!村裡人說,年年的九月九都有人跳出來!只有一年,因故推遲舉辦,敲了一夜的鼓,跳不起來。
於是,等待。去年跳「火海」的王朝皋說,今年不想跳了。前年跳「火海」的王熙鑫說,跳不動了。
半個小時過去,沒有動靜;一個小時過去,還是沒有動靜。人們打哈欠了,遠道來的準備下山。
這時,王朝皋上山了。他換了一套迷彩服,徑直走向殿堂,脫了鞋,將草紙卷了點燃,全身上下過火揮舞一番,雙腳並立跳了起來!
他應著鼓點的節拍,轉著圈跳,越轉越
癲狂,突然衝出殿外,跳下月池,旋風似地掠過火海,濺起一片齊人高的火星!觀眾驚呼,閃光燈混亂,而74歲的王朝皋已回到殿堂。
王朝皋仍然雙腳並立跳著,隨著鼓點忽高忽低。有人將孩童衣物舉過他的頭頂,然後喊一聲「過官」,送入平安門洞。突然。老王搖晃著跳出殿外,一個腳穿膠鞋的漢子見狀,忙去扶他,說時遲那時快,他倆拉扯著從火海中噼啪噼啪踩過,又濺起了一片火星——膠鞋的焦味撲面而來!
王朝皋還在跳著!第三次從足以淹沒腳面的火海中疾行而過,跳出月池,跳上案山!那一刻,真不敢相信,這是一位古稀老人!
當鼓聲停止,老王歇息——滿頭大汗!他伸出腳底讓人看:真的沒有燙傷!
夜深人散去。輪到今年做東的主事,向每個來賓贈送銅錢,以示祝福。
在眾人驚詫的議論聲中,第三支巨型竹片火炬點燃了!它為客人下山送行,也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