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魚出生在江裡,生長在海裡,一生交配之後就會死亡

2020-10-12 破蛋心聲

在我們的印象當中魚類總的分為兩種,一種是淡水魚,在各種江河湖當中遨遊;另一種是海魚,在蔚藍的海洋當中遨遊。這兩種魚類井水不犯河水,只能在各自環境的水域當中,因為一旦跨過水域它們就難以適應新的環境,從而無法是存活下去。

卻有這麼一種魚,小的時候出生在江河當中,它卻要遊到海洋當中長大,到了交配期時它又會回到江河當中進行產卵然後結束它的一生。

這種魚就是比較受人喜歡的——「大馬哈魚」。

三文魚

大馬哈魚在國內的學名叫做大麻哈魚,在北美叫Chum Salmon,在日本叫鮭(サケ),在俄羅斯叫Кета。大馬哈魚是鮭科太平洋鮭屬魚類,也是三文魚當中一員,還是三文魚當中分布最廣的存在。

當然在三文魚的世界當中最經典的三文魚還是要算「大西洋鮭」,也叫挪威三文魚。三文魚為什麼被叫做三文魚呢?隨著時代的發展,大西洋鮭的養殖業也漸漸日益升起,於是大西洋鮭就被銷售到世界的大江南北,當這種大西洋鮭被引進到香港時「salmon」就被翻譯為三文魚,當然還有一種說法就是因為大西洋鮭的魚肉脂肪形成的條紋,於是被稱作為「三文(紋)魚」。

慢慢的大馬哈魚的養殖業也漸漸崛起,因為分布廣泛,太馬哈魚也就是太平洋鮭慢慢搶佔了大西洋鮭的生意市場,而且售賣那些大馬哈魚的商人十分的精明,它們同樣也用三文魚的名字來命名大馬哈魚,這樣能夠賣的更加的好,於是三文魚的市場就開始魚龍混雜。


當然可能我比較土,吃不來三文魚刺身這種食物,我覺得口感很怪,而且都2020年了人類不是應該早就進化吃熟食而不是生吃嗎?

交配後就會死亡

大馬哈魚屬於冷水性溯河產卵洄遊魚類,每年的10月下旬至11月中旬大馬哈魚們會在河流當中產下自己的後代。當魚卵孵化之後,這些大馬哈魚小魚苗就會順著河流的流動最終與河水一起匯入大海當中,然後在大海當中生存。當然這當中也免不了自然法則的淘汰,畢竟運氣也是實力的一部分。

大約在海中生活3-5年,達到了性成熟之後,大馬哈魚們就會開啟自己的生命之旅。它們會成群結隊的一起溯遊回自己的出生地。一旦進入交配期時,大馬哈魚的體表就會變為紅色,這也就代表著它可以開始進行交配,完成繁衍後代的任務。

溯遊的過程並不容易,甚至可以說是十分的兇險,不僅要逆水而上鯉魚躍龍門,同時過程當中還有各種各樣的投機者,它們會在大馬哈魚的必經之路上進行攔截、覓食,畢竟有食物送到嘴邊的機會可不多!

經歷了重重的困難險阻之後,大馬哈魚們會遊到最上遊的的水域當中,它們對於交配水域的選擇可謂是十分的苛刻,不滿意的話它們就會繼續向前,向上直到來到一片滿意的水域當中。

要想令這些嚴格的大馬哈魚能夠選擇的水域:

第一,必須要十分僻靜,這樣才能夠保證大馬哈魚在交配的過程當中不被打擾,也能夠為後代留下一個較為安全的環境。

第二,水質必須要十分的澄清,水至清則無魚,大馬哈魚不僅對於水質的要求十分高,在水清的水域當中沒有其他的魚類,這樣自己後代更加的容易在環境當中存活。

第三,水流比較的湍急,水流湍急處一般位於水流的上遊處,在這裡產卵,卵的安全度較高,較少的動物會在水流湍急的上遊活動。

第四,底質為沙礫,多數的魚都會將卵產在石縫之間,這樣有利於卵的孵化。但是大馬哈魚想的更加的全面,它們在交配時會在砂礫出挖出一個巢穴,然後在裡面進行產卵,產卵之後雌性的大馬哈魚會用尾巴一掃令砂礫飛舞,遮蓋住產出的卵,令其他的動物難以發覺。

當然這趟溯遊之所以被稱作為生命的旅途,是因為大馬哈魚從海中出發的時候十分的肥美,在這次的生命旅途當中它們可謂是用盡了全力,在路上也沒有時間進行補給,日夜兼程,不辭勞苦,長途跋涉,每晝夜前行30-35公裡,這樣的旅途完全消耗盡了生命力,原本肥美的身體也變得瘦弱多病,下顎向內變成鉤狀,又大又長的牙齒裸露在外,最後在交配完成之後終於筋疲力盡,奄奄一息的在交配的水域當中凋零。

凋零之後成為其他動物的養料,也有一些繼續化作春泥更護花滋養著後代。

結語

不得不說,生命真奇妙,特別是大馬哈魚這種為後代奉獻自己的精神。大馬哈魚作為名貴的魚類,它所富含的營養價值極高,還有極高的經濟價值,肉質鮮美,特別是它的肉中還含有蝦青素,這樣功效自然不用多說了吧!

魚,我覺得還是煮著好吃!

相關焦點

  • 為什麼雄蟻與蟻后交配後就會死亡?
    交配完成後,雄蟻就會掉落到地面,然後等待著死亡的降臨。在螞蟻社會裡,雄性螞蟻的作用只有一個:為蟻后授精。蟻后將她從雄性那裡收集的精子儲存在她的腹部(受精囊),她用它們來開始繁殖。雄蟻交配會就會死亡,而她可以活上好幾年,甚至30年。
  • 這種動物一生都在交配,雄性最終長到雌性身上,還是一道名菜
    前段時間由於特殊原因,大家在家都很無聊,兩個人只能做一些「無聊的事」,於是有粉絲問了靈語園長一個很汙的問題:除了我們人類,你家動物園裡哪種動物交配的時間最長?是啊,哪種動物交配時間最長?但如果不是你,為什麼要把我們人類排除在外。
  • 交配時間最長的動物是什麼?它們幾乎用了一生的時間!
    如果動物的交配時間太長,它們會消耗過多的能量,在此期間受到捕食者攻擊的可能性就會大幅提高。那些交配持續時間較長的動物大都沒有留下後代,所以生存下來並能繁衍後代的大都是速戰速決的個體。在兩周的時間裡,雄性寬足袋鼩的這種瘋狂求偶行為給它們的身體造成了嚴重的損害。體內激素大幅升高,破壞了免疫系統,導致它們在交配完了之後就會死亡,科學家把這種現象稱之為「自殺式的繁殖」。
  • 等待一生只為交配的動物:袋鼩長時間交配直至死亡
    與它們的雌性同類不同的是,雄蜂存在的意義主要是與蜂后交配。它們偶爾會幫忙扇一扇翅膀,為過熱的蜂巢降溫,但大部分時間裡,它們只是靜靜等待交配季節的到來。一大群雄蜂會輪流與蜂后交配,然後在完成交配之後不久即會死去。這樣的蜂生還算不錯,不是嗎?太平洋鮭
  • 吃章魚的注意了:章魚一生只有一次生育的機會,生育後就會死亡
    吃章魚的注意了:章魚一生只有一次生育的機會,生育後就會死亡海鮮中有一種拿來做壽司非常受人們歡迎的那就是章魚了,不僅是在壽司店能常見,在也是的燒烤攤上也是無處不在。章魚是一種高蛋白質的海鮮,而且本身脂肪很低,非常適合食用。
  • 它是出生在淡水裡的極品魚,也可以生活在海裡,有魚類軟黃金的美譽
    我們本地人叫河鰻為毛魚。小時候聽老人說這玩意是吃死人肉長大的。再想想我們這裡是水鄉,早期下葬的都靠著水邊,沒多久棺槨裡面就全是毛魚了。特別是當年抗戰的時候死了很多人,聽老人說屍體都扔在水裡最後肚子裡面全是毛魚。最後聯繫一下河鰻是食腐性的。想一想你還吃得下嗎?
  • 論生命的衰老與死亡
    為了避免衰老死亡之後導致物種的滅絕,在物種成長的過程中都有自行繁殖的能力(沒有這種能力的物種也就滅亡了)。有的為了繁殖下一代甚至付出了生命代價(蜘蛛、螳螂、水蟒都有交配過程中母的把公的吃掉案例)。而這種自行繁殖的能力及理念仿佛是基因自帶的,不用經過怎麼傳承教育就自然形成了。 而生物的出生、衰老、生病、死亡仿佛是一個自然規律(大多數人認為是不可抗拒的宿命),周而復始、生生不息。
  • 交配就意味著死亡,你吃到的雄章魚幾乎都是處男身!
    左邊水箱中的章魚是剛從海裡撈上來的新手章魚,它看著一個結構複雜的玻璃盒子裡裝著食物,卻還未找到入口。右邊的水箱則是一隻久經沙場的老手章魚,它早已找到盒子的入口,並能從中獲取食物。新手章魚看到老手章魚的示範後,二話不說就立馬採用相同的方法,鑽進盒子飽餐一頓。
  • 交配就意味著死亡,小章魚一出生,章魚媽媽就會選擇自殺
    章魚是獨居生物,它們一出生就離開了父母,並且在殘酷的環境中依靠自己的能力存活,而神奇的是,章魚雖然沒有父母的陪伴,但它們的學習能力卻是軟體動物中最強的。章魚擁有擬態和思維兩種能力,第一種能力是天生的,章魚自帶色素細胞,可以跟隨環境的變化改變膚色,而第二種能力科學家直到現代也無法解釋,也有人認為,章魚的思維能力和早年被父母拋棄有關。
  • 都說水能導電,為什麼閃電打在海裡不會把海水裡的魚都電暈?
    都說水能導電,為什麼閃電打在海裡不會把海水裡的魚都電暈?眾所周知,我們生活中經常看到的水是能夠導電的,平常我們在洗完澡或者洗完頭的時候 ,用溼溼的手去碰插頭的話,經常一不留神就會觸電,因水導電而發生事故的事件也時有發生,比如前幾個月佛山、肇慶等一些降水量大的地區就發生了多起雨水導電致人死亡的事件也是讓人堪憂。既然誰能夠導電,為什麼我們在雷雨天氣看到的閃電打在海裡為什麼不會把海水裡的魚都電暈?
  • 等待一生只為交配的動物,袋鼩長時間交配直至死亡
    雄性的袋鼩在它的一半生命裡每天交配的時間長達14小時。它們這樣做並不是為了愛情,只是因為瘋狂而已,它們把儲備好的精子全部用完,讓自己的身體虛脫,甚至它們的皮毛會漸漸褪去,身體內出血,再未滿一歲時便死亡。
  • 動物百科知識,海裡的魚,放到淡水裡沒有辦法存活,為啥呢
    魚類生息繁衍、世代相傳,造就了生活在不同水域的兩大體系:海水魚生活在海洋裡,淡水魚生活在江河湖泊、溝渠溪澗中。一定的魚類在一定的範圍內生活,不能在整個水域(包括海水和淡水)範圍內隨意活動。海水魚離開了海水往往都是死路一條。
  • 交配後才吸血?蚊子如何在短暫的一生中,讓我們對其深惡痛絕?
    而同樣可憐的還有我們人類,世界上的第一個人類在他的一生中一定不只被蚊子咬一口,現在,幾乎沒有人不討厭這種肚子裡裝著我們的血,嗡嗡作響、厚顏無恥的小蟲子,那麼,蚊子是怎麼就找上我們人類?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這種令人討厭的小蟲子——蚊子蚊子的短暫的一生首先,蚊子讓人類討厭的根本原因,是它們會像「吸血鬼」一樣吸食著我們人類的血液,而至於它們為什麼要吸血,就需要從蚊子短暫的一生說起!
  • 動物在喪失交配能力之前就會死亡,人類為什麼不會呢?
    我們人類一直都在追求長生不老的,但是這也是一個很難達成的目標,在自然界中,衰老是一種非常奢侈,也令人十分討厭的事情,大多數動物都沒有辦法存活到自然衰老死亡的,而是選擇性死亡,比如說動物在喪失交配能力之前就會死亡,人類為什麼不會呢?
  • 知否|交配過程像雜技?這種動物為逃避交配竟"裝死"
    這種行為被稱為「假死行為」,是雌性為了保護自己免受雄性侵犯進化而來的。因為雌性鷹蜻蜓如果被迫交配,就有受傷甚至死亡的危險。它們的這種交配習慣被生物學家Rassim Khelifa描述成「雜技般的空中交配」。在交配的過程中,雌性鷹蜻蜓會扭曲身體,使靠近身體末端的生殖器與雄性個體靠近胸腔的雄性生殖器相連。此時它們就形成了一個有點傾斜的心型,當它們著陸並完成交配之後,雌性就會離開去產卵。
  • 地球上,交配時間持續最長的動物是什麼?
    一旦找到配偶,它們會開始長達超過10個小時的交配,科學家觀測到最長的持續時間可達14小時。 不過,精力旺盛的雄性袋鼩是要付出慘痛的生命代價。在繁殖期間,雄性袋鼩的應激激素會大量產生,這會導致它們的免疫系統出現崩潰,最終引發死亡。
  • 農村河溝裡的「怪魚」,魚嘴長得像豬嘴巴,一斤能賣到一百多元
    然而有的河溝裡經常能撈上來一種怪魚,它的嘴巴長得跟豬嘴巴一樣,樣子很奇特。這種魚俗稱叫「豬嘴魚」,學名暗色唇魚,體較細長,稍側扁。是一種生長在水流湍急的山澗,或瀑布深潭巖石水洞裡的一種冷水魚。它模樣和大小,與草魚差不多。因為它嘴部稍尖,一對嘴巴卻長在下頦上,狀似豬嘴,民間便以「豬嘴魚」呼之,將它和別的魚區分開來。
  • 這種動物體形和魚一樣,卻是爬行動物,生殖方式既是卵生也是胎生
    不知道魚龍為何物的朋友,初次看到魚龍的照片,肯定會認為它是某一種魚,因為這種動物和魚實在太像了,先看圖片:然而魚龍其實是一種爬行動物,是由陸地上又重新回到海裡生活的動物,在漫長的時間進化中又變回了魚的樣子,其體型特徵既像鯊魚又像劍魚,也有點兒像海豚
  • 一生只有一個配偶的動物,如果一方死亡了,其配偶會怎麼辦?
    婚姻關係」,第三類是喪偶之後仍然孤獨終老的,第四類是對於雄性來說,一些雄性動物在與雌性動物交配之後,會立即死亡或者被雌性吃掉。一、對於喪偶之後才找新配偶的動物,比較典型的有企鵝、灰狼、白頭海雕、松果蜥等,它們一生可能會有多個配偶,但在夫妻雙方都生存的情況下,會堅決地維持只有一個配偶的狀況。只有配偶死亡之後,才會尋找新的伴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