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配就意味著死亡,小章魚一出生,章魚媽媽就會選擇自殺

2021-01-10 黑洞先驅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

筆者-小文

章魚是一種神奇的軟體動物,它們有兩顆大腦、三顆心臟,也是罕見的被人類認為是擁有「思維能力」的生物。

章魚是獨居生物,它們一出生就離開了父母,並且在殘酷的環境中依靠自己的能力存活,而神奇的是,章魚雖然沒有父母的陪伴,但它們的學習能力卻是軟體動物中最強的。

章魚擁有擬態和思維兩種能力,第一種能力是天生的,章魚自帶色素細胞,可以跟隨環境的變化改變膚色,而第二種能力科學家直到現代也無法解釋,也有人認為,章魚的思維能力和早年被父母拋棄有關。

和母雞一樣,章魚也會保護自己的後代,雌性章魚會定期向章魚卵上噴灑水以保證水的新鮮,並且,章魚絕不會輕易拋棄自己的後代。

在非繁殖期,章魚抓住獵物就會馬上美餐一頓,但在繁殖期章魚就會完全絕食,直到自己死亡,這就是為什麼所有小章魚出生都沒有機會看見自己的父母的原因了。

科學家發現,章魚在產卵一周後,雌性章魚的行為就開始變得怪異了,它們開始不再覓食或者乾脆絕食,甚至還伴隨著強烈的自毀衝動。

一些雌性章魚會撕裂自己的皮膚,啃咬自己的觸手,而如果是被圈養的章魚,它們則會主動撞向水槽,在這種情況下,雌性章魚的存活率約等於零,而這種行為也解釋了章魚問什麼是一次性生殖生物,每當繁殖期來臨,就是章魚的「死期」了。

科學家認為,章魚的自殘行為其實是為了保護小章魚,章魚一直有「互相殘殺」的習性,產卵後的雌性章魚會選擇「程序性」死亡,其實就是為了避免自己把小章魚吃掉。

1977年,科學家在一項實驗中切除了章魚眼腺,這相當於哺乳動物的大腦的下垂體,而被切除了眼腺的章魚不但沒有了自殘行為。

而且在生育之後會馬上拋棄自己的卵離開,科學家認為,是章魚大腦中存在一種自毀的激素,保護了小章魚的同時也促使章魚自殺。

相關焦點

  • 為什麼小章魚一出生,章魚媽媽必須自殺,科學家終於給出解釋!
    為什麼小章魚一出生,章魚媽媽必須自殺,科學家終於給出解釋!在大自然中,很多動物的繁衍方式非常的獨特。每當鮭魚到了產卵的時候,它們就會從大海中回到自己原本出生的地區。無論有多麼遠,它們為了繁殖都會拼命地遊回自己的老家。
  • 章魚為何一出生,章魚媽媽就要自殺?看完讓人心酸
    對人類來說,生兒育女,繁衍後代的過程溫馨愉快;但對章魚來說,這是生命的終結。章魚媽媽一生只有一次做母親的機會,生完就自殺。章魚媽媽它會把受精的卵子產在海底的巖石或裂縫裡,一次產卵超過10萬枚。在孵化期間,雌章魚會一直在旁邊等待小章魚的出生,也開始了麻煩痛苦的自殺過程。
  • 交配就意味著死亡,你吃到的雄章魚幾乎都是處男身!
    在開始前幾天的時候,雌性章魚還會盡心守護幼卵孵化,用吸盤將卵弄乾淨,並用水將卵攪動。然而在之後,雌性章魚也開始絕食,在小章魚孵化出來的這段時間也會去世,剛出生的幼章魚形狀和成型期的章魚相似,但是體積卻很小,孵出後需隨浮遊生物漂流數周,然後沉入水底隱蔽。甚至有些雌性章魚甚至在產卵一周之後,就開始「自殺」。
  • 吃章魚的注意了:章魚一生只有一次生育的機會,生育後就會死亡
    吃章魚的注意了:章魚一生只有一次生育的機會,生育後就會死亡海鮮中有一種拿來做壽司非常受人們歡迎的那就是章魚了,不僅是在壽司店能常見,在也是的燒烤攤上也是無處不在。章魚是一種高蛋白質的海鮮,而且本身脂肪很低,非常適合食用。
  • 為什麼小章魚一出生,章魚媽媽 就去世?終於知道答案了
    而章魚便是這萬千動物母親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位,或許對於人類來說,章魚不過是一種味道鮮美的食物罷了,但它對於小章魚們來說,卻是避風港是保溫室,章魚一生只會生產一次,由於產卵數量十分龐大。所以它們一般都會將孩子產在巖石下方或是洞中,以便能夠確保孩子們的安全並且章魚可不像海龜媽媽那般,生完拍拍屁股便走了。
  • 用生命哺育後代的章魚
    很多種雄性章魚一生只有一次交配機會,每次交配完成後,它的生命也即將走到盡頭,這代價也太大了!突然冒出個問題,如果雄性章魚從不近女色,是否可以長命百歲呢?即將出生的小章魚產卵之後雌性章魚絕對不會離開,而是會一直不吃不喝守護在卵的旁邊。
  • 章魚為何會以自殺的方式繁殖?明明可以稱霸海洋,卻「英年早逝」
    章魚雖然很聰明,但是他們確實是一次繁殖生物,也就是說它們在死亡前只繁殖一次。但它們並不是地球上特殊的存在,我之前看到好多人拿著這一點說章魚是來自外星的,其實在地球上可以找到很多和章魚一樣繁殖方式的生物,比如鮭魚,產卵結束就等於生命結束。章魚擁有自己的巢穴,未交配的雌性章魚非常活躍,是海洋裡敏捷的獵手,每天都會花大量的時間走出巢穴捕獵。
  • 你知道章魚媽媽有多偉大嗎?
    章魚吸盤的吸力非常大,章魚用腕上的吸盤可以搬動超過自身重量10倍、甚至20倍的東西。點擊視頻,你找的到偽裝起來的章魚嗎?遇到危險時,章魚可以迅速地噴出像墨汁一樣的黑色液體,把周圍的海水染黑,趁機逃走。這種黑色的液體沒有毒性。但為什麼說章魚有毒呢?因為在所有章魚的唾液中都含有毒素,這種毒素對人的危害比較小。
  • 章魚用鼻孔交配非死即傷,為了生存,雄章魚學會了各種騷操作
    別看我說起來很簡單,這個過程對於雄章魚來說異常兇險,一個不留神雄章魚就會變為雌性的免費午餐。雌章魚在交配完成後為了照顧孵化中的小章魚,不再進食,為了交配繁殖後代雌章魚交配前會想盡一切辦法捕食獵物,哪怕是吃掉同類。有些運氣不好的雄章魚,碰到了飢腸轆轆的雌章魚,剛好又於其交配,那就很慘了,很有可能死在溫柔鄉中。
  • 雌性章魚產卵後會自毀,竟是保護生態的天然方式?
    ,產卵也就意味著死亡的開始。然後,當卵開始孵化時,雌性章魚也就死掉了。這樣一來,這些章魚後代一出生就成了孤兒。這些小章魚沒有大章魚來指導,因此它們必須獨自求生,或許這就是章魚智力和適應力不俗的原因之一。這種行為或許也可以解釋為什麼章魚是獨棲性如此之高的生物。章魚就是科學家所稱的一次生殖性動物,也就是說它們一生只繁殖一次然後就死亡。
  • 動物以生命為代價的交配,值得嗎?
    雄性出生就在尋找雌性,找到了就意味著死亡毯子章魚低調地活著,悲壯地死去,然後誕生出新的生命,章魚種族生生不息。雄性毯子章魚幾乎從一出生就開始在尋找異性,它在茫茫大海裡遊啊遊啊,就像要在草坪裡找一隻螞蟻一樣難!終於有些幸運的雄性和雌性相遇了。雄性毯子章魚,一看雌性的體型,竟然羞澀自卑了,不敢靠近對方,但它又想繁衍後代,於是它想了一個「不錯」的辦法。
  • 章魚們竟這樣交配!
    在過去60年裡 章魚數量迅猛增長,以至於一些海洋生物學家甚至稱他們為「深海裡的雜草」。章魚生活的主要目的就是繁殖,但是他們交配的方式實在是不可思議。看了這篇文章你就會明白,章魚是如何交配的。章魚有八條觸手,對雄性章魚而言,有一條不僅是觸手。也是生殖器。
  • 章魚奧克多,孵卵53個月,延四倍生命為等待160隻寶寶出生再死去
    但是許多人還不知道章魚是動物界非常盡職的母親。今天要說的就是被科學家們稱為奧克託章魚媽媽的故事。章魚屬於雌雄異體生物,壽命在一年左右。雄性及雌性魚一生只交配一次。它們的交配方式也非常特別,一般都是雄性章魚找尋雌性章魚,隨之把他們專用的交接腕足放到雌性章魚的身體裡,這樣雌性就可以產卵。但是隨後雄性章魚會因完成自己的任務,精疲力竭慢慢死去。
  • 動物世界有意思的性知識,章魚交配會相繼死去,安康魚吃軟飯生活
    寶寶先後出生,育兒袋輪流睡,袋鼠媽媽一年都在懷孕狀態,一刻都沒閒著。當然了,為了配合母袋鼠,公袋鼠也同時有兩個生殖器官來配合。但是,正是這種奇特的生物,它們卻有一個更令人不可思議的習性,那就是它們會在繁衍之後會相繼死亡!
  • 絕食4年半,反增4倍壽命,卻苦不堪言,這隻章魚究竟在幹什麼?
    章魚的性生活和繁殖章魚的爸爸就不說了,不像地球上演化最為成功的那個物種的雄性,整天腦子裡想的就是旖旎之事,如何和雌性交配。章魚爸爸一生只有一次性的機會,都還不能說是交配,因為它們只有一條專門用來交配的交接腕,放進雌性的身體就算完事了,然後自己就趕緊跑掉,找個安靜的角落等待死亡。
  • 動物界的這些奇葩交配行為,令人眼界大開,生物課可學不到這些
    1、有味道的「前戲」,長頸鹿交配前先嘗尿長頸鹿應該是目前陸地上最高的生物了,成年長頸鹿從頭至腳高6-7米,即使剛出生的小長頸鹿都有1.5米的高度。因此說判斷出雌性長頸鹿的「生理期」是至關重要的,野生動物也不能持續的保持者交配,畢竟野外危機重重。這個時候雄性長頸鹿就會化身為「排卵試紙」,它們會撞一下雌性的屁股,這個時候雌性長頸鹿就會排尿,雄性長頸鹿需要對此來品嘗一下,就可以知道是否到了交配的季節。這裡關鍵點在於雄性長頸鹿擁有特殊的器官-犁鼻器,可以判斷出尿液中的信息素。
  • 船蛸:海洋界中的「渣女」,住在貝殼裡的章魚
    等幼崽出生以後,雌性船蛸也會拋棄外殼,所以它不能算是真正意義上的貝類動物。 用生命鼓掌的雄船蛸 相比於雌性,雄性的體型非常小,只有雌性的十五至二十分之一。最多能夠長到2釐米,一生都沒有外殼,雄性除了體型小以外,它們的壽命還非常短,且與雌性生活水域的深度不同。雄性船蛸通常棲息在大洋或深海海底,主要用腕匍匐而行,也能借漏鬥噴水方式在水中遊泳。
  • 動物的5個趣味知識,駱駝最早用宮內節育器,章魚一生只交配一次
    但是,正是這種奇特的生物,它們卻有一個更令人不可思議的習性,那就是它們會在繁衍之後會相繼死亡!首先是雄性章魚,它們的一生基本上只交配一次,然後就會因為交配消耗盡了全部體力,於是開始絕食,很快就會死去。所以說,現在我們市面上能夠吃到的雄性章魚基本上都是妥妥的單身的章魚!其次就是雌性章魚了,它們算得上是世上最盡心盡力母親了。它們的一生只生育一次,把卵產在自己的洞穴裡面後,雌章魚會寸步不離地守護著洞穴,不吃也不睡,一邊驅趕捕獵者,一邊擺動觸手保持洞穴內的乾淨和水的及時更新,使未出殼的小章魚們有好的環境和得到足夠的氧氣。
  • 動物界的奇葩交配
    但從科學角度解釋,雌性螳螂吃掉雄性的腦袋,則是交配過程中需要完成的一個環節。這一環節能讓雄性更快速地射精。在動物界,類似螳螂這樣「殘忍」的交配方式並不鮮見。這一特點使它們的交配過程顯得與眾不同。海蛞蝓個頭微小、膚色亮麗,是生活在海底的雌雄同體生物。這種外表可愛的小傢伙的性生活相當狂野。它們通常是一小群聚集在一起,一個接一個地與同類交合。這種成群結隊的交配有時長達數日。如果僅有兩隻海蛞蝓相遇,那麼一隻的雄性器官會與另一隻的雌性器官進行接觸,交配完成後,彼此交換性器官再進行交配。
  • 寧波版「章魚媽媽」卡通早餐也很萌(組圖)
    每天早上,用巧手將牛奶、雞蛋、水果等食材做出小蜜蜂、龍貓、小獅子等造型,讓9歲的女兒享受藝術品一樣的精美食物,微博上「章魚媽媽」的愛心早餐火了。  其實在寧波,也有這樣一位「章魚媽媽」,她是廣濟中心小學二年級學生陳珈玥的媽媽。  「看到『章魚媽媽』的卡通愛心早餐時,我別提多興奮了,也為她的堅持和豐富想像力感動,於是決定嘗試一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