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
筆者-小文
章魚是一種神奇的軟體動物,它們有兩顆大腦、三顆心臟,也是罕見的被人類認為是擁有「思維能力」的生物。
章魚是獨居生物,它們一出生就離開了父母,並且在殘酷的環境中依靠自己的能力存活,而神奇的是,章魚雖然沒有父母的陪伴,但它們的學習能力卻是軟體動物中最強的。
章魚擁有擬態和思維兩種能力,第一種能力是天生的,章魚自帶色素細胞,可以跟隨環境的變化改變膚色,而第二種能力科學家直到現代也無法解釋,也有人認為,章魚的思維能力和早年被父母拋棄有關。
和母雞一樣,章魚也會保護自己的後代,雌性章魚會定期向章魚卵上噴灑水以保證水的新鮮,並且,章魚絕不會輕易拋棄自己的後代。
在非繁殖期,章魚抓住獵物就會馬上美餐一頓,但在繁殖期章魚就會完全絕食,直到自己死亡,這就是為什麼所有小章魚出生都沒有機會看見自己的父母的原因了。
科學家發現,章魚在產卵一周後,雌性章魚的行為就開始變得怪異了,它們開始不再覓食或者乾脆絕食,甚至還伴隨著強烈的自毀衝動。
一些雌性章魚會撕裂自己的皮膚,啃咬自己的觸手,而如果是被圈養的章魚,它們則會主動撞向水槽,在這種情況下,雌性章魚的存活率約等於零,而這種行為也解釋了章魚問什麼是一次性生殖生物,每當繁殖期來臨,就是章魚的「死期」了。
科學家認為,章魚的自殘行為其實是為了保護小章魚,章魚一直有「互相殘殺」的習性,產卵後的雌性章魚會選擇「程序性」死亡,其實就是為了避免自己把小章魚吃掉。
1977年,科學家在一項實驗中切除了章魚眼腺,這相當於哺乳動物的大腦的下垂體,而被切除了眼腺的章魚不但沒有了自殘行為。
而且在生育之後會馬上拋棄自己的卵離開,科學家認為,是章魚大腦中存在一種自毀的激素,保護了小章魚的同時也促使章魚自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