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球上,塵埃隨處可見,在人的一生中會吸入和呼出很多的塵埃,因為人體免疫功能,通常這些塵埃對於人體來說不是很致命,但是如果塵埃濃度過高,對於人體來說這就很致命了。在地球上如此,在月球上塵埃更是一種危險致命的毒藥。
根據美國宇航局資助的石溪大學研究人員的一項研究,月球上的塵埃要豐富得多,而且不易清掃,具有破壞性,對細胞可能致命。自從早期的阿波羅任務以來,月球塵埃一直是人們關注的對象。在阿波羅任務中,太空人要處理粘附在太空衣上的磨砂物質以防止其損壞設備。
在一次技術人員匯報會上,阿波羅17號太空人吉恩·塞爾南說認為,塵埃可能是我們在月球上進行象徵性行動的最大障礙之一,但是我們能克服除灰塵以外的其他生理或物理或機械問題。
月球塵埃的部分問題在於它的組成:它更像是碎玻璃,有著雪的粘稠度和砂紙的質感,而不是粘在吊扇上的棉絮。這是因為它大部分是玻璃,或者更準確地說,二氧化矽顆粒通過撞擊月球的流星的熱量和衝擊力變成了玻璃。這些撞擊,已經持續了數十億年,將表層土壤熔合成玻璃,並將其粉碎成微小的碎片。
在沒有海洋翻滾和侵蝕表面的情況下,這些塵埃「富含鐵、鈣和鎂,與橄欖石和輝石等礦物結合在一起,保持鋸齒狀、鋒利和腐蝕性。更複雜的是,在沒有大氣的情況下,月球上的固定電池由太陽風靜電充電,使塵埃異常粘稠。
為了更好地理解在這裡起作用的力,試著想像一下由碎玻璃組成的灰麵粉有嚴重的靜電附著情況。現在想像一下,當我們走到這樣一個環境中,它在一個只有地球引力16.6%的表面上安然無恙地躺了幾百萬年,我們輕輕一走就可以看到灰塵漫天的景象。
但月球塵埃的物理性質並不是唯一值得關注的問題。阿波羅17號太空人哈裡森施密特在執行任務期間對月球塵埃過敏,他強調了查明月球塵埃對健康潛在危害的重要性。施密特在2005年NASA的一次研討會上說:「塵埃是月球上最大的環境問題。」
據石溪大學醫學院的科學家說,這種影響可能是非常有害的。這項名為「評估哺乳動物細胞暴露在月球風化層模擬物中所造成的毒性和核及線粒體DNA損傷」的研究發現,在暴露於模擬月球塵埃中的細胞中,「神經元和肺部細胞系存在顯著的細胞毒性,以及DNA損傷」。
此外,DNA損傷被認為可能通過「刺激細胞增殖來替代死亡組織」而增強癌症。最細的顆粒達到了最大的「顯著致死率」,通過增加細胞對顆粒的吸收,殺死了多達90%的人類肺部和小鼠神經元。
顯然,避免吸入月球塵埃對於未來的探險者來說非常重要,但隨著月球上人類活動的增加 ,很可能會發生偶然暴露,特別是那些長時間呆在月球上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