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眼相當於人體的照相機,視網膜就是相機的底片,視網膜上視覺細胞的密集程度與敏感性決定了人體相機解析度的大小;晶狀體相當於照相機的鏡頭,通過調節變焦來聚焦不同距離的物體。視力有如人體照相機的解析度,眼鏡度數反映的則是晶狀體的屈光狀態。因此,"視力"與"度數"是兩個獨立的概念,兩者不存在量化的聯繫,不能說什麼樣的度數對應著什麼樣的視力。驗光檢查要做的是通過眼鏡度數的調整,使戴鏡者獲得最佳視力的最小近視度數,也是其視力與度數的最佳"平衡點"。戴鏡的目的,即將視力與度數最合理的匹配起來。
驗光配鏡的最終結果,是使戴鏡者獲得最佳的矯正視力,這並不說明通過戴鏡能使戴鏡者自身眼的屈光狀態有所改變,也就沒有近視被"治好"之說。通過我們之前的介紹您也可以了解到,近視是不可逆的,不會因為戴鏡而度數降低,戴鏡的目的是獲得良好的視覺,為更高級的雙眼視功能打下基礎。
對於弱視或斜視的患者,戴鏡的目的是刺激視覺發育和糾正眼位,在這個層面上,可以說戴鏡是有"治療"效果的。然而"治好"並不一定意味著裸眼視力恢復正常,而是指戴鏡"矯正視力"是正常狀態。
很多人聽到散光這個詞會心生恐懼,主要原因是不了解散光究竟是什麼概念。是眼睛的疾病?能不能治好?我們在這裡做以說明,散光是指眼球在不同經線上的屈光力不一致,或同一經線的屈光度不等,以致進入眼內的平行光線不能在視網膜上結成焦點,而形成焦線,從而對視力造成影響。通俗的解釋就是,散光和近視、遠視的性質一樣,都是屈光不正的一種,都是不能在視網膜上聚焦形成清晰的物象,是"另一種眼鏡度數"。
規則散光多數是由於角膜先天性異態變化所致,還可能存在晶狀體散光。也有些後天引起的散光,比如眼瞼長針眼或粟粒腫,長期用眼姿勢不良(如經常眯眼、揉眼、躺著看書等等),這樣眼皮壓迫角膜也會使角膜弧度改變,發生散光並使散光度數增加。在沒有其他外因影響下,散光度數是幾乎不會變化的。大多數人存在生理性的散光,由於年輕人的調節力強,可以通過調節代償部分散光度數,所以不是所有的散光都需要配鏡矯正。隨著年齡的增加,調節力下降,會有部分人群暴露出散光度數,且隨著年齡的增加,人眼出現逆規散光,這是正常的生理發展變化。
Q1:是不是眼鏡度數越高視力越好?
A1:眼鏡度數符合個人的屈光度視力才最好,過高的度數視力反而會下降,眼睛更易疲勞。
Q2:眼鏡度數是不是不用配到最足?
A2:度數是否配足要根據人的年齡、生活、學習和工作需要,對於正在發育的青少年來說,我們建議配鏡到1.0。
Q3:配鏡後視力到0.8還是1.0合適?
A3:對於正在發育的青少年來說,我們建議配鏡到1.0,如果舒適度難以接受可以略微降低度數,適應之後矯正到正常。對於成年人來說,舒適度能接受且滿足日常生活的清晰度即可。
Q4:弱視(斜視)戴眼鏡能"治好"嗎?
A4:戴鏡對於絕大部分弱視患者是基礎,在戴鏡的基礎上配合相應的弱視訓練。斜視屬於眼病的一種,戴鏡還是手術要遵從醫囑。某些種類的斜視比如調節性內斜是可以通過戴鏡治好的。
Q5:散光是個可怕的東西麼?
A5:散光不可怕,它和近視、遠視都是屈光不正的一種,不能在視網膜上聚焦形成清晰的物象,小度數的散光更易引起疲勞,大度數的散光對於看遠、看近視力都會有影響。
Q6:為什麼以前配鏡沒聽說自己有散光,現在卻有了?
A6:散光在發育過程中變化雖然較小,但可能也會出現變化。此外,還有一些生理性散光的存在,比如近視未矯正長期眯眼可能造成生理性散光,一旦近視矯正眯眼解除,這部分生理散光就會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