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視力國際視光丨配鏡後視力到0.8還是1.0合適?

2020-11-26 嗨視力

人眼相當於人體的照相機,視網膜就是相機的底片,視網膜上視覺細胞的密集程度與敏感性決定了人體相機解析度的大小;晶狀體相當於照相機的鏡頭,通過調節變焦來聚焦不同距離的物體。視力有如人體照相機的解析度,眼鏡度數反映的則是晶狀體的屈光狀態。因此,"視力"與"度數"是兩個獨立的概念,兩者不存在量化的聯繫,不能說什麼樣的度數對應著什麼樣的視力。驗光檢查要做的是通過眼鏡度數的調整,使戴鏡者獲得最佳視力的最小近視度數,也是其視力與度數的最佳"平衡點"。戴鏡的目的,即將視力與度數最合理的匹配起來。

驗光配鏡的最終結果,是使戴鏡者獲得最佳的矯正視力,這並不說明通過戴鏡能使戴鏡者自身眼的屈光狀態有所改變,也就沒有近視被"治好"之說。通過我們之前的介紹您也可以了解到,近視是不可逆的,不會因為戴鏡而度數降低,戴鏡的目的是獲得良好的視覺,為更高級的雙眼視功能打下基礎。

對於弱視或斜視的患者,戴鏡的目的是刺激視覺發育和糾正眼位,在這個層面上,可以說戴鏡是有"治療"效果的。然而"治好"並不一定意味著裸眼視力恢復正常,而是指戴鏡"矯正視力"是正常狀態。

很多人聽到散光這個詞會心生恐懼,主要原因是不了解散光究竟是什麼概念。是眼睛的疾病?能不能治好?我們在這裡做以說明,散光是指眼球在不同經線上的屈光力不一致,或同一經線的屈光度不等,以致進入眼內的平行光線不能在視網膜上結成焦點,而形成焦線,從而對視力造成影響。通俗的解釋就是,散光和近視、遠視的性質一樣,都是屈光不正的一種,都是不能在視網膜上聚焦形成清晰的物象,是"另一種眼鏡度數"。

規則散光多數是由於角膜先天性異態變化所致,還可能存在晶狀體散光。也有些後天引起的散光,比如眼瞼長針眼或粟粒腫,長期用眼姿勢不良(如經常眯眼、揉眼、躺著看書等等),這樣眼皮壓迫角膜也會使角膜弧度改變,發生散光並使散光度數增加。在沒有其他外因影響下,散光度數是幾乎不會變化的。大多數人存在生理性的散光,由於年輕人的調節力強,可以通過調節代償部分散光度數,所以不是所有的散光都需要配鏡矯正。隨著年齡的增加,調節力下降,會有部分人群暴露出散光度數,且隨著年齡的增加,人眼出現逆規散光,這是正常的生理發展變化。

Q1:是不是眼鏡度數越高視力越好?

A1:眼鏡度數符合個人的屈光度視力才最好,過高的度數視力反而會下降,眼睛更易疲勞。

Q2:眼鏡度數是不是不用配到最足?

A2:度數是否配足要根據人的年齡、生活、學習和工作需要,對於正在發育的青少年來說,我們建議配鏡到1.0。

Q3:配鏡後視力到0.8還是1.0合適?

A3:對於正在發育的青少年來說,我們建議配鏡到1.0,如果舒適度難以接受可以略微降低度數,適應之後矯正到正常。對於成年人來說,舒適度能接受且滿足日常生活的清晰度即可。

Q4:弱視(斜視)戴眼鏡能"治好"嗎?

A4:戴鏡對於絕大部分弱視患者是基礎,在戴鏡的基礎上配合相應的弱視訓練。斜視屬於眼病的一種,戴鏡還是手術要遵從醫囑。某些種類的斜視比如調節性內斜是可以通過戴鏡治好的。

Q5:散光是個可怕的東西麼?

A5:散光不可怕,它和近視、遠視都是屈光不正的一種,不能在視網膜上聚焦形成清晰的物象,小度數的散光更易引起疲勞,大度數的散光對於看遠、看近視力都會有影響。

Q6:為什麼以前配鏡沒聽說自己有散光,現在卻有了?

A6:散光在發育過程中變化雖然較小,但可能也會出現變化。此外,還有一些生理性散光的存在,比如近視未矯正長期眯眼可能造成生理性散光,一旦近視矯正眯眼解除,這部分生理散光就會消失。

相關焦點

  • 「好眼睛」的標誌,除了視力1.0之外,還有什麼?
    1、視力: 人們常說「1.0視力是標準視力……」這算一個省略句,便於表達和傳播。1.0視力是滿足絕大部分人工作和生活的最低視力,如果達不到可以通過眼鏡來補足。雖然統稱1.0便於記憶和普及,但由於每個人工作和生活的性質不同,因此還可以細分。
  • 視力表:保護視力的第一道防線
    由於分數表達的概念明確,直至今日英美等國仍舊有使用20/n記錄視力情況的習慣,即分子是表示眼睛與視標的距離,一般為規定的檢查距離20英尺;分母n是表示正常人(1.0視力)能看清該視標的最遠距離,稱為設計距離。斯內倫發明的視力表僅是個開端,隨後的100多年裡,各國專家學者不斷研發,視力表又經過了大大小小多次更迭。
  • 【近視科普】「視力」、「度數」、「屈光度」傻傻分不清楚?
    首先說「視力」,簡單說就是人們看清視物的能力,視力的好壞是以看清視物的大小和遠近來綜合評判的,好的有1.5、2.0,差的有0.1、眼前辯指、光感(也就是看不清視物,只能感受光的存在)。
  • 5歲孩子視力1.0,醫生卻說「一年後,可能會近視……」
    周末帶孩子(5歲)去檢查視力,視力1.0,我在心裡暗暗竊喜:「沒有近視也沒有遠視,孩子的視力保持得不錯啊」 沒想到醫生卻語重心長地說:「要多注意孩子可能一年後會近視……」 啊?為什麼會這樣???
  • 標準視力表換算度數,在家給孩子測視力
    以前視力1.5就是最好了,對一些概念比較根深蒂固的人來說,對於現在的視力表記錄方法感到不太直觀,需要進行視力表的換算。現在的視力表不再採用0.1-1.5這樣的小數記錄方法,我們經常可以聽到視力5.0、4.0之類,這種新的方法叫做標準對數記錄法。
  • 視力表:保護視力的第一道防線
    由於分數表達的概念明確,直至今日英美等國仍舊有使用20/n記錄視力情況的習慣,即分子是表示眼睛與視標的距離,一般為規定的檢查距離20英尺;分母n是表示正常人(1.0視力)能看清該視標的最遠距離,稱為設計距離。斯內倫發明的視力表僅是個開端,隨後的100多年裡,各國專家學者不斷研發,視力表又經過了大大小小多次更迭。
  • 9歲孩子視力竟只有0.15,用這個重新擁有裸眼清晰視力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視力也有一個逐步發育的過程,若達不到最低標準說明可能存在屈光不正。9歲的年紀本應擁有1.0視力,奈何電子產品太強大、用眼習慣根深蒂固,一不小心讓近視「偷襲」成功。小果今年9歲,按照視力標準應是1.0,可卻因為日常不良的用眼習慣,右眼裸眼視力竟只有0.15,隨後選擇配戴框架眼鏡,但因為日常的使用不便,在同班同學的推薦下來到長沙湘江愛爾眼科醫院試戴角膜塑形鏡。
  • 近視手術後,視力能達到多少最好?
    很多人問,我近視手術後,視力能達到1.2嗎?更有些人認為,如果近視手術視力達不到1.2,自己的手術就是不成功的。是這樣嗎?一般來說,近視手術後的視力,取決於每個人的術前經過精確驗光後,得到的最佳矯正視力,更好理解一點的話,可以參考戴鏡視力。
  • 視力5.0和1.0哪一個視力好,你是那遙不可及的1.5嗎?
    相信大家都聽說過視力5.0,5.2,但是有時候去醫院檢查視力寫的是1.0,1.2。很多人都不清楚其中的關係,到底哪一種是標準的寫法?要多少才算正常呢?大家可以先看下圖。1959年,我國的繆天榮教授設計了對數視力表;經不斷完善在1990年發布了《標準對數視力表》,採用五分法表達視力,這也是目前國內應用最廣的視力表。
  • 孩子視力不到1.0,醫生卻不給配眼鏡?不會是誤診吧
    上心的家長知道近視配眼鏡的重要性,趕忙找到醫生配鏡。醫生一檢查卻告知孩子視力正常。 近視也分真假,不必盲目配鏡 近幾年,家長們對於孩子的視力問題越來越關注。「假性近視」這個概念也逐漸進入大家的視野。但是,仍然也有一些家長對於假性近視沒有概念。
  • 弱視男孩視力僅僅0.3 醫生妙招3個月提升至0.8
    大半年前,在幼兒園的體檢中,月月被查出視力不佳,在附近的醫院就診後採取了配鏡遮蓋療法。由於不方便、同學嘲笑等因素,月月十分抗拒戴鏡,治療效果微乎其微。4月中旬,月月媽媽在朋友推薦下,找到了長沙愛爾眼科大視光主任李曉檸博士,經過詳細的檢查,月月被診斷為左眼屈光參差性弱視、雙遠視眼。
  • 你能分清視力檢查的5.0和1.0嗎?
    近年來,青少年近視問題越發嚴重,國家也把青少年近視防控工作納入政府工作範圍,越來越多的學校都會定期對學生進行視力篩查,家長們經常收到學校反饋的視力檢查,往往用的是4.5,4.8,5.0這樣的記錄方式,而醫院檢查用的是0.5,0.8,1.0的記錄方法。
  • 因感冒突然雙目失明 一年後男童視力恢復到0.8
    原標題:因感冒突然雙目失明 一年後男童視力恢復到0.8本報訊(記者張黎娜 實習生許哲)「太感謝醫生了,孩子眼睛已經恢復到0.8了,今年已經上小學一年級了。」一年前,來自陝北米脂的5歲男孩糖糖因感冒導致雙目幾乎失明,後在西安市紅會醫院接受治療。昨日,父母帶著已經上了一年級的糖糖來到醫院複查,雙眼視力已恢復到0.8。
  • 2020視光配鏡系統服務工程,促進配鏡行業成長
    是鋪天蓋地的廣告宣傳、還是精美絕倫的產品包裝、抑或是美麗動人的品牌形象?這些都重要,但都不是最重要的。決定一個眼鏡品牌高度與未來的,其實最終還是其產品和配鏡服務。而2020視光配鏡就一直在做系統的配鏡服務工程。了解眼鏡行業的大概都知道,配鏡服務不只是幫助近視人群找到適合他的眼鏡這麼簡單,也不單是專業的推薦,更是需要含有溫度和愛的。
  • 看不到1.0就是近視嗎?
    做視力檢查時,很多人最鬧心的環節就是看視力表。每當蒙上一隻眼,就仿佛蒙上了整個世界,更別說看清1.0那一排的E是哪個方向了。可是不是只要看不清視力表的1.0就是近視呢?
  • 從近視1750度到視力0.8!她從黑暗走向光明
    中國江西網/江西頭條客戶端訊 在日常生活中,近視600度就是高度近視,在不進行視力矯正的情況,會嚴重影響正常生活。那麼近視1750度是一種怎樣的感受呢?用來自撫州南豐47歲的黎元秦(化名)女士的話來說,那簡直就是一場災難。
  • 【科普】度數和視力的區別與聯繫
    患者:我還是不明白… 醫師:哦,您可能是弄錯了度數和視力的概念吧。 先來看定義,通俗的講; 度數:指眼的屈光度,也就是配鏡以及做近視雷射手術的參考數據,可以形象的理解為相機內部鏡頭組合所有的屈光力。比如平時聽到的300度近視,50度散光等。
  • 中考把裸眼視力加入總分,真的科學嗎?
    長治市教育局相關負責人回應「這兩項考核,考生最後得分差距並不大,主要是想起到一個導向作用」。具體到裸眼視力的考核,分為三檔:裸眼視力≥4.9為正常視力,得5分;4.6-4.8之間為中度近視,得4分;≤4.5為重度近視,得3分。雖然最高分與最低分也只相差兩分,教育部門制定這個政策的初衷應該也是希望全社會更重視近視問題,但是用裸眼視力考核近視狀況真的科學嗎?
  • 眼科主任揭秘「訓練提升視力」背後的真相
    但許多家長都帶著孩子參加過這類機構的訓練,並反饋「效果不錯,不戴眼鏡視力也提高了」,這究竟是怎麼做到的呢?今天,我們邀請到成都愛迪眼科斜弱視與小兒眼科何光華主任為各位家長揭開「訓練提升視力」背後的真相。早已淘汰的視力表藏貓膩  何光華主任表示,受到場地、患者病情、認知水平等條件的限制,我們會使用很多類型的視力表。
  • 近視度數與裸眼視力對照表
    經常有人問起:「老師,我視力0.6,近視多少?」往往如此解釋一番:一般來說,裸眼視力越低,近視度數越高,這是成正相關的,但每個人的基礎視力水平不一樣,有些人全矯能看到2.0,有些人全矯只能看到0.8,因此即使這兩種人近視度數一樣,不戴眼鏡看到的視力也是會相差很大,所以這個問題沒有太大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