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中國是世界上迄今為止唯一文明沒有中斷的國家?美國建國以來也有200多年的歷史,也從未中斷,美利堅文明影響世界深遠,為什麼沒有獲此殊榮呢?或者說,這個命題的對象只是指人類早期的幾個古文明,那麼埃及金字塔、蘇美爾人的數學概念、希臘羅馬的藝術,不都仍享譽世界,為人追捧嗎,何言其中斷呢?
繞不開的話題:什麼是文明?
關於文明,很多歷史學家都有過描述,但是一直沒有公認的答案。
《牛津英語詞典》:「文明是一種發達的或者先進的人類社會狀態。」挑不出毛病,但也派不上用場。
著名的英國歷史學家湯因比,認為文明之所以會產生,就是人類對自然的挑戰予以回應的結果。
但法國史學家費爾南·布羅代爾在《文明史》中,提出自己的不同看法,他認為人類不可能應對來自自然的所有挑戰,即使是人類文明發展到20世紀,也無法在諸如沙漠、極地和赤道等地區建立真正的文明,因為這些地區的自然環境雖然有著黃金、石油之類人類夢寐以求的寶藏,但人類無法在那裡定居繁殖。
所以,早期人類文明表現出了強烈的地域特色,直到現在的工業文明全球化,仍然不能改變世界的五彩斑斕。
很多教科書都把文明產生的標誌,歸納為文字、金屬工具、城市的出現,這其實只是簡單和片面的羅列事項,以此去判斷早期文明的產生與否,往往讓人顧此失彼、陷入混亂。
《全球史》作者英國歷史學家J·M·羅伯茨,認為文明不僅僅是人類掌握的技術、藝術及建築物等,不能以這樣那樣的統一標準來斷定文明這一事物,文明更本質的內涵應是人類改變自然的能力,而這種能力在不同文明中有不同的表現方式,不能一以概之。
就像瑪雅文明沒有金屬工具,印加文明沒有文字,但沒有人會否定它們的文明屬性。中國夏代雖然尚沒有系統的文字發現,但越來越多的考古學證據一直將我們引向那個遙遠的朝代,無法迴避。
以上的權威,給我們提供了很多關於文明的定義以及文明產生的標誌等關鍵問題,特別有啟發的觀點,但還是讓人一頭霧水,就像大夏天裡,幾杯涼水也解不了渴的感覺。
比如,怎樣算先進、發達的文明?人類改變自然的能力達到怎樣的程度,就算文明產生?都差那麼一點捅破窗戶紙的距離。
相較莫衷一是的各家爭論,還是馬克思將文明分成兩類: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最簡單明了一些。也最適用於今天我們討論的主題。
因為我們今天討論的主題是中國的文明為何沒有中斷,而不是說中國的文明是什麼時候產生、或產生的標誌是什麼。古代中國文明,和古埃及文明、蘇美爾文明、古印度文明等一樣,已經是公認的早期文明,這就足夠為今天的主題奠定基礎了。
文明中斷和文明遷移是兩個不同的概念
其他文明也有延續至今的遺產和影響。
起源於兩河流域文明的猶太教有3000多年的歷史,後來延伸出的基督教也有2000多年歷史,印度文明的佛教亦積澱了2500多年。
在古希臘文明湮滅的1700多年後,歐洲的文藝復興又搞起了古希臘文明的復興潮流。
古希臘三傑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斯多德,他們思想的光輝穿越幾千年照耀著現代世界。
埃及金字塔矗立在歷史的長河中,巋然不倒。蘇美爾人最早將一年分為12個月、每個小時60分鐘的計時系統,一直沿用至今。
這些文明的屬性無可爭辯,其歷史也相當久遠,可直接追溯至人類最早期文明,至今影響著全世界。
有一個問題,既然這些古代文明的成果一直存續至今,若論這些文明成果的時間跨度的影響力,它們比中國文明有過之而無不及,那為什麼不能承認這些古代文明和他們的發明是沒有中斷的文明呢?
這就涉及到文明遷移的概念。
所謂文明遷移,是指不同文明之間由於相互影響借鑑,造成的文明成果在不同文明之間傳遞的結果。一些技術和理念文明,突破最初的起源之地的限制,成為全人類共享的成果。
中國的四大發明、席捲全球的工業文明、現在中國家居市場流行的歐洲風格、世界各地矗立的哥德式建築、清真寺、教堂等等,都逾越了固定的國家和文明範圍。
這些人類共同的文明成果,已經從它們的原生文明中剝離了出來,獨自在世界文明的海洋中傳播。雖然所有文明成果,必不可少地帶有其原生文明的特色和印記,但我們不能反過來說,他們的傳播就等同於它們的原生文明不曾中斷。
文明繼承和延續的前提,一定是「那山,那人,那狗」的文明
文明的產生,尤其是原生文明的產生,一定是在特定的地域環境提供的便利和限制、人群共同體長期的融合
舉個很簡單的例子,中國的火藥傳播到歐洲,改變了世界近代史,但說起中國文明,我們指的是「黃山、黃河、長江、長城」,還有這群人擁有的中國心。我們不會把歐洲當作中國文明的地盤。
誕生最早的蘇美爾文明和埃及文明,最終在新月地帶頻繁的外族爭鬥中,沒有同化其他文明,反而是被其他文明在吸收了其文明果實後,鳩佔鵲巢,棄置湮滅。
古希臘羅馬文明跨越千年,重新被文藝復興的火焰照亮時,也已物是人非,徒當牙慧,成了近代歐洲資產階級革命時代的輿論準備。時代並不是要復興古希臘羅馬文明,而是走向即將到來的工業文明。
然而工業文明,也只是西方文明的一個面向,雖然它極大了影響了東方世界,但並沒有造成世界文明的整齊劃一。其性質,仍逃不出西方文明的遷移範疇。
正如,美國「幫」很多國家建立起了所謂的自由民主制度,但是回頭看看這些國家,都是水土不服,戰亂不斷。
文明有他產生的背景,發展的歷程,有著自己的傳統和思路。沒有哪個文明既想保留自己的文明,又完全繼承另外的文明。除非,這個文明被另外的文明完全同化——那時,也就不能再區分這個和那個文明的問題了。(中華文明的發展過程,最能體現不同文明之間的同化效應。)
同理,文明之間各具特性,沒有高低貴賤之分,文明是某類人群一起認同的前提下才會產生的事物,任何其他文明沒有評判和強硬改造這一文明的理由。文明的交流,不應該出現強權思維。
文明可以傳播、遷移,但是要繼承和延續,只能靠原生的地域環境、人群,因為這兩者是文明的基因,保持著文明這個生命體的最本質特性。
「那人,那人,那狗」是一種濃濃的文明鄉愁。臺灣老兵懷念故土,海外華人想落葉歸根,回歸以前眾多香港和澳門愛國人士的無根心態,都體現文明的基因想要依靠自己文明本真的本能。
所幸,中國文明歷盡磨難,從幾乎亡國滅種的苦難中走了出來,走向強大,讓中華兒女可以守靠相望,這是一個文明和民族的深沉積澱和感情,彌足珍貴,應備加珍惜。
嚴謹一點的說法應該是:中華文明是人類歷史上綿延5000年至今未曾中斷的文明
我們講」中國是世界上迄今為止唯一文明未中斷的國家「,其實有BUG。
正如開篇講到的,美國建國200多年,文明也未曾中斷,」美國也是人類歷史上一個文明未中斷的國家「,這句話似乎也沒錯誤。
我們大可不必去花力氣再論證美國能不能擔此榮譽,只要換一個更科學的說法即可:」中華文明是人類歷史上綿延5000年至今未曾中斷的文明。「
建議大家採納後一說法,更科學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