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瀋陽老爺們,
慣孩子是出了名的!
孩子要星星,
絕對不給摘月亮!
這不,瀋陽的一位老爸,
給孩子製作了「硬核」日地月模型,
一下子走紅網絡!
來來來,
圍觀一下別人的老爸!
設計圖紙,購買零件,安裝調試,瀋陽一位家長花了半個月時間研製出一款「日地月三球儀」,這款「玩具」源於兒子的一句「為什麼冬天這麼早就黑了」。
「三球儀」 視頻吸粉3萬
白色的太陽在中間,地球自轉的同時圍繞著太陽轉,月亮圍著地球轉,這款「日地月三球儀」向人們展示出晝夜交替、四季變化的基本原理。該視頻剛一發出立即引起網友的點讚,截昨日下午記者發稿時止,點擊量已經突破千萬,點讚量38.4萬,評論有2.5萬。
視頻的發布者馬興江告訴記者,這些數據僅是他一個帳號的,如果加上其他平臺轉發的量,閱讀量已超過2000多萬。
「日地月三球儀」的視頻讓馬興江一下子在抖音平臺就增加了3萬粉絲量,這完全超出他的想像。
「日地月三球儀」長約120釐米,高約60釐米,配上黑胡桃的底座,旋轉起來相當吸睛。太陽下面就一個主電機,它在控制月球和地球進行公轉的同時,還通過底部的皮帶帶動遠端同軸齒輪讓月球圍著地球轉,而地球則有一個單獨的電機。
遼瀋晚報記者吳章傑攝
這款「三球儀」不使用交流電,分別由兩組12V充電電池提供能源,不僅攜帶方便,還節能環保,這款儀器也是馬興江最得意的一部作品。
46歲馬興江是位「理工男」,住瀋陽市大東區沈鐵路上的一個小區,他早已被居民們所熟知,他的多件作品無數次被兒子拿出來展示。
兒子的一句話引來父親興致
半月造出「三球儀」
這麼個大傢伙擺在家裡的確很佔地方,為何要研製「三球儀」呢?
原來,今年10月,馬興江接兒子放學回家,兒子連續兩天問,「為什麼冬天比夏天黑得早」,雖然認認真真地給兒子解釋了,但總感兒子聽得有些模稜兩可。馬興江的愛人高四菊還特意在黑板上畫圖演示,但收效甚微。
馬興江告訴兒子,不用再問了,過幾天給他做個「三球儀」出來,讓他徹底學明白。
就這樣,馬興江經過一晚上構思,第二天便繪製出來一張草圖,只要把相應的配件買到,「我們家就會有太陽、地球和月亮,想讓它什麼時間轉就什麼時間轉。」兒子聽得興奮不已。
通過網絡購買配件,找來裝修時剩下的舊木材料,幾天工夫,「三球儀」的大架立起來了。路燈罩做太陽,塑料球做月亮,撿來的廢地球儀做地球,配件全部到貨後,「三球儀」便大功告成了。總成本只有兩百多元,就是持續時間有了些,差不多半個月。
馬興江告訴記者,他沒想申請專利,就是想讓兒子體驗和爸爸一起裝配儀器時的苦和樂,半個月內,兒子又提出了上百個問題,「太陽不是紅色的嗎?我們的為什麼是白色的?」「地球離太陽這樣近,會不會被烤化啦?」「這個大鉛塊是做什麼的?」
遼瀋晚報記者吳章傑攝
馬興江一邊給兒子解答,一邊教兒子自己動手安裝配件,鍛鍊手和腦的協調能力。當儀器調試後運轉起來時,兒子一會摸摸太陽,一會關掉地球電機,玩個盡興。
製作「液壓挖掘機」
視頻點擊超千萬
馬興江大學畢業後就職於撫順的一家鋼鐵企業,工作就是畫圖,後來由於調試產品時,同事的一次誤操作造成他喉部受傷。目前他已經提前病退在家,說話時聲音沙啞,發音有些吃力。他精通機械、電器、程序編輯,所以他只需一晚就能設計出「三球儀」的草圖來。
馬興江稱,「三球儀」設計和製作都不算複雜,唯一的難點就是要讓自轉的地球始終保持著與太陽有一個夾角,「這個傾斜始終朝著一個方向,角度不變,才能體會出四季來」。
在「三球儀」問世之前,即2018年12月,馬興江還造出來過一個「爆款產品」——液壓挖掘機。當時點擊率達到了1400萬,點讚量達到25萬,讓他一下子便擁有了萬名粉絲。
「當時兒子看到其他小朋友買的小挖掘機就特別感興趣,我就花了幾天時間做了一個,成本更低,就幾十塊錢。」馬興江隨後拿出了兩年前的作品給記者演示一翻。
「液壓挖掘機」是按照真正挖掘機的圖紙進行設計的,支撐支臂的液壓系統是由普通注射器改制的,「八隻注射器就讓挖掘機裝卸自如。」馬興江不免有些得意。
家裡有了挖掘機,兒子練就了在駕校也學不來的操縱技能。記者看到,這臺「挖掘機」看似閒置有段時間了,液壓系統因「缺油」操縱起來稍顯遲頓。
兒子最貴的玩具不超百元
高價的自己做
進入馬興江的家,會覺得這裡與其他普通家庭不太一樣,沒有沙發、茶几和電視背景牆,取得代之的是滿屋的玩具,而這些玩具大多都是自己製作的。
遼瀋晚報記者吳章傑攝
兒子的玩具最多的是小汽車,小汽車跑起來需要路,馬興江用木板製作了帶起伏坡的運動賽道,賽道中間和終點都有信號燈。「家裡的紅綠燈差不多有六七組,剛有車時就有了信號燈,從小就教育孩子要有交通安全意識。」
馬興江帶兒子過馬路時,兒子總是盯著信號燈表示出極大的好奇心,「為什麼主幹道上的綠燈時間長紅燈時間短?」很快,兒子就得到了父親親自編程製作的信號燈,他還拿到園區裡,和小朋友們一個「紅燈停,綠燈行」。
家裡的玩具幾乎都不超過百元,價格貴的就自己動手做一個。馬興江認為,孩子從小長到大,看似時間很長,但轉眼即瞬,在他最渴望知識的時候,給他以正確引導,他每一次獲得真知後內心會感到非常愉悅,而且又迎接新的問題和挑戰,這時家長如果敷衍應對,極不利於孩子成長,會打消孩子的積極性,或許產生惡學情緒。
媽媽高四菊,大學時的讀專業是地理,原在補課機構任地理教師,今年閒賦在家輔導兒子功課,她對兒子的各項都表示出讚賞,「就是有一點,還是太淘啦,不希望孩子有太大的壓力,所以不像別的孩子那樣報了許多課外班,我覺得孩子有父母真心陪伴強過最牛的學區房。」
「我兒子在二臺子小學讀二年級,我覺得就挺好啊!如果需要,這款三球儀將來可以贈送給他們學校!」馬興江夫妻倆說道。
對話馬立原同學
遼瀋晚報:你現在應該明白了為什麼冬天比夏天黑得早了吧?
馬立原:我明白了黑天的原因,極晝極夜的來歷,還有赤道為什麼總是那麼熱,我還明白了為什麼有閏年和閏月,但是我還有許多問題,為什麼這裡沒有火星和土星。
遼瀋晚報:爸爸給你做了這麼多玩具,會不會影響你學習啊?
馬立原:並沒有啊,我把從這裡獲取的知識講給小朋友,他們都很願意聽。我們班級45名同學,我的成績總是在前五年,這次測驗我還得了全班第二呢。
遼瀋晚報:你最喜歡什麼哪些課程?
馬立原:我隨爸爸,喜歡音樂,還有科學和勞動科,我還喜歡動手類的活動和益智類的遊戲,不僅有利於開發智力,更便於我們探知更廣闊的世界。
遼瀋晚報:爸爸親自給你造玩具,同學們是不是很羨慕你?
馬立原:那當然了,以前我還羨慕同學們家裡能買那多玩具,現在我不了,我家裡有的東西他們都沒有,我爸行吧?
一指禪 戳標題閱讀!
今晚降溫,明天有雪,馬路還結冰! 一步一掙扎,全靠出溜滑......
來源:遼瀋晚報記者 金國建;攝影記者吳章傑;視頻來自@海客新聞
原標題:《瀋陽老爸太硬核!孩子一句話,他就整了個「太陽地球和月亮」…》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