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斯基
大家好,我是考研斯基。
考研需要實力,不過有時候也需要一些運氣,考場上的我們能做到「下筆如有神」自然是好的,但是就怕大家到時候一慌亂一頭霧水不知道寫什麼答案就遭了。適時的用一些答題小技巧是可行的,今天學長就通過考研政治歷年真題的答案梳理,尋找一些做題規律和技巧,希望能夠對大家有所幫助。
一、適用人群:
今天給大家支招適用於兩類同學:
第一,基礎非常差,幾乎裸考,沒怎麼有基礎的同學,可以試著嘗試一下這種做題方法,比考場上現抓鬮強吧。
第二,適用於大部分題會做,小部分題不確定,糾結半天還擔心選錯有點「強迫症」下不了筆去塗卡的同學,利用這些選項設置的規律去做題,只能說正確率會比較大一些,而且在能夠排除某些選項的基礎上再套用這些技巧,會更加接近正確選項。
二、考研政治題號分布情況
考研政治的版塊一般都是固定的,馬原、毛中特、近代史、思修以及時政內容。
馬原需要大家牢記一些原理和方法論的內容,適時進行邏輯分析判斷,
毛中特和史綱的內容有重合的一部分。
毛中特和時政熱點也有重合的一部分。
思修相對來說是這幾個版塊中較為簡單的。
大家複習要有側重點。
三、單選題分布規律
我們把近十年的真題答案拿出來梳理,分別做了表格和可視化數據圖,可以明顯看到,除了2015-2017年的答案分布有所波動,幾乎單選題都在4個A、4個B、4個C和4個D左右,尤其是2010年、2011年、2013年、2014年以及2019年,完美呈現了這個規律。所以單選16分,16道題目裡,正確答案ABCD出現的次數比較平均。
【做題小技巧】在大部分單選題做的比較順利,個別題目不知道如何選擇的情況下,大家數一下選項,按照選項出現的頻數做題比拋硬幣和亂蒙靠譜一些。
四、多選題分布規律
同樣,我們把15年的多選題拿出來梳理,分別做了表格和可視化數據圖,可以明顯看到,多選題中存在幹擾項比較多,而在答案設置裡,每套題4選2和4選4的答案設置平均在4個左右,4選3的答案平均為9個,還是比較高的。
【做題小技巧】
第一,學會排除幹擾項,如圖表可知,每年幹擾項設置非常多,能夠明確排除幹擾項就有希望了。如果找不出錯誤,可全選。
第二,在排除1個幹擾項後還是無法進行選擇,優先按照4選3來選
第三,如果能明確排除2個選項,那就按照4選2來選。
第四,如果不能明確排除第二個幹擾項,那麼按照4選3來選。
五、政治選擇題錯誤選項歸類
(參考楊婭娟老師《學霸高分筆記》整理)
既然在多選題中排除幹擾項很重要,所以學長也幫大家整理了幾類錯誤選項的歸類,有其他的歸類也歡迎大家補充。
1、偏心選擇
1)以「A比B更重要」出現
例如:行難知易、感性認識比理性認識更重要、直接經驗比間接經驗更重要、物質比意識更重要、理性認識比感性認識更重要、理性因素比感性因素更重要等均是錯誤的。
2)以「A高於B」出現
除了「實踐高於認識」是對的,其他的這樣的表述都是錯誤的。例如:理性認識高於感性認識、直接經驗高於間接經驗等
2、思維定勢
常見的套路有:
1)把學科概念等同於日常理解。
新事物=新產生的事物/新出現的事物
哲學中的「不可能性」=現實中的「不可能」
矛盾是可以「調和」的
2)認為否定就是錯誤的選項。
並不是表否定的選項就是錯誤的,也並不是選項中帶有「否定詞」的就是錯誤的。
精神和物質不具有同一性
社會規律不具有重複性
不可能通過一些現象而去認識某個事物的本質
不要對自然事物做任何的改變
3、認賊作父型選項
主要指的是將物質與意識、實踐與認識、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築、生產力與生產關係、內容與形式這六類「決定與被決定」的關係進行錯置。
例如:
意識是物質的本原;物質是意識的派生;意識第一性
意識是物質的源泉、認識是實踐的源泉、社會意識是社會實踐的源泉
意識決定物質、認識決定實踐、社會意識決定社會存在
4、表述絕對、片面、弧立、靜止
常見關鍵詞有:獨立、只有、僅有、單純的、完全等。
注意看清楚題幹是選對還是選非。
不過哲學科目的「任何」、「一切」、「都」,不一定是錯的。比如是一切社會關係的總和,這句話是對的,所以在做題時還是要好好衡量一下。
以上特別要說明的是,幫大家找規律不是為了讓大家不學了,就直接拿著這個技巧上考場,我們反覆強調,不要冒險,考場上首當其衝的還是要靠平時積累的實力,所以說大家還是要好好看書,不要偷懶哦~
原創不易,希望對你有幫助
期待你的「點讚」與「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