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瑪納斯推動良種繁育和肉牛育肥 助農牧民致富增收

2020-12-06 央廣網

  央廣網瑪納斯4月2日消息(記者蔣雪嬌 瑪納斯臺記者楊世明)新疆瑪納斯縣堅持以「農牧業增效、農牧民增收」為核心,積極調整畜牧產業結構,大力推進牛、羊等牲畜良種繁育,同時做好肉牛育肥工作,使牲畜良種率不斷提高,有效提高了農牧民的收入,加速了畜牧產業化發展。 

  記者見到馬洪兵時,他正忙著給自家的牛餵養飼草料。自去年從伊犁引進伊犁褐牛後,依靠肉牛育肥,使他的生意一天比一天好。馬洪兵說:「就是長速快,出肉率高,就是肯定效益好。」

  馬洪兵告訴記者,自政府鼓勵養殖戶發展肉牛育肥以來,僅2016年他就新引進了350多頭伊犁褐牛,與以往養殖的阿勒泰牛相比,伊犁褐牛的利潤空間更大。馬洪兵說:「阿勒泰牛如果餵上五六個月,它就是300公斤350公斤,伊犁褐牛如果餵上五六個月六七個月它可以長到500公斤,去年一頭牛掙了一千塊錢,純收入可能達到30萬元。」

  和馬洪兵以肉牛育肥發家致富不同的是,瑪納斯縣科豐薩福克肉羊繁育廠廠長魏豐軍卻是以薩福克肉羊良種繁育走上了致富的道路。自2012年從外地購買了50隻薩福克純種羊與本地羊雜交以後,魏豐軍養殖的薩福克高雜羊無論是數量和質量上都有所改觀。

  據了解,薩福克羊是我國從澳大利亞引進的用來提升本地羊肉產量的品種,和新疆的本土羊相比,薩福克羊早熟生長發育快脂肪含量少而且瘦肉率高,同樣的養殖水平下同薩福克羊配種的雜交肉羊能夠產出更多的羊肉。魏豐軍介紹說:「就是每一年能購置個100個,淘汰五六十隻,這個黑頭羊的品質好,肉質好,產羔下雙胞胎的也多,反正我們每一年佔多一半都下的雙胞胎。」

  如今他所飼養薩福克肉羊已達到500隻,圈舍達到1000平方、每年生產薩福克雜種公羊150隻以上,飼養規模位居全縣前列。隨著行情越來越好,魏豐軍今年成立了瑪納斯縣科豐薩福克肉羊繁育廠,以公司化經營模式出售公羔和肉羊,僅這兩項收入就達到了10萬元。同時生產出的薩福克高雜羊經州畜牧部門檢定合格後,每隻高雜羊還給他補助1600元,截至目前共享受到了3萬餘元的良種補助資金,這讓他今後想繼續發展薩福克良種繁育的信心更足了。

  魏豐軍說:「在2017年想繼續增加養羊數量,增加圈棚,我們擴大範圍,2017年再增加200隻羊。」

  近年來,蘭州灣鎮依託亞中、科澳等大企業,創新現有肉羊合作社經營理念,探索發展託養、資金或牲畜入股等發展模式。扶持發展一批特色養殖合作社,通過汗血馬、馬鹿、黑天鵝、金雕等特種養殖,帶動旅遊與養殖業融合發展。預計2020年全鎮存欄標準母羊和雜交母羊達到2萬隻以上,出欄優質肉羊和雜交肉羊1.5萬隻。 

  瑪納斯縣蘭州灣鎮副鎮長哈依漢·哈山說:「大力推廣「瑪河肉羊+多胎羊」的快繁模式,提高瑪河肉羊商品率,創新肉羊經營理念,探索發展託養、資金或牲畜入股等發展模式,吸引外地畜牧業人才來我鎮發展肉羊產業,力爭2017年新增薩福克肉羊1000隻以上。」 

相關焦點

  • 新疆昌吉州瑪納斯縣蘭洲灣鎮特色養殖助農增收
    新疆昌吉州瑪納斯縣蘭洲灣鎮特色養殖助農增收 2017-04-11 15:13:00來源:央廣網
  • 新疆各地葵花豐收助推農牧民就業增收
    9月1日,在昌吉回族自治州瑪納斯縣包家店鎮的葵花田中,葵花盤被顆顆飽滿的瓜子壓得低垂著頭,金燦燦的花海此時已變成了沉甸甸的收穫田園。 在布爾津縣,食葵收割工作的有序開展也成為農牧民富餘勞動力轉移就業和增收的驅動力。
  • 2020年新疆「瑪納斯薩福克羊」地理標誌農產品推介會在杭州圓滿舉行
    活動現場舉行的「薩福克羊肉湯」、「薩福克羊肉串」等產品品鑑試吃活動、極具新疆特色的開場舞為到場嘉賓帶來不一樣的味覺和視覺體驗,《瑪納斯縣招商引資宣傳片》更是讓嘉賓對素有「天山金鳳凰,碧玉瑪納斯」美譽的瑪納斯縣有了更加直觀的印象和了解。
  • 「只爭朝夕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阿右旗:讓農牧民依「駝」致富
    阿右旗在推進精準脫貧攻堅戰中,把駝產業作為農牧民脫貧致富奔小康的支柱產業來抓,全面落實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基本方略,讓一大批農牧民及貧困戶走上了致富的快車道。一大早,居住在阿右旗巴丹吉林鎮巴音博日格嘎查的脫貧戶張明紅一家就開始在駝圈內擠奶。
  • 特克斯加快牲畜良種化進程
    近年來,特克斯縣緊抓牲畜品種改良不放鬆,畜牧業在農牧民脫貧致富中起到了重要作用。「現在,我家有11頭牛,其中7頭是改良牛,年底至少增收4萬元。」1月2日,特克斯縣喬拉克鐵熱克鎮孟布拉克村村民馬宏新說。「十三五」期間,特克斯縣哈薩克羊繁育基地、新疆褐牛繁育基地、良種馬繁育基地作用持續凸顯,牲畜良種化進程不斷加快,累計鑑定通過哈薩克羊種公羊6014隻,享受中央、自治區活體種公畜良補項目補貼資金481.12萬元。
  • 農牧民合作社質量提升的「崗巴路徑」:從「羊」腸小道到陽關大道
    如何正確處理好保護生態和富民利民的關係?崗巴縣用實際行動給出了答案:今年以來,崗巴縣以農牧民合作社規範提升為契機,以崗巴羊養殖繁育為抓手,主動融入珠峰藏系綿羊產業鏈、利益鏈、價值鏈,探索系統、集成、整體推進農牧民合作社高質量發展的方法和路徑,構建激勵約束相容、多方共同參與的政策支持體系,全力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交出了一份生態美、產業興、群眾富的喜人答卷。
  • [公告]西部牧業:部分變更募集資金投資項目「牛、羊良種繁育技術...
    因此,為了滿足畜牧業結構調整的迫切要求,促進農牧民(農墾職工)增收,保質畜牧生產的持續穩定發展,建設標準化種用肉羊繁育基地是十分必要的。目前,公司已構建並完成了墾區畜禽良種繁育、新型畜禽飼料配方、高效牧草種植與加工、液態原料奶配送、畜產品深加工、牧草收割、畜牧技術引進與集成等服務體系的建設。龍頭企業在墾區畜牧業發展中的產前、產中、產後的服務功能以及在提高團場養殖效益,帶動農工增收的地位和作用,得到了充分的體現。
  • 「難忘新疆」之美景篇(二)――「準噶爾明珠」~ 福海
    堅持把發展阿勒泰羊作為畜牧業發展的重中之重,引進薩福克、陶賽特國外良種肉毛兼用細毛羊對大尾羊進行改良,發展小畜經濟雜交繁育。以本地的阿勒泰大尾羊為父本,以小尾寒羊為母本,進行經濟雜交,發揮其雜交後代繁殖率高、生長快等優勢,進行短期育肥,快速出欄。目前,大尾羊飼養量已接近40萬隻,佔牲畜總飼養量的2/3。
  • 單胎變雙胎,這項技術助農牧民增產增收
    單胎變雙胎,這項技術助農牧民增產增收 2020-12-23 19:3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肉牛育肥,蛋白加的越多越好嗎?
    牛的養殖過程中,有些朋友為了使肉牛快速增肥,飼餵大量的精飼料,尤其是豆粕、花生、大豆等優質蛋白質飼料。那麼肉牛養殖的過程中到底應該餵多少蛋白質飼料呢?
  • 科學網—聯合育種,讓肉牛「牛」起來
    他是內蒙古通遼市京緣種牛繁育有限責任公司技術部經理侯景輝,去年他以全場最高價22萬元領回了一頭優質種公牛。嘗到甜頭後,他今年又來了。 侯景輝在接受《中國科學報》採訪時表示,他今年計劃競拍12頭種公牛。 除了關注種公牛的6月、12月和18月齡重以及品系外,侯景輝也同樣重點關注了GCBI。
  • 繁育推廣良種確保高產增效
    繁育推廣良種確保高產增效   良種是農業生產中重要、不可替代和最基本的生產資料,是特殊商品,在農業增產中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
  • 【潮湧天山】推進農業轉型升級、經營模式轉變——呼圖壁農民增收...
    2020年,該鎮農牧民人均純收入有望突破2.4萬元。  「我們著重在培育農業產業集群上下功夫,全縣已形成苗木、葡萄、乳業等一批農牧業產業集群,助推農民增收。」呼圖壁縣農業農村局局長王忠海說。  王忠海介紹,這些年,呼圖壁縣積極推動苗木產業向規模化、專業化、產業化方向發展。
  • 巴裡坤縣:奶驢養殖帶動農牧民增收
    近年來,巴裡坤哈薩克自治縣大力支持當地特色農牧企業和合作社發展壯大,引進了以驢奶加工為主的企業,帶動農牧民發展奶驢養殖業。  每天早上10點,巴裡坤縣利農養殖專業合作社負責人葉爾恰提·拜山拜克都會到花麒奶業有限責任公司交售驢奶。  30 歲的葉爾恰提家在巴裡坤縣石人子鄉,2014 年,他從塔裡木大學畢業後回到家鄉。
  • ——「託管+架子牛培育」肉牛養殖模式探究
    在這些肉牛養殖優勢地區,既有幼犢繁育、自繁自育、專業育肥、等傳統模式,也有契合綠色高質量發展的生態種養結合、母牛肉用、奶公犢育肥等新型模式,還有大型工商資本進入開展良繁、育肥、屠宰、加工、配套服務等全產業鏈現代化模式。
  • 雲南成功培育「雲嶺牛」 成我國首個自主培育的三元雜交肉牛新品種
    記者日前從省農業廳獲悉,在正式取得農業部頒發的畜禽新品種證書後,「雲嶺牛」正加快繁育、改良和產業化發展步伐,計劃今年從原來推廣養殖的8個州市33個縣,擴大到全省16個州市全面覆蓋。 經歷31年培育的「雲嶺牛」是雲南省自主培育擁有智慧財產權的第一個肉牛品種,中國南方第一個肉牛品種,中國第一個三元雜交肉牛品種,新中國成立以來通過雜交選育的第4個肉牛新品種。「雲嶺牛」以雲南本地黃牛為母本,選用婆羅門牛、莫累灰牛為父本,通過雜交創新,橫交固定和5個世代選育而成,具有生長速度快、育肥性能好、性成熟早、繁殖成活率高等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