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威發布:疫情下牛咋養?——「託管+架子牛培育」肉牛養殖模式探究

2021-01-11 中國農業大學新聞網

王玉斌  吳曰程

【原文編者按】疫情當前,農牧交錯帶牛羊牧繁農育關鍵技術集成示範項目專家組圍繞抗疫情特殊時期、結合當下季節性關鍵技術已從線上開始了培訓工作。該項目自2019年7月19日在京啟動以來,14名專家攜手20個示範企業(合作社),圍繞牛羊牧繁農育重大關鍵技術配套集成與應用開展了深入調查研究、實驗示範和培訓指導,本期推出任務五「模式試驗示範——肉牛經營模式」的部分成果。                                                                                                                   

(資料圖)

疫情肆虐,黨中央、國務院、有關部委圍繞畜禽養殖復工復產面臨的突出困難,多次協調出臺有力措施,要求精準抗疫「阻擊戰」與復工復產「兩手抓」「兩不誤」。2月20日,農業農村部發布《2020年畜牧獸醫工作要點》指出,要繼續「創建一批國家級標杆示範場,總結一批可複製可推廣的典型模式」。現階段,我國肉牛養殖仍以分散飼養為主,其在設施設備、技術應用、市場對接等方面相對落後,且交易成本較高。而合作社、企業等新型經營主體掌握更多行業優質資源,擁有較強的組織能力與學習能力,更易接受和採納標準化管理技術從事規模化養殖,通過訂單、託管等方式對接更多養殖戶,能夠快速實現肉牛產業轉型升級向優發展。

蒙、晉、冀、遼、陝、甘、寧、青等農牧交錯區兼具農區、牧區特徵,優質飼草料資源豐富。在這些肉牛養殖優勢地區,既有幼犢繁育、自繁自育、專業育肥、等傳統模式,也有契合綠色高質量發展的生態種養結合、母牛肉用、奶公犢育肥等新型模式,還有大型工商資本進入開展良繁、育肥、屠宰、加工、配套服務等全產業鏈現代化模式。從已有企業(合作社)、養殖場戶發展情況看,各類新型經營主體與農戶之間普遍建立了形式多樣的較為緊密的利益聯結機制,但從整個行業發展情況看,多數模式一定程度上存在技術不匹配、標準不統一、規模不經濟、收益不穩定等問題。

一、眾多肉牛養殖模式中較為典型的三種

一是架子牛培育。架子牛是指沒有經過強制育肥,膘情不夠豐滿,但身架和內臟基本長成的青年牛,一般將犢牛飼養至體重達300~400 kg的階段稱為架子牛培育。從養殖角度看,架子牛處於生長發育旺盛時期,良好的架子牛培育管理能有效提高其育肥能力,是決定育肥成效的關鍵環節。從產業角度看,發展高效架子牛培育能夠為專業育肥奠定堅實基礎,對繁榮肉牛育肥產業具有重要意義。

二是託管經營模式。肉牛所有者在不改變所有權前提下,以契約形式將部分或者全部肉牛飼養環節讓渡於某一經營主體進行飼養管理,又分為集中飼養型託管和分散飼養型託管。前者一般是散戶將肉牛託管給合作社、龍頭企業等新型經營主體進行集中專業飼養,並交付一定費用,肉牛所有權歸農戶;後者一般為企業等新型經營主體將肉牛提供給農戶進行分散飼養,約定期限後統一回收,並支付農戶相關費用或者給予約定收益,肉牛所有權歸企業。

三是「託管+架子牛培育」模式。該模式是在龍頭企業發展架子牛養殖的基礎上,引入肉牛「託管」經營模式,是上述兩種的模式的有機組合。從實際效果看,企業與農戶實現了生產上的聯動、資源上的聯合、利益上的聯結,是一種互惠共生的農企合作對接模式。寧夏迅馳農牧有限公司是專業奶公牛育犢及架子牛培育企業,公司於2017年流轉當地604戶村民養殖棚區,投資5000萬元,建成存欄3000頭奶公牛育犢基地,現存欄3000頭,年出欄10000頭。公司既自行培育架子牛,又向農戶提供託養、代養以及牛犢販賣等服務(見下圖),公司帶動當地100多農戶從事肉牛養殖,年增收120萬元以上,安排貧困村民務工崗位年支出近100萬元。

圖  寧夏迅馳農牧經營模式

二、「託管+架子牛培育」模式的獨特優勢

一是關鍵集成技術有保障。架子牛作為專業育肥場的主要育肥對象,穩定架子牛供應是保障肉牛育肥行業發展的關鍵。現階段,國內架子牛供應多以養牛戶分散繁殖和飼養為主,規模化架子牛培育場還比較少見。散戶飼養存在缺點:飼養方式、疾病防控、管理技術欠統一規範導致市場上的架子牛參差不齊,「病、弱、小」直接影響到後期的育肥效果。規模化養殖企業一般擁有完善的飼養管理體系,採用一體化標準養殖技術,能夠較好保障出欄架子牛的規格和品質。從集中型託管看,農戶肉牛可以直接併入企業牛群,採用企業標準化養殖技術,降低生產風險,保障架子牛出欄質量;從分散型託管看,雙方籤訂養殖合同,企業組織專業的養殖技術培訓,提供必要的及時指導服務,農戶按標準養殖,企業依照合同回收,實現了養殖技術的規範化推廣,充分利用了農戶養殖的靈活性,能向市場提供更多更好的架子牛。

二是發展空間廣。我國農牧交錯區北連牧區、南接農區,是牧區向農區的過渡區,生態環境承載力相對有限。近幾年逐步呈現的「牧繁農育」和「北牛南運」趨勢日益受到各方關注和重視。分析認為,發揮牧區、農牧交錯區等優質牧草資源相對豐沛的優勢發展肉牛繁育,在秸稈等粗草料資源豐富的廣大農區發展肉牛育肥,具有經濟的合理性、生態的友好性和產業的持續性。架子牛介於牛犢生長到專業育肥之間,是區域之間大規模調動的基本對象。因此,架子牛培育,尤其在農牧交錯區具有極為廣闊的發展前景,承接牧區牛犢的集中外運和農區專業育肥架子牛的保障供給,是「牧繁農育」的重要中間環節。

三是經濟效益好。架子牛培育與託管結合能夠整合雙方資源發揮所長顯著提高企業與農戶的經濟效益。對於企業,集中型託管可以充分利用其廠房圈舍,降低固定資產閒置率,獲得託管費用(或利益分紅),分散型託管能夠在標準化養殖基礎上節約人工支出和充分發揮農戶精細化養殖優勢,使肉牛體況能夠獲得額外加成收益。對於農戶,集中型託管,可以利用企業的標準養殖技術、設施設備和統一的疫病防控服務,降低肉牛患病、死亡等損失,同時農戶可以充分利用大量的機動時間,按照家庭效用最大化要求參與其他行業,提高家庭總收入;通過集中型託管,農戶可以利用較少的啟動資金進入肉牛養殖行業,並且獲得專業的養殖服務,對於貧困農戶更是脫貧致富的優選之一。

四是社會效益好。產業扶貧是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重要措施之一,「託管+架子牛培育」養殖模式能夠實現產業興旺與扶貧帶動的很好統一。通過集中型託管,企業擴大了牛群規模,降低了圈舍閒置率,創造了更多就業崗位,可以帶動農民尤其貧困戶就業,使農戶增加工資性收入;通過分散型託管,開展專業化養殖技術培訓,提高了肉牛標準化養殖覆蓋率、農戶生產效率和架子牛出欄體況,推動架子牛培育體系整體提升和快速發展。尤其疫情當前,該種模式因為採用現代企業管理制度,重視生物安全日常管理的規範化,在此次戰「疫」中表現出更明顯的優勢

三、「託管+架子牛培育」模式的發展走向

一是架子牛培育體系更加健全。「牛犢到架子牛」階段極易感染疾病。傳統養殖模式缺乏相應集成配套技術,導致架子牛培育過程中死亡率偏高(有的甚至超過30%)。通過標準化企業牽頭的「託管+架子牛培育」模式能夠實現統一規範的標準化養殖和疫病防控,有效降低死亡率。當前,肉牛品種差、出肉率低、產犢率低、階段式飼餵配方不統一等問題以及突發重大疾病的風險依然存在,項目專家團隊和相關企業早已注意到這一點,並聚焦架子牛品種篩選、養殖技術、飼料配比、疾病防控等方面開展關鍵技術集成試驗與示範,標準的架子牛培育關鍵技術體系將得以很快建立健全。

二是利益聯結機制持續優化。調研中注意到,相關合作主體基於「託管」實現利益聯結和養殖合作,並結合不同地區的區位條件、經濟基礎、人文環境不斷引入多種形式的組織帶動方式,持續創新利益聯結方式,演化出眾多的細分模式。如寧夏壹泰牧業通過生物質抵押與海爾等企業合作,實現信貸資金的融通;寧夏迅馳農牧計劃牽頭成立合作社試點,將農戶與企業之間的合同託管關係上升到更為緊密的合作、股份合作等共贏共生關係。

三是奶公犢培育技術不斷完善。歐美國家早已將奶公犢用作育肥牛源,並在品種改良、技術創新、疫病預防等方面實現了很多突破。國內早先並未重視奶公犢育肥,新世紀以來肉牛專業育肥技術不斷改進,奶公牛育肥效益逐步得到挖掘,奶公牛迅速成為常規育肥牛源之一。但是,仍然存在產後護理不到位、犢牛防疫水平不高、缺乏奶公犢飼養標準等關鍵技術問題。隨著奶公犢培育架子牛日益受到重視,其系統集成技術已受到各經營主體和項目組重視,其關鍵技術定會較快得以集成和完善。

疫情當前,肉牛養殖業同樣受到飼草料採購調運、活牛運輸、產品銷售等巨大衝擊。但是,農牧交錯帶的先天優勢不會變,牛肉消費增長的趨勢不會變。農牧交錯帶牧繁農育的廣大牛人要堅定信心,進行更高謀劃和長遠布局,持續優化產業發展模式,完善產業鏈條,與專家組成員一道,努力化危為機,爭取更大更好的發展。

(王玉斌系中國農業大學「農牧交錯帶牛羊牧繁農育關鍵技術集成示範項目」專家組成員、吳曰程系項目組成員)

三農號2020年2月26日

責任編輯:劉錚

相關焦點

  • 怎樣挑選肉牛犢,哪種肉牛品種好
    為發揮區域比較優勢和資源優勢,加快優勢區域肉牛產業的發展和壯大,農業部於2003年發布了《肉牛肉羊優勢區域發展規劃(2003—2007年)》,2009年又發布了《全國肉牛優勢區域布局規劃(2008—2015年)》,對各區域肉牛養殖產業的目標定位與主攻方向做了明確的規劃。養殖戶選擇肉牛,應首先參照區域布局規劃給出的指導意見,選擇適宜區域目標定位的品種,保證產品能夠推向區域大市場。
  • 我是新手,想養牛,養什麼品種牛比較好?
    用牛奶作日糧,養到4~5月齡、體重150千克左右屠宰的肉叫小白牛肉;用代乳料作日糧,養到7~8月齡、體重250千克左右屠宰的肉叫小牛肉。生產白肉的品種,以乳用公犢最佳,肉用公犢次之。市場需要白肉時,選擇乳牛養殖業淘汰的公牛犢,低成本也可獲得高效益。選擇經夏洛來牛、利木贊牛、西門塔爾牛、皮埃蒙特牛等優良品種改良的公犢,也可培育出優質的犢牛肉。
  • 雲南成功培育「雲嶺牛」 成我國首個自主培育的三元雜交肉牛新品種
    記者日前從省農業廳獲悉,在正式取得農業部頒發的畜禽新品種證書後,「雲嶺牛」正加快繁育、改良和產業化發展步伐,計劃今年從原來推廣養殖的8個州市33個縣,擴大到全省16個州市全面覆蓋。 經歷31年培育的「雲嶺牛」是雲南省自主培育擁有智慧財產權的第一個肉牛品種,中國南方第一個肉牛品種,中國第一個三元雜交肉牛品種,新中國成立以來通過雜交選育的第4個肉牛新品種。「雲嶺牛」以雲南本地黃牛為母本,選用婆羅門牛、莫累灰牛為父本,通過雜交創新,橫交固定和5個世代選育而成,具有生長速度快、育肥性能好、性成熟早、繁殖成活率高等特點。
  • 肉牛育肥,蛋白加的越多越好嗎?
    牛的養殖過程中,有些朋友為了使肉牛快速增肥,飼餵大量的精飼料,尤其是豆粕、花生、大豆等優質蛋白質飼料。那麼肉牛養殖的過程中到底應該餵多少蛋白質飼料呢?
  • 疫情下,肉牛犛牛產業自救自強技術指南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國家肉牛產業技術體系就疫情對肉牛犛牛產業的影響在全國27個省(區、市)238個縣市的700多個肉牛犛牛養殖企業(戶)進行了系統摸底調研。
  • 介紹肉牛養殖的方法
    最近這幾年大型家畜的養殖開始出現緩慢的回升趨勢,這主要是因為養殖人數的增多,現在已經有很多小年輕開始學習養殖大型家畜來作為創業的門路,其中養牛已經開始成為主要選擇方向,今天小編就和大家介紹一下如何進行養殖肉牛的方法。
  • 科學網—聯合育種,讓肉牛「牛」起來
    只要業界齊心協力,把聯合育種做起來,堅定地走下去,我國肉牛種業一定「牛」起來,肉牛產業一定強起來。 ■本報記者 秦志偉 一頭牛竟然值24萬元,什麼牛這麼「牛」?走進8月8日在內蒙古烏拉蓋管理區舉辦的「第二屆全國種公牛拍賣會」現場就會明白,原來是一頭種公牛。每位競拍者都為能競拍到這樣優質的種公牛而高興。
  • 這種養殖模式早已被淘汰
    實際上在講解的過程中也發現很多人對於養牛的飼料知道的很少,更多人對此的認識還有於以前養耕牛,白天將牛牽出去外面吃草,晚上再在來餵點米糠就完事了。養牛就是草料加米糠?這種養殖模式早已經被淘汰了小時候養耕牛的時候,父母就是這麼養過來的,有些人認為父母這麼養照樣養出欄了,而且也沒有生什麼病,於是也照著這麼養。
  • 「中國黃牛」牛起來——我國肉牛品種40年保育發展記
    如今,保種場內渤海黑牛核心種群已經達到了600多頭,還帶動周邊農戶養殖1000多頭。華興公司「一邊育種、一邊開發」,肩負起了黃牛地方良種保育的重任。在地方品種瀕危的迫切形勢下,國家各級相關部門接連努力,採取積極政策促進中國黃牛的保護工作。
  • 肉牛、蚯蚓與肥料——記貴州一個貧困山村的循環農業
    新華社記者 吳思 攝  肉牛、蚯蚓、肥料……46歲的土家族村民郎興英很難想像,這些在農村看似沒有關聯的東西,如今卻緊密串在一個鏈條上,既解決農業汙染問題,又產生經濟效益。  郎興英住在貴州省德江縣煎茶鎮川巖村。地處武陵山集中連片特困地區深處的川巖村,過去家家戶戶養牛。牛與蚯蚓並沒有聯繫,但牛糞是蚯蚓最愛的一種「食品」。
  • ...畜牧獸醫研究所牛遺傳育種創新團隊發現肉牛淨肉重性狀調控新基因
    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北京畜牧獸醫研究所牛遺傳育種創新團隊聚焦肉牛肉質性狀研究,發現myotrophin(MTPN)基因對淨肉重性狀具有重要調控作用。該研究為後全基因組關聯分析(post 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ies,post-GWAS)的體外生物學研究提供了新思路,為我國高效優質肉牛新品種培育提供了理論基礎。相關研究成果在線發表在《細胞增殖(Cell Proliferation)》上。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肉牛養殖忙 共築小康路
    為改變黃土坎鄉上松樹村經濟弱、底子薄的落後狀況,2019年,省公安廳與鄉黨委政府共同努力,投入扶貧資金1000萬元,由8個行政村集體入股,成立了與」彰武權超牛肉養殖合作社合作的黃土坎鄉肉牛養殖繁育基地,其佔地面積35畝,養殖1000頭以「西門塔爾」為主的幼牛。
  • 新疆託里縣:多種牲畜多種模式養殖 釋放扶貧疊加效應
    新疆託里縣:多種牲畜多種模式養殖 釋放扶貧疊加效應 2020-06-20 16:02:09先後引進安格斯肉牛、紐西蘭肉兔、託裡草原生態飛鵝等多種牲畜,通過多種養殖模式帶動當地民眾養殖,釋放扶貧疊加效應。  俄力斯·巴合提家在庫普鄉多拉特村,距離該產業園只有5分鐘左右的路程。「我來這裡上班兩個多月了,現在每月工資2500元,以後還會增加。」他曾到託里縣當過保安,每月2000多元的工資,除去租房和吃飯等開銷,一個月就剩不到1000元。
  • 廣南高峰牛:「牛氣」十足,助力脫貧致富
    「哞哞哞……」走進位於廣南縣蓮城鎮那朵村委會雲南谷多牧業有限公司牧場,只見綠茸茸的小草探出了頭,膘肥體壯的牛群在藍天白雲下悠閒地散步,黃色的皮毛像綢子一般柔順,兩隻彎角青裡透亮,「牛氣」十足,此起彼伏的牛叫聲在這裡奏響了增收致富的「進行曲」。
  • 肉牛的品種有哪些,著名肉牛品種
    點擊標題下「反芻動物」可快速關注 〖反芻動物〗致力於關注和分享反芻動物全產業鏈信息技術資訊。 信息助力發展、科技引領升級!
  • 自動化奶牛養殖 讓日子「牛」起來
    近年來,榆林市榆陽區在大力發展以羊子、生豬、肉牛為代表的畜牧業主導產業的同時,不斷引進「黑毛土豬」、「林下養兔」、「土坑養蠍」、犛牛、梅花鹿等「土字號」特色養殖。
  • 現在養牛賺錢嗎,養幾頭牛一年可以賺10萬元呢?看過來人咋說的
    養牛賺錢嗎,養幾頭牛一年能賺10萬?養牛是可以賺錢的,不過要細心的養殖才行!就在前幾天,我表哥賣了30頭肉牛,一頭肉牛賣價在2萬左右,而這些肉牛足足賣了60來萬。待表哥賣了牛後,自然也是一身輕鬆,他說現在養牛還有青儲的補貼、養殖補貼等,一頭牛能賺個大幾千元是沒有問題的。
  • 新疆瑪納斯推動良種繁育和肉牛育肥 助農牧民致富增收
    央廣網瑪納斯4月2日消息(記者蔣雪嬌 瑪納斯臺記者楊世明)新疆瑪納斯縣堅持以「農牧業增效、農牧民增收」為核心,積極調整畜牧產業結構,大力推進牛、羊等牲畜良種繁育,同時做好肉牛育肥工作,使牲畜良種率不斷提高,有效提高了農牧民的收入,加速了畜牧產業化發展。   記者見到馬洪兵時,他正忙著給自家的牛餵養飼草料。
  • 世界上最好的牛,太牛X了!
    即使美國的安格斯牛,也是從歐洲體系帶過去的,雖然全世界各個地方都可以養安格斯牛,但是根據自然環境,養殖模式,其直接影響牛肉品質,不可否認,到目前為止,美國的安格斯牛的品質是最受歡迎的。但是美國安格斯牛肉在中國國內是買不到的,能買到的都是走私或者改裝假冒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