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研究生產?神奇納米海綿,騙了6人16萬元

2020-12-04 中國江蘇網

常報全媒體訊 號稱是出口德國的高科技納米海綿,可去汙阻燃,對漆面劃痕有修復功能,還現場進行了演示。近日,售賣這種「高科技產品」的張某、王某因涉嫌詐騙罪獲刑。

「這款海綿是高科技產品,蘸點清水就可以擦乾淨,普通的劃痕一擦就沒有,我來用給您看一下。」一天,市民呂女士家來了幾個自稱是金土地的「員工」,向她推薦一款中科院研究生產的高科技海綿。「這些海綿原價128元一塊,今天您運氣好,碰上搞活動,整箱買只要70元一塊,一次買滿5箱還能終生享受我們公司所有產品2折優惠,買到就是賺到。」其中一位「員工」張某向呂女士介紹著。看著大門上消失的劃痕、廚房乾淨的灶臺,呂女士當場花2.1萬元買了5箱。哪知,等張某等人走後,呂女士拆出一塊海綿使用,發現這些海綿不但沒有消除劃痕的功能,連油汙都擦不乾淨,這才知道自己上當了,立即向派出所報案。

案發後,王某在安徽被抓獲,張某經網上追逃很快也至公安機關投案。到案後,兩人如實供述了自己假借金土地員工之名,高價銷售普通海綿的事實,並交代,他們現場展示出的神奇效果,實則是提前讓海綿蘸取了私下調配的鹼水。

經查,張某、王某共作案6次,騙取總金額達165900元。近日,兩人分別被天寧法院判處有期徒刑二年六個月,並處罰金七萬元和有期徒刑一年六個月,並處罰金五萬元。

(黃長武 吳鑫溢 童華崗)

相關焦點

  • 不用洗潔精就能擦乾淨汙漬 納米海綿擦真有這麼神奇嗎?
    浙江在線7月22日訊 「用納米海綿擦,杯子的茶垢能洗得乾乾淨淨。」近日,一位朋友向記者介紹,這種海綿擦去汙功能較強,清洗碗碟、茶具、家具無需洗潔精,只需輕輕擦拭,然後用清水衝洗就可以。納米海綿擦真有這麼神奇嗎?記者就此進行了採訪。
  • 研究:細胞納米海綿或有助抑制新冠病毒感染
    細胞納米海綿或有助抑制新冠病毒感染科技日報華盛頓6月17日電 (記者劉海英)美國一研究小組17日在《納米快報》上發表論文稱,他們研究出一種利用細胞納米海綿對抗新冠病毒感染的策略。為驗證這一想法,研究小組首先利用人類肺上皮Ⅱ型細胞和人類巨噬細胞的細胞膜包裹納米粒子聚合物核,製成兩種細胞納米海綿。這些納米海綿上有新冠病毒進入細胞所需的蛋白受體及其他細胞膜蛋白。小鼠實驗表明,這些納米海綿沒有顯示任何短期毒性。隨後,研究人員在裝有新冠病毒和細胞納米海綿的培養皿中處理細胞,將它們一起培養。結果顯示,兩種納米海綿誘餌均中和了新冠病毒並能阻止其感染細胞。
  • 我國研製出可修復柴油汙染的「納米海綿修復劑」
    新華社合肥6月29日電(記者徐海濤)柴油在開採和運輸的過程中,難免有不少洩漏到水體和土壤中,造成環境汙染。近期,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技術生物所吳正巖研究員課題組在柴油汙染修複方面取得進展,他們研製出一種可高效去除水體和土壤中柴油的新型納米修復劑。
  • 研究表明,納米海綿可以吸引冠狀病毒遠離肺細胞
    波士頓大學國家新發傳染病實驗室(NEIDL)和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的研究人員在一項納米快報研究中宣布了一項新的治療對策,似乎在波士頓的NEIDL進行的實驗中做到了這一點。 這項突破性的技術可能會對抗擊SARS-CoV-2病毒產生重大影響。SARS-CoV-2病毒導致了這場全球大流行,目前已經奪去了近45萬人的生命,並感染了800多萬人。
  • 中科院金屬所製備超雙親聚氨酯海綿—新聞—科學網
    近期,在中科院金屬研究所研究員隋國鑫和副研究員劉冬豔的指導下,研究人員利用納米纖維素和石墨烯的協同作用,通過浸塗法獲得超雙親聚氨酯海綿。該超雙親海綿對水和油類的接觸角為零度,能夠在短時間內迅速吸附水和油。該項成果為製備具有特殊浸潤性能的多孔彈性材料及其複合材料提供了新思路,在催化劑載體和智能高分子複合材料領域有望獲得應用。 該研究成果已在《先進材料界面》(Adv. Mater.
  • 中科院納米科技研究工作取得積極進展
    經初步統計,發表論文443 篇,SCI發表約391篇;在2000年公布的SCI引文數據最有影響力的論文中,中國佔47篇,其中納米科技中心佔有3篇;在國際各類會議上做邀請報告28次;申請專利22項;獲中科院自然科學一、二等獎各1項;「納米研究取得最新成果」被評為2000年中國基礎科學研究十大新聞之一。
  • 騙局:普通海綿吹成「高科技無汙染」,進價2元售價70元!
    號稱「高科技無汙染」,售價70多塊錢一個的清潔海綿你會買嗎?最近,就有常州市民上當了。  常州市民王女士說,當天上午,有三名自稱是合肥某科技公司職工的女子來到她家,推銷一款清潔海綿。稱這款海綿是中科院研究的最新產品,出口德國,清潔效果超級好,而且材質也是高科技、無汙染、純天然。
  • 汽車清潔海綿高密度納米海綿 清潔只需清水
    車清潔海綿老牌迪「一抹淨」採用超高密度-納米密胺泡綿材料,使用簡單方便,只需清水,無需清潔劑,環保、不傷手,不對環境造成新的汙染;清潔時只需傳統清潔方式的
  • 海洋光學納米海綿狀SERS晶片全新上市
    上海2016年8月19日電 /美通社/ -- 近日,英國豪邁旗下的微型光譜儀的領導者海洋光學(http://www.oceanoptics.cn/)發布了一款全新納米海綿狀SERS晶片。該晶片具有更低背景噪音、更高雷射功率承受力、更寬泛波長雷射選擇與更長貨架存放期,實屬拉曼增強的理想選擇。
  • 不吸水只「喝」油 科學島「神奇海綿」可修復柴油汙染
    海水被油汙染,這樣的事件,很多人可能都有所耳聞。據統計,在全球範圍內,每年都有一些柴油在製造和運輸過程中洩漏,造成嚴重的環境汙染,治理起來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日前,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技術生物所吳正巖課題組研究出一種「納米吸油海綿」,這種海綿不吸水只「喝」油,為油汙染修復提供了技術支撐。合肥新聞頻道全媒體記者:朱江 吳節正生活中,我們常常會拿海綿的吸水能力來打比方。比如,「像海綿汲水一樣  汲取知識」,又比方說,「時間像海綿中的水,擠擠總會有的」。
  • 華人科學家研發細胞「納米海綿」用於中和新冠病毒
    憑藉納米技術,科學家已經研發出了一種比人類頭髮絲細一千倍的細胞「納米海綿」,希望可以將其製成藥物,用於中和人體內的新冠病毒。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的研究團隊正在嘗試用被人體細胞膜包裹的「納米海綿」來「引誘」病毒與其結合,從而達到吸收並中和病毒的作用。
  • 靠疏水基團,納米海綿「吸走」柴油洩漏
    一項新研究有望能快速地清除洩漏的柴油,修復被汙染的水體和土地。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技術生物所吳正巖研究員領導的課題組,研製出一種可高效去除水體和土壤中柴油的新型納米修復劑。日前,國際環境科研領域學術期刊《總體環境科學》發表了該成果的相關論文。
  • 「納米海綿疫苗」能「扣留」成孔毒素
    據物理學家組織網近日報導,美國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納米工程師開發出一種「納米海綿疫苗」,經小鼠實驗證明,其能大量吸收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MRSA)產生的成孔毒素——無論在血管還是在皮膚,因此能預防MRSA放出的alpha-溶血素造成的影響惡化,可作為一種安全高效的抗毒素疫苗。相關論文發表在近日的《自然·納米技術》上。
  • 用納米海綿「吸走」新冠病毒
    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UCSD)的張良方教授團隊聯合波士頓大學(Boston University)的Anthony Griffiths教授團隊,在納米領域的頂尖期刊Nano Letters上發表了他們的最新研究結果——該聯合團隊開發了一種納米海綿,已在細胞實驗中證實可以
  • 中科院騙了所有人!光刻機只是藉口,中國芯將捅破摩爾定律極限
    作為晶片最為尖端的設備,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國家或者是企業能夠獨立生產拿出晶片來。可能很多人會店名荷蘭的ASML,的確,全球有90%以上的光刻機都是處於ASML,但其公司也有超過90%以上的技術以及零部件是來源於其他國家的,也就是說,ASML這家公司的本質就只是一家組裝工廠。
  • Nano Letter:細胞納米海綿顯著抑制SARS-CoV-2感染細胞!
    2020年6月23日訊 /生物谷BIOON /——包裹在人肺細胞膜和人體免疫細胞膜中的納米顆粒可以吸引和中和細胞培養中的SARS-CoV-2病毒,導致病毒失去劫持宿主細胞和繁殖的能力。6月17日發表在《納米快報》(Nano Letters)雜誌上的第一批數據描述了抗擊COVID-19的新方向。這種"納米海綿"由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UCSD)的工程師開發,並由波士頓大學的研究人員進行測試。
  • 「親水又親油」的新型海綿面世
    原標題:「親水又親油」的新型海綿面世   能讓海綿如吸水一般快速地吸油嗎?這恐怕是在眾多漏油事故中,人們首先想到的最快捷、最簡便的處理方法。記者日前從中科院金屬研究所獲悉,該所研究人員利用納米纖維素和石墨烯的特性,通過浸塗法獲得了超親水超親油的新型海綿。
  • 「親水又親油」的聚氨酯新型海綿材料面世
    能讓海綿如吸水一般快速地吸油嗎?這恐怕是在眾多漏油事故中,人們首先想到的最快捷、最簡便的處理方法。日前從中科院金屬研究所宣布,該所研究人員利用納米纖維素和石墨烯的特性,通過浸塗法獲得了超親水超親油的新型海綿。這種「雙親」海綿在油水分離領域,特別是海上漏油事故以及受到油汙染的各類水資源中,將有很好的應用前景。
  • 變廢為寶:神奇的 「軟方解石」海綿可作為高性能汙染物吸附材料
    Kerton教授團隊採用藍貽貝殼為原料,在深入了解藍貽貝殼的結構特性基礎上,開發了一種精確去除藍貽貝殼中的霰石結構而保留方解石的方法,實現了貝殼從硬到軟,製備了一種神奇的「軟方解石」海綿材料。該軟方解石像棉花糖一樣可變形,能吸附977%自身重量的原油,並且能多次重複使用。不同於紙、棉布等可再生材料製成的石油吸附劑,該軟方解石完全由農業廢棄物製成。
  • 科學網—製備超雙親聚氨酯海綿
    近期,在中科院金屬研究所研究員隋國鑫和副研究員劉冬豔的指導下,研究人員利用納米纖維素和石墨烯的協同作用,通過浸塗法獲得超雙親聚氨酯海綿。該超雙親海綿對水和油類的接觸角為零度,能夠在短時間內迅速吸附水和油。該項成果為製備具有特殊浸潤性能的多孔彈性材料及其複合材料提供了新思路,在催化劑載體和智能高分子複合材料領域有望獲得應用。 該研究成果已在《先進材料界面》(Adv. Ma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