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航天產業作為高端裝備製造業的代表,被認為是國家綜合國力的集中體現和重要標誌。而隨著我國綜合國力的不斷發展,對於航空航天領域發展的需求和關注也日益增大。其中C919就是我國向這一領域大舉進發的一個標誌性產物。
圖為中國航空航天事業
我們知道C919是具有我國自主智慧財產權的一款幹線客機,作為中國改革開放以來自研的第一種大型幹線客機,其在我國航天產業發展上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C919不僅代表著中國在航空航天製造領域已經具備了先進的生產力,同時也代表著中國全新一代的預警機反潛機空中指揮中心的新平臺,可見其對於我國重要的戰略意義。
但是它給國人帶來自豪感的同時,各種各樣的否定聲音也隨之而來。如說C919不過是拼裝機,國產率不足60%,核心零部件都來自歐美國家。最為典型的就是大飛機的發動機。資料顯示,C919在正常配置下,能夠搭載156名至168名乘客,航程可達5555公裡,那麼要為如此大載客量的飛機提供動力的話,發動機一定要給足充足的動力。眾所周知,航空發動機一直是中國的短板,因此選擇從美國進口是我們的最佳選擇。
圖為C919
不過在中美關係緊張之際,曾有外國媒體報導稱,美國或在C919成功前最後一刻推出禁令斷供航發。據悉川普政府正考慮將中國商飛加入到實體制裁名單中,該名單上的企業被限制與美國公司就軍民兩用技術、方案或使用美國專有技術製造的產品進行交易,直白說來就是對C919斷供航發。
這也引起了國內人士的擔憂,畢竟核心技術沒有掌握在自己手中,就會時刻面臨被「卡脖子」的風險。但是美國實施「卡脖子」也並不是易事。我們知道在當今全球化的浪潮下,世界各國大多都是相互依存的,若是一意孤行地打破這種平衡,那麼最終自己也會深受其害。與此同時,值得慶賀的是,C919最新曝出的消息或表明中國粉碎了美國這一陰險圖謀。
圖為航發
據《湖北日報》最新報導稱,日前C919降落在武漢天河機場東跑道上,這是C919首次在其主基地上海浦東機場之外的最高等級機場開展驗證試飛,意味著其距離試航許可交付更近一步。
在外人看來這一小步或許並不足以稱道,但是C919能夠走到現在著實是十分不容易。其在爭取技術國產化過程中遭遇到了一系列的挑戰,尤其是在中國目前無法批量生產發動機,同時又面臨著美國隨時斷供風險的情況下。更為艱難的是,中國要打破波音和空客在中國市場的壟斷地位,仍然是一個十分艱難的過程。
圖為中國航空工作者
但是我國一直在不斷努力著,在發動機問題上,長江-1000A發動機正在進行地面上的點火試車實驗,如果一切進展順利的話,未來或許將會取代美國的發動機。那麼按照這樣的趨勢下去,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我們一定會坐上毫無爭議的完全國產的C919,讓我們一起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