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木油沒有木
朋友也看完了《請以你的心詮釋我的愛》,我們聊天。
我開玩笑說,這個劇告訴我們:人在年輕的時候如果一定要愛上某個人,就去選擇愛上學霸,這樣在愛人的刺激下自己就會奮發圖強,努力追上優秀愛人的腳步!
朋友說:「可是現實中,對我們普通人來說,喜歡誰都不太可能改變我們自己。」 這句話讓我一時之間不知道該怎麼回答。
她接著又說,「像歐兒和德(劇中主角)那樣刻骨銘心的愛很少啊,打個比方,你會為你愛人放棄中央美院嗎?」
我想了想說,不知道。
也確實,沒有遇到過,還不知道。
但我後來想了想,其實這個問題如果單獨這麼問:你喜歡的人是否在你的人生中影響著你,改變著你?
那這個答案,在我這裡是肯定的。
在我讀高中以前,我的世界裡鮮少有書本和電影,在我當時所認為的「文化」領域,我是一片空白!初中我還窩在被子裡讀郭敬明的小說,看《花火》雜誌。
然後,我就遇到了一個男孩,他好像什麼都懂。雜文小說他能信手拈來,電影音樂侃侃而談。
在我的歌單裡百分之九十都是許嵩的歌時,他坐在我後面遞給我他的耳機,每換一首音樂,就給我講述音樂背後的故事,作者的創作意圖。
還有我以前從未涉足的輕音樂,動漫原聲,他會耐心且全面的給我講述每個動漫的大概劇情,哪個配樂在哪個場景響起,營造的是哪種氛圍……
那時候的我,為此感到自卑。因為,他感受和喜歡的那個光影世界,我完全不知道。
於是,假期裡我會去看他跟我說的每一部電影,會聽他跟我分享的音樂,他從家裡帶來的書我都一一拿過來看。
慢慢的,我自己也能從書中找書,從電影中找電影,從音樂裡發現自己喜歡的音樂。然後,形成自己的審美風格。
即使許多年過去了,我們也沒有聯繫。有時候從某個地方看到他的動態,我還是會關注一下,他分享的書、音樂和電影,我也會去留意。
雖然,現在他喜歡的東西我已經鮮少跟他一樣喜歡,偶爾寫信,我們也聊得牛頭不對馬嘴。
但,回過頭來看看,他還是改變了我許多。
一個是他,另一個是高中和我玩的很好的女生,他們都很愛看書,並且一個激勵著我看書,一個不斷和我分享書籍,讓我的人生稍微和書籍近了一些。
我時常想,如果人生中沒有遇見她們,我該是什麼樣子?生活會不會沒有現在有趣。
我總覺得,我是一個很會打發時間的人,儘管過著很平凡的生活,但是卻充滿了各種樂趣。
我很會感受。
比如坐在摩託車後就感受陽光從天邊升起、落下,感受河邊的風肆意吹拂,我有一種衝動想要快樂地大喊,然後手舞足蹈,當然我並沒有那樣做,但那一刻我是真的無比開心和幸福。
比如在夜晚昏黃色的燈光下看一部電影,科幻片也好,劇情片也好,喜劇也好,懸疑片也好,總之,能夠被電影裡那個故事吸引,那兩個小時就是無比浪漫的。
楊德昌在《一一》中說:電影使我們的生命延長至少延長了三倍。我覺得這大概是電影最浪漫的定義了。
最後,再回到前面我們的問題。現實生活中,我們很難想像自己是否可以為了愛人放棄什麼中央美院,那些不曾在我們生活中發生的事,我們很難憑著自己的理性作出回答。
可是,愛人不知不覺對我們造成的影響,或許還有跡可循。那些使我們變得更好,更接近心中那個美好愛人形象的改變,都是愛人留給我們的痕跡。
我們的生命軌跡也因此變得些許不同。
所以,謝謝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