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人類誕生以來,就不斷萌生了尋找宇宙起源的夢想,然而通過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這個問題依舊是那麼神秘,每當科學家們抬頭仰望夜空,它就像一顆顆閃耀的星辰,激勵著人們為之奮鬥。
不光是我們現代的科學家,古代的一些學者們也早早地開始探求宇宙起源的秘密,而且通過研究和想像,湧現出了一大批擁有真知灼見的哲學家,其中有的人認為萬物起源於上帝,有的則認為萬物來源於混沌,而我們則醉心於盤古開天闢地的傳說,可以說雖然文化不同,但各有千秋。
如果我們仔細研究《道德經》就會發現,原來早在2500年前的老子,就已經對於宇宙起源進行了最為超前的解釋,而且最連續、最有價值。《道德經》在書中寫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向我們展示了一個別樣的宇宙起源觀念。
古人惜字如金,老子本人也推崇大道至簡的哲學思想,他能夠用一二三的數字,將宇宙起源和人類發展緊密地聯合在一起,可謂是化繁為簡,直達要害。
那麼老子的這句話究竟是怎樣闡述宇宙起源的呢?他口中的「道」又是什麼呢?道究竟是通過怎樣神奇的反應,三生萬物的呢?接下來,靜心閣將用老子的道家哲學,帶你走進拿深邃奧秘的大」道「。
什麼是「道」?
老子在道德經中,第一次提出了道的概念,但是這個概念廣袤而深遠,並沒有人能夠完全理解它的含義,老子對道的解釋是:"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
通過上文我們可以知道,在道德經中,老子用十分謙虛地口吻向我們第一次闡述了道,老子認為,道就像是一種混沌物質下誕生的萬物本體,是萬物之母,這個道就相當於盤古開天闢地之前的虛無物質,代表著萬物起源的萌芽,也是世界的初始狀態。
老子進一步解釋說:」道之為物,惟恍惟惚。道之在天下,猶川谷之餘江海。一陰一陽謂之道。「這些話告訴了我們,道其實是一種真真實實存在的東西。道沒有大小之分,並且能夠普遍和獨立地存在。
道還是陰陽相互依存的,這一點我們從陰陽太極魚中就能得到感悟,道運動不止,沒有自己的形狀,也沒有一定輪迴的順序,對於我們普通人那真的是玄之又玄,對於高人那就是眾妙之門了。
道是如何生萬物的?
這個問題其實很好解釋,我們從老子的觀點出發,老子一直主張的就是」道法自然「,何謂道法自然呢?就是世間萬物能夠按照一定的規律和道理進行變化,從無形變為有形,從常態變為無態。
可惜這種變化不能脫離自然的規律,一定要符合自然和社會發展的規律,這才叫道,如果能為集體的利益做貢獻,那我們也叫它正道,可見道生萬物都是有跡可循的,是很」自然「的。
從數學角度分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三在古語中的意思為很多,比如: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還有和三顧茅廬一樣,都是指很多次的意思,所以我們會發現,道不是一下子就生出萬物的,是有一個循序漸進的步驟的。
道就是混沌,世界的起源,對比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那麼道就是太極之母,混沌生天地和陰陽,陰陽生萬物,萬物遵循道,所有生物和事件都有陰陽兩面,好比任何一件事情都有好壞之分,都是雙面的存在,只不過角度不同罷了。
正如有男就有女,假如男人象徵著陽,那么女人就是陰,有火就有水,凡事都能找到一個相對面,這是一種自然選擇的相對性,就比如孔子提出了聖人和君子的概念,結果大家都不想當小人,所以就有越來越多的小人打著君子的旗號做壞事,老子從哲學的角度分析說道:」聖人不死,大盜不止。「這種中庸、中立的前瞻性,實在令我輩折服,您說對不?
好了,以上就是本期靜心閣文化的全部內容了,感謝您的收看,如果喜歡我的文章,煩請動動您的小手幫忙點個讚,您要是能給個評論那就更好啦!讓我們下期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