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學就業體檢或不再檢測「兩對半」 美報稱「中國實現國際標準」
本報記者 薛牧青
在10月10日衛生部召開的例行新聞發布會上,衛生部發言人鄧海華表示,在食品從業人員專項健康體檢中,不宜再設定B肝有關體檢項目。
據10月12日美國《紐約時報》報導,針對社會公眾關注的入學就業體檢時的B肝檢測問題,中國衛生部會同有關部門組織國內權威專家進行了深入研討,並達成共識:取消入學、就業體檢中的B肝血清學檢測項目(B肝五項檢測,俗稱「兩對半」檢測),不會影響他人健康,也不會造成B肝傳播。這一結論意味著中國入學就業體檢時的「兩對半」檢測有望取消。
在中國,B肝帶菌者申請入學或工作時,會被醫學院校、食品加工企業、教育崗位直接排除在外。《紐約時報》認為,這是對於B肝帶菌者的歧視,而新規定意味著將有更多學校和工作崗位,向B肝帶菌者打開大門。
衛生部發言人鄧海華還說,從及早發現B肝病人、及早治療、對患者健康負責的角度出發,在入學、就業體檢中保留「丙氨酸氨基轉移酶(轉氨酶)檢查項目」(轉氨酶存在於肝細胞線粒體中,只要肝臟發生炎症、壞死、中毒等損害,轉氨酶就會由肝細胞釋放到血中,所以肝臟疾患可引起轉氨酶升高),比檢測「兩對半」對診斷B肝更具有臨床參考意義。按照相關工作程序,衛生部有關司局正在制定關於取消入學、就業體檢中的「兩對半」的指導性意見。
據此,《紐約時報》稱這是「國際標準在中國的實現」。和中國相比,國外一些國家對於B肝並沒有特別忌諱。當中國公民赴海外留學時,沒有哪個國家要求他們出示有關B肝檢測的報告。
B肝病菌最早於1964年,由美國航空航天局生物學家布林伯格在澳大利亞土著人身上發現,但澳大利亞人從未認為B肝是很嚴重的疾病。澳曾有一名B肝帶菌者投訴,稱她在一次就醫時坦承自己是B肝帶菌者,醫生馬上以「太忙」為藉口拒絕為她治療。在這位帶菌者的強烈抗議下,醫生不得不做出書面道歉,並保證下不為例。澳大利亞將帶有B肝病菌視為個人隱私,僱主不可以向任何人透露其僱員是否為B肝帶菌者。
美國將B肝帶菌者界定為「沒有傳播危險性」的人,學校不能因為一名教師是B肝帶菌者就將其解僱。學校在沒有得到本人同意的情況下,也不能對申請入學者進行相關檢查,更不能拒絕B肝帶菌者入學。
在瑞士,公務員的錄取門檻很高,但並沒有B肝檢測這一項。瑞士的學校和幼兒園也不會強制性要求學生和兒童出示健康證明。總部位於瑞士的諾華製藥集團人力資源部高官居布塞表示,因為行業特殊,企業對來自B肝、肺結核、愛滋病等疾病高發地區或國家的申請者,會採取特別處理辦法,但企業更注重的不是申請人過去患過什麼病,而是目前的健康狀況。
越南是世界上B肝感染比例高的國家之一。在越南,B肝檢測尚未列入高考生體檢項目,攜帶B肝病毒的考生並未受歧視。有實力的越南企業特別是一些國企,常會定期組織員工進行體檢,B肝病毒檢測也包括在內,但目前還沒有員工因攜帶B肝病毒而被公司勸退的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