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第二語言習得基本概念
1. 習得與學習
2. 外語習得與第二語言習得
3. 語言習得機制
4. 中介語
5. 普遍語法
6. 母語遷移
7. 化石化
8. 教師語言、外國人話語
9. 顯性學習與隱性學習
10. 個體差異
11. 認知風格
二、第二語言習得基本理論
1. 對比分析
(1) 對比分析基本理論
(2) 對比分析強勢說及弱勢說
(3) 對比分析的意義和局限
2. 偏誤分析
(1) 偏誤分析理論背景
(2) 偏誤和錯誤的區分
(3) 偏誤分析研究的步驟
(4) 偏誤的五個來源
(5) 偏誤分析的貢獻
(6) 偏誤分析的局限
(7) 漢語偏誤分析研究
3. 克拉申語言習得假說
(1) 習得與學習假說
(2) 自然習得順序假說
(3) 輸入假說
(4) 監控假說
(5) 情感過濾假說
4. 內在大綱
5. 文化適應理論
6. 學習者語言變異能力
三、個體差異與學習策略
1. 關鍵期假說
2. 語言學能
3. 工具型動機與融合型動機
4. 語言習得態度
5. 學習者焦慮
6. 認知策略
7. 元認知策略
8. 補償策略
9. 記憶策略
10. 社會策略
11. 情感策略
12. 場獨立與場依存
13. 語言自我
14. 歧義容忍度
來源:中國語言資源中心 www.chinalanguage.org